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常識|一個新法規公布!找工作、招人才,都需要知道!

時政常識|一個新法規公佈!找工作、招人才,都需要知道!

由“就業找市長”到“就業找市場”

“《條例》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力資源要素市場領域第一部行政法規,對健全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健康發展,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更好服務就業創業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張義珍說,目前,人力資源市場已經成為人力資源流動配置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的主要載體,推動實現了由“就業找市長”到“就業找市場”的根本性轉變,為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支撐。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建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02萬家,從業人員58.37萬人,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44萬億元,為 2億多人次就業創業和流動提供了人力資源服務。同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舉辦的現場招聘會、交流會達到22萬多場,提供招聘崗位信息超過1億條,參會求職的人員超過1.1億人次,通過網絡發佈崗位招聘信息有3億多條。

時政常識|一個新法規公佈!找工作、招人才,都需要知道!

司法部社會管理法制司司長杜亞玲說,《條例》規範的主體涵蓋了人力資源市場所有的主體,包括用人單位、求職者和勞動者,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政府監管部門,《條例》主要規範以上四類主體在求職、招聘、開展人力資源服務以及在市場監管活動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係。實踐中,既包括2008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建後,由原人才市場和原勞動力市場逐步整合形成的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同時也包括其他各類形態的人力資源市場。

最大限度減少人力資源服務行政許可

人力資源市場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過去開展人力資源服務的許可過多,進入市場的門檻較高,被社會廣為詬病。同時,人力資源市場事中事後監管跟不上“放管服”改革要求,存在“黑中介”、虛假招聘等侵害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現象。

《條例》的一個亮點,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力資源服務的行政許可。

”張義珍介紹說,在《條例》出臺之前,人力資源市場的行政許可事項包括三項,即設立職業中介機構審批、設立人才中介機構及其業務範圍審批、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職業介紹機構審批。這一次《條例》將上述三項行政許可事項整合為一項。

時政常識|一個新法規公佈!找工作、招人才,都需要知道!

同時,《條例》進一步把許可範圍縮減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明確對於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應當取得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對此,張義珍表示,

《條例》保留對職業中介實行行政許可,主要考慮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從源頭上防止無資質的機構進入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進行職業中介活動,避免無序發展,避免惡性競爭,最大限度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設立職業中介機構實行許可制度,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可以說,這也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的需要。這一次《條例》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許可,體現了對“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具體落實。”張義珍說。

推動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

張義珍說,人力資源服務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都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勞動者和崗位的匹配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助於解決勞動者求職難和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人力資源市場目前還存在人力資源服務業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程度不高、服務功能單一、服務同質化現象,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方法提供服務的方式還不夠多,服務的效率還不夠高

“這次在《條例》中專門提出要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特別是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在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方面的法定職責,同時提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行業發展,鼓勵並規範發展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業等業態,對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和經營性的服務體系的職責定位、服務範圍、行為規範和管理要求都作出了規定,這對於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張義珍說,通過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最終的目的是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向高質量的發展,服務於整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時政常識|一個新法規公佈!找工作、招人才,都需要知道!

專家解讀:規範人力資源市場 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有為表示,當前,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和人力資源服務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條例》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有助於培育和規範人力資源市場,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水平,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已經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力資源市場化服務體系,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來有為說,這主要表現為規模相對較小、發展的層次和技術含量較低、國際競爭力弱,我國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也須進一步完善。

《條例》的制定,彌補了一直存在的立法空白。”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說,針對公共就業服務與經營性職業服務邊界不清晰,人力資源服務需要取得主管部門的許可過多,人力資源流動在個別地方、領域實際上存在各種“玻璃門”、“彈簧門”,傳統管理方式不適應新形勢需要等問題,

《條例》全面體現了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改革創新理念。

《條例》還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的公共就業服務職能,規範了人力資源服務的發展。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認為,《條例》的出臺,有助於打破城鄉、地區、行業分割和身份、性別歧視,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完善市場管理制度,規範市場秩序;有利於鞏固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整合的改革成果,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

為推進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制度環境,促進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新業態發展,《條例》對轉變政府職能提出了明確要求,簡化了審批流程。

“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論政府部門還是私營企業制定的協議與規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維護自身與單方利益的霸王條款。”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蕭鳴政指出,新出臺的《條例》整體都體現了政府主持公道公平的原則。

例如,《條例》規定,經營性服務機構應當依法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行政許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20日之內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在這種平等尊重、公道公正的營商環境下,有助於激發市場主體各方創新發展的活力。

時政常識|一個新法規公佈!找工作、招人才,都需要知道!

“包含人力資源要素協同基礎設施在內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不僅是促進人力資源要素協同的基礎,更是我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騰飛的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說,政府應加快構建人力資本服務市場信息化基礎設施,確保企業可以隨時發佈準確、對稱的工作市場信息,確保勞動者能夠及時、全面地通過一個或多個平臺掌握工作信息,從而提升人力資源配置的效率。

《條例》對人力資源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作出了明確的回應,要求“建立覆蓋城鄉和各行業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系統”,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發展專業性、行業性人力資源市場,而且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楊偉國認為,《條例》通過多維協同的方式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與人力資源(資本)服務產業的經濟社會聯接點的作用,既動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的發展,又充分保障個人職業權利、促進社會的發展。

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朱慶陽表示,《條例》的頒佈,為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在下一步的發展中,行業協會要進一步協助政府,構建法制保障、信用約束、協同監管、社會共治的市場發展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