徹底和草根徵信說拜拜,互金行業或迎來最好的時代!

互聯網金融領域吹來一陣春風,老賴們,該顫抖了!

徹底和草根徵信說拜拜,互金行業或迎來最好的時代!

繼央行個人徵信系統之後,它的好兄弟“信聯”也正式成立了,這陣春風能夠給新金融市場帶來多大的改變呢?一句話,未來無信用者將無錢可借。

信聯是什麼?

5月23日,國內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俗稱“信聯”)在深圳正式揭牌。它將記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用情況,也宣告著一個全新信用時代的正式來臨!

從開始始籌備,到正式落地,短短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國家打擊老賴的決心可見一斑。

徹底和草根徵信說拜拜,互金行業或迎來最好的時代!

瞭解它的三大特徵:

第一,由官方性質協會組織牽頭籌建。2017年11月,央行決定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牽頭成立個人信用信息平臺。2017年11月24日,互金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互金協會發起設立個人徵信機構的事項。互金協會以36%的股份成為百行徵信的最大股東,其官方性質使得百行徵信具有權威性、公正性。

第二,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同權參與。除互金協會外,百行徵信其餘64%的股份由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分攤,每家各持8%。一方面,相比其他機構,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在數據資源、信貸記錄、從業經驗、信用產品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面,在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中,芝麻信用與騰訊徵信擁有豐富的互聯網場景及大數據資源,其餘6家機構則分別擁有國企、地方政府、全牌照金融集團、大型民企背景,同時在細分領域及從業歷程上具有優勢。

徹底和草根徵信說拜拜,互金行業或迎來最好的時代!

第三,註冊地與營業場所不同。百行徵信的註冊地為廣東省深圳市,營業場所設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通泰大廈,百行徵信最大股東互金協會的所在地則在上海。由此可見,上海、北京和深圳將成為百行徵信正式運營後最先提供服務的地區。這三個城市彙集了中國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同時也是新金融發展活躍的地區。此外,隨著滬寧杭、京津冀和粵港澳城市集群的形成,百行徵信未來的應用場景將十分廣闊。

未來個人信用信息僅用於借貸

信聯將以“最低、適用”原則採集個人信用信息,即可關於個人借貸數據、身份識別等支持類信息。那我們的信息會不會被洩露呢?信聯也做出明確規定“採集的個人信用信息主要應用於借貸等經濟交易場景,禁止將個人信用信息用於社交、婚戀等與借貸活動無關的場景。”

另外,根據信聯規定,如若記錄到用戶的個人不良信用信息,那麼將保留這一記錄5年時間,而且由於信聯實現信息共享,那麼這一不良信用記錄將會被多家金融機構獲知,可能影響到用戶獲得貸款、享受同等信用服務等。

業內分析

百行徵信的設立有利於提高行業風險防控水平,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打擊“過度多頭借貸”、“詐騙借貸”等亂象,有效避免平臺間“共債”發生;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意味著可以更加放心地進行投資,只有良性循環,互聯網金融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未來央行徵信中心與百行徵信再進行下數據互通,到處亂借錢的‘老賴’將無處遁形。”

俗話說:人無信則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尤其對於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來說,不管是野蠻生長期還是穩定規範期,個人徵信是風控的關鍵,一直是急需解決的難題。P2p投資者最害怕什麼?資金損失。而老賴的出現無疑會讓投資人的資金遭遇風險。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老賴呢?一個完備的徵信查詢系統。

網貸信用監管空白

講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徵信信用建設還是有點沒跟上節奏,官方徵信機構僅有央行徵信。而這個系統,全國只有三成的人用得上,並且只能查詢傳統金融信用記錄。

公開數據顯示,央行徵信中心覆蓋大約8億人,其中具有徵信歷史數據記錄的人群僅有3億,個人徵信數據覆蓋面僅為37%。也就是說,大多數中國人的個人信用狀況仍是一片空白。

央行的徵信滿足不了互聯網金融多維度需求,轉身藉助於“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徵信。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對網絡借貸人群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卻也存在弊端:一是各家互聯網平臺各自為營,不進行數據共享,形成了數據孤島;二是缺乏統一有效監管,個人信息被過度採集,甚至濫用,侵害個人信息隱私權和財產權。

因為央行徵信中心的數據覆蓋不足,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又不共享,自然衍生網貸亂象。

上有央行徵信,下有百行徵信。百行徵信的出現,填補了個人徵信對互聯網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空白,與央行徵信中心的銀行借貸市場形成了互補。民間那些徵信機構將變成草根階層,與信聯形成互補,當然這些民間的數據今後是否要上交國家也不一定。總之可以預見,未來或許也可以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端口看見老賴們的名單。

另外小金提醒,除了保持良好信用記錄外,用戶們也要保護好個人信息,以防被他人利用去進行相關的借貸行為,發生不良的信用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