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會釀成大錯!

三國時期,諸葛亮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鞠軀盡瘁,死而後已”,使他成為功業彪炳的千古名臣。在他輝煌的一生中,幾乎計無不中,謀無不成,近乎神,但是他也會釀成大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會釀成大錯!

為什麼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細讀《三國演義》及《三國志》後不難發現,諸葛亮也有不審時度勢、窮兵黷武、用人失誤等多方面的缺憾。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會釀成大錯!

大意失荊州看似是關羽的責任,但是其實主要領導責任應由諸葛亮承擔,諸葛亮一生事業沒有取得最後成功,與荊州戰略失誤存在直接的關係,荊州地失人亡標誌著蜀漢由盛轉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會釀成大錯!

荊州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其處要衝,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曹、孫、劉要吞併四海稱霸天下,都必需先佔據荊州。諸葛亮以驚人的智慧,絕妙的策劃,在赤壁大戰中捷足先登,一舉奪取了荊州,並以此為基地,隨後取得四川和漢中,初步實現了隆中戰略,實現三分天下的局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會釀成大錯!

然荊州“東有孫權,常懷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鯨吞”。當四川吃緊時,劉備授意諸葛亮將荊州交給心腹關羽,守荊州責任重大,關羽接印,諸葛亮擎著不授,又語重心長地叮囑半天。這一動作表現了諸葛亮的憂慮,他清楚關羽的致命要害,把孫劉聯盟,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一再告誡關羽,最後諸葛亮還是聽從了劉備的意見,顯示出諸葛亮對當時局勢估計嚴重不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也會釀成大錯!

最後做出令關羽攻打樊城的決定,結果樊城未下而荊州失守,關羽敗亡。劉備聽說關羽被殺,執意出川討伐不該討伐的東吳,破壞聯吳抗曹戰略決策,諸葛亮僅點到為止也沒有拒理力諫,以致劉備之敗。本來劉備進位漢中王后,諸葛亮應建議立即調整兵力部署,加強荊州的防衛力量,才是執行隆中決策的正確方針。諸葛亮戰略失誤,使荊州地失人亡,因而夭折了隆中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