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個根本不懂詩,只懂銀子的老和尚,李涉贈給他這樣一首詩

遇見一個根本不懂詩,只懂銀子的老和尚,李涉贈給他這樣一首詩

唐代詩人李涉,曾擔任過太子通事舍人,文宗大和年間,擔任國子監博士,所以世稱“李博士”。

李涉的《登山》一詩,記錄他一次春末遊覽鶴林寺的感想。因此這首詩又名《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這首詩寫他與鶴林寺的和尚聊天的事,有景有情,寫得實在,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一個詩人,能夠與和尚聊天多時,可見這裡的和尚品位不錯,夠聰明的,鶴林寺的僧人中也有風雅之人。所以很適合李涉的胃口,與這位高僧聊了整整半天。當然,李涉是詩人,當時在江湖上名氣很大,和尚也非常願意與他聊天。

這首詩題在牆壁上以後,鶴林寺一下子聲名大增。四面八方的香火都到鶴林寺裡來了。人們在燒香拜佛的同時,也想欣賞一下李涉的詩與墨寶,滿足後才依依而別。

李涉喜歡去寺廟遊玩,與那些道行深厚的高僧聊天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了一些寺廟的住持的濃厚興趣,他們也想附庸風雅,請李涉來玩玩,提高一下自己廟宇的知名度。

某寺的一個方丈,與李涉約定,請李涉寺院來聊聊,相互“交流”一下,並敬請題詩。

李涉想到,真情難卻,去就去吧。於是,在天氣晴好的一天,他就去了那個寺院,與住持見了面,閒聊幾句之後,感覺這個老和尚根本不懂詩,反倒很懂銀子,只知錢眼裡鑽進鑽出,俗不可耐。

無奈,李涉只好硬著頭皮與他閒聊。閒聊之中,他與李涉協商,想請李涉做他們寺廟的形象大使,廟前掛一幅李涉的寫真,好讓那些膜拜李涉的香客常來常往,多多納錢。並且說明,香客所納之錢,可以適當給李涉一部分。李涉聽到此,立刻冒火了。心想,你這個和尚把我李涉當成什麼人了?進而想到,與這種人交談純粹是浪費時間,倒不如終日昏昏醉倒。於是將原來題鶴林寺的詩改變了一下句序,題在寺裡壁上,揚長而去。詩云:

又得浮生半日閒,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醉夢間。

仍是《題鶴林寺僧舍》一詩的四句,但是句子的次序顛倒了,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既生動地反映了自己的窘態,也辛辣地諷刺了老和尚的庸俗卑下。

遇見一個根本不懂詩,只懂銀子的老和尚,李涉贈給他這樣一首詩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