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這種事情,小伙竟然衆籌喪葬費

7月8日上午10點40分許,省道106線中江繼光路段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輛私家車與一輛機動三輪車迎面碰撞,造成三輪車上3男1女共4人當場身亡,私家車上一男一女受輕傷。

10日,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當事車主在網絡上眾籌喪葬費。

事故的具體原因當地交警部門仍在調查當中,責任劃分也還未出具。

與此同時,輿論也未停息。

有人認為其“不是故意撞人,遇到壓力可以眾籌”;更多人認為“責任沒有認定,堅決不能給錢”。

7月16日,再次說起此事時,楊龍稱,“當時想到賠不起,腦殼發熱就申請了一個,現在想起來確實不太合適”。

7月8日上午10點40分許,省道106線中江縣繼光鎮芳草村6組路段,發生一起慘烈車禍。一輛逆行的電動三輪車迎面撞上一輛行駛中的小轎車,電動三輪車上4人當場死亡。

事故發生後,電動三輪車被撞側翻在道路中央,車內3男1女4名駕乘人員被卡在車內、天窗及前擋風玻璃處,無法動彈。

隨後,接警趕到現場的消防救援人員利用工具破拆,才將被困的4人移出,但4人傷勢太重,已無生命體徵。

一場車禍,轎車司機楊龍的生活也被打亂。他除了要經營自己在小鎮上的一間電腦門市外,還要配合警方調查、協助家屬處理善後事宜。

楊龍介紹,事故造成對方車輛人員4人全部死亡,“我和女友受了點輕傷。”

當得知三輪車上4人不幸身亡時,楊龍稱心裡也很難受。說起此事,楊龍稱“教訓就是,雨天還是儘量不開車,開車的時候開慢點,注意三輪車和電瓶車。”

因為造成4人死亡,這起事故引發網友格外關注。

碰到這種事情,小夥竟然眾籌喪葬費

然而10日上午,戲劇性一幕出現。當事車主楊龍在網絡上發起眾籌。

“賠不起,不想進去坐牢,請大家幫我。”在情況說明中,楊龍稱,現交警大隊正在處理案件,責任事故(書)還沒有出具。

死者家屬那邊要求自己先墊付安葬費12萬。

他為車購買的三者責任險保額為30萬,“希望社會愛心人士幫幫我,我才24歲,不想進去坐牢,剛創業也沒多久就出這事,我們家庭狀況也不好,父親死得早。”

“從目前楊龍家的情況來看,他籌款是一個不對的行為,他確實還沒有到必須向社會公眾伸手的地步。”

某公益慈善組織成都負責人介紹,《慈善法》支持的是大公益、大慈善,比如說傳統的“扶貧濟困”,救助貧困學生,救助貧困老人,還有支持教育、環保等對公眾有益的項目。

她介紹,楊龍這個事情很特殊,首先楊龍在車禍中撞了人,無論責任如何劃分,這是一個交通事故背景下的求助,作為駕駛員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他這種不屬於公益求助和慈善求助,平臺關閉他這個求助是必須的,甚至就不該讓他發佈出去。”

這位負責人認為,這類籌款之所以引發社會質疑,更深層次地來說,是因為籌款機制的不完善,審核不嚴。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陌生人對陌生人之間的“社會救助”籌款機制,往往是誰的故事講得好、有“賣點”,而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反而沒有能力通過這樣的眾籌獲得幫助。

“如果有一個道德認定的話,他這種求助是不應該獲得支持的。”該負責人介紹說。

“當時想到賠不起,腦殼發熱就申請了一個。”7月16日,說起此事,楊龍稱現在想起來確實不太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