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女性不允許冷凍卵子?衛健委回應:將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近日,來自上海的李珺律師建議國家衛健委修改相關規範中不允許單身女性使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例如冷凍卵子或試管嬰兒)的規定,落實單身女性的生育權。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表示,我國現行有關法律並未禁止單身女性生育,衛健委將加強調查研究,逐步凝聚共識,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切實保障女性生育、就業和職業發展權益。

回覆全文如下:

我國現行有關法律並未禁止單身女性生育,《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

個別地區如吉林省,在地方條例中還對單身女性生育進行了特別規定。目前,單身女性生育既無相關法律支持(《憲法》中沒有相關規定),也與傳統風俗觀念不合。同時,還需要考慮孩子的合法權益。社會上呼聲很高,實際情形較少。下一步,將繼續予以關注,加強調查研究,逐步凝聚共識,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切實保障女性生育、就業和職業發展權益。

昨天,這則消息在CD君(ID:chinadailywx)的微博上,竟引發了數萬網友的圍觀討論。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不到24小時,該微博的閱讀量就達到了212萬,轉發1.3萬多次,評論也有1.4萬餘條!

微博上發起的投票“單身女性是否有權通過人工輔助生殖方式生子?”,也吸引了超過3萬名網友投票。投票結果顯示的是一邊倒,在3.1萬名投票網友裡,僅有200名網友持否定的意見。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網友的回覆更是讓CD君腦洞大開。也是應了一句話:“性別和已婚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其實,關於“單身女性生育權”的問題,在2015年就曾引發過一次社會上的深度討論。

2015年7月,女演員徐靜蕾對媒體公開表示自己在39歲時在國外冷凍了九顆卵子,她稱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後悔藥”。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之後,某媒體官方微博發佈了一條貼文稱“我國衛生部規定,單身女性不能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手術。有的醫院允許單身女性冷凍卵子,但在使用冷凍卵子時必須提供三證:即身份證、結婚證、準生證。”引發了社會對這一話題的廣泛討論。

輔助生殖這一話題既然這麼受關注,那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對此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衛生部(現衛健委)發佈並自2001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其第十三條內容為“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當符合衛生部制定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的規定”。

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明文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針對這一規定,2018年6月20日上午,上海的李珺律師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法制司寄出了一份《規範性文件審查申請書》,建議國家衛健委修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中不允許單身女性使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規定,並落實對於單身女性的生育權的保護。

李珺說,“作為一名律師,作為一名女性,我在日常的工作常常接觸到一些關於性別權益的案件,同時也參與了不少與計劃生育相關的案件,從人的基本權利和性別平等以及自我認知的角度,我認為單身女性生育完全是符合人權符合法理以及符合社會現實的,凍卵也是實現這一權利的選擇之一,這體現了法律明確的性別平等原則。”

她在審查申請書中提到,《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與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多部法律、部門規章等文件相牴觸,且其規定不允許單身女性使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內容不能滿足公民的合法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與對我國有約束力的國際法相違背。

在醫學技術可以提供生殖輔助技術的情況下,不應該基於性取向或婚姻狀態做區分,政府有責任給予女性選擇生育方式的自由權及給予儘可能充分生育保障,至少不應剝奪其實施生殖輔助技術權利。

官方已表現出積極態度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名人大代表就曾提交了一封“呼籲放開對單身女性生育權限制”的建議信。

國家衛計委(現衛健委)在當年就作出了答覆,並於2017年12月27日在官方網站上公佈了答覆內容。

答覆中提到:

目前我國相關法律並未否認單身女性的生育權。《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婚姻法》也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實踐中,個別地區結合實際制定了有關規定。如吉林省2002年9月27日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吉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達到法定婚齡決定不再結婚並無子女的婦女,可以採取合法的醫學輔助生育技術手段生育一個子女”。之後歷經數次修訂,吉林省均保留了此條規定。據瞭解,該規定實施10餘年來,尚無1例單身女性申請藉助醫學手段生育。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廣泛深入調查,加強研究論證,密切關注“冷凍卵子”等技術發展,積極做好可行性研究,審慎推進臨床應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單身女性的合法權益。

此回覆的態度不僅相對積極地肯定了單身女性生育的合法權利,並且表示會針對單身女性生育權的相關技術問題、法律法規層面進行深入調查,積極做好可行性研究。

對此,社會學家李銀河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說“此態度顯得更加積極”。

人工凍卵真是放心的“後悔藥”?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凍卵技術在美國擁有很多女性支持者。她們稱,這將自己從生育最佳年齡的壓力中解脫出來。這份被封存的“後悔藥”,讓追求獨立與自由的職場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意願安排生育時間。

反對者則認為,這可能是一樁向女性販賣焦慮的生意,畢竟這是一項價格昂貴的服務。以卵子銀行公司EggBanxx為例,選擇凍卵的女性需要一次性支付6500到7500美元冷凍卵子的費用,此外還需支付每年500美元到1000美元的存儲費。

更令批評者詬病的是,經歷了注射激素、取卵、冷凍、恢復細胞活性等一系列漫長過程後,凍卵並不能確保女性在想希望生育的時候成功懷孕,而一旦這種情況發生,用戶往往已經錯過了自然孕育的機會,這粒“後悔藥”反而將令她們悔之不及。

而且選擇冷凍卵子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美國今年就發生過兩次凍卵事故。

今年3月上旬,舊金山太平洋生育診所(Pacific Fertility Center)與克利夫蘭市大學醫院阿胡嘉生育中心(University Hospitals Ahuja Medical Center)相繼出現了診所內用於冷凍卵子和冷凍胚胎的液態氮不足的問題,導致儲存櫃溫度升高,並對冷凍儲存的卵子和胚胎組織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卵細胞是人體最大的細胞,對冷凍十分敏感,在凍融過程中極易受到細胞內外形成的冰晶的影響,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損傷,這也使得冷凍卵子技術的發展相對緩慢。

據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介紹,玻璃化冷凍技術藉助特殊的冷凍試劑,令卵細胞內滲透壓升高,在快速脫水的同時,又保證脫水程度可控,最終在快速降溫過程中卵細胞中的水形成玻璃化的非晶態固體,避免了產生冰晶破壞細胞結構。經過特殊冷凍液處理後,卵子溫度可以迅速降溫至液氮的-196度,並被存儲在液氮罐中。

玻璃化冷凍技術的操作過程不算複雜,在凍卵存儲中再配以穩定的液氮環境,理論上卵子可以在低溫環境中一直沉睡下去。只不過,卵子在融化復甦過程中,溫度控制的時間窗口很窄,不可以融化得太慢。

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溫度從外向內傳導至卵細胞內部,卵細胞逐步升溫、融化。卵細胞內已融化和未融化部分形成的高離子濃度差,可以直接破壞卵細胞內部結構,帶來不可逆的損傷。

即使因溫度升高慢慢甦醒的卵細胞仍擁有活性,在正常情況下,它們也應當迅速被轉移至富含營養的條件下生長。

因此,受上次事故影響的用戶中,有人因此喪失了最後一絲擁有孩子的希望,令人唏噓。

記者:王曉東

實習生:潘正鋼 呂永茵

部門參考、中國新聞週刊

熱文推薦

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单身女性不允许冷冻卵子?卫健委回应: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