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一直以来,人们提起近代史就感到一团乱麻。一方面,是因为清末以来的历史实在太令人伤心,看多了无非让人气愤。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近代史实在太繁复,从清朝崩塌以后,各路政权此起彼伏,军阀混战等等都让人望而却步。

那些在清政府垮台后割据一方的赳赳武枭渐渐被人所遗忘,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似乎不应该轻易被埋没。与军阀们同时代的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用“城头变幻大王旗”来形容那个时代,我们今天就跟大家分别介绍一下当时比较著名的几大军阀头子。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首先,溥仪退位以后,孙中山先生就在南京成为了民国的总统。然而,他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军队的作用,就算是意识到了也不能改变大势,所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夺取。最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成为了民国成立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只不过,当时就连袁世凯自己也没有办法垂直管理各地,他的手下们各个割据一方,是名副其实的武枭。袁世凯也不能随意让他们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于是,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1.袁世凯

袁世凯是河南人,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纨绔子弟,后来被父亲送到了军队,抱到了李鸿章的大腿。正是借着这个机会,袁世凯才能够在军队一路升迁,成为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早年李鸿章用他在朝鲜对付日本人,他拼了命也要表现给李中堂看,于是,李鸿章开始重用他。

后来,他又向慈禧太后表忠心,趁机让皇帝的变法彻底失败。

清朝灭亡以后,袁世凯虽然成为了民国的总统,但是,他却一门心思想要复辟。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甚至背叛民族,背叛国家,想要和日本人签订《二十一条》。就是因为他不断尝试开历史倒车,最终,人民认清了他的嘴脸,他也被有志之士所仇视。

1916年,袁世凯因为尿毒症而身死,年仅五十七岁。纵览袁世凯的一生,他着实算得上是一位枭雄,但是,在历史大潮面前,他选择逆势而动,最终遗憾离场。袁世凯离开以后,北洋政府失去了一位能够力压群雄的领袖,于是,北洋的军阀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钩心斗角。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2.冯国璋

袁世凯离开人世以后,冯国璋成为了北洋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袁世凯不同,冯国璋出身名门,他们家是明代的开国元勋,传承到清朝末年也有几百年的积累。冯国璋本来是专心辅佐袁世凯建立共和国家的。但是,当袁世凯表露了想要称帝复辟的野心以后,这位得力助手也慢慢和他离心离德。

或许袁世凯本人也对此有所察觉,所以,他临死之际,并没有指定自己的儿子作为继承人。袁死后,冯国璋与段祺瑞、王士珍两人合称为北洋三杰。当然,冯国璋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后代,那就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冯巩。冯巩的曾祖父便是冯国璋。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3.曹锟

北洋军阀大多数都是军人出身,曹锟也不例外。曹锟是天津人,他于1890年从天津武备堂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军官。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曹锟终于成为了直系军阀的首领,但是,曹锟其人权力欲太重,他为了竞选大总统甚至不惜贿赂议员。

当然,这也成为了一生都抹不去的污点。

1938年5月的一天,曹锟因感冒转成肺炎,经医治无效,于5月17日(农历四月十八)在天津泉山里刘夫人寓所病故,终年76岁。曹锟的葬礼十分隆重。吴佩孚派夫人张佩兰赴津吊丧,吴本人则在北平身穿重孝举哀致悼。日本方面、国民党方面都派人前来吊丧,并送给刘夫人大笔抚恤金,但遭到刘夫人的拒绝。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3.吴佩孚

与大多数出身行伍的北洋军阀有所不同,吴佩孚是个文人出身。他出生在山东,是蓬莱人。早年也是个读圣贤书的书生,而且,还考取了秀才。但是,随着清政府对国家的掌握越来越弱,时局动荡使得这位书生产生了弃笔从戎的念头。

吴佩孚后来投效北洋,成为了曹锟手下的一员大将。但是,因为曾经读过书,所以,吴佩孚不止是个英勇善战的莽夫,他的谋略在曹锟手下人中无人能比。所以,吴佩孚能够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的位置。

要知道,北洋军人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像吴佩孚这样的书生却太少了。

吴佩孚带兵也非常有一套,他和那些大老粗不一样,与同时代的北洋军阀头子相比,吴佩孚更加注重谋略的使用。这为他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抗战爆发后,日军以吴佩孚名义在河南征召伪军,当得知南京的消息后,为表示抗议,他整整绝食一天。

1924年9月8日,吴佩孚的形象出现在美国《时代》的杂志封面,封面写到 “GENERAL WU ”(吴将军) “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然而造化弄人,在《时代》封面上出现还不到一个月,这个“有可能统一中国”,被称作“中国最强者”的吴大帅,就从声名的巅峰跌落了下来。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4.孙传芳

前面几位军阀头子或文或武,但基本都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孙传芳则不同,他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在那里他学习到了先进的军事理论,这段经历也造就了他军事指挥的才能。1923年,孙传芳入闽平乱,正是借着这个机会,他在福建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之后,他慢慢打出了东南王的名头,随着直系军阀的衰落,孙传芳一手打造的奉系势力成为了北洋最强的军队。

孙传芳的死非常意外,作为一位呼风唤雨的武枭,他最终死在了刺客的手中。而且,这位刺杀他的刺客还是一个女性,她的名字叫做施剑翘。为了父仇,她不惜隐姓埋名十年时间,终于在“居士林”枪杀了孙传芳。

死的时候,孙传芳不过五十一岁,假若他能够多活几年时间,恐怕后来北洋军阀的格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纵观孙传芳的一生,只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有人说他:好战成性,是其一大特点,机警投机,是其另一特点。而关键在于北洋军阀的时代烙印,使他思想陈旧,拒绝接纳新思想和新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于折戟沉沙,为大浪淘尽。此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5.段祺瑞

前文说到冯国璋和段祺瑞都是北洋三杰之一,事实上,时人对段祺瑞的评价还要高一些,他被称作“北洋之虎”。孙中山后来的北伐战争主要征讨的就是他,而且,正是他帮助袁世凯打造出了一支新军。袁世凯离开人世以后,虽然将总统的位置交给了黎元洪,但是,更有本事的段祺瑞实际上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内外。

但是,也因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林立,而且,每一个派系的首脑都不愿意向对方服软,他们都觊觎总统的位置,所以,导致北京政府后来始终无法安定下来。即使是段祺瑞这样的北洋缔造者也没有办法服众。所以,他虽然六次主政,但始终没有能够彻底将北洋政府打造成一块铁板。

段政府在面对列强时的软弱态度也招致了国民的不满,北伐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就是因为段祺瑞并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他始终局限于军阀的眼光,一心想着争权夺位。并没有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所以,他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6.张作霖

因为,张作霖的儿子以及九一八事变的的缘故,张作霖恐怕是北洋军阀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军阀之一。实际上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传奇,张作霖做过土匪,后来被招安才成为了官兵。张作霖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所以,他始终将东北作为自己的基本盘。后来,更是被人称为“东北王”。

张作霖虽然看起来没有多少文化,出身也并不显赫,但是,他的确是军阀头子中不可小觑的一位。当年他也曾经想要入主北京城,甚至,一度成为了北洋政府的陆海军大元帅,但后来还是战事不利,黯然退回了东北。

回到东北以后,张作霖内心并不满足,始终想着出关再战。但是,因为当时东北已经进入了日本人的视野,所以,张作霖可谓腹背受敌。他既不愿意与其他军阀精诚合作(事实上,他们也没有精诚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

所以,日本人视他为眼中钉,最终,他被日本人谋杀。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

其人早年是个纨绔子弟,继承父亲的事业以后渐渐才有所改观。由于北伐气势如虹,不想腹背受敌的他决定倒戈,于是他向北伐军举起了白旗。

但是,因为日本人早已经将东北视为囊中之物,所以他的位置实在不好做。后来,更是因为在九一八事变中没有对日本军队进行抵抗而被全中国声讨。

北洋的这些军阀大都是趁着天下大乱而火中取栗的武枭,他们的割据一方既不是为了国家更不是为了民族。他们的作为不过是为了自己享乐罢了。

这个人被称:北洋三杰,有一个后代却非常有名,我们经常都能见到

当然,如果有机会统一中国,这些人自然也是不会错过这些机会的,他们就是一群逐利之徒。

本质上,这些军阀和以前的农民起义领袖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所以,后来蔡锷不愿意与他们为伍,毅然加入了北伐大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些人丝毫不以国家计,这是他们最终没能取得好名声的原因。现在,甚至有很多人还在试图替这些军阀洗地,简直是不知所谓!恐怕只有生活在那个遍地狼烟的年代,他们才能明白自己的行为到底有多蠢。

『《民国军阀势力之一》、《中国北洋军阀大结局》、《民国军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