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北大教授談爲什麼主題化文化產業園會 「被殺」?

如今,產業園區在某種程度上無疑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新興、創意產業最為集中的一個區域,充分彰顯著其所在地區的工業實力與文化軟實力。

其中,我們把圍繞著某個業態或者某個主題形成的文化產業園區稱作主題化文化產業園。因其充滿活力和特點,目前已經逐漸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然而文化產業園,大多數都面臨自生自滅的問題,表面上看好像有一些引導,或者給一些扶持,但是這些扶持都被中間人拿走了。所以,真正的政府的支持,並沒有用在產業上。大多數都用在中間人提高利潤上。

我們主題化的文化產業,業態本身非常的重要,我們怎麼樣扶持這個產業也很重要。

所以就主題化文化產業園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北大陳少峰教授,請他對新型文創產業園的目標定位等方面為大家進行介紹和點評。

Q

陳老師,請問您覺得目前新型文創產業園目標定位是什麼?

A

我認為產業園的問題,或者說我剛才提到的文化產業園的話,有五個目標。

1、主題化的產業集聚。即某個地方有一些企業,並且其中一部分的企業是成長型的。

2、大眾消費,即主題化的文創綜合體+大眾體驗消費。

3、四創基地,或者叫文化金融。

4、城區IP開發與城市品牌打造。

5、商業配套。

Q

您上面提到的產業園5個問題中的“四創基地”概念是什麼?

A

四創基地是一個新型文化產業的扶持模式

其主要收入的70%來自於稅收和股權投資的收益,而不是來自於房租。

若項目的收入測算扣除房租,那大部分靠文化產業,就不會有收入。若現在的園區收入主要是靠稅收和股權投資的收益,那現在的園區肯定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自生自滅。

Q

陳老師,請問您覺得城市IP和城市打造關係是怎樣的?

A

城市IP開發和城市打造,是一種先後的邏輯關係。

但是我們現在很多地方,做什麼文化都是做那幾個名人,但這樣往往會忽略了各種各樣的英雄文化、戰爭文化,各種題材各種類型,包括愛情文化,包括民俗各種各樣的東西。

因為現在很多城市的名字,老百姓沒有聽過,所以今天用某種故事化或者是形象化,對城市的文化IP進行開發,形成我們的內容產品。然後,通過這個內容產品,進行城市品牌的打造。

Q

很多從業者覺得城市文化發掘很困難,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A

我們的城市文化,是要去弘揚城市的故事,特別是商人的故事,這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常見的城市廣告其實是打城市的風光,但城市風光其實不是文化,那叫景觀。大家不要把景觀等同於文化,不要把造的仿古大樓當成對文化的建築。

Q

陳老師,就上面的問題,您能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嗎?

A

那我舉一個例子:揚州的大運河跟洛陽市的大運河是一樣的嗎?

為什麼沒有分析一下,洛陽的城市有什麼樣的城市精神,城市的IP?

揚州是商業主導的城市,洛陽是政治主導的,雖然都靠一條河,但洛陽跟揚州有很大的區別,這個東西就是城市IP個性化的開發。

大多數口頭相傳的以及少數的民俗和方言,其實成為的故事非常的豐富,所以我覺得文化產業,應該進入到一個以IP開發為主導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不僅要消費別人的文化,而且要消費本地的文化。

Q

前幾天我們收到讀者後臺詢問文化產業能和房地產行業是否能共同開發?您對於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

A

能!文化產業可以跟房地產共同開發,但是這個開發要隔離開來,即三分之二做文化產業,三分之一做房地產

我覺得,做房地產就做房地產,而做內容產業,就是要以文創企業為主,這是一個定位。

在陳少峰教授講完自己對於主題化文化產業園的目標定位後。我們將前期對新的目標和對已有的問題的觀察,總結出的6個關鍵問題也一併同他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溝通。

Q

陳老師,請問您覺得如何才能保證產業目標和入園企業目標一致?

A

如果說房子先給你,你給我交夠了稅,商業用地也一樣,按照約定,我應該用事後的獎勵,所以我覺得我們要解決這個產業目標和入園企業目標一致,當然這個目標一致。

還有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要對入園企業進行幫助,不能讓入園企業自生自滅。

Q

企業入園後的收入組成部分,您認為如何分配才合理?

A

主要收入來自企業成長、稅收和股權投資,而不是物業收入(解決產業成長性)。

員工收入的增長,也是企業成長當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Q

您認為作為同行業從業者,如何幫助剛入園企業?

A

瞭解行業的資源,比如說有什麼資源,有什麼糾紛等都需要找人幫你做宣傳發行。

Q

我們之前瞭解到行業資源系統建立比較困難,您能給大家講解一下嗎?

A

建立行業的資源系統,這點特別的重要。

目前可以通過園區的運營和政府的支持等等來建立。

Q

前面說了同行業從業者,那政府又如何吸引資金和建立股權投資基金機制呢?

A

政府可以成立產業基金。

地方政府負債為什麼都很高?

因為把錢都花在硬件上

資金都放在硬件上,幹什麼事,先把房子給蓋起來,房子蓋起來之後,要搞藝術中心,發現這個房子太矮了,掛不了這個畫,所以得搞有效的投資。

Q

陳老師,雖然前面講了很多幹貨,但是剛剛入行的企業該如何選擇好的業態?

A

科技能創新帶動的領域

如果我們每個人一年賺3百萬的話,要一百萬年才能賺到騰訊現在19年的3萬億的市值。所以必須改變你自己的模式

陳少峰教授對於“新的模式”有很獨到的理解

那對於“新產業園”他又怎麼看呢?

Q

您如何理解“新產業園”概念呢?

A

我所理解的新產業園,它應該就是主題化和產業鏈。

文化產業的主題化是指版權可以做到一魚永吃,全市場都在快速地擴張,這要跟你分成,就是永吃。

我們產業有一個好處,第一個就是產業鏈很長。文化產業的版權最大的價值在於多次的開發,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可以多次開發,它的新增的成本比較低。

Q

陳老師,前面您提到了主題化和產業鏈,那您理解的產業鏈是怎樣的呢?

A

我認為有3條產業鏈

1.縱向產業鏈(故事IP、形象IP、產品IP、企業IP+多次開發)

2.橫向產業鏈(多業態的開發;各種改編和使用)

3.縱向產業鏈中主題公園的內部產業鏈

Q

如果我是一個想從事文創的從業者,那我該選擇哪個行業?陳老師您能給我一個建議嗎?

A

房地產行業。因為做房地產有一個好處,就是先易後難,因為你拿到一個項目不知道拿到下一個是容易還是不容易。

阿里有1/3是來自於廣告,有1/3來自於營銷,有1/3來自於技術服務和銷售。那麼也就是說IT賺文藝女青年的錢,BAT佔了中國廣告的60%。

Q

如果新從業者進入這個行業,感到孤立無助,那怎麼做呢?

A

我總結了3點:1.創業輔導2.創業投融資3.創業資源導入

陳少峰教授還就他眼中的城市文化體驗中心進行了解讀,在交流中他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詞語“文化綜合體”,既能被企業作為成長的目標,同時也可以作為旅遊和文化消費的目的地,這樣還能夠帶動旅遊和消費。

Q

文化綜合體這個概念聽起來有些寬泛,那具體有哪些形式呢?

A

1、文旅室內化。

2、各種體驗中心。

3、城市文化的挖掘。

4、故事IP、形象IP、產業IP與企業IP。

5、品牌和城市的衍生品、吉祥物、旅遊紀念品、禮品,所以城市所有產品的開發,要來自於城市故事IP和品牌IP,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有機的系列。

6、與互聯網結合。

7、帶動旅遊和消費。

眼看著已經超出了約談的時間

我們問起了最後一個問題

陳老師您理解的園區運作模式是怎麼樣的呢?

Q

您理解的產業園區運作模式是怎樣的呢?

A

1、重資產與輕資產分離。

2、輕資產公司。

3、策劃、製作與運營。

由輕資產公司來進行園區的策劃包括內容的製作,產業的製作與產業的運營。

4、與重資產公司合作(重資產公司作為股東)。

跟重資產的公司合作來開發商業的配套。

5、模式複製。

上面所講的模式可以複製出去。但在模式上也要創新,而且重心要以內容為主,來驅動平臺的發展。通過模式的複製,來打造自己的平臺,這樣的話,內容才會有更高的價值。

採訪|北大教授談為什麼主題化文化產業園會 “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