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讀 丨 背涼蓆,上人大

夏·读 丨 背凉席,上人大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思享」出品

寫在前面

高考放榜的日子,不論時隔多久,回想總是刻骨銘心。踏入人大校門時那份最初的悸動,與揮別校園時那份永久的懷念,都讓每位人大學子記憶猶新。青春年華,在這59號院子裡,綻放著不一樣的光彩。就算早已畢業,但當年入學的初遇,宿舍裡的悄悄話,澡堂熱氣下的嬉鬧,以及校園內第一場雪的興奮,都將伴隨人大人的一生。本期「思享」讓我們一同聆聽校友邱樹榮講述30年前的人大記憶。

夏·读 丨 背凉席,上人大

歲月匆匆,畢業已30大年。離開人大走過的長路,沒有大驚喜也沒有闊波瀾,淹沒在芸芸眾生中,又自覺地進入這樣狀態:眼前的事兒記不住,早前的事兒忘不掉。雖然我的人生平淡無華,但值此畢業30週年之際,感觸還是挺多的,也想絮叨絮叨求學人大的舊聞趣事,獻給親愛的同學們,尤其是人大84的廣東老鄉,權作談資和紀念。

人大之路

1984年高考,我感覺總體發揮得不好。高考結束後,帶著鬱悶和滿腹的不理想回到鄉下老家。約一個多月後,有鄉鄰從縣城回來說高考成績張榜了,告訴我考得不錯,全縣文科第三。

知道成績後我茫然依舊,又在家待了三、四天覺得有點兒不對,終於回過神兒來趕緊回學校填報志願。到校才知志願填報已結束,因找不到我,班主任李輝老師和班長蘇大清合計幫我填報了。第一志願是中國人民大學。

再回鄉下老家邊幹農活邊等待,每當鄉親們問起考上哪裡的大學了,雖然還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我還是用羞澀的口吻自豪地說:北京。

就這樣,我成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本科生。

夏·读 丨 背凉席,上人大

老西門

人大記憶

人大四年多姿多彩,回想起來都是甜美。

涼蓆

在人大新生接待處,師兄張中華幫我辦理了入學手續。我穿著拖鞋、拎著水桶,提著拉鍊包、揹著涼蓆,這樣的行頭已讓中華師兄吃驚,後來同班的同學告訴我這太奇葩,而我當時自認為這樣是標配。

拉鍊包裡只有一床被套、幾件高中時穿過的舊襯衫、兩件外套、兩條褲子、一件舊秋衣,家窮,一件像樣的物件都沒有。同宿舍的許峰比我晚到,看到許同學在大哥、大嫂的陪伴下,費力地把一個沉重碩大、油光滑亮的木箱搬進宿舍,我很是吃驚和羨慕。

然而,這些北方同學沒有涼蓆讓我很驚奇。入學帶的這床涼蓆陪伴我直至畢業,回廣州工作仍在使用。結婚後,因攜手進殿堂的是北妹,涼蓆就基本沒機會鋪在床上了。作為南粵傳統用品的涼蓆,又在人大亮過相,我對涼蓆充滿了感情。

“土”

甘肅的張翼同學跋山涉水、路途遙遠遲到了,我帶他去辦理報到手續,一身的黃土味道可以想見他一路風塵。見到張同學舉起右手,用洪亮且帶著濃重河西走廊的口音一聲“報告”,讓辦公室裡的人都驚呆了,也驚到了我,而那一刻的影象定格在我的腦海中,我們真的很“土” 。

被子、衣

入學不久天氣轉涼,江西老俵吳廣平約我去黃莊買被子。我見廣平買了一大一小兩床被子,很納悶幹嘛要買兩床。廣平笑著告訴我,一床是被子、一床是褥子,沒有褥子墊在身底下,睡覺會很冷。因為我從小就有偉大的涼蓆作伴,這涼蓆便宜實惠比啥都好,當時就沒有買褥子。

又過段時日,西北風漸漸讓我明白了褥子是幹什麼用的,這筆開支萬萬不能省。再後來,和張君宇一起去買了人生的第一雙皮鞋,從劉光輝那裡轉購了一件很時尚的軍大衣,李松濤還送我一件很合身的小棉襖,像襯衫一樣塞進褲子裡穿,他說那是他媽媽做的。響應學校號召,我還訂了“人生第一套”西裝校服,學期還沒過半,我的盤纏就用得差不多了。

夏·读 丨 背凉席,上人大

原西區浴室

洗澡

廣東人喜愛涼蓆、喜歡沖涼,就是需要涼快,養成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所以在北方同學眼中,沖涼是我的另一個奇葩。南蠻到北地,身體發癢時想沖涼,卻發現到處都沒有水井,見宿舍的同學拿條小毛巾擦擦,我很不爽。高中三年即使數九寒天,我都要在寒風中打井水來沖涼的。某日忽見洗漱間有人沖涼,我就有樣學樣終於可以止癢了。

北京的水不論春夏秋冬都是冰涼的,端起一盤從頭頂澆下來,冰涼浸肌害得我大聲喊叫似鬼哭狼嚎,洗漱間水氣瀰漫茫茫然似人間仙境。張翼是我的同道,都樂於洗冷水澡,第一學年都是洗冷水澡過來的。

到了第二學年,慢慢地被北方人同化,記得第一次去澡堂,是和吳越、陳曉武、程家清等人去的。澡堂裡熱氣騰騰,但味道著實難耐,熱水池裡漂著毛髮、泡沫以及搓澡的泥,很難適應,只好到水龍頭下衝衝。第二次就鼓起勇氣下水了,把身體泡紅泡軟,相互擦背覺得很舒服、很享受。自大三起再沒有洗過北京的冷水澡。

人生遇到的第一場雪,是在入學當年的11月17日。早上起來,看見宿舍門口空地上白白的一片,當即決定罷課一堂去玩雪。劉輝、盧毅敏、向芳、段豔等南方同學也一起加入,北方同學很詫異,一臉不屑地笑說:多大了,還玩雪。他們哪裡知道,“雪”是我這個南方人心中的聖物。可惜在京四年,沒有見到小說中描述的鵝毛大雪、沒膝的大雪,既便是沒腳的雪也不多見。

夏·读 丨 背凉席,上人大

雪後的求是石

班裡北京的同學多,去同學家玩耍亦樂趣多多,曾與林忠長去過畢俊青的家,與狄淺去過王彥的家。記得在王彥家吃飯,吃的是“戈丁”(音譯)的麵食,有點兒象麻將骰子,努力半小時僅吃下十幾粒,而狄同學已經海吃兩碗。王彥的父親看到我這熊樣,知道南蠻子只吃米飯,趕緊又做了一大碗雞蛋炒飯,那味道真的是好極了!

說到吃,至今難忘86年在校與劉文濤、陳先紅一起過年,用活魚、五花肉、土豆、姜、蔥、醬油為料煮掛麵,做好了用洗臉盤裝著吃,又香又鮮又甜,至今再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麵條。

感恩人大

人大四年還有很多遺憾,主要是學習成績差強人意,曾經的學霸到了大學卻成績平平,只有哲學和英語兩科拿過 A。再就是普通話長進不大,廣東的我、湖南的劉光輝、福建的林忠長被譽為“普通話三傑”,不少女同學願旁聽雞鴨唱歌,也不願傾聽此三君講話。

往事仍歷歷在目。一路走來,真心感謝人大的培養,祝福母校及所有校友。

夏·读 丨 背凉席,上人大

“吳玉章校長與學生在一起”塑像

(原文刊載於校報1658期,

作者系1984級校友)

文字:邱樹榮

設計:蔡欣欣

夏·读 丨 背凉席,上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