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為何打挪威不打瑞典?

於無聲處34


二戰期間,除了水下的U型潛艇,所有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只要一出港口,就處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嚴密監視下,毫無隱蔽性和作戰的突然性可言。

為防止艦艇被封鎖在波羅的海,以免走北海時,水面艦艇全程處於英國皇家海軍的追殺當中,而佔領挪威,搶佔並打開出海口,最起碼水艦艇將處於德國空軍的有效保護之中。

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是世界上生產重水的主要企業,年產重水1萬磅以上,而重水是製造原子彈不可缺少的原料,1940年德國進行了核分裂的研究試驗,而佔領挪威的重水廠能加速德國原子裂變的試驗進程。

當年,英美援助蘇聯的戰爭物資,都是從美國、加拿大出發,經冰島、英國再到蘇聯北部的摩爾曼斯克港,而德國佔領挪威以後,部分航線將處於德空軍的作戰半徑內,就能攻擊運輸船隻和軍艦,顯然要比德國海軍派水面艦艇和潛艇攔截要划算得多。

此外,佔領挪威以後,英國北方重要的軍事港口斯卡帕灣和英國東部的所有海港都處於德國空軍遠程轟炸機的轟炸半徑內。

以上原因,促使德國最高統帥部決定軍事佔領挪威,於是,1940年4月9日,人類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挪威登陸戰役打響,至6月22日,歷時2月有餘的戰役結束,德國實現了對挪威的軍事佔領。


瑞典,地處斯堪的維納亞半島,東邊為波羅的海,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以及卡特加特海峽,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屬於國際社會承認的永久性中立國,以盛產鐵礦石聞名,歷史上就與德國關係較好,其鐵礦石最大的外銷國就是德國,因此兩國有著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資源缺乏的德國對瑞典的鐵礦石非常依賴,有力地保證了30年代開始德國軍工工業的發展。

瑞典保持中立,同時保有較為強大的軍隊,特別是不打瑞典,就能保證瑞典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輸入德國,由於瑞典保持中立,英美也不便干涉,即便戰爭期間,瑞典的鐵礦石也能照常進口。

所以德國在軍事上沒有必要冒險佔領瑞典,最關鍵的是瑞典非常願意繼續和德國保持鐵礦石的交易,每年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石佔到了魯爾工業區生產量三分之一強,瑞典的鐵礦石對德國至關重要,沒有瑞典的鐵礦石,也就沒有了德國國防軍強大的裝甲部隊。

況且,二戰期間,瑞典是偏向德國的,通過外交途徑向德國提供英國的動向,幫助德國採購戰爭所需的其它戰略物資,這是德國所迫切需要的,德國絕對不會傻冒到打事實上自己的盟友。



國平軍史


如果希特勒先進攻瑞典,瑞典複雜山勢地貌,到處是防空溝塹,不利於德國的機械化縱深運動,光靠戈林的空軍的轟炸打擊和步兵的緩慢推進,閃擊戰失去了意義。希特勒也不希望將兵力投入到拉鋸戰,一是消耗過多的戰略資源,二是時間節點上容不得給盟軍的喘息之際。再者,瑞典早已掌握德國的飛機,火炮,坦克的短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製造針對德國的兵器應對。德國又十依賴瑞典的鐵礦砂一旦進攻瑞典,瑞典必將炸燬礦山,德國將失去原料,無疑斷了國內軍工企業的後路,沒有後續的軍備補充到前線,戰爭很難進行下去。所以,德國只能加強同瑞典的友好關係維繫親密的紐帶,攻打瑞典,等於自掘墳墓,希特勒不能不想到這一點。

瑞典的鐵礦砂運往德國,運輸船隊的整個航線都在挪威領海之內,春夏秋季天氣尚好的情況下運輸,在德國軍艦及潛艇的護航下倒也不出大的意外,一旦到了冬季,海面結冰,德國的運輸通道被堵死,只能將鐵礦砂改由鐵路運輸到挪威的港口,然後裝船沿挪威沿海運到德國,整個的運輸線都在挪威領海內,這就給盟軍的艦船及飛機轟炸創造了機會。

審時度勢,為了將戰爭繼續下去,搶在盟軍之前先發制人,希特勒反覆揣摩研究北歐的戰局形勢後,放慢了西線進攻的步伐,抽調大量兵力集結,開始實施代號為“威塞練習”,進攻佔領挪威,並將此重任交由在北歐作戰的福肯霍斯特將軍,由他實施對挪威的軍事佔領,以保證德國鐵礦砂運輸的暢通。

1940年4月9日凌晨5時20分,德國向挪威遞交了“最後通牒“,意在不要同德國發生正面戰爭,導致無謂人員的傷亡,接受德國的保護。由於挪威當局的屈從和部分將領的怕戰情緒直接影響了全民抵抗的決心,雖有少量軍隊頑強抗擊,最終寡不敵眾,很快,德國於5月份佔領了挪威,挪威徹底論陷。

佔領了挪威,德國的運輸船隊在海空軍的護航下,源源不斷將鐵礦砂運往德國,軍工企業有了原料,日夜開動生產線,將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炮運往前線。

盟軍從戰爭開始,艦船和轟炸機對德國的運輸通道實施轟炸打擊,擊毀了數量眾多的運輸船隊,直接影響了德國軍工的產出。為此希勒特火冒三丈高,手拍桌子響,下令全力保障運輸通道的暢通,無奈,東西戰線過長,兵力有限,挪威的德軍海空軍疲於奔命,也難抵擋盟軍的潮水般的狂轟濫炸。



硯田劍影


二戰時期,雖然挪威跟瑞典同為中立。但是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挪威軟柿子一個,好捏;瑞典是一個軍事強國,不好打。

瑞典:

瑞典在二戰前期就頻頻向德國示好!雖然是中立國,但是瑞典是略微偏向德國的中立國。德國是機械大國,其裝甲部隊的組建離不開鐵礦。而瑞典是德國鐵礦石主要來源地,二戰初期德國國內消耗的鐵礦砂大部分都來自瑞典,而瑞典向德國敞開式供應。

二戰瑞典FFVS22戰鬥機

瑞典的祖宗是維京人,維京海盜大家都知道吧,很強悍!瑞典在當時是北歐第一強國,不僅士兵素質高而且軍工科技發達。二戰爆發後瑞典軍隊就增編到了50萬規模,並且擁有坦克裝甲部隊、潛艇部隊以及空軍。除此之外瑞典的地形多山,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作戰,而且瑞典在邊境部署重兵,德軍要想打瑞典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利於德國“巴巴羅薩計劃”的執行。

二戰瑞典Strv m42坦克

挪威:

挪威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他的戰略價值。不僅臨近德國的鐵礦供應地,而且還能威脅到德國出海口,再加上綜合國力弱小,德國不欺負他就沒道理了!



二戰德國我們都知道,海軍弱於英國,前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基本上被英法海軍堵死。而挪威海域是德國唯一的出海口,佔領挪威後,德國的軍艦可以在空軍的保護下,前往大西洋。眾所周知挪威軟柿子一個,

英法海軍可以在挪威海域部署水雷封鎖德軍大西洋出海口 ;同時英法海軍也可以威脅到德軍運輸來自瑞典鐵礦的航線。德軍想保護鐵礦運輸線、打通大西洋出海口就得先佔領挪威。



以上就是二戰德國為什麼打挪威不打瑞典的原因,如有不足歡迎下方評論補充。


抽菸的苦咖啡


北歐挪威、瑞典、芬蘭三國在二戰中立場、“待遇”大不同,挪威和瑞典均表態中立,挪被佔領而後者毫髮無損,芬蘭則急於從蘇聯奪回失去的領土、以德國的“共同作戰國”地位攻蘇,結果失去更多。

挪威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佈中立,但希特勒忌憚其親英立場與沿海的戰略地位,於1940年出兵佔領直至1945年,中立被侵犯,使得挪威於戰後“憤而”加入北約。

瑞典早早在1814年起實行武裝中立政策,自此一直未陷歐洲戰爭漩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典因保持中立倖免於難。納粹之所以未犯瑞典,一是它有良好的中立歷史記錄,再有精銳的武裝,還有國王及政府貌似不反對德國。


ruixuezhaofeng


二戰中瑞典與瑞士一樣是偽中立。瑞士將猶太人在瑞士銀行存款珠寶名畫資料提供納粹,並配合其轉移這些財寶到柏林。

瑞典政府則是為了保全自己,與納粹合作,對納粹攻佔業已宣稱中立的挪威、丹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諸國不問不聞,對發生在歐洲東部的大屠殺也保持緘默。

在二戰開始前,瑞典已經是德國非常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瑞典為德國供應了大部分的優質鐵礦石和滾珠軸承,這兩者則是坦克和轟炸機的必備生產要素。僅在1939年一年,瑞典供應給納粹德國的鐵礦石几乎佔到了德國工業用量的一半,二戰初期瑞典口頭允諾英國不增加對德國的鐵礦石供應,但暗地裡仍然維持對德供應。當時的德國之所以率先佔領挪威和丹麥,就是為了保障瑞典的原料運往德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弱小要捱打,中立也要捱打。

二戰中瑞典瑞士雖然得以全身而退,其歷史上也抹上不光彩的一筆。


又來啦230


德國在二戰中是要統一歐洲的,如果希特勒拿下了蘇聯,佔領了英倫三島,那希特勒最終會吞下孤零零的瑞典的,那時整個歐洲大陸已經被德國佔領,瑞典的存在對德國就沒有意義了。

德國為什麼進攻挪威,是因為英國軍隊要進入挪威,意圖切斷瑞典對德國的鐵礦石供應,希特勒必須拿下挪威,解除後患。

而瑞典是中立國,又是德國鐵礦石的供應國,沒有穩定,大量的鐵礦石,希特勒就沒有飛機大炮,怎麼發動戰爭?

是瑞典的鐵礦石支持了希特勒的戰爭,助漲了德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瑞典就是德國的二戰幫兇,希特勒不是不對幫兇瑞典下手,只是還不是時候。

希特勒需要瑞典的鐵礦石,來完成統一歐洲的霸業,來支持德國對蘇聯和英國的戰爭,希特勒一旦結束對蘇聯和英國的戰爭,那瑞典就是歐洲大陸最後一個釘子戶了,瑞典在德國看來就顯得突兀,而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希特勒在歐洲最後的軍事行動,就是佔領瑞典,完成歐洲大陸統一。


國際時政熱點觀察



月林6491


那時挪威與英國關係密切。德國怕英國利用挪威來威脅德國的出海通道,從戰略意義上考慮所以要攻下挪威。而瑞典是中立國並且是德國的貿易伙伴,為德國提供戰爭所需要的鐵礦石等工業原料,甚至還幫助德國製造武器,所以二戰時德國與瑞典保持著較融洽的關係。


duh23333


歷史上“北歐海盜”瑞典是北歐乃至歐洲的強國,十九世紀至一戰前,該國調整國策,確立“中立國”。因對抗英國與俄國,瑞典人(還有丹麥荷蘭人)一直與德意志帝國有深厚的同盟基礎,包括種族認同,所以該國在二戰雖然與德國暗中交易,但維持了表面的中立。挪威扼守北海咽喉,地理位置太重要,二戰前及初期,元首沒少花心思拉攏,但最終因挪威官方偏向盟國而不得不動用武力。


完璧歸趙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