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給的,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

從一個小故事講起

一條崎嶇的山路上,駕車行駛著,心裡想著,還有一個小時就到老家了。猛然發現路上落著一隻小鳥,剎車,但已然來不急,小鳥並未飛走,車身駛過,從後視鏡觀察到小鳥跳到了路邊,應該是受傷了。下車查看,小鳥受傷無法飛行,但並無明顯致命傷。心生愧疚,遂想著帶回家養兩天,傷好了自然就飛走了。很快回到了老家,家人愛心爆棚,為小鳥搭建小窩,喂水餵食。一夜安睡,不成想,第二天起床發現小鳥自己跳出了小窩,而且被家裡的貓抓掉了一塊肉。心疼之餘,老家是沒辦法讓它養傷了,於是帶回了城裡,重新安置小窩。又過了一天,早上起床,發現小鳥已經死了。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你想給的,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

你想給的,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

不清楚小鳥的死因,或許是受傷、或許是絕食,更或許是認為被捕失去自由,鬱鬱而終。其實只是因為造成小鳥受傷,想要幫它把傷養好,重返藍天而已。你想給的,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盡人事,聽天命。人與動物很難溝通,產生誤解難已避免。然而人與人呢?有多少人總是以愛之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學會溝通和表達,傾聽對方的想法,同時闡述自己的想法,也許可以讓關係更加融洽。

你想給的,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

沉默的組織是可怕的

進一步思考,小鳥沒辦法向人類表達自己的需求,那人呢?在某些組織中,人擁有表達的能力,但卻沒有表達的慾望。對組織的失望只能藏在心底,對組織的問題選擇視而不見,對組織的安排選擇陽奉陰違。然而領導者的眼中,卻只是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因為他的周圍只有阿諛奉承,偶爾的錚錚直言也會被當噪音處理掉。古往今來,這種缺少真話,沉默的組織比比皆是。現代公司型組織中更是數不勝數,一言堂的領導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然而站在創始人的角度,公司倒閉了對員工而言只是換個地方重新打工,但對自己而言,卻是萬千心血毀於一旦,基於這個思考,你還會對員工的沉默視而不見麼?公司想要長久,打造一個敢於說真話的組織氛圍非常重要。一座大廈是否穩固,打地基的工人是最有發言權的。

你想給的,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

囉囉嗦嗦嘮叨一通,只是想告誡自己,溝通和表達是關係融洽的基礎,儘量不要讓對方猜你想要的,也不要臆斷對方想要的。另外,如果有一天擁有決定權,請打造一個敢於講真話的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