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发现清朝乾隆年间古渡 以“众筹”的方式修建

近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仙石村黄毛岭山脚下发现了一古渡口,旁边有渡屋、南无阿弥陀佛头、拴船用的缆石及遗留的古石碑,渡口两岸还有用青石条砌成的石阶。

走近古渡口,岸边有两株海碗大的桂花树,路边是一座渡屋,有十多平方米,黄泥冲的墙体镶嵌有四块石碑。旁边另立有一座石碑,碑体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作善惟期千古秀;下联:留名岂冀万年新。通过细读旁边古碑文,知道这一古渡叫“江洲渡”,上面清楚记载了乾隆36年(1736年)、道光4年(1824年)、道光乙未年(1895年)、民国25年(1936年)为保证江洲渡的正常通行,通过众筹的方式,以田亩集资入股,卖粮买船、雇请船工、修建渡屋等便民利民措施,以及渡工年薪租谷12担2升、屯粮5斗6升的事实,并成立了类似理事会的机构专管其事。江洲古渡历史脉络清楚,管理规范到位,体现了距今长达250多年古渡的民间运行管理机制。

据了解,“江洲渡”处在潇贺古道经江华沱江古城沿东西走向两条分岔道路中间的南北连接线上。近年来,随着仙石大桥的架通,江洲古渡已不见往昔的渡船和船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已成为古渡的一段历史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