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對明清電視劇塑造的朝廷大官『八府巡按』有誤解

現今,有很多明清電視劇湧現,但是導演在設計劇情的時候最後都會出現一位‘八府巡按’相當於一位超級hero,他們總是不畏權貴,乘公執法。其情節往往是,地方官貪贓枉法,老百姓沉冤莫白;幸而蒼天有眼,落難的書生金榜題名,做了“八府巡按”,銜王命而臨州郡,於是雲開日出,善惡果報不爽,人間大團圓。

可能對明清電視劇塑造的朝廷大官‘八府巡按’有誤解

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也能想象。在一箇中央高度集權的封建主義怎麼會出現一位凌駕於帝意的人出現呢,以下是參考了正史給到的答案

帝制時代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名(完全出自舊時戲劇)。明、清兩朝都設有中央監察部門,叫都察院。其下有各道(一般一個總督轄區為一道)監察御史。

可能對明清電視劇塑造的朝廷大官‘八府巡按’有誤解

明制

監察御史正七品。在外巡按,北直隸二人,南直隸三人,宣大一人,遼東一人,甘肅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清軍,提督學校,兩京各一人,萬曆末,南京增設一人。巡鹽,兩淮一人,兩浙一人,長蘆一人,河東一人。茶馬,陝西。巡漕,巡關,宣德四年設立鈔關御史,至正統十年始遣主事。攢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各以其事專監察。而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按臨所至,必先審錄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辯之。諸祭祀壇場,省其牆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翦除豪蠹,以正風俗,振綱紀。如明代巡按北京西城御史袁可立就曾抗旨斬殺了跋扈殺人的弄臣,案件震驚朝野。

清制

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在乾隆十七年並定從五品。滿、漢各一人。巡按御史尋置尋廢,沒有定製。

所以,巡按是都察院派到各道的監察御史,明時正七品,清時從五品(清時有過變動,但系主流定製)。明制條件下,一道遠多於八俯,完全不存在“八府巡按”;清制條件下,監察御史作為巡按出差,剛好巡視“八俯”,則系巧合。“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這點沒有問題。也有人認為八府指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個地區。

可能對明清電視劇塑造的朝廷大官‘八府巡按’有誤解

其實對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也很正常,在當時封建主義社會中,作為底層的老百姓來說,就像是一個被宰的羔羊。一直被壓迫和被剝削。所以他們期待有這麼一位權利極大,又能幫老百姓做主的人物出現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刻,所以民間的藝人和創作都刻意的去塑造了這麼一個人物,來反映當時社會的不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