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暴跌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國際油價連續下跌,對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帶來極大影響。價格下跌背後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到底是市場供需趨於飽和,還是背後有政治因素影響?油價下跌,對頁岩氣開發等新能源應用會產生怎樣的衝擊?對國內的油價帶來怎樣的影響?

1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連續下跌。1月12日,我國成品油價格迎來新年首跌,這也是實行新定價機制後的“十二連跌”。

這背後,國際油價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國際油價會持續下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認為,國際油價自去年夏天起大幅降低,市場供需趨於寬鬆是首要因素。

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洲和日本經濟復甦乏力,全球石油需求總體疲弱。

另一方面,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實現了更具經濟效益的使用,世界原油產量正在增加:美國頁岩氣革命使其原油產量創30年新高;深海石油開採等新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擴大了石油生產領域;此前遭受戰亂的利比亞和伊拉克等國油田恢復開採;一批新的石油輸出國正在崛起,如墨西哥、巴西和哥倫比亞等—石油供給的多極化和總量的增加,客觀上有助於油價走低。

此外,去年以來美國經濟好轉,逐步退出量寬,美元持續升值,給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石油價格帶來下行壓力。

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首席分析師伊戈爾·尤什科夫認為,交易所的悲觀情緒也給油價帶來影響。

大部分世界原油實際上是通過幾個世界級交易所實現流通的,比如北海布倫特,而且大部分交易都是通過預先約定價格的紙面合同來進行。

近期的石油暴跌趨勢嚴重影響了交易所中間商的心理,歐洲的經濟不振和美國的產能增加讓兩個能源消費主力購買石油的前景只會更趨負面,為了減少損失儘快變現,中間商只能選擇拋售。

那麼,油價下跌短期內是否會結束?

伊戈爾·尤什科夫認為,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至少有兩個原因:首先,美國和歐佩克在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前不太可能主動“停戰”;其次,就算雙方決定協商,但美國的能源企業基本都是私營的,政府相關指令能否有效傳達到企業,也是一個未知數。

未來兩年內油價會在每桶75—85美元的區間內浮動。

2

“陰謀論”或者應該準確的說是叫政治博弈,國際油價暴跌背後的沒有政治勢力的鬥爭是不可能的。

人盡皆知,沙特是美國的鐵桿盟友,關係一向不錯。但是自從特朗普政府上臺,美國開始推行“美國經濟優先”政策後,美國與其傳統盟友之間關係開始出現鬆動的跡象。

在過去一年,美國原油出口量飆升,原油出口從150萬桶/日的水平增長至近期的逾200萬桶/日,不斷侵蝕OPEC的市場份額。

同時油價的不斷上漲不僅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還拯救了岌岌可危的美元貨幣信用,讓石油美元再次“王者歸來”。

但是美國的一系列舉措毫無疑問傷害了其中東盟友們的利益,美國原油出口量飆升使沙特、俄羅斯等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根據數據顯示,在有龐大原油需求進口的亞洲,沙特正在慢慢失去中國的原油市場份額,沙特、俄羅斯擔心油價的持續上漲會讓他們在與美國的競爭中失去優勢。

因此,無論是對市場供需變化的正常反應,還是出於對美國這一潛在對手的忌憚,OPEC和俄羅斯都很有可能鬆綁石油產量。

當然,利益說明一切,共同的危機感更是讓沙特和俄羅斯走到了一起。

3

是否威脅頁岩革命?

美國頁岩企業生產成本差異甚大,每桶成本介於20美元至70美元不等,中位數則是每桶51美元,高於現在的油價,意味著逾半數企業其實正在虧損。

石油行業諮詢公司Energy Aspects分析師說,如西德州原油低於每桶45美元,美國頁岩油業尤其是成本較高者將“屍橫遍野”。

全美各地頁岩油業者的產油成本實際上落差相當大,不過由於產量相當豐碩,則系這些業者持續投入生產的動力來源。

然而,已有部分分析師認為,在美國原油價格面臨下降考驗後,市場也開始懷疑,產油業者還能夠撐到什麼時候。

據瞭解,一些頁岩油業者目前尚能持續產油,是因開採的成本效益仍相當有利可圖。

北達科他州的巴肯油田是美國頁岩油的開採重鎮,根據官方去年7 月公佈的數據指出,部分郡的開採成本已降至每桶20 美元。

而對於鄧恩郡的油井來說,即便油價挫至每桶24 美元仍舊有獲利空間。

而這種問題,實際上也非僅存在巴肯油田,包括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懷俄明州與內布拉斯加州等,也有相同的問題;在油價不斷向下探底的趨勢下,運輸成本相對成為產油業者的壓力來源。

信評機構標普表示,今年已有16家美國能源業者倒債。

標普執行董事托馬斯·沃特斯說,有8家公司的信評為CCC或更低,可能在一年或一年之內燒光現金,標普數據顯示,去年已有16間能源企業出現債務違約。

不過,油價下跌對頁岩油/氣的投資和生產毫無疑問的產生了影響,但到底影響能到什麼地步,還需要繼續觀察。

4

對國內的油價帶來怎樣的影響?

首先對國內的油價市場會造成影響,但是中國油價的跌幅一定沒有美國大。

原因有兩點,第一點中國原油進口量與日劇增,反映了中國是一個“貧油國”,“物以稀為貴”而且也沒有國際油價定價權,進口回來的油價自然不會低,成本高自然油價也會高。

高油價形成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壟斷的後果,目前中國石油市場上主要處於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之下。

兩巨頭表示油價並非他們所定,主要有發改委操縱,但財報發佈“中石油中石化日賺5億”時,可想而知油價確實高。

另外中國進口的是全世界最便宜最差的中東石油,而世界上公認的最好的北海布倫特原油,中國石化是斷斷不會購買的!

但中國定價機制,卻和北海布倫特油緊密掛鉤的,那裡漲價了,他們也跟著喊虧損立馬大幅度漲價,這就著實讓人難以理解了。

國內油價居高不下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累計跌幅已超過60%。

美國原油產量增加,中國經濟放緩,供求關係的改變等綜合影響導致市場油價跌無可跌。

但目前油價下跌,對於開車族來說無疑是件大好事,對像中國這樣的原油進口大國而言也同樣是件大好事。

國際油價暴跌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