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编者按:福州闽王祠,即忠懿闽王祠、闽王庙,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庆城路的一座祠堂建筑,主祀五代闽国国王王审知。 闽王祠址本是王审知故居,后晋开运三年(946年)改为庙, 宋开宝七年(974年)吴越刺史钱昱奉钱俶命重修府第为忠懿闽王庙,祀王审知。北宋时的公元976年(开宝九年)重修, 元代庙毁。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改称闽王祠。现建筑为明代所建, 清末及民国初重修,1981年修复后对外开放。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内有晚唐至明代的碑刻,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审知是五代闽国的开国君主,自898年起接替去世的兄长王潮治理福建前后27年,对闽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促进很大,被后世称为“开闽王”。)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福建省福州市庆城路闽王祠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近日笔者前往闽王祠祭拜神主,炎炎夏日,祠内并无他人。依稀听到闽王曰:吾乃大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汝是何人?吾赶忙应道:“王,吾乃河南光州固始县魏陵乡祥符里张岩公之后人,张睦公之族人。”(张睦,光州固始人,唐末从太祖(闽王王审知)入闽。太祖封琅琊王,授睦三品官,领榷货务。睦扰攘之际,雍容下士,招来蛮裔商贾,敛不加暴,而国用日以富饶。”足见其对五代闽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他是福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功臣。)得悉吾乃固始小老乡,又是张氏后人,我们的话匣子便打开,神聊了起来。

乡音方面,笔者出生地建瓯方言和河南固始方言据说有很多是一样的,有机会和闽王在一起,正好对证一下。于是乎,我们俩对出了以下一些共同性的方言:固始人对父亲的叫“大”,“客人”叫“人客”,太阳叫“日头”、起床叫“起来”、丸子叫“圆子”,甲鱼叫圆鱼,枪叫铳,天亮叫天光,下雪叫落雪,老头子老货,水开了水滚了,这些今天建瓯人还是这样。闽王听了,俏皮的笑了,似乎他想穿越回到现代的建瓯。如果这样,估计他讲的话,建瓯人民很多都能听懂。

聊完方言,我们又谈起了吃的--“舌尖上的闽国”。福建地方小吃:鱼丸、白粿、线面。中央电视台曾有一档节目介绍台湾海峡两岸人民都爱吃的这几种食物,也是从河南固始县传到福建,真是不可思议。是笔者一直想考证的内容。闽王讲道:1、固始有鱼丸,只是没有馅。它也是用鱼肉和淀粉加水搅拌成浆,然后用手掌握浆,再用力挤出鱼丸浆,最后用勺子勺起。不同的是,固始没有鱼丸专用的金属半球形鱼丸勺,而是用普通的吃饭汤匙,所以勺出的鱼丸不象福州显球状体,它扁中带尖若显小饺子型。煮汤后吃法与福州切同。2、固始有线面,比福州的线面粗些、短些。它也是用加了油、盐和出的面团搓成条、盘在箩里再拉成面条,也是用细木棍挑起面线插在木架子上,上下下下地谅晒线面。因它架子的高度有限,所以比起向左右方向拉开再凉晒的福州线面会短些。与福州人一样,固始人也是将线面用于产妇坐月子、生日、节假日时食用,也常用于老人、小孩、病号的饮食。也一样爱用鸡鸭猪羊肉汤、蛋汤来泡面,日常食用时还会添加些绿色的菜叶子。3、在固始也有一种炭火烧烤的“火烧馍”。它也是将面团和好、切块、搓圆压扁,然后刷水贴在炭炉烧烤。那炭炉是用汽油大铁桶改造后立在手推车上的。铁桶内放置一个大陶坛子,用泥灰充填固定,坛子里烧着木炭,将刷过水的生面饼贴在坛的四壁,烤熟即可。有甜的、有咸的、有的不甜也不咸的,外观、色泽、大小都与福建光饼一样,只是少了饼中心用以穿线的那个孔。“火烧馍”,因来自光州固始而可以称“光饼”。明代,来自山东的戚继光发展利用了“火烧馍”打孔穿线作干粮,扩大了它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光饼的正源在光州固始,传入时间为唐代。

关于闽政权在福建的最后终结,自然还是绕不开建瓯。因为闽国最后一位统治者王审知的儿子王延政是在建瓯称帝的。943年二月,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改年号为天德。王延政称帝后,一切按帝王规格建制。建宫室、筑楼台,造太和殿,盖五凤楼(今鼓楼)。闽国国小民贫,军事活动不停息。仆射杨思恭因善于聚敛民财而获得王延政的宠幸,增收田亩山泽的税赋,乃至于鱼盐蔬果,没有不加倍征收的,闽国人称他为“杨剥皮”。 王延政与王继鹏、王延羲一样横征暴敛,因此百姓生活困苦。944年三月,福州政局又乱,王延曦部将朱文进杀王延曦,自称闽王。 王延曦的旧臣又杀朱文进,迎接王延政去福州。王延政到福州后改殷国为闽国,称闽帝,国都仍旧设在建州,以福州长乐府为东都。后南唐查文徽率兵攻建州,唐主李璟利用王延政刚刚进入福州的混乱时机,增派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指挥使,又使祖思、应援会攻建州。王延政在建州水南一仗大败,城池被攻破,王延政投降。南唐将镇武军置为永安军,闽国至此灭亡,仅存在36年。听罢这一段闽王感叹不已,扼腕叹息。所谓“打天下不易,坐天下也难”正是如此。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福建建瓯鼓楼(原为五代闽国五凤楼)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之闽王祠说

闽王延政称帝于建州,改国号为殷,建元天德,共历两年,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

天德重宝背殷钱分铜铁两种,面文也有隶书和楷书的区别,有“宝”字“足”部作隶笔,钱币界称为隶宝天德,极罕见。天德重宝背殷 拍卖价:30.45万元(华夏古泉网 2013-04)

闽王是寂寞的,宋代闽王祠是有配祀的,其中就有张睦。。《福建史稿》记载:「王审知任用张睦领榷货务(商务管理机构)。这位固始人雍容和蔼,晓得体恤商艰,招徕商舶,引起国际贸易的繁荣。时货物充斥填郊盈郭,商贾拥挤摩肩击壳,税率并没有提高,收入却大大增加,使国库更加充实。张睦遗爱于人,福建商人为纪念他,在省会凤池坊(今东街口)盖了一座榷货庙。开宝间(968-975),吴越王钱氏请于朝,谥王审知为忠懿王,建祠祀奉;以睦公和建州刺史孟威二人配享庙庭,承祀香火。闽王祠添加配祀或者能起到一个团队的作用,当年福建省的开发非一人之力。唐末,河南光州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之兄弟率五千义军渡江南下,史称“十八姓随王”、实为“十八将随王,五十姓从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