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大家族过年”:窥见封建社会“清朝”的过年往事

新春佳节的各种习俗由来已久,远的不提,就说离我们最近的清朝过年习俗很多都延续到了现代。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书中的背景设定就是清朝的一个缩影,因而也能看到清朝的各种习俗,比如说过年,书中第53回就提到“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其中就有许多习俗稍稍转变,延续至今。

看红楼“大家族过年”:窥见封建社会“清朝”的过年往事

一家人围桌前坐, 欢天喜地庆团圆

1、除夕日近,族长开宗祠找人打扫干净,收拾供品器具,请神主,打扫上房悬挂祖宗画像;而今除夕之夜常见家家户户祭神烧香拜佛,奉上供品。

2、大家太太则准备针线礼物送长辈,各种花式碎金银锞子或寓意吉祥的样式送给小辈或打赏下人;而今长辈常常准备小红包给孙子辈的,儿女常备红包或礼物给父母,尊老爱幼。

3、皇帝专门打造的银钱作为恩赐(春祭的恩赏),大家族沾个喜气,小家庭赖以过年用度。官职地位较高的人家赏赐下属,相交甚好的人家互送节礼。

4、大家族之中各个分支门户商定正月请吃年酒的日子,必须错开来了,以免落人口舌;而今家族兴旺的大家庭过年互相请客也是提前安排时间的。

5、家族田产庄子里的管事进贡节礼,各项过节所需蔬菜牲畜米粮,并一年所收的田租,算是年终总结,就如同现在家家户户过年前大肆购买年货,计算这一年的收入支出结余等等。

看红楼“大家族过年”:窥见封建社会“清朝”的过年往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

6、红楼里腊月二十九换门神、联对、挂牌、桃符等,开正门,点朱红大高烛。现代腊月二十九很多人都还需要工作,腊月三十才除旧迎新,贴对联,挂红灯笼等等。

7、红楼里的除夕日,有品级的官员夫人着朝服入宫朝贺行礼拜年,而后返回家中着子弟入宗祠上供食品祭拜。晚辈向长辈行拜年礼,下人朝主人家行拜年礼,除夕夜灯火通明,爆竹不绝,是为守岁。大年初一仍需早起,入宫朝贺,之后几天则是互相请吃年酒。

以上就是《红楼梦》中对于除夕过年的描述与如今过年的简单比较,毕竟是小说上的描绘,有着清朝过年的风俗的影子,跟现实还是有一定的的差距。那么在作者那个年代,清朝的过年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一起来看看:

贴春联

看红楼“大家族过年”:窥见封建社会“清朝”的过年往事

清朝皇宫的白色春联

在农村里过年,常常有德高望重的老者用红纸写春联,城市里则家家户户都会提前购买好春联在腊月三十张贴门上。而在清朝贴春联的习俗尤为奇特,皇宫当中或者满洲贵族家中,建筑都是朱漆红瓦,用红纸黑字写的春联很是不显眼,因此贴的春联都是白色的纸张。对于汉族来说,白色的称之为挽联,是触霉头的。

而清廷喜爱白色,不怕忌讳。史有记载:“大内宫殿春联, 例用白绢,由翰林谨书呈进。盖宫殿漆柱,俱大红色,故以白色映之。”主要是因为满族祖居长白山一代冰天雪地,以白色为尊,白色的春联对于他们来说就象征着吉祥如意。

贴福字

看红楼“大家族过年”:窥见封建社会“清朝”的过年往事

天下第一福

现代春节流行“福到了”,因而把“福”字倒着贴,取其谐音。而在清朝“福”字是不能倒着贴的,千古一帝康熙御笔写过一张“福”字是为“天下第一福”,是为了60岁的孝庄皇太后祈福所写。

这个福字拆开来看,有子,有才,有寿,有田,寓意着“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如果倒着看,有点像“凶”字,很不吉利,所以不能倒着贴。

辞旧迎新

看红楼“大家族过年”:窥见封建社会“清朝”的过年往事

年末大扫除,扫掉过去的霉运不幸,迎接新年的美好,古今皆同。在清朝,小到平民百姓,大到皇帝后妃在年末之时都必要做这一件事:皇宫执掌凤印的皇后嫔妃会安排打扫宫殿更换床幔窗纱,清理佛像,擦除一切尘土,焕然一新;民间即便居所如何简陋的人家,都要仔仔细细打扫干净,换新衣,穿新鞋迎接新年。

祭拜天地祖先,守岁到天明,即为迎新。大家族子弟聚集祭拜祖先,由长辈带领一起“辞岁”,意为告别即将逝去的这一年岁,然后爆竹声声,丝竹奏乐,可能闹到天明,迎接朝阳冉冉升起。

赏赐=发红包

看红楼“大家族过年”:窥见封建社会“清朝”的过年往事

清朝的封建社会中,皇帝会在过年时发放赏赐给臣子,大户人家把这个当做福气供奉起来,小官之家则拿这份赏赐补贴家用,让这个春节过得更富裕体面一些;地位高的官员也会给自己的下属分发赏赐或节礼,当做一年到头辛劳的额外酬劳;家中的长辈会备下礼物或碎金银锞子作为压岁钱分发给小辈。发展到如今就是众所皆知的红包;工作单位过年的节礼等等。

这样一比较,如今的过年风俗大部分传承了的习俗,也从中演变出了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文化风俗。

不可否认的是时过境迁,过年的年味一年更比一年淡了,也不再有太多的讲究,大扫除、贴春联,然后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一起吃个年夜饭,发发红包,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跨年,过了十二点听到了新年钟声想起,也就守完岁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年味再淡也是年!

致敬2020!祝福大家欢欢喜喜过新年,平平安安度佳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