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世禮崩樂壞,「三家分魯」驅逐國君的魯國三恆

魯國是周王室最重要的藩國,禮樂皆出於魯國,但傳到春秋之世禮崩樂壞,魯國國祚下移,權利被三恆掌控,三桓都是魯恆公的後代,魯恆公一生窩囊,最後被夫人的情郎害死,但後代慶父、叔牙、季友,卻都不不是省油的燈,慶父這一支的後代稱為孟孫氏,叔牙後代為叔孫氏,季友後人稱季孫氏。

三大家族三分公室,將魯國軍隊分為上軍、中軍、下軍三家各掌一軍,各地的稅賦季孫氏的封地全部歸季孫氏,只有叔孫氏一族將稅賦交出一半給國君,但三桓之中中,季孫氏掌權最久。季武子對分配不滿意,他又進行了改革,裁掉了中軍,將上下兩軍分為四部,他掌控兩部,另外兩家各控一部,這樣季氏的權利又增大了。

春秋之世禮崩樂壞,“三家分魯”驅逐國君的魯國三恆

季武子死後季平子繼續掌權,但他為人飛揚跋扈,還酷愛鬥雞,先後得罪了大夫郈昭伯,臧昭伯,對國君魯昭公他也完全不放在眼裡,這時的魯國國君只掌握少量衛隊,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日子過的比在洛邑的同宗周天子還慘,魯昭公在襄公祖廟進行祭祀,根據禮儀,要跳舞助祭。祭祀的舞蹈需要三十六個人來跳,結果到場的只有兩個人,其餘舞者都跑到季平子家中去了。魯昭公聯合郈昭伯,臧昭伯準備徹底消滅季孫氏一族,但魯昭公的心腹子家羈卻不同意進諫說;他們二人的話不可信,他們不過是想借您的力量達到自已的目的。事情萬一失敗,他們就會將罪名全部推到您身上,自己跑掉。公室失去權力已經很多代了,還是不要輕舉妄動否則遺禍無窮。但魯昭公此時已經是被憤怒佔據了整個腦子,根本停不下來了。

春秋之世禮崩樂壞,“三家分魯”驅逐國君的魯國三恆

魯昭公25年秋,昭公與郈昭伯、臧昭伯等人對季家發起突然進攻,包圍了季府。季平子萬萬沒想到平時壓根瞧不上眼的國君居然敢來攻打他,他沒有任何防備,季氏府邸被團團圍困,雖然沒攻進付裡,但也很難守住,季平子登上高臺向魯昭公喊話要求國君放過季氏,他願意到沂水那裡避居不問政事,魯昭公心想你當我是傻子啊,當即一口回絕,季平子又提出將自己流放費地,昭公仍然不答應,季平子急了,要求給我五輛車我去齊國再不回來,子家羈這時勸昭公答應,他說季氏樹大根深,黨羽眾多,現在將他趕出魯國,已經很不錯了,否則會生出變故,昭公心裡恨透了季平子,不願放過他,郈昭伯則趁機進言一定要殺死季平子否則後患無窮,昭公命郈昭伯去聯合孟孫氏的族長孟獻子,孟獻子聽完後按兵不動,在那裡坐山觀虎鬥,一面派人去看叔孫氏的動向,叔孫氏的族長叔昭子沒在國都,家臣鬷戾執掌家政,他說季氏亡,我們叔孫氏也危險,現在起兵去幫季孫氏。

春秋之世禮崩樂壞,“三家分魯”驅逐國君的魯國三恆

包圍季家的昭公衛兵都在坐等季平子出來投降,沒想到突然從身後殺來了叔孫氏的軍隊,一時大亂,而孟獻子得到消息後微微一笑,先將郈昭伯砍了祭大旗然後領著人馬去攻打昭公,魯昭公的那點人馬哪能和三恆對抗,昭公慌了,子家羈又給昭公出主意,說請幾位參與事變的大夫趕緊逃亡他國,國君您就說是受到大夫們的挾持,這樣季氏不敢對您怎麼樣的。昭公說我忍了25年了,受夠了,魯昭公與臧昭伯子家羈一起去祖廟裡拜別祖宗,然後踏上逃亡之途,他們前往齊國尋求庇護,後來雖然經過齊景公和晉國卿士荀躒武力干涉和調停,但魯昭公仍然沒能回到魯國,最後客死齊國。

魯昭公事件,反映出出春秋末期的時代鉅變。自平王東遷,周王朝進入到春秋時代,諸侯爭霸,王權被架空,權力不斷下移。在諸侯國內部,也出現與周王室相同的尷尬局面,晉國、齊國、鄭國都是權臣執政,國君拱手而已,而魯國的權臣執政也將改變,權利進一步的下移,出現了家臣執國政的怪相。

請看後文陽虎之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