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王導對晉元帝說,您是太陽,結果晉元帝含恨死去!

宰相王導對晉元帝說,您是太陽,結果晉元帝含恨死去!

來自網絡圖片

在晉朝晉元帝司馬睿掌權的時候曾出現過一段短暫的中興時代,當時輔佐司馬睿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糊塗”宰相王導。當時前騎都尉桓彝為了躲避北方戰亂渡過長江,見到司馬睿的勢力微弱,對周顫說:“我因中原地區戰亂頻繁,來到這裡想圖個清靜,結果這裡如此勢單力薄,很沒有安全感,將來靠什麼復興晉王朝呀?後來,桓彝見到了王導,並與王導一起談論天下的大事, 這才改變了看法。出來後,桓彝對周顫說:我剛才好像見到了管仲,有這樣的賢臣輔佐,我還有什麼憂慮的呢?

宰相王導對晉元帝說,您是太陽,結果晉元帝含恨死去!

來自網絡圖片

當時的名士喜歡在都城建康遊玩喝酒,周顫也有這個愛好。他眺望長江以北,想起過去與同伴們在黃河邊上游玩,而現在卻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遠離故士,逃到江南,忍不住觸景傷情,直掉眼淚,無比傷感地嘆道:“這裡的風景和家鄉沒有很大的差別,舉目望去只有黃河與長江的區別!”大家昕了,也都觸到了痛處,互相望著忍不住流淚。只有王導看不慣大家的這種女人一樣哭哭啼啼的樣子,神情嚴肅地說:“我們應當齊心協力報效朝廷,收復中原淪陷的土地,怎麼能夠像楚國囚徒一樣只知道哭哭啼啼的呢?”大家聽了,都感到無比慚愧,連忙停止了哭泣。

宰相王導對晉元帝說,您是太陽,結果晉元帝含恨死去!

來自網絡圖片

晉元帝太興元年(公元318年)三月,晉王司馬睿即位,即歷史上的晉元帝,當時文武百官都站在皇帝的兩旁。元帝讓王導走上去同自己坐在一起,王導堅決拒絕了說:“您是太陽,如果太陽與天下的萬物等同,還怎麼能夠俯照蒼生!”元帝於是更加信任他,後來還加任他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聰明賢能的人也會有“糊塗” 的時候。王導在揚州擔任刺史的時候,曾經派有關人員到所轄各郡去考察各都官員的政績。他們回來後紛紛向王導詳細彙報各官員的情況,只有顧和低著頭不說話。王導問他考察的情況,顧和挖苦他說:“您輔佐朝政的時候,寧可使法網寬鬆以至連大魚都可以漏過去,為什麼現在又要道聽途說, 對這些地方官員吹毛求疵呢?”王導聽了後不但不生氣,反而大加稱讚,連忙說:“對,對,說得好。”於是這次考察功虧一簣。當時東晉有一句民謠說:“王與馬, 共天下。”“馬”自然是指司馬氏,“王”則指的是王導家族。當時王導、王敦兩兄弟壟斷大權,引起了司馬氏的不滿。特別是大將軍王敦很有政治野心,氣焰囂張,晉元帝非常反對他。晉元帝本來很信任王導,但因為王敦的原因,也慢慢疏遠了王導,開始信任劉隗、刁協等班佞人。王敦於是借清君側,即清理劉隗、刁協等小人為由發動了叛亂。

當王敦造反的時候,王導也是裝模作樣地消極抵抗。既不對他加以阻止,也不組織防備,以致王敦很快就打到了石頭城。刁協和劉隗等人死的死,逃的逃,等到叛軍兵臨城下時,晉元帝在建康城裡急得像熱鍋裡的螞蟻。他想到畢竟王導和王敦是堂兄弟,於是命王導帶著百官與王敦講和,王敦支開百官與王導進行了一次密談。王導出來後,向百官轉達了王敦的要求,百官又將這些話轉告了晉元帝。雖然這些要求實在很過分,但晉元帝也無可奈何,只好聽之任之,於是下令大赦天下,對王敦叛亂的罪行一 律不予以追究,而且將王敦封為丞相,統領全國的軍隊,並負責管理尚書事務,封王敦為武昌郡公,任江州牧。

宰相王導對晉元帝說,您是太陽,結果晉元帝含恨死去!

來自網絡圖片

晉元帝經歷了這次叛亂後,氣得大病一場,不久就含恨死去。晉元帝死後,晉明帝即位,王敦又發動了第二次叛亂。在加緊篡位的時候,王敦病去世,而他的兒子又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頭腦、庸碌無為、只知道享樂的蕩子,所以王敦生前稱帝的野心沒能得逞,這場叛亂才逐漸平息下去。

晉明帝追贈在這次叛亂中死去的功臣,封甘卓、戴淵、虞望、郭璞、王澄等人官銜。王敦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地攻進石頭城,進而威逼都城建康,都是因為周札打開城門引進敵寇造成的。當時,周札在守備石頭城的時候不但不積極抵抗,反而主動打開城門接納王敦的軍隊進城,致使東晉朝廷的軍隊一擊即潰。雖然後來周札也在這次叛亂中喪生,但是他的罪行非常明顯。然而王導卻黑白顛倒,好壞不分,說周札是忠臣,並與朝臣括理力爭要替周札追贈諡號。在王導的堅持下,明帝最終還是追贈周札衛尉官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