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的两边加上两个小盾牌,真能保护机枪手吗,为什么?

lxvvx


讲道理,载具上的机枪护盾还是有点用的,毕竟老干妈扫起来很拉仇恨,而且这盾又不是你抗自己身上...而且载具是机动的。不容易被爆炸物打。

单兵的机枪加护盾个人感觉没什么卵用,增加的负重毫无意义,而且现在马润都在把M249换成IAR这种步枪/机枪/准射步枪合一的东西,还不是为了减重

单兵作战再蹲点突突突就不怕一发RPG/榴弹/迫击炮什么的过来?护盾能防那玩意?

题主的图是14年SOFIC(特种部队产业展会)上的东西,这个展会一般都会出很多脑洞大开的玩意。绝大多的装备都是脑洞产物,最后喂狗,别在意


疯狗的轻武


为机枪加装防盾,是俄国人的传统。马克沁发明马克沁重机枪以后,早期曾生产过配备大型轮式枪架和重装防盾的型号,并出口给沙俄军队,日俄战争中曾给日军以巨大杀伤。不过,这种重机枪的底盘宛如榴弹炮那么笨重,所以并没有继续生产。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马克沁和英国的威克斯重机枪,多数都不安装防盾。因为那时候的重机枪多数都用来进行超越射击,机枪阵地布置在步兵防线的后方,躲得远远的,所以没必要安装防盾。

这一点从一战时期的德国马克沁MG08式机枪,甚至中国仿制的民24式重机枪的外部特征,都能看出来,这些重机枪有着很多的改进型,但都没有安装防盾,最多是枪架的改进,例如使用轻便的三脚架替代重型枪架。

为机枪加装防盾是俄国人首创的,在十九世纪末,沙俄军队第一次接触到马克辛机枪,如获至宝,立即对马克沁重机枪进行仿制生产,刚开始仿制的型号是M1905型机枪,后来在使用中不断改进,于是就有了M1910式重机枪。

M1910式重机枪的主要结构均仿制马克沁机枪,只是更换了一个轮式枪架,士兵们可以拖着机枪在战场上短距离运动。此外在枪架上部安装了一个金属防盾,用来防御弹片或者子弹。

十月革命后,苏联继续生产了大量的M1910式重机枪,而且有各种改进版本,上图为1942年版的俄式马克沁,特点是采用与英国威克斯机枪相同的凹槽水冷套筒,取消了制造工艺复杂的消烟器,安装沙科洛夫轮式枪架,以及大型防盾,水冷套筒的上部改为大口径注水器,以便士兵能在俄国寒冷的冬季使用冰雪来补充冷却水。

二战时期苏联研制了风冷的郭留诺夫SGM机枪,抛弃了马克沁重机枪笨重的水冷装置,但是还是保留了传统的俄式防盾和轮式枪架。

二战以后,由于机枪防盾比较笨重,各国都不在为重机枪安装金属防盾。机枪的自保方式是缩短阵地停留时间,不断的转换发射位置。

不过,到了近些年,机枪防盾又有回归趋势,只是都安装于各式机动平台上,例如高机动越野车,防地雷车,海军舰艇,直升机的舱门机枪等等。


科罗廖夫


重机枪是战场收割机,专门负责战场火力压制,每一挺重机枪一般会编制一个班,有一名正射手,2~3名副射手和几名弹药手!!!!!!为何配备这么多人????

因为重机枪有支架,护盾,大量弹药箱非常重,并且机枪手经常被敌人重点照顾。尤其是压制待对方连头都抬不起。所以敌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干掉机枪手。

“为了保证己方的火力压制,和射手安全(优秀的机枪手很难训练,尤其是弹药缺乏的年代)就会在机枪上安装护盾,阻挡大部分正面射击子弹和炸弹弹片。”


重机枪在一战就取得辉煌战绩

1916年6月24日英法军队对德军阵地实施有史以来的大规模炮击,直到30日炮击最为激烈,随后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德军则将重机枪全部搬出形成居高临下之势,重机枪一起开火,密集的子弹像镰刀割麦子一样将英军放倒。☞在第一天进攻中英军就损失了60000余人。

重机枪从一战至今都大量装备部队,且威力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更是被装上了皮卡机,装甲车,坦克,直升机利于机动作战。



历史军武研讨员


机枪的两边加上两个小盾牌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最大的作用是防御流弹和纷飞的弹片,更能给操作者提供心理安慰。。

实战中,一旦机枪手被对面发现就会成为优先清除的目标。

先说狙击手,狙击手在战场中的主要目标是基层军官和对面的持续火力输出以及歼灭对方的狙击手。机枪是除开基层军官后的优先打击目标。狙击手射出的子弹撞上了护盾会被弹开,除非是特制的爆破弹和穿甲弹才会命中机枪手。这就在狙击手的手下逃得了性命。

虽然只是两个小小的护盾,但也增加了机枪的重量,对机枪的灵活性造成了影响。

由于重机枪基本上都安排了一个观察员,因此护盾也不会对机枪选择的目标选定造成影响。

战场上机枪是步兵的收割者,所造成的损伤仅次于炮击,因此敌人会使用各类火炮来摧毁机枪。护盾能有效的抵挡战场上乱飞的弹片,减少操作者的伤亡。

参照自行火炮的行动方式,人们设计制造了移动机枪塔,全方位的防护更有利于战场生存,灵活的移动有利于闪避攻击和有效的支援。

参照无人飞行器的使用方式,人们设计制造了机械制动机枪塔,采用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科技手段,通过程序控制机枪的射击和移动。这会是机枪以后的发展趋势。最后可能就是机器人直接操作机枪了。

许多武器都可以作为机枪的载具如现代的主战坦克,空中的直升机,地面的装甲运输车等等。机枪依旧可以活跃在战场上,成为敌人胆战心惊的大杀器。


扈荼


可以,不过题目中配图所装的那种小型盾牌实际上基本没有防护作用,还不如拆下来提升机枪的机动性。



其实给机枪加装防护盾牌来保护机枪手的做法在历史上有很多,机枪是步兵等部队火力核心,因此在作战中往往也是被敌军优先“照顾”,会受到猛烈的攻击。所以此时如何保护机枪手来保证机枪火力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个做法是对于固定防守的机枪,通过设计一些特殊的工事,可以有效增强防护能力,保证机枪手的生存。但是对于需要机动作战的机枪来说,就只能通过加装一个枪盾来提升防护了。比较常见的就是俄国人的做法,给机枪加上盾牌后,同时加上轮子和枪架,射击稳定性也能提高。



不过现代战争中,枪盾主要安装在重机枪上,尤其是一些车载重机枪等,能有效提升枪手的防护,避免遭到偷袭而伤亡。而对于常用的班用机枪、通用机枪等,枪盾已经消失了。主要是由于现代战争中火力大大提高,枪盾能防御子弹但是不能防御爆炸类武器,比如如今常见的榴弹发射器、火箭筒等武器,而且枪盾还影响机枪手的机动。




战壕


早期的重机枪确实很多都会装上两个小防盾,其形式和轻型火炮的防盾类似,作用也类似。这么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重机枪的布置位置一般比较靠近前线,容易遭到攻击;另一个则是因为早期的重机枪移动不便。

早期重机枪的射程一般也就是2000米以内,这个距离上有太多能威胁到机枪以及机枪射手的东西。包括敌人的机枪、敌人的狙击手还有威胁最大的——敌人的迫击炮和轻型火炮。在机械化战争时代之前,重机枪基本上算得上是步兵单位的火力核心,对于敌人的机枪阵地,一般都会重点“照顾一下”。而如果机枪火力中断甚至被摧毁,将意味着步兵的火力密度大幅下降,进而无力对抗敌人的攻击。而在重机枪面临的威胁中,来自远距离的子弹和近距离爆炸的轻型炮弹碎片与冲击波是最大的威胁,装上防盾之后,就能够有效地挡住这几种最大的威胁,从而保证射手的安全与火力的持续性。

另一方面,早期的重机枪都很重。即使是气冷的机枪,重量也都超过25公斤,水冷机枪的重量更是普遍在40公斤以上。所以早期的水冷重机枪一般都会装上轮子,便于机动。但装上轮子以后又会让机枪的体积变得更大,更加难于进出阵地和伪装。所以,早期重机枪既没办法像轻机枪那样隐蔽自己,又没办法像轻机枪那样随时转移阵地。很多时候,放置在固定阵地上的重机枪就是个显眼的目标,吸引无数的火力。装上防盾,也算是在不能随便机动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办法吧。

当然,到了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重机枪的重量也越来越轻,甚至于通用机枪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中口径重机枪。这种轻量化的机枪可以随时转移阵地,也更便于隐藏。同时,根据战斗需要,这些机枪往往要伴随步兵前进,再装防盾自然既没必要、又不合时宜了。不过,倒是在大口径机枪上经常还能看到这样的防盾,比如装在车辆上的车载机枪,其道理其实和当年的重机枪也差不多。T


联合防务


当然,机枪两旁的护盾肯定有保护射手的作用。

一战二战时大量使用的重机枪,火力猛威力大,是大量杀伤敌方士兵的重要武器。缺点就是体积大,重量重,移动不方便,阵地战中长时间在一个位置射击。

因为老兵怕枪,机枪对士兵的伤害太大。所以重机枪手是最招人恨的目标,敌方的各种火力都会优先选择干掉机枪手。这时候在重机枪前面安装护盾,可以保护射手不被正面射来的子弹伤害,同时也为机枪手提供心理安慰。

但护盾显然不是万能的,对方有一万种方法搞死机枪射手,狙击手,枪榴弹,火箭筒,迫击炮,空中轰炸等都可以达到目的。护盾在防御狙击手上效果很好,至少遮挡住了狙击手正面的瞄准视线,要不然爆头是分分钟的事儿。

强调机动作战的轻机枪,有没有护盾无所谓,机动灵活,打完就跑远比护盾管用。

但也可以加装两个小护盾,以加强机枪手正面防御,减小受弹面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到了现代,都强调机动化作战了。重机枪搬到了装甲车辆上,护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加强,升级成机枪塔或遥控武器站。

比如悍马车顶上安装的机枪塔。

还有坦克上安装的遥控武器站等,它们仍然发挥着保护机枪和射手的作用。防弹护盾是机枪手的好朋友,一刻也离不开的。


和风漫谈


这种设置啊,他是俄罗斯那一块地区机枪配置的标板,要说起来,这个东西得从俄罗斯当时面对的国土人文状况说起。

我们都知道现代意义上的重机枪,它的起源之地是来自于欧洲,欧洲马克沁重机枪,还有法国的那啥重机枪,这些重机枪当时生产出来受欧洲大部分国家是不会装备一块钢板作为盾牌的。

我们都知道在机枪上面装这么一块钢板做盾牌的话,防备不了什么重型武器的攻击,你不说其他的,光一颗手榴弹扔到他旁边爆炸了,都可能对他身后的那些机枪手啊装弹员啊产生威胁,这种防御措施顶多防御一些子弹或者是近距离爆炸产生的那些泥土和碎石,对射击员和装填人员产生二次杀伤。

并且这一种武器装备在欧洲战场上面遇到一个更大的尴尬问题就是重机枪有他专门标配的工事,在这个工事里面不需要装配这样的钢板,这种钢板如果装了,那么,对于修建工事的人来说。这种机枪他移动起来不方便,而且必要的防御措施,修工事的时候会给你提供,这种钢板本身不存在任何存在的价值。

所以在欧洲大国之间对决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还有各种各样的重机枪本身并不装备这样的钢板,总体来说两个字没用。

但是这种设计在俄罗斯人或者是当时的沙皇俄国身上却得到应用,而且得到了发扬光大,为什么?(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如果说按照欧洲的那种攻势防御体系休的话,那俄罗斯的那些工兵就算是把自己累吐血了都不可能修完。

更多情况之下,在俄罗斯广袤的平原之上。俄罗斯的军队打得通常是遭遇战,而不是阵地战,这个时候没人给你修工事了,这个时候机枪刚刚放下来,你就必须投入坐下就必须面对敌方子弹的危险,此时此刻给机枪装备一个必要的防御手段成为了一个常识。

现如今机枪上面的小盾牌仍然还是有一定的推广,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车辆上面装备了这种带有小盾牌的机枪,这种比如说美国军的悍马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装甲车辆,他们并不是用来打这种攻坚战的,更多的他们是游离在战场边缘,负责扫荡一些散兵游勇,或者是运载士兵去突击敌人的一些薄弱地位,总之他们遇到敌人也是处于一种比较随机的状态,这些机枪也是用来对付那些散兵游勇的。


漩涡鸣人yy


能,而且这两块护板能很大增加机枪手的生存率。第一:专业的狙击手是很稀缺的,一个大战场上,碰到狙击手的概率并不高,反而碰到精确射手的概率比较高。第二:大家注意观察自带护板的重机枪,射手的位置在护板后30厘米左右,而护板中间的观察口是很小的,这就意味着除非有射手直接从正面通过护板击中机枪射手,不然从两侧打过去的子弹是很难击中的。想要打中机枪射手,就得面对重机枪的直接射击。第三:护板的问题,只要肯花钱,护板可以叠好几层,别说普通狙击枪弹药,就是反器材也可以一试。第四:有甲和无甲在士兵的心里面可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只要有完整的防护,一个可移动的机枪碉堡完全是敌人的噩梦!


疯狂一摇砖


这两个小盾牌还是有一点作用的,有比没有强,仅此而已。

机枪的护盾原来都有,这里主要是指老式机枪,马克沁重机枪什么的。在机枪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机枪是属于炮兵部队的,也就是它的使用是按照炮兵来使用的,当时的炮兵还是那种排队枪毙,把火炮直接放在战线当中,对着对面轰,机枪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火炮机枪都会装上钢制护盾来保护操作人员。

不过,到了日俄战争后,各国使用机枪已经不再是把它作为火炮使用,而是给了步兵,这样要求重机枪能够跟随步兵行动,而且这时候步兵也不是再排队枪毙了,而是开始使用散兵队形,机枪也不用摆在明面上,而是隐蔽布置在战斗队形的两翼。加上那个护盾其实对于对方的枪弹没有什么防护能力,对于破皮的防护能力倒是还可以,不过这时候一战已经进入了堑壕战阶段,重机枪都有自己的掩体,护盾没有什么意义了,反而是遮挡视线了。不过在俄国方面,由于机动作战的时候还很多,所以苏俄的重机枪还是保留了护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二战后,由于传统意义上的重机枪都被通用机枪使用,轻便成为了重机枪的重要要求,那块用处不大又挺沉的钢板自然属于首先要剪掉的重量。不过对于坦克和装甲车的高射机枪来说,还是会有护盾,不过这里的护盾一般是成一个环形,也就一般叫做枪塔了。

不过,前几天的轻兵器上边的确是介绍了好像是德国哪个公司给机枪配套了这种小护盾,不过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没什么用,就是有一点心理安慰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