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真的能排毒嗎?

生活圈


這個“毒”到底是指什麼還得弄清楚,其實排毒這個概念是被炒作出來的,一些代謝廢物在身體中呆久了可能會造成一些危害,例如含氮代謝物,一些腸胃道消化代謝出的食物殘渣如果在腸道停留久了可能會自身一些細菌,影響腸道健康,也會造成身體不適,影響內分泌,這些可以被理解為“毒素”,但是主要的排洩部位是肛門尿道,主要代謝部位是腸胃和腎臟,皮膚出汗排出的分量完全就是小兒科,起不到排毒的效果。

汗液中有99%的成分都是水分,其中很有一些尿素、氨、多肽等,不過佔的比例極小,根本起不到排毒的效果。所以,出汗並不等於排毒。

另外,出汗過多的話並不等於排毒多,大汗淋漓的狀態其實並非好事,第一,運動消耗的熱量其實是有限的,例如跑步一小時也就可能消耗400大卡的熱量,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離子損失多,例如鈉離子、鉀離子,鈉離子損失較多人體的血液滲透壓會變低,身體可能會發力疲勞,因此出汗過多的人總是覺得勞累,這時候需要適當補充一些運動飲料。不過適當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質,俗話說少火生氣,意思是適當鍛鍊,出點微汗有利於增加氣血,但過度運動就是消耗氣血損耗陽氣了。


只有營養師知道


汗腺與出汗

人類體表分佈兩種汗腺:

一種叫頂分泌汗腺,也叫大汗腺。主要分佈在腋窩、乳暈、肛門及會陰部等部位。分泌物含相對較高含量的蛋白質、糖類和脂類等有機物。這些汗液本身們沒有氣味,但是經細菌分解後產生揮發性物質就會產生氣味。在嚴重個體就是我們說的體臭或狐臭。

這類汗腺主要受性激素影響,到性成熟的青春期分泌開始逐漸旺盛。這類汗液的主要功能被認為是生物信息素作用。這一點在很多哺乳動物身上體現的異常突出,特別是在發情期。

另一種叫外分泌汗腺,也叫小汗腺。遍佈身體皮膚,全身共計有160~400萬個小汗腺,分泌的液體呈水樣,沒有氣味,這也是我們通常說的汗腺和出汗。

出汗的生理功能

到目前為止,人體分泌汗液的主要生理功能被認為,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汗液蒸發散發熱量,冷卻身體,調節體溫。尤其是,當環境溫度高於身體皮膚溫度,即32℃以上其他散熱途徑失效時,出汗蒸發散熱成為唯一有效的散熱途徑。當然,在強體力勞動下,由於產生熱量超過正常散失的速率,也會通過出汗散熱。

還有,當人遭遇危險和緊急狀況時,也會出汗,出汗部位以手腳心、頭頸部和胸背部為主。研究已知,支配這種應激出汗的神經節後纖維分泌腎上腺素,不同於熱應激一般出汗的神經遞質乙酰膽鹼。這種出汗的生理意義,目前認為是對即將到來的應激反應,即逃跑或戰鬥中劇烈體力活動需要散熱的一種前反饋調節,目的仍然是為了維持體溫穩定的預先散熱。

另外,研究還發現,在運動特別是跑步運動開始的2秒以內,人體還沒有產生大量熱量,核心溫度還沒有開始升高的時候,出汗率也會升高。目前認為這種出汗的生理動機也與應激反應出汗一樣,是一種前反饋的預先散熱機制。

出汗排毒嗎

出汗排毒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一種說法。

雖然汗液除了水分外,還含有一些有機和無機成分,那是因為,汗液原本是血液的一種濾出液,除了其中鈉、氯和鉀等常量離子物質在經由分泌管、導汗管輸送給過程中會被重吸收外,含量存在很大差別,其他的那些痕量成分缺乏重吸收機制的結果而已。

這到底能不能算是排毒呢?

這需要看汗液的成分和什麼是毒。

汗液的成分

汗液由於是血液的濾出液,成分除了水以外,幾乎含有血液中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物質以外的幾乎所有成分。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科學家開始研究汗液的成分,下圖是第一份汗液成分表:

作者評論說,結果顯示就成分定性來說,汗液非常類似於尿液。但是,兩者各種組分相對量相差很大。 尿液是一種更加濃縮的溶液,含有3~5倍的總固體量和5~9倍的有機物質量。

1943年發佈的一項汗液成分研究直到現在仍然被廣泛引用,作者稱研究的目的是看在熱應激和運動負荷狀態下,汗液中的成分會不會造成影響健康的營養物質的丟失。結果,除了氯化物在不同狀態下含量濃度差別巨大,有造成過量丟失的風險外,其他物質經汗液排洩幾乎可以忽略。

此後,有關汗液成分的研究並不很多多。直到現代,使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分析技術測定各種體液微量物質含量的研究層出不清,卻鮮有研究汗液的。

為什麼?因為,被廣泛接受的成熟的理論認為,汗液幾乎只能用來散熱,並不值得過多研究。

雖然汗液也含有及其低濃度的乳酸鹽、尿素、氨離子、丙酮酸鹽、以及甘油、絲氨酸、其他非蛋白氮等,濃度都在ppm級別,還有一些藥物成分。

但是,一方面,這些微量的血液成分並非毒性物質;另一方面,出汗並非人體的常規存在現象,僅有少數應激情況下才會出汗特別是大量出汗,經過汗液攜帶某些成分被排出體外。如果一種動物經過漫長進化卻選擇非常規的出汗途徑來排毒,那實在是太不聰明瞭,也早就把自己活滅絕了吧。

嗯?是不是這個理?

什麼是毒

“排毒”所指是具有毒性的物質。毒性是指物質對於生物體所具有的損害性的程度。

某種物質是不是具有毒性,絕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濃度或者是劑量。就是所謂的劑量決定毒性。

毒理學上有兩句話簡明扼要的概括了確定毒性的原則:

所有化合物都是有毒的,只要劑量足夠大;劑量決定毒性(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比如,人們常用來調侃的H2O、NaCl,在足夠大劑量下一樣是毒。

但是,健康人體具有充分保障的常規機制保持體內代謝環境的穩定平衡。就是說,在生理狀態下,人體內生理濃度的任何物質都不會對人體具有毒性,也就不是什麼毒物。

因此,健康人生理狀態下人體沒有毒性物質存在,所謂排毒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即便,汗液中含有的某些成分。比如尿素和氨離子等在高濃度下具有毒性,人體卻有常規的排洩機制——腎臟泌尿來排洩——腎臟強大的排洩功能,每24小時僅需500毫升尿液就可以維持這些物質保持正常生理濃度,根本輪不上“發作性”出汗機制來“排毒”。

因此,出汗排毒,乃至整個的排毒概念,都是錯誤說法。

當然,有人狡辯說,出汗排的是體內的“熱毒”。這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高溫環境下人如果停止出汗就很容易中熱毒,即中暑,甚至導致死亡。正因為出汗排出體內多餘的熱毒保持體溫穩定,人才得以存活。

本囚居然無言以對!


掙脫枷鎖的囚徒


出汗的確是可以起到排毒的目的。

人體有四條排洩廢物的途徑:一是呼吸,呼吸在吸入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排出大部分的代謝廢氣以及一部分的水(以水汽的形式排出),但呼吸排出的水汽中溶解的大都是可以轉變為氣體的代謝廢物(如氨氣),一些固體類的是無法排出的;第二是大便,排出的是食物代謝下來的固體的殘渣和一部分水分,一些不能在體內溶解的固體類的廢物也都需要靠大便來排洩,另外在消化道中產生的廢氣是多半不能被吸收,通常會以放屁或者打嗝的形式排出體外;第三是尿液,排出身體代謝產生的大量的水分和能溶解在水中、能經過腎臟過濾的廢物;還有一條排洩途徑就是排汗,排出的是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能經過汗腺的物質。

人體的汗液水分的含量佔98%以上,在裡面溶解了代謝產生的尿酸、尿素、乳酸、氯化鈉以及一些重金屬等物資。汗液的成分其實與人體的尿液的成分是非常接近的,只是比尿液稀很多倍。更為關鍵的是,尿液中有的成分,比如重金屬或者一些大分子物質,是無法通過尿液排洩的——腎臟有一個過濾和重吸收功能,有的物質是不能透過這道屏障,有的物質是被重新吸收而不能排出。而汗腺的屏障功能相對弱小,能通過的物質要比腎臟的多。因此,汗腺的排洩不但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還可以清理一些不能通過腎臟排出的垃圾,其對身體的清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最好的排汗方式是通過運動或者勞動等方式,讓全身的血液加速的循環起來、把體內的髒東西都運送到皮膚下,再通過汗腺的排洩,這樣的出汗方式是排出體內垃圾最好的,這就是傳統醫學上說的“動汗為貴”。

另外就是毒素的概念,這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毒素:只要人體不需要的、多餘的,在體內堆積會導致健身受損的,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毒素”,比如血糖,血脂,都是身體非常有用的物質,但多了,就會導致健康出問題;另外一些代謝的中間產物,比如糖酵解產生的乳酸,脂肪代謝產生的酮體,如果不及時清理,就會對身體產生傷害,進而影響健康。

那麼用什麼方法促進排汗呢?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比如在春末夏初,通過穿上厚一點的衣服去跑步、爬山什麼的,把汗腺打通,到了夏天,排汗的量就會明顯增加。而到了秋天,就要控制出汗的量了,避免過度的出汗了。而到了冬天,最好避免出現汗流浹背的現象,在冬天運動,感覺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之心老師談健身


“排毒”這個詞被炒熱已經是好久之前的事了,寒毒、溼毒、熱毒、火毒等等,這些名詞一個是來源於中醫書籍,一個是來源於武俠小說,一個是來源於已經被揭穿的“神醫們”,中醫對於“毒”的定義比較廣泛,一切對人體有害的,一切有別於正常情況的都可以稱作毒。而在西醫中,能和毒沾邊的,大概只有尿素氮了,而絕大多數尿素氮是通過小便排出的。通過皮膚所以腎才是名副其實的排毒器官。

出汗多並不能排毒!還可能對身體不好。

不管用什麼方式出汗,汗裡 99% 的成分都是水,其他成分只佔 1% 不到。

出汗只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手段,比如身體感覺熱了,就會讓自己出點汗、帶走熱量,身體也就舒服了,至於排毒……(我只能呵呵了)

出汗多有那些壞處?

1、可導致脫水

我們的身體好像是一塊吸飽水的海綿,而這流出來的汗就好比海綿裡的水,出汗越多海綿丟失的水分就越多,甚至會出現乾裂,而我們的身體自然也會出現各種不舒服。

比如常見的脫水,整個人會覺得頭暈、沒有力氣甚至暈迷。

2、導致皮膚感染

隨著出汗增多,汗液來不及蒸發,皮膚一直處於比較溼潤的環境,就容易發白發皺變脆弱,再碰上細菌或真菌的話,就很可能感染。

3、導致刺激性患皮炎

對於用保鮮膜包裹皮膚出汗的人來說,汗水中的一些成分可能直接刺激皮膚,繼而出現紅斑、癢等刺激性皮炎症狀。


出汗這事兒,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人為什麼會出汗?


所謂的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本能的生理功能,一般可以分為精神性出汗、溫熱性出汗、運動性出汗以及味覺性出汗這幾個類型。

1、溫熱性出汗:如今是桑拿天,坐著不動都會大汗淋漓,這就是最常見的溫熱性出汗。溫熱性出汗是由外界溫度升高引起的人體中樞溫度自我調節的方式,人體通過出汗而散發熱量、調節體溫。

2、運動性出汗:是人體在運動時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在體內消耗能量的同時可產生許多熱量,人體通過排汗來降低體內溫度,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

3、精神性出汗:人在緊張、恐懼、興奮等精神因素影響下,神經衝動從大腦皮質傳遞到小汗腺部位,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升高,導致小汗腺分泌排洩活動短期內迅速增強,即出現。

4、味覺性出汗:常常是在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薑、可可、咖啡後引起的出汗。

看了這些,你認為還出汗是排毒嗎?


皮科醫生劉光金


夏季本來就是個容易出汗的季節,但怎樣的出汗才算正常的呢?有一些人只要一動,就會滿頭大汗的了,這樣出汗真的算正常嗎?小編有個朋友,也是屬於容易出汗的體質,就算到了很冷的冬天,她依然是薄薄的外套就可以,偶爾還會出汗呢,後來她去醫院檢查,結果真的是身體上出毛病了。當身上這3處地方出汗多,可能真的是身體出問題了,要警惕了。

動一動就出大汗是氣虛,在中醫看來,動輒出汗一般是氣虛,從而導致汗孔“開合失職、統攝無權”。尤其是對身體虛弱或平時不怎麼鍛鍊的人來說,過多的出汗會降低身體抵抗力,讓人容易感冒,或出現腸胃、關節不適等症狀。

身上這3處出汗多,就要注意了

額頭出汗——脾胃不好

一般額頭出汗是因為暴飲暴食引起的,這種情況下身體會出現腹脹、口渴等;還有就是額頭出汗過多,則會出現肢體沉重、全身虛脫、胃脹胃痛、噁心嘔吐、身體發熱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內溼熱症狀,說明你的脾胃很不好。

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深呼吸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每天以太陽剛出來之時為最佳時間,到戶外做做深呼吸,有利於鍛鍊呼吸機能,從而達到補肺氣的作用。一般來說,每天做20—30次即可。

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適量飲水;多參加各種運動鍛鍊,加強體質;還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熬夜。

多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能使身體大量出汗直接將溼氣排出體外。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非常有益。另外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同時幫助瘦身,強化身體肌肉。

由於現代人工作動腦多、體力消耗少,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多吃健脾的食物

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我們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食物經過胃,胃將這些食物進行初步的消化,分成“清”、“濁”兩部分,“濁”物通過腸道消化,“清”物則通過脾臟來消化吸收,而後將這些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各處,脾和胃二者是分工合作、相互協調的,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和運輸,脾胃二者一方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虛的人就要注意健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健脾的食物都有哪些。

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固精、養陰養肺的功效,適合慢性腹瀉、便溏、脾虛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氣滯脹滿者和溼重者不宜食用。

地瓜

地瓜是補脾胃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補脾、寬腸胃、益氣力的功效,很適合身體瘦弱、容易乏力、脾虛的人吃,但是吃地瓜要注意適量,如果吃多了容易導致胃腸道脹氣,還會有反酸燒心的現象。

茯苓

“茯苓久服百病除”這是藥王孫思邈對茯苓的評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茯苓對身體十分有益。茯苓也具有健脾的功效,同時還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對治療脾虛腹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五加茯苓湯

材料:短梗五加葉、酸棗仁各2g,茯苓、大棗、百合各1g,紅參0.5g

做法:將上述材料製成顆粒劑,每天沖水喝即可。

多汗多是氣虛,而如果是晚上出汗、多汗則稱為盜汗,多是身體陰虛的表徵。陰虛的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乾燥等特點。這類人服用五加茯苓湯來凝心安神,解鬱助眠是最好的。

《本草綱目》中記載:“五加無毒,能祛風溼,壯筋骨,順氣化痰,添精補髓,久服延年益老,功難盡述”,並盛讚“寧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滿車”的美稱。

酸棗具有養心陰,益肝血,凝心安神,斂汗等作用。在臨床上治療虛煩不眠,驚悸多夢有較好的療效。

茯苓酸是茯苓特有的一種三萜類化合物,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包括抗腫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鎮靜催眠。三萜類成分是茯苓發揮利尿,鎮靜作用的主要成分。


huan37973tuixian


如果說出汗排毒,那就先看看汗都含有哪些成分。

汗含有的成分是: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氯化鈉NaCl約為300mg/100ml,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從西醫來說,這裡面如果說對人體有毒害作用的,那就是尿素了。尿素主要通過小便排出人體,汗水裡含有的尿素含量實在太少了。否則就不叫尿素,該叫汗素了。

而中醫說出汗能排毒,完整的說法是:小便和出汗都是排毒的方式。這是基於“出汗有利於人體新陳代謝,有利於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而來。中醫認為:如果老憋著不出汗,時間長了,皮膚就不會呼吸了,最後就會造成很多人體代謝系統的紊亂,並且把這種皮膚的排毒功能都轉到了腎和肝上。

其實整體上來說,出汗只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不管是因為天氣炎熱,還是心理因素,都會造成出汗。目前主流的意見認為,出汗和排毒沒有關係。“排毒”所指是具有毒性的物質。毒性是指物質對於生物體所具有的損害性的程度。但是,健康人體具有充分保障的常規機制保持體內代謝環境的穩定平衡。就是說,在生理狀態下,人體內生理濃度的任何物質都不會對人體具有毒性,也就不是什麼毒物。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為了出汗而出汗。往小了說,可能會出現出汗過多導致身體水分損失、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往大了說,還可能會因為出汗過多,皮膚一直溼乎乎的,因為環境因素使得感染細菌或真菌。

另外,在做體育鍛煉或大運動量勞動而大量出汗後,需要及時補充水分。比較建議在喝的白水裡稍微撒一點鹽後飲用或喝運動功能型飲料,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大醫本草堂


炎熱的夏天或者運動後會讓我們大汗淋漓,可有些人卻喜歡大汗淋漓的酣暢感覺,他們認為多出汗能讓身體的毒素排出去。那麼,通過出汗能起到排毒的作用嗎?



1.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可分為溫熱性出汗、運動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及味覺性出汗。

a.溫熱型出汗

天氣炎熱會讓我們大汗淋漓,這就是溫熱性出汗。這種由外界溫度升高引起的人體中樞溫度自我調節的方式,人體通過出汗而散發熱量、調節體溫。

b.運動性出汗

是人體在運動時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在體內消耗能量的同時可產生許多熱量,人體通過排汗來降低體內溫度,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

c.精神性出汗

是在緊張、恐懼、興奮等精神因素影響下,神經衝動從大腦皮質傳遞到小汗腺部位,導致濃度升高、增強,即出現精神性出汗。

d.味覺性出汗

是在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薑、等引起的出汗。



2.出汗排毒作用小

運動後出汗的確能夠加速血液循環、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在排汗的過程中,機體的局部代謝產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等隨汗液排出體外,但是過度誇大出汗的排毒去溼作用也是不科學的,因為人體最重要的排洩解毒器官是腎臟和肝臟,通過出汗獲得排毒的作用是很小的。而且運動和汗蒸都要適量,過量出汗會造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妨礙身體健康。


健康君說


“排出毒素”是出汗的福利。

你以前聽說過這個說法,但你有沒有想過它是否真的如此?

首先,我們以熱瑜伽為例子,如果你是瑜伽迷,不要生氣並停止閱讀,只是陳述一些關於你出汗時實際發生了什麼的事實,或者更具體地說,沒有發生什麼。

儘管熱瑜伽有益處,但釋放毒素不是其中之一。這只是用於推廣這種做法的常見說法。

那麼為什麼這個說法可信?

嗯,出汗的生理行為本身感覺很好。當你出汗時,你會認識到你正在努力工作,你正在移動並釋放與運動相關的內啡肽。你可能感覺很棒,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擺脫毒素。

如果汗水不是由毒素組成,那是什麼?

出汗基本上就是你身體的空調系統。出汗的唯一功能是調節身體的內部溫度。當達到內部溫度升高時,身體就會出汗讓你冷靜下來。隨著汗液蒸發,皮膚表面被冷卻。


汗水由99%的水和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鹽,蛋白質和尿素組成。它不是由毒素組成。


事實上,強迫你的身體達到高溫並且不消耗足夠的水實際上會損害你的身體排毒系統並導致你保持更多的水和毒素。

腎臟和肝臟是負責排毒身體(不是汗腺)的器官。他們在廁所期間完成了他們的重要任務。

根據加州大學的環境毒理學教授唐納德史密斯的說法(研究金屬中毒的治療方法),

幾乎所有體內的有毒金屬都通過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汗水損失不到1%。


換句話說,你將在浴室裡做更多的排毒,而不是在瑜伽工作室。

因此,雖然熱瑜伽確實有益處,但“釋放毒素”並不是其中之一。

不只是熱瑜伽有助於你“排出毒素。”另一種流行的做法包括家庭桑拿,使用紅外線加熱達到140度的溫度也是可以有一樣的效果。


很多健身器材製造商喜歡錶示,“汗液將毒素排出體外並將它們從毛孔中推出。”

然而,當你與這個問題的專家交談時,例如聖路易斯大學皮膚病學教授Dee Anna Glaser博士和國際多汗症協會的創始成員(一個致力於研究和治療大量出汗的醫療小組),他們會確認汗液中只含有微量的毒素,“為了出汗而出汗沒有任何好處。大量出汗不會釋放出大量毒素。“


最後談談“痕量毒素”。在醫學用法中,術語“痕跡”相當於身體總含量的不到百分之一。從統計上講,這基本上沒什麼。再強調一次,汗水的唯一目的是調節你的身體過熱 - 而不是釋放毒素。


因此,如果您仍然願意在其中一個桑拿浴室花費數千元,那麼不要指望擺脫毒素。也許可以節省一些現金去洗手間。將排毒留在肝臟和腎臟。

最後,如果你參加一個熱瑜伽課程,請確保你在之前,期間和之後都喝大量的水。雖然在一些工作室裡氣餒,但如果你開始感到頭昏眼花,請原諒自己。一個好的瑜伽教練應該把你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要勸阻你不要聆聽你的身體。在會議期間感覺頭昏眼花是不正常的。


更多健康問答,盡在“健康香洲”頭條號

希望健康君的回答能幫到您!


健康香洲


天氣轉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運動健身的隊伍,一般運動30分鐘就會微微出汗,時間再長或者運動強度再大,可能會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運動以後雖然會有疲憊,但是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

不過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給身體排毒,也有多出汗多排毒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科學,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固體成分氯化鈉最多,少量的尿素、乳酸、脂肪酸等,靠出汗來排毒只是人們的想象而已。而且出汗出多了不及時補水的話,會造成脫水的情況。嚴重的會出現頭暈、沒有力氣。

給身體排毒的途徑有很多,如通過腎臟,肝臟及腸道排毒。可以吃一些有利於清理腸道的食物,如糙米,木耳等,

多吃蔬菜水果,這些食物可以促進胃腸蠕動而防止便秘,有利於體內大便中有毒有害物質及時清除和排出。

如果非正常情況下經常大汗淋漓,可能身體出現了問題。有的人在睡覺時出很多汗,也要重視起來以免耽誤病情。


娟子營養工作室


熱了,汗出得多了。

各種有關出汗的說法,也讓人困惑了:有說汗出多身子虛的,有說出汗排毒要多流汗的。今天我們就探討一下流汗到底好不好?

為什麼會出汗?

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手段。環境溫度高,或是運動時肌肉產熱,讓身體感覺熱了,機體就會通過一系列反應,增加皮膚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來利用汗液蒸發帶走多餘的熱量,不讓體溫升高,維持穩定。

說明身體「虛」?有人覺得出汗多不好,說明身體虛。其實多數人出汗多的情況,都是「生理性出汗增多」,跟疾病無關。常見的生理性出汗增多有這幾種。

1. 吃飯時出汗多

舌頭上的味蕾有很多感受器,一些食物接觸到這些感覺器後,會向大腦發出信號,促進排汗。

這種多汗跟疾病沒有關係,不用太擔心。

2. 手心、腳心、腋窩、脖子出汗多

這四個部位出汗多,多是基因決定的多汗現象。

一般來說,如果只是輕微多汗,也不影響正常生活,那身體就沒啥問題。

3. 精神緊張或焦慮時出汗多

人在精神緊張或焦慮時,會使得控制出汗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起來,出汗自然就變多了。

4. 睡覺時出汗多

夜間多汗在健康人群中很常見,除了更年期的因素外,臥室溫度高、夜裡蓋得太多、不開空調,讓體溫升高,出汗就變多了。


排汗能排毒?

有人覺得出汗多不好,有人卻覺得要多出汗,因為這是「排毒」。

並不是!

不管用什麼方式出汗,汗裡 99% 的成分都是水,其他成分只佔 1% 不到。

這裡的其他成分包括鈉、鉀、鈣、氯、尿素氮等,其中能和「毒」沾邊的大概就只有尿素氮,而尿素氮主要通過小便排出人體,汗水裡的那點量,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一方面,人體沒有那麼多毒要排。另一方面,出汗是為了散熱,真沒有排毒的作用。

出汗黏糊糊,吹空調好不好?

當然可以。

不過儘量使室溫維持在 26~28 ℃,不要太低,免得室內外溫差太大。

還要注意記得通風,讓新鮮空氣在室內流通一下。

不習慣開空調的老友,搖搖扇子吹吹風扇來 杯涼茶,也是解暑的好方式。

出汗多了,一天可以衝上兩次澡(不要太 多,也不用每次都塗抹肥皂或沐浴液),清清爽爽過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