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有没有真正的亡过国?

你丫的历史


谢谢邀请!中国应该是没有亡过国,而是亡的天下。原因是每个朝代的消亡,就将诞生一个新的王朝,不管这个朝代是游牧民族的朝代,还要汉族人的朝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被称为“改朝换代”。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落,进攻商纣,通过“牧野之战”,殷商被推翻。(不见炎黄子孙的后裔)公元前710年,周幽王无道,废长立幼,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被杀,褒美人被犬戎抢去,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也不见炎黄子孙来救驾)这些都是最早有历史记载的事情,改朝换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国。赢政号称自己是始皇帝,认为自己的子孙能够世世代代永保江山,想不到自己死了几年,江山就被别人夺了过去。由于历史是由儒家得士大夫所写,秦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透露出,秦的祖先是“西犬丘”,就是现在的甘肃礼县有秦祖先的墓地,秦人早先的根基在那里,也就是秦本是西戎。一个西戎灭掉了由周朝建立起来的六国华夏民族,被当时的儒家认为大逆不道,所以将秦始皇称为“暴君”、“焚书坑儒”。与此同时,为了不使被后人嘲笑华夏民族被一个犬戎所灭,就将秦的祖先认定为周成王养马的。

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采用了董仲舒的儒学,颁布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年。西汉、东汉共四百年。三国以后就是魏晋时代,西晋八王之乱以后,“五胡乱华”。大量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大规模的屠杀汉族,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衣冠南渡》,大量的汉族离开中原,渡过长江到达江南。历史上形成了南北朝,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

公元386年,由鲜卑拓跋珪在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中原。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汉化,将105个鲜卑姓改为汉姓,采用汉字、汉文化、汉官制。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以后东魏变北齐;西魏变北周。北周灭掉了北齐,普六茹坚子袭父爵,篡夺了北周,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隋朝。隋朝建立废除了一切鲜卑化,采用了汉字、汉文化、汉姓、汉官制,将自己的普六茹坚改为汉姓,叫“杨坚”。没有杨坚的汉化,中国的汉文化将被打断。由于唐国公李渊也是子袭父爵,本来都是鲜卑人。从305年五胡乱华进入中原,到618年唐朝建立,当中有三百多年的时间,唐朝的鲜卑人全部汉化了。所以,历史上称隋唐是“鲜卑王朝”。

公元755年,唐朝历史上出现了有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后又有大批的汉族迁徙到南方去,历史上第二次《衣冠南渡》,这次衣冠南渡的汉族,不是纯粹三国留下了的汉族,他们是汉化的胡人,历史上称他们为客家人。公元878年,黄巢造反。由于黄巢的军队没有根据地,就没有后勤保障,所以黄巢军队大肆俘掠人口,当干粮,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衣冠南渡》。这次从中原地区的到达南方的客家人,应该说都是汉化的胡人。

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后来是辽国、西夏与北宋对立,这些都是唐留下的灰孙子。辽国有契丹文,西夏有党项文,它们都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到了他们灭亡,这些文字都留在石碑上。金国女真灭掉了辽国和北宋,忽必列蒙古灭掉了西夏和南宋,建立了元朝。明朝推翻了元朝,1644年,满清入关,大明灭亡,最后一个游牧民族战胜了农耕民族,建立了大清王朝。

实际上来说,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是一个王朝推翻了另一个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中国应该说没有亡国过,只不过是改朝换代,不管是那个朝代谁当皇帝,汉字、汉文化、汉姓、儒学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民族和游牧民族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张律明


顾炎武曾论述过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日知录》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是封建王朝的更替,是一姓之荣的更替,而亡天下则是整个民族的沦陷,是民族道统的灭绝。


封建王朝循环往替,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王朝更替频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亡过国,而且不止一次,汉代秦,唐代汉,宋代唐,中国亡国多矣,而且还是周期性的亡国。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道统未断。无论封建王朝如何更替,在历史上,我中华文化道统始终未断。 何为中华道统?笔者认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就是中华之道统,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也是道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有过亡国,却并未亡过天下。


传承中华道统的载体是啥?是人,封建社会主要是汉人,汉人不绝,道统不灭。历史上曾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候。五胡乱华,元代宋,清代明。他们虽然统治了中国,可汉族人并未灭绝,相反,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不断被同化,其本身也逐渐融入中华道统之中,成为中华道统的维护者。也只有继承中华道统,他们才能顺利统治中原。

中华道统不止是汉族人的道统。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他们的文化逐渐与汉文化趋于统一,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狭隘的民族观认为,只有汉人江山才是中华道统的合法继承者,这是及其狭隘的。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它是吸取了各族人民文化精华的文化,而中华民族也绝不是特指汉族。无论是元代宋,亦或清代明,其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王朝更替,并不是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只能算是亡国,并不是亡天下。

亡国是狭隘的一姓国家观念,亡天下则是广义的,民族文化的断绝与种族的灭绝。则可得出结论,中国历史上没有亡过天下,也就是广义上说的没有亡国。


偷心的猫贼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亡国。我记得之前看电视里面有句台词大体是这样说的:不管谁来做皇帝,最后还都是要跟着咱汉族的传统习俗走,他们那一套不好使。可见世界上最厉害的民族确实是汉族。

但是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差点亡国灭种的危险,那就是历史上的“五胡乱中华”(公元316-439年)。


西晋“八王之乱”把国家弄得四分五裂、国力衰退、军事下滑,这让塞外一直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看到了机会,纷纷建立政权入主中原,西晋灭亡。这也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主要的人口大迁徙史称“衣冠南渡”。

入侵的胡人中最厉害的就是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位。他们占领了整个北方中原地区,在这里他们灭绝人性不仅杀人甚至还吃人,羯族行军从来不带军粮只带汉族少女称“双脚羊”,晚上供他们的士兵享乐发泄,白天就杀掉作军粮,鲜卑等其他几个胡人政权更是如此,他们这些灭绝人性的屠杀导致中原人口从西晋时期的2000万下到了最后的数百万。


当年南迁的爱国人士也有组织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难道中华大地就这样沉浸在黑暗中吗?不!我大汉民族不允许!晴天霹雳一声吼,胡人乱华长不了。这一声吼是谁?请大家记住他的名字——冉闵。

冉闵幼年家人都被胡人所杀害,而他自己却被羯族的首领收养还认他做干孙子。就这样冉闵在仇人篱下寄居了20年,终于在公元350年左右篡位成功建立了“五胡之乱”以来的第一个汉人政权并发布“杀胡令”从此开始了复仇之路。中原汉人也受够了这份窝囊气纷纷加入他的队伍。

冉闵领导的汉族士兵地毯式扫荡,只要发现有胡人特征的相貌就要杀掉。冉闵长枪飞舞、大汉士兵怒火焚身,一举将羯族30多万人马全部消灭——灭族。消灭羯族后立马向匈奴发起了攻击,以少胜多歼灭匈奴30多万人马,总之凡是中原的胡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杀。就这样冉闵名震八方,他更是说出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

冉闵的屠杀让胡人感到了恐惧,也为东晋王朝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保证了汉民族的血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一门土炮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亡国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界定。

如果以汉人为主导的政权被消灭为标准,元、清两朝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汉人所建立的王朝,而且文化上为了适应外族统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站在狭义的民族情节的标准上来说,中国已经亡了国。

如果以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主体是否被被消灭为标准,不论是元朝还是清朝,乃至是五胡乱华时期诸多外族王朝,汉文化的主导地位从未被动摇,也就是说从汉族文化这个广义的文明的标准上来说,中国不但没有亡过国,反而是海纳百川,不断在同化和壮大。


高地之风


这个问题,明末大学者顾炎武有过讨论。当时顾炎武正面临这样的危机。满清入关,中国易主,这到底算什么呢?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有亡国,有亡天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是王朝一姓一宗庙之改变,不过是统治者更迭,这最多只是亡国;一旦仁义道德被抛弃,统治者率兽食人,民众生灵涂炭,文明面临灭绝之危险,就是亡天下。所谓亡天下,说白了,本质是文明危机。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古代亡国很常见: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晋承魏祚,南北朝更迭,这些都是统治者变迁,很多甚至只是宫廷内斗,宗庙不得血食,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并不大。这些国亡不亡的,并不是太紧要。

亡天下就不是这样,它干系着普通人生活,文明的继承。最典型的是五胡乱华。晋末中原大乱,胡人南下牧马,中原繁华覆灭,荆棘铜驼,一片悲歌。当时中国,十室九空,千里白骨,中国文明灭临灭绝的危机。用晋书里的话来说,叫“神州陆沉”。

按照顾炎武的标准,这就是亡天下。幸好当时有“衣冠南渡”。衣冠礼仪,在当时是是文明的象征,它从北方逃往南方,晋室得以站稳脚跟,文明之火才没被扑灭。这一次的“亡天下”,并没有实质性发生。

“五胡十六国”这样天崩地裂的大乱,在古代人那里,有过几次呢?应该有两次。

蒙元入侵中国,算是第一次。中国古代夷夏纷争,不绝如缕,汉族文明偶尔吃亏,也不改中夏正统。哪怕入往中原的骑马民族政权,也是欣然向往中原文明。到南宋末年,蒙古人则是此前中国人从来没有遇过的强悍民族,他们的凶暴造成巨大灾难,也前所未见。

此前中国虽有被骑马民族侵入或统治,基本也只是失去半壁江山,并未被全部吞灭。蒙元完全征服中国,给当时知识分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认为,中国文明逃无可逃,面临灭顶之灾,这大概是大批文人义士前仆后继、英勇抵抗的原因吧。蒙元灭宋看起来只是改朝换代,可是在文化人那里,你能体现到深深的悲凉沉痛。

还有一次文明危机,是满清入关。满清入带来文明危机,主要表现“剃发易服”这件事情。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家庭式、宗族式的,“孝”是基本的价值观。《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几千年不易的信条。

从很早候开始,服装就被赋予高度的文明内涵。孔子一直不太看得上齐国大夫管仲的作风,不过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的作为,孔子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我们就要被野蛮人征服。而落后民族归化中原文明,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冠盖束发,学习中国人装饰。

中国古人的发饰服装,历经几千年,基本没有改变。成年之后,不再不剃发去须,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服装一直以交领、右衽和无扣为特色。满人入主,彻底改变这一切——并且是以屠杀为威胁。留发不留头,这不仅是侮辱,更是改变容貌和原有的生活方式。这让时人感到深切的危机,以为中原文明将不复存在。

这也是顾炎武讨论“亡天下”和“亡国”之区别的背景。

在顾炎武看来,李自成推翻朱明王朝,不过易姓改号,明朝亡国而已;满清入关,毁灭原有文化,则是真正“亡天下”——传承悠久的中原文明,面临灭绝的危险。在此基础上,顾炎武说出了那一句著名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很多人把这句话解读为,鼓动普通民众,为皇帝老儿的江山卖命。这个看法太肤浅了,完全不知道顾炎武在讲什么。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是在说,明清易代,不是简单的国朝更迭,更是“华夷变态”、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普通人有责任去关注,去捍卫。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表现出深切的文化忧虑,是很值得尊重的。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蒙元和满清两次危机,真造成中国“亡国”吗?其实并没有。以儒教、史学和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明,穿透了时代的剧变。这些文明内容,不仅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还注入了新的内容。从古至今的“中国”,实际上并没有灭亡。这是中国文明和其他已灭绝文明的最主要差别。


菁城子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以前就回答过了,汉人被灭国过发生在满清和蒙元,但是华夏文明千年之根基,汉人千古之血脉却从没断过,首先我们今天用的是汉字,说的是汉语,过的是中华(汉族)传统节日,这都是汉族(华夏族)流传下来的,汉族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对华夷之分特别重视的民族,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中华民族的说法,这个是近代提出来的,而且原来是指汉族,后来才变成了一个政治产物,为什么你的身份证上不是中华民族?多了解了解历史,满清是一个殖民国家,分为本土东北和回疆中国西藏蒙古,满清皇帝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满清的国语是满语,至于尊儒拜孔是为了更好统治中国人,开国的大屠杀死了近亿的汉人之后就是文化侵略,剃发易服,愚汉弱汉,这和日本的罪行没有区别,严格限制汉人活动范围是汉地十八省,设置柳条边,不准汉人进入东北,保护老家,为日后做打算,康熙在三藩之乱时就打算退回老家,近代为什么对西方列强如此软弱?不是不敢打,是不能打,满清一直以来最忌惮的就是汉人,所以禁止研制和发展汉人才掌握的火器,设立内城驻扎八旗兵也是为了防备汉人,鸦片战争4000英军就可以打趴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打下去害怕用汉军导致汉族坐大,看清末汉族地主的坐大是没办法的事,为了应对太平天国,汉人再满清是最低等的人,满清一直都是和蒙古结姻亲,汉人没资格,近代更是有保大清不保中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很简单,满清不是代表中国,中国只是满清的一部分殖民地,丢了满清可以退回老家,洋人只是要好处不要大清的命,既然这样尽力满足就是了,太平天国要大清的命,必须绞杀,如果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成功了,那么也是如此,以汉治汉,以中国之法治中国,到时候被推翻了,现在就是57个民族,再加一个和族,就是这样,没有一点区别,汉文化千年之根基,可以说没人能够消灭,我想说的是,满清不是中国,中国是满清的殖民地,为什么你看不到这个?因为国家不让你知道这个,但是你多了解点历史,其实事实就是这样,康熙三爷孙都说过我本非中国之人,我乃戎狄之君,他们只是统治华夏罢了,文天祥岳飞瞿式耜李定国史可法真的是所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不可能的,难道满族要敬仰李定国?就好比我们汉族要敬仰丰臣秀吉?自古以来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都是汉人,这是为什么?难道你没想过?难道满族没自己的民族英雄比如努尔哈赤?我说的都是很客观的,这就是事实,而不是粉饰之后的,如果满清真是中国人,不可能会干出屠杀老百姓的事,中国的朝代更替讲究的就是民心,说起来皇帝就是地主,杀了佃户有好处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之屠厦门之屠大同之屠信丰之屠杀了太多汉人了!杀的要用湖广填四川!这是民族屠杀!只是汉人太多太多!杀了一亿还没杀完!你的知识还是初高中水平,多看点书就会觉得国家为什么要隐瞒这么多历史,历史都白学了,五胡乱华百年之难介绍了多少?冉闵这个人有多少人真正了解?



吾非相乃摄也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怪事,非得要把中国说成是曾经“亡国”才感到舒服。一副数典忘祖的奴才像!没错,对于宋朝,明朝,他们的确是亡国了。可他们的亡国,就代表了中国、中华文明亡了吗?这些人就把日本人的谎言奉为经典、真理?这不是为匪张目吗?

首先,从汉代开始,就是以华夏族为主体,加上周边的少数民族才成为“一国”的,也就是汉代的国土是包括这些地方的土地和人民的。汉武帝时,奉行的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国策。也就是说;在汉武帝的眼里,没有华夏、夷狄之分。他看中的地方,都是他的势力范围,这些土地上的人民,不论什么族,都是他的臣民。而被征服的地方,不管什么族,也认可汉武帝此说。因为你一旦不认可,可能会导致灭国、甚至灭族之灾。还有汉宣帝时期,更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进一步确定了大汉的立国宗旨。也就是说;匈奴你要么乖乖的承认是我的臣民,要么别站在我看得见的地方。否则,就打到你让我看不见为止。更何况,根据《史记》的记载,匈奴同样是从华夏族分化出来的,同样是炎黄蚩的后裔,与当时的汉人同源。并且,以后的历代帝王,都传承了汉代的这个国策。

根据上述的历代国策,要界定蒙元的属性非常简单;首先,我们看看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国度里,是否有蒙古人这一号;据说,蒙古族是来源于匈奴,而成吉思汗生活的地方,从汉代时开始就是我们的“汉土”,上面大部分匈奴人,均已归属了汉朝。没有归属汉朝的,已经远赴欧洲了。所以,成吉思汗不可能是远赴欧洲匈奴人的后裔。这个时候的铁木真、包括他生活的地方,都是金国的。蒙古人也是金国人——金国的蒙古族而已。这就能证明,当时的蒙古人也是“中国人”的一份子。不能因为蒙古人后来的野蛮屠杀、把汉人视为第四等人,就否认他们的根是中国人的事实。难道你能说印度除了高种姓的人是印度人,低种姓的人就不是印度人吗?说到杀人,楚霸王、曹操、张献忠等等,杀的汉人还少吗?而且,元朝的立国、治国、修史、纪年等,基本上沿袭的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习惯。连明朝的开拓者朱元璋,也是接受过元朝的官衔的,承认是元朝的子民。他并没有自认为是“亡国奴”,朱元璋没有人为自己是“亡国奴”,难道你后人还要硬说他是“亡国奴”吗?而元朝被明朝取代后,也曾向明朝称臣,接受明朝的封号,承认是明朝的边番的。所以,严格来讲;蒙宋、蒙金、蒙夏等战争,是中国人的内战无疑,只是兄弟民族间,为抢夺国家的支配权的搏杀。宋的失败,是主体民族败给了少数民族而已。蒙古人杀向欧洲,也的确是“中国人——中国少数民族”杀向欧洲。不过,不是“中国政府”侵略欧洲而已。清朝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人说,日本如果当时侵华胜利,是不是日本人也是“中国人”?说这样的话的人,都是脑子进水了。请问,大和族历史上归属过中国的哪个朝代吗?他的土地被哪个朝代统治过?日本侵华14年中,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国什么政权吗?都没有!他们占领东北,要扶持一个满洲国。占领中东部地区后,搞了个华北五省联合政府。后来又扶持了汪精卫政府。在蒙古又扶持了一个德王。他们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政权?为什么不敢将天皇迁都中国?因为名不正,怕引起中国人更加强烈的反抗。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中国人!他们是想灭亡中国,所以在东北曾禁学中文,推行日语。可是做得到吗?蒙元禁止汉人说汉语了吗?清朝禁止汉人说汉语了吗?没有,不但没有,他们同样尊崇汉人的祖先,尤其是孔子!元朝还发展了汉文化——元曲。元、清和日本人是一回事吗?如果连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看不到,辨不清,还有什么资格谈论历史?

说元、清朝不是中国朝代的人,不是要分裂中国、想把老祖宗两千多年的传统国策废除,不使居心不良又是什么?实在看不出是“爱国人士”!


傲视苍穹39


我曾经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今日又见这样的出题,我完全都可以直率的说一句,历史上的中国,除了近代的抗日战争,险些亡国外,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亡国阶段。

题主提出的中国一词,她是一个地缘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概念,这是在近代才把他叫着一个国家的概念,而且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许许多多不同民族的群体,从汉代时期的匈奴,到唐代时期的突厥,宋代的女真,契丹,包括蒙古族在内,许许多多的其他民族,都生活在中国的这块广阔的土地上。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些个民族延续到至今,一些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了,但是,无论存在与否,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少数民族排斥在中华民族之外。

在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次的政权更迭都伴随着战争,而在战争中得胜的一方,成了中国这块土地的统治者,这些个统治者,其中有汉族人 ,在中国的汉族人,虽然人口数量较多,还有历史的演变,又与大多数汉族人为主,如果把汉人失去政权,当作亡国来讲,那是大错,特错。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人曾经夺取过全国政权,并统治了全国近百年。

而由女真族演变而来的满族人,统治了中国近270余年, 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辉煌,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这就是历史上每一个政权朝代的特点。

因此,不论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历史阶段。

汉族人失去了政权。并不代表中国的灭亡,而中华民族中各个民族的成员,都失去了在中国的统治权,那才叫真正的亡国。

二战期间的日本侵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侵略者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虽然扶植了满族人和汉族人当领导人,但却都是傀儡政权,一切都听日本人的。

这时的中国有一半儿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若不是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恐怕就此真的亡国了。

最后我想明确的说,中国没有出现过亡国。


赵志军001


历史上,中国没有真正亡过国,都是内部的改朝换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已。不论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人政权,还是以蒙古、满族为统治阶层的元朝与清朝,都是炎黄子孙在自已的国度建立的政权。中国从曾不灭亡,因为中华文明没有中断!

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汉民族的先民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联合政权,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当时的四夷是名义上是臣服于中央王朝的。秦、汉则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封建政权,境内生活着华夏、戎、羌等少数民族。隋、唐、宋、明则是以汉人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封建政权,境内生活着许多其它民族。

元朝是蒙古族为统治阶层的统一多民族政权,清朝是以满族为统治阶层的统一多民族政权。史学家早有定论,元清皆为中华正统皇朝,以国家统一为大计,不宜生出元清为外族统治者。

中国真正有亡国之危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此战不胜,则中华休矣。日本是一个以和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因日本孤悬海外,国内地震频繁,人口稠密,因此日本从明朝时就想侵略中华,以统治中国为自已的最高目标。

唐朝时,日本支持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攻击亲唐的新罗国,想占领朝鲜半岛。日军与唐军在白江口一战,以一敌十,大败日军,从此日本认识到中华之博大,军事之威强,文化之昌盛。于是日本开始全方位向唐朝学习,多次派遣使节到长安学习中华的礼义、文化、军事。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日本是中华的好学生。

宋朝灭亡后,日本举国上下惶惶不安,甚至有日本大名要求出兵协助汉人光复江山。蒙古三次攻伐日本,因飓风之威而让日本侥幸存活。此后,日本不再那么尊重中华了,认为宋朝之后,中华已亡,他日本才是中华的正统。

日本在明朝时制定了先占朝鲜、再占中国的东北,然后侵占整个中国的计划。中国的明朝是日本的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出动能战之师侵占朝鲜,最终在明朝李成梁将军的打击下失败而归,但是这次没有白江口之战那么惨,基本打成了平手。明朝中后期日本开始平视中华,到了清朝末期,日本变法功成后,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打败了庞然大物俄国,对清朝则是在甲午海战中完胜,从此日本开始轻视中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妄图占领中国,统治东亚。中国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人民众志成诚,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历十四年而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付出了三千多万军民伤亡,无数的财富资源才把这次的亡国之危平息。

因此,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从来没有被灭亡过。古巴比伦国亡于外族兵祸,古埃及亡于外族兵祸,古印度早就亡了,古罗马帝国亡于蛮族。因此从中外对比,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灭亡的古国。


大秦铁鹰剑士


谢谢邀请,个人认为,历史上中国是有过两次亡国的。第一次是元,第二次是清。这要看你如何定义亡国的概念。元、清都是一个独立的外权国家灭了另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应该算的上是亡国了吧。

后来建立的元朝、清朝,应该被看成是殖民地吧。不然总管中国的历史,除了这两个朝代还有哪个朝代是要把民众分个三六九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等级之分。至少在都是农民的层面。应该不会分得那么细吧!

还有,有元一代,是蒙古族统治了中国以及印度、东南亚、东欧的大片疆域,那些辉煌只属于沾满了血腥的蒙古人,与同样被蒙古人屠杀镇压的本部中国人没有丝毫关系!所以,并不是中国的版图那么大,而是蒙古人的版图那么大,所以没必要沾沾自喜吧。

还有一点,就是,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有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但是那些政权应该都属于的是本土政权。用现在的话说,是属于人们内部矛盾。而元、清这是外部矛盾。不然也不会有举国的起义。中国历史上应该是有被亡国的。

特别是文化上,最著名的应该是崖山之战吧。南宋军队与元军在崖山展开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大海战,南宋军队被打败,丞相陆秀夫万念俱灰,背负八岁的少帝赵昺投海殉国,随同一起跳海而死的南宋军民所说达十多万人,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十余万具尸体浮在海面上。

所以才有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话!

这个回答希望您能满意,谢谢关注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