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岳飛是民族英雄,真實的歷史岳飛是什麼樣的人物?

鐵血上士110335511


岳飛是一個有能力的優秀將領!他從一個小兵短短十幾年成為統領大軍的將領,身上絕對有很多優點。岳飛很幸運的是有個優秀的孫子,如果沒有他的寶貝孫子,岳飛也不可能在後世乃至現在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岳珂是個很有文采的人,有很多著作,加上孝宗年間給岳飛平反後開始重用岳飛後人,岳珂官運亨通,最後做到了戶部侍郎的位置。憑著自己的影響力,岳珂寫拉大量為他爺爺平反的文獻,除了史實以外,又順便神話了一下自己的爺爺!把他爺爺說成南宋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幾乎沒有缺點的完人!岳珂出生的時候,岳飛已經死了41年,在這期間幾乎沒有流傳過岳飛的什麼事蹟,所有關於岳飛的事蹟幾乎都是岳珂以後的才開始流傳的,包括脫脫寫宋史的時候,夜都是看岳珂的文獻寫岳飛的。所以這肯定不是真實的岳飛。順便說一下,岳珂後來晚節不保,當了貪官,還讓人彈劾啦。


岳飛如果真的是南宋缺一不可的人,高宗也不會殺他。都說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南宋初年,名將雲集,韓世忠,吳階,吳璘,劉琦等等!岳飛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軍功我也不認為岳飛第一,吳階吳璘兄弟二人鎮守川陝幾十年,百年後的蒙古人就是從川陝進攻南宋,最後滅的南宋!都說岳飛的岳家軍憾山易,憾岳家軍難,韓世忠的韓家軍也不弱呀,黃天蕩,大儀鎮兩場大仗,打的金國是抱頭鼠竄,特別是大儀鎮之役被稱為南宋中興武功第一!還有孝宗年間曾評出南宋十三處戰功,有韓世忠,有吳階,有劉琦,可是沒有岳飛。所以說岳飛只是南宋優秀將領之一而已!


劉魧檙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殘忍。因為經過嶽粉們幾百年的洗腦,岳飛做為“民族英雄”的形象根深蒂固。

中國老百姓認識的岳飛大都來自於評書,和小說。真實的岳飛消極避戰,保存實力,是一個極其殘忍的軍閥。1123年就從軍到1142年因為,消極避戰,抗旨畏敵被高宗奪了兵權,想威脅高宗皇帝奪回兵權,居然敢聯合部下張憲,編造金國進攻的謊言,雖然只是想重新回到部隊,但是宋法律就是犯下謀反罪,經過大理寺三個月的審理,罪名成立,經刑部合議被處死。是南宋唯一處死的武將。南宋對金的決定性戰役,岳飛也是唯一一個都沒有參加過的大將。岳飛被高宗賞識破格提拔的1134-1138年,南宋沒有多少大的戰役,岳飛是靠打偽齊劉豫和鎮壓農民起義鐘相楊么起家的,真正對外的仙人關和大議鎮,岳飛都沒有參加。岳飛被神話的1140年的第四次“北伐”,其實就是岳飛抗旨畏敵不援友軍的罪行。1139年末,金國就來進攻南宋,先於西路打殘吳璘(吳玠1139年病逝),後進攻東線韓世忠,分兵牽制韓世忠以後。主力向順昌進攻。張俊,楊存中,王德和金兵苦鬥,順昌只有劉錡的兩萬步兵。南宋的存亡,看起來只有高宗心腹,擁兵十萬的岳飛能拯救。況且順昌地形很可能和金主力野戰,擁有南宋唯一三萬騎兵的岳飛,無疑是最佳人選。高宗命令岳飛支援劉錡,去順昌對抗金國主力。結果岳飛抗旨不支援順昌劉錡,置國家存亡不顧,置友軍生死不理,反而與金國主力背道而馳。在金兀朮的主力猛攻順昌的時候,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出盡風頭,連克潁昌、蔡州、陳州、鄭州等地,還好劉錡神勇,苦戰兩個多月於潤6月12日,擊敗金主力破鐵浮屠於順昌,逼金主力撤軍回國。這個時候岳飛才於潤6月20日,“趕”到堰城,穎昌“收復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戰。規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半天,“獲戰馬兩百餘騎”。7月岳家軍王貴和姚政在穎昌遇一萬五千金兵的進攻。根據《王貴穎昌大捷奏》記載殺敵五百(後被嶽王孫子岳珂篡改成五千)這一戰是金國主動進攻,並不是嶽粉們吹噓的是岳飛一路打的“金國潰不成軍”。1140年9月,岳飛看其他血戰多月的張俊,劉錡撤軍休整。居然喊要“直搗黃龍”,嚇的高宗以為岳飛真的要去打金國,忙下詔“不得深入”防守河南。實際上岳飛嘴裡喊著“直搗黃龍”,行動上卻是逃跑。讓金國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張俊,楊存中,王德血戰數月保護下來的河南。

《宋史 高宗本紀六》中關於岳飛的記錄: 5月: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劉琦第一次擊敗圍攻順昌府的金軍。 6月:岳飛被封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宗弼率軍攻打順昌府;順昌之戰後,完顏宗弼返回汴梁;岳飛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軍作戰;劉光世進軍和州;岳飛在率軍支援劉錡路上收復蔡州; 閏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飛部下張憲擊敗韓常,收復穎昌、淮寧;岳飛部下郝晸收復鄭州;李興收復汝州、伊陽等;張俊收復亳州,幾日後張俊放棄毫州,回壽春。 7月:岳飛部下張應、韓清收復西京;李興收復永安軍;岳飛和完顏宗弼的郾城之戰;岳飛部下楊再興、王蘭戰死小商橋;岳飛部下王貴、姚政聯合擊敗進攻穎昌的金兵;岳飛班師軍潰,穎昌、蔡州、鄭州等均被金軍佔有。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意淫杜撰出十二道金牌,就是想掩蓋岳飛,不戰而逃,丟失河南的罪行。宋三百一十九年曆史,從來沒有用金牌調動過部隊。宋文字發達,下詔書既能清楚表達命令的意思,又方便追查責任,正是有詔書的記載,我們才得於知道真相。

1141年金兵又來進攻南宋,高宗親自指揮,讓張俊,劉錡,楊存中正面抗擊,韓世忠水路側擊,擁有南宋唯一騎兵部隊的岳飛斷金退路,岳飛又抗旨離前線450裡不前。可以看出來1140年到底誰把誰打慘了。高宗連下十五道詔書,催促岳飛進軍斷金退路。大敵當前,岳飛卻和高宗玩起了“拖延戰術”和高宗上起來回十多天的奏摺遊戲,結果,整個戰役結束岳飛離戰場依然三四百里。直接導致宋軍擊敗金兵,在追擊途中遇伏,本來全殲金國主力的機會,反讓宋軍損失六萬精銳。

1141年高宗手詔,全面幾詔,展示給大家一起看看。 第一詔,據深報,虜人自壽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廬州界上,張俊、劉琦等見合力措置掩殺。卿可星夜前來江州,乘機照應,出其前俊,使賊腹背受敵,不能枝梧。投機之會,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賊,當即就道。付此親札,卿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三,發於正月二十九日。《高宗本紀》裡面有講到,正月二十九日下令楊沂中嶽飛援淮西,此條日期確信無疑) 。 第二詔.比以金賊侵犯淮西,已在廬州,張俊、楊沂中、劉琦見併力與賊相拒。已親札喻卿,乘此機會,提兵合擊,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來江州,或從蘄、黃繞出其後,腹背擊賊。機會在此,朝夕須報,再遣親札,想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四。排序沒有問題,時間並沒言明,所以略過不談。 第三詔,虜犯淮西,與張俊和州相拒。已遣親札,趣卿倍道前來,合力擊賊,早夜以俟。卿忠智冠世,今日之舉,社稷所繫,貴在神速,少緩恐失機會也。再遣手札,卿當深悉。七日。付岳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五。時間有備註。 第四詔,虜寇聚於淮西,張俊、楊沂中、劉琦已於和州巢縣下寨,與賊相拒。韓世忠出兵濠上。卿宜倍道,共乘機會。前所發親札,卿得之,必已就道。今遣張去為往喻朕意,卿更須兼程,無詒後時之悔。諒卿忠智出於天性,不俟多訓也。付岳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六。 第五詔,昨得卿奏,欲合諸帥兵破敵,備見忠誼許國之意,嘉嘆不已。今虜犯淮西,張俊、楊沂中、劉琦已併力與賊相拒。卿若乘此機會,亟提兵會合,必成大功。以朕所見,若卿兵自薪、黃境出其後,腹背擊賊,似為良策。卿更審度,兵貴神速,不可失機會也。再遣親札,想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七。 第六詔,比屢遣手札,並面諭屬官,仍遣中使趣卿提兵前來,共破虜賊。諒卿忠憤許國之心,必當力踐所言,以攄素志。今據歸正人備說,金賊桀黥頭首皆在淮西。朕度破敵成功,非卿不可。若一舉奏功,庶朕去年宥密之詔,不為虛言。況朕素以社稷之計,倚重於卿,今機會在此,曉夕以佇出師之報。再遣此札,卿宜體悉。十五日。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八。 第七詔,屢發手詔,及毛敦書、張去為繼往喻旨,朝夕需卿出師之報。覽二月四日奏,備悉卿意,然事有輕重,今江、浙駐蹕,賊馬近在淮西,勢所當先。兼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琦、李顯忠等皆已與賊對壘,卿須親提勁兵,星夜前來蘄、黃,徑趨壽春,出其賊後,合力剿除兇渠,則天下定矣。想卿聞此,即便就道。再遣親札,宜深體悉。付岳飛。御押。一共十五詔,全面七詔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


1141年3月此戰結束,高宗對岳飛徹底失望,借犒賞之名,升張俊,韓世忠做樞密使,岳飛做樞密副使,實際上是奪了兵權。1141年4月剛剛當上樞密副使的岳飛和張俊一起巡查淮西防務,岳飛居然公開言論,“楚不可守”提議放棄淮西地區,動搖軍心,張俊忙上報朝廷。高宗一怒降岳飛為節度使,岳飛的言論也激怒了御史(岳飛丟失河南以後,淮西地區就是抗金的屏障),遭到御史接連彈劾。按宋法律,大臣遭到彈劾必須辭職。岳飛辭職與岳雲一起回到廬山,按規定岳飛應該一月兩次彙報朝廷,岳飛置之不理。反而竄通張憲編造金國進攻的謊言,想逼高宗讓其重掌兵權。

紹興十一年四月,岳飛竟然提出放棄淮西、山陽這一想法,這可把皇帝趙構惹火了。“上謂大臣曰:‘山陽要地,屏蔽淮東,無山陽則通泰不能固。敵來徑趨蘇、常,豈不搖動?其事甚明。比遣張俊、岳飛往彼措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而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及是,飛自楚州歸,乃令卨論其罪,始有殺飛意矣!”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 “紹興十一年七月戊戌…右諫議大夫万俟卨言:‘樞宻副使岳飛議棄兩淮地,專守大江以南。且飛提重兵十餘萬,無橫草之勞,倡言棄兩淮以動朝廷,此不臣之漸也。’”《中興小紀·卷二十九》宋·熊克撰


御史中丞何鑄和殿中侍御史羅汝楫連上六章彈劾岳飛。其內容與万俟卨奏章大同小異。概括起來,他們指控岳飛犯有五大罪狀:一是於淮西之役“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二是在楚州“對將佐謂山陽為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三是“自登樞筦,鬱鬱不樂,日謀引去。嘗對人言‘此官職,數年前執政除某而某不願為者’。妄自尊大,略無忌憚”。四是“不避嫌疑,而妄貪非常之功”(指妄言建儲)。五是“不量彼己,而幾敗國之大事”(指妄言北伐),特別是對岳飛“山陽為不可守”之說,頗為激憤,雲“使飛言遂行,則幾失山陽,後雖斬飛何益!乞速賜處分,俾就閒祠,以為不忠之戒”。他們一致認為,岳飛已經“大虧忠節”,“忠衰於君” 理應清除,不懲戒不足以激起忠義之氣。 万俟卨等人對彈劾岳飛毫無忌諱,光明正大地將前後所上奏章全都抄了副本,一併交與岳飛,讓其備以申辯。

按宋法律,大臣遭彈劾,就應該辭職,朝廷批准了岳飛的辭職。

1141年9月,岳家軍副統制王俊,實名舉報岳飛,張憲。舉報內容是,張憲讓王俊,王貴等人謊報金國進攻,把部隊開到襄陽以後,“裝”造反,逼高宗讓岳飛重掌兵權。

岳飛案是經過大理寺三個月審核,刑部合議,罪名成立,證據確鑿的,岳家軍副統制王俊實名舉報,包括王貴,姚政、傅選、龐榮,牛皋等九名高級將領都是跟隨岳飛多年的老部將。九名高級將領出庭做證。鐵證如山。 來看看岳飛事發時,下屬將領的態度 。

被告發:岳飛、張憲、岳雲 。

揭發的 岳家軍將領:王貴、姚政、龐榮、董先、傅選、李興、徐慶、牛皋、王俊、胡閎休、李道等

鄂州御前諸軍權都統制王貴,岳飛發小,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

遊奕軍統制姚政,岳飛同鄉,和右軍統制龐榮一塊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

踏白軍統制董先親自到大理寺作證,證明岳飛曾經議論過朝廷和皇帝。

背嵬軍統制傅選主動參與告發岳飛 還有左軍統制李興。

前軍副統制王俊。 實名舉報,情願不實反坐。

岳飛案大理寺審理了三個多月,如果是“誣陷”。高宗皇帝要“冤”殺一個小節度使,三天足夠了。岳飛案三人處死,岳飛,岳雲,張憲,六人刑罰,

於鵬——為所犯虛妄,並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等,妄說岳飛出使事,並令張憲妄供探報。

孫革——為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稱“措置擘畫”等語言,並節次依隨岳飛申奏朝廷,不實。

王處仁——為知王貴申奏朝廷張憲背叛,洩漏供申岳飛,並說與蔣世雄。

蔣世雄——為見王處仁說,王貴申奏朝廷張憲待背叛事,於岳飛處復。

僧澤一——為制勘虛妄,並見張憲等待背叛,向張憲言:“不如先差兩隊甲軍防守總領運司衙門”,並欲與張憲詐作樞密院札子,發兵過江;及要摹榻樞密院印文。

智浹——為承岳雲使令,要將書與張憲等,並受岳雲金、茶、馬,令智浹將書與張憲等,共估錢三百二貫足。

(法寺判決):岳飛等所犯,內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並系情理所重;王處仁私罪流,岳雲私罪徒,並系情理重;蔣世雄、孫革、於鵬並私罪徒,並系情理稍重;無一般例。令奉聖旨根勘,合取旨裁斷。

有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餘並依斷。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除名。內:於鵬、孫革永不收敘,於鵬送萬安軍、孫革送潯州、王處仁送連州、蔣世雄送梧州,並編管。僧澤一決脊杖二十、刺面、配三千里外州軍牢城,小分收管。智浹決臂杖二十、送二千里外州軍編管。 岳飛、張憲家屬,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聞奏。 出榜曉諭:應緣上件公事幹涉之人,一切不問,亦不許人陳告,官司不得受理。

有些人極不情願面對岳飛由於違法犯罪被高宗皇帝賜死的史實,刻意迴避岳飛與宋高宗的矛盾,有意轉移話題,煞有其事地討論“岳飛是誰殺死的”如此荒謬的話題,來蠱惑一些不明岳飛死因的人。用心險惡,誤導大眾。

岳飛是高宗親自下旨賜死,為什麼罪名會跑到秦檜,張俊頭上?因為皇權社會 皇帝要殺誰都不可能是冤枉的。所以岳飛孫子必須讓人們感覺岳飛“冤枉”,那麼岳飛必須是一個能殺的了岳飛又不是皇帝的人殺的。秦檜和張俊無疑是最佳人選。於是就有了,秦檜許張俊接管岳家軍,讓張俊幫忙殺岳飛的謊言 ,其實這謊言完全經不起推敲。高宗收兵權時張俊是第一個交兵權的,證明張俊打戰三四十年,已經厭惡帶兵打戰,而且高宗收兵權,已經說明無論如何不會再讓四大將,重掌兵權。而且,岳飛因為想奪回兵權被處死,張俊難道也想步人後塵,去要挾皇帝要兵權?為了讓人們感覺岳飛“冤枉”,又編造了“莫須有”一說。1141年正月,韓世忠和岳飛一樣抗旨按兵不動,韓世忠是最後才參加戰鬥的,韓世忠和岳飛一樣有抗旨畏敵的罪行。岳飛被抓,秦檜約談韓世忠,韓世忠“臉色懼變”,只問了一句“何罪?”秦檜回答“謀反”,韓世忠“再不發一語”。韓世忠自己的罪行都沒有洗脫乾淨,怎麼可能去“斥責”秦檜 ,趟岳飛謀反的渾水?韓世忠雖然勇敢,但絕對不是傻子。

“莫須有”一說最早來至於,宋史學家熊克書中,熊克標註來自於野史,而且,原文的意思是,岳雲寫給張憲的書信,被張憲看後燒燬了,沒有找到書信這個證據,但是有岳家軍九名將領做證,又有張憲和其他同案六名案犯的供狀,不需要找到書信,一樣可以定謀反罪。

再來說說“孝宗為岳飛平反”。按岳珂的說法“岳飛沉冤得雪”,真的嗎?孝宗皇帝登基大赦天下,大赦天下所有罪犯,岳飛家屬是和童貫,蔡京家屬一起赦還 。孝宗皇帝還特別強調“坐事以歿”,申明岳飛是罪有應得。

嶽霖卒於紹熙三年(1192年)十月,壽年六十二歲。其時嶽霖在廣州做官(知廣州),臨終執其三子岳珂手遺囑:“先公之忠未顯,冤未白,事實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沒。餘初罹大禍,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於見聞,訪於遺卒,掇拾而未及上,餘罪也。苟能卒父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嶽霖卒後由岳珂從嶺南護喪北歸。 這是岳珂自己的記載,也就是他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一邊說岳飛“沉冤得雪”,一邊記錄他父親臨死前,讓他一定為岳飛伸冤。從岳珂的人品來看,精神分裂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岳珂的父親臨死前都還在讓岳珂為岳飛伸冤,孝宗皇帝為岳飛平反,岳飛“沉冤得雪”一說,又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嘉泰四年(1204)六月二十日,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寧宗趙擴為推進“開禧北伐”,採納宰相韓侂冑的建議,將岳珂先生為岳飛所作的辨白文書宣付史館,追封岳飛為鄂王,但只是為了“蓋以作六軍之氣”,並未給岳飛“平反”。

寶慶元年(1225)年五月初二日,南宋第五任皇帝宋理宗給岳飛“賜諡忠武”。 其《賜諡告詞》雲岳飛“結髮從戎,前無堅敵;枕戈勵志,誓清中原。謂恢復之 氣為必伸,謂忠憤之氣為難遏”,同樣未言岳飛“冤情”,同樣未給岳飛“平反”,只不過諡號由原來的“武穆”改為“忠武”,以突出岳飛之“忠”。 南宋先後有四位皇帝對岳飛做過評價,儘管有所不同,但以下三點基本一致:

一是不認可岳飛“冤死”;

二是不認可秦檜謀害岳飛;

三是不給岳飛“平反”。

岳飛身上的謊言多如牛毛 ,“中興四將之首”“朱仙鎮大捷”“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十二道金牌”金兵叫“嶽爺爺”1140年“一路橫掃金國主力”等等等等。而且都經不起推敲,比如“朱仙鎮大捷”岳珂原來想意淫出岳飛勇猛的功績,結果一不小心,反而,把岳飛描寫成一個,領著五百騎兵跑三百多里地,跑去和十萬金兵軍陣對陣而立,既然還白痴一般的“奮擊”金兵,既然還能打的金兀朮感慨“憾山易,憾岳家軍難”這樣腦殘的話語。實際上所有史料,都沒有岳家軍一兵一卒到過朱仙鎮的記錄,而且時間上也不允許。五百“破”十萬大軍,居然能沒一個人傷亡。不是岳珂太高估自己的智商,就是侮辱中國老百姓都是低智商。

真實的岳飛,從來沒有和金主力對抗過,南宋和金國的決定性戰役,岳飛也是從來沒有參加過。真正抵抗金國進攻的民族英雄是張俊,韓世忠,劉錡,吳玠,吳璘,楊存中,王德,李顯忠等人。

真實的岳飛對和議的態度,在他的《謝講和赦表》,無一處明確反對和議,其中“觀時制變,仰聖哲之宏觀;善勝不爭,實帝皇之妙算。念此艱難之久,姑從和好之宜……務和眾以安民,乃講信而修睦……臣幸遇明時,獲觀盛事”等支持和議、讚頌聖明的由衷之言,表明岳飛贊同朝廷 和議。也就是說岳飛和秦檜同屬於主和派。


曉風2016


南宋偏南東南,乃是循此前東晉舊路。在東晉,強臣據守長江上游,覬覦王室的情況屢有發生。王敦、桓溫未逞於前,劉裕代立於後。桓劉之輩都是以抗拒北兵,收復失地為功恃,逼迫朝廷而威權赫赫。劉裕甚至成功篡位了。鑑於這種歷史事實,在稍安之後,南宋朝廷對北伐將領疑懼遠大於信任。生怕這些人藉著軍功行晉末故事。何況,岳飛指揮的是驍勇善戰的“岳家軍”,在對軍事將領嚴重不信任的宋王朝,這是大忌。並不是說岳武穆提出迎回二宗,威脅了高宗地位這樣簡單。我們知道,在明代,英宗被迎回的一開始的待遇又怎麼樣呢?還不是幽閉南內,做個閒人嗎?就算徽宗、欽宗迎回,也不會比英宗的待遇強多少,暫時威脅不了坐穩江山的高宗的皇權。所以,核心問題是朝廷借鑑舊事,攤牌式地解決掉岳家軍問題。

對岳飛而言,不能要求他完成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借北伐的政治聲望,徹底架空朝廷,控制政權後,出師北伐,一如劉裕滅掉姚秦還於舊都的壯舉。

也不能要求他為了一己私慾,稱兵擅權,逞一姓之興榮。以上這兩條,他都是幹不出來的。

前者是曹操做過的,後者則是司馬懿。所以忠心耿耿的嶽武穆,只能以悲劇收場。

這不但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當時整個華夏民族的悲劇。


朵夫QD


千百年來的歷史,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尊崇岳飛為民族英雄,是人民的良知,是人民的敬佩,是人民的感激。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岳飛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岳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武術家,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生活的年代正遇上金朝女真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以及淪陷區人民的痛苦生活。有堅決抗擊金朝民族壓迫,收復故土,解放人民的強烈願望和要求,從20歲起就應募參軍,後因父親病故,回到家鄉河南湯陰守孝,後應招參加趙構的大元帥部隊,靖康元年(1126年)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鬥,大敗金兵。靖康二年,康王趙構於南京稱帝,岳飛因為越職言事被罷官,自己仍然堅持抗戰,加入宗澤抗金隊伍。

金兵南下搜山撿海捉趙構,岳飛在主帥杜充投金情況下,仍積極抗金,收復建康。獨樹一幟,率師北伐,在常州戰役中四戰四捷,贏得各地義軍紛紛響應擁護。

紹興十年,金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軍從長江中游挺進,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在郾城指揮藤牌軍,抵禦金兵柺子馬、鐵浮屠,只見宋室英雄左手用藤牌蔽體,右手執麻扎刀,蹲身向地,專斫馬足,柺子馬互為連貫,一馬倒僕,二馬不能行,霎時間,人仰馬翻,金兵一萬五千騎柺子馬,都變做四分五裂,七顛八倒,岳飛縱軍奮擊,直殺得金兵大敗虧輸,向北遁去。金兀朮見狀忍不住大慟道:我自海上起兵,均賴柺子馬獲勝,今被岳飛破滅,從此休了。乃轉悲為恨道,我再添兵與戰,誓絕雌雄。於是收集敗兵,再從汴京調到生力軍,復來決戰,飛止率四千騎士,又將兀朮殺敗。兀朮尤憤,復會師十二萬眾,轉趨臨、穎。正遇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巡至此地,望見金兵,也不顧敵多我少,即突入敵陣,左挑右拔,殺死金兵甚眾,金兀朮見勢勇猛,麾兵佯退,誘再興到小商橋,一陣亂箭,將再興射死。岳飛得報,悲悼不已,命岳雲援馳穎昌,與王貴左右夾擊金兵,十蕩十勝,岳雲錘死金兀朮婿夏金吾,金兵駭奔,岳雲得勝收兵。

金兀朮敗回汴京,再議整軍再戰,偏諸將垂頭喪氣,莫敢言戰,甚者有意降宋,就連韓常也欲率眾內附。中原一帶百姓遍懸嶽字旗,多響應岳家軍。正當岳飛猛進圖功、豪傑用命之時。秦檜知曉,非常懊惱,怕金朝責他負約,就想了個釜底抽薪的計策,先致書張俊、楊沂中等令他速回。然後上言:飛只孤軍,不應久留。連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戰鬥,至此被迫中斷。

岳飛是有功於國,有恩於民的英雄。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是他,捍衛了國家的安全需要。他的堅持正義的民族氣節,崇高的思想品德,保家衛國的豐功偉績是毋庸置疑的。是他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在北宋滅亡的苦難中堅決反抗侵略,團結抗金力量,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阻擊了金朝的瘋狂蹂躪,抵制了金朝的殘暴奴役。保住了南宋的文化經濟,延續了封建政治體系。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有敵岳飛殺,無敵殺岳飛,岳飛活著精忠,死亦報國。岳飛的死來自於兀朮遺檜書:"汝朝夕以和請,今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岳飛的冤獄被害,秦檜一夥進行審判,找不到任何岳飛反叛朝廷的證據,定罪莫須有,更顯岳飛凜然正氣,光明正義,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明明白白。公道自在人心,公正自有天理。


德厚致遠


首先,岳飛毫無疑問是個英雄,抗金英雄,但不能以民族英雄自居,至於歷史上的岳飛,天知道,現在很多人就看個電視劇就覺得通曉歷史了,而史書方面,岳飛傳由其孫子所著,這怕是歷史上唯一一次親人立傳,而岳飛傳的記載,如殺敵數量和參加戰役以其他史料相差甚大,其中最大的亮點在於單挑五十萬人大獲全勝,因此我認為,在秦檜下馬後,關於岳飛的記載出現了明顯的吹捧,而宋朝開始,小說橫行,也就是說,史書中記載的岳飛,到底是歷史上真實的?還是被統治者有意太高或被史書刻意拔高的?反正我無法斷定這一點。

再說什麼是民族英雄?抗擊外族,保衛山河的就是民族英雄,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定義外族? 不屬於我國民族就是外族,或者說不屬於我國領土之人,皆為外族,這就有意思了,不屬於我國領土國籍之人,歷朝歷代每個華夏版圖都不一樣,如何定義?是現代版圖定還是當代版圖定? 如果以當代版圖定義,那麼毫無疑問,他和岳飛是名族英雄,而且不止他們,就連遠至春秋,戰國,三國的將領們也都應該是民族英雄,因為在當時,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開疆拓土或抵禦敵國,有人說那是軍閥混戰,呵呵,哪你告訴我,春秋五霸誰代表中國?戰國七雄誰代表中國?三國之間誰代表中國?都不代表中國,為什麼把他們歸於一國?還有人說應該歸於當時的大背景下,奧,岳飛就該歸於當時的大背景,其他的就不應該歸於當時的大背景?

而且如果把這些人定義民族英雄,哪你覺得華夏五十六民族何以自處? 若以現代版圖定義,那就簡單了,攻伐現代版圖以外敵人的才是民族英雄,這樣看,除了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和抗擊倭寇的戚繼光,誰敢稱民族英雄?

那些口口聲聲中國主流是漢 所以漢以外都是外族的,麻煩起兵,將漢以外五十五個民族驅逐除去再說,別隻會放嘴炮,古四大文明,為什麼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傳承至今,因為融合,每出現一個強大的敵人,中國在戰勝後都將其融入華夏,成為一個新的種族,以此無限壯大自己,待將來世界時局在此動盪,中國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需要融合更多國家成為新的民族,簡言之,中國要想強大,遠不止目前五十六民族,到時候,你們是不是要打著民族大旗,去阻止一切對國家有利的力量融合?

不管那時如何,至少現在,滿族已經是華夏不可或缺的一個民族,難道你們要滿族的孩子在書上學,中國的民族英雄是如何屠殺他們先人的?還是說要把每個民族的地盤分開,分開教學?至於有些人說就算是滿族也應該支持抵抗的正義之舉,戰爭能扯到正義?對漢來說是抵抗侵略,但對當時的滿來說,那叫開疆拓土!漢開疆拓土就是開疆拓土,其餘民族開疆拓土就是侵略?

綜上所述,所謂的民族英雄是個封號,但這個封號是根據每個時代的版圖而封的,每個時代版圖不同,所封民族英雄也就不同,如現代,岳飛,文天祥若繼續當民族英雄,哪就是強調內蒙古和女真滿族不屬於中國,所以,英雄就是英雄,膜拜就行,沒必要糾結當代自欺欺人的民族稱謂。


龍11914785


真實的岳飛一個純粹的愛國者、民族英雄和傑出的將帥,但卻是個政治上的小孩。



岳飛的軍事才能就不用多說了,他一手帶出來的岳家軍,是南宋戰力最強的軍隊。就連金人也有云: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家軍在北伐抗金的戰場上是屢戰屢勝,取得郾城、潁昌和朱仙鎮等大捷,讓金軍聞風喪膽。可以說,南宋的半壁天下,主要就是靠岳飛一手撐起來的。



但在政治上,岳飛卻泛善可陳。

岳飛愛自己的民族,更忠於大宋。但他忠於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宋,而不是現實中的宋高宗!

所以,他在宋高宗面前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讓宋高宗逐漸害怕他,反感他。反感岳飛的擁兵自重,反感岳飛的直搗黃龍迎二帝,反感他的功高蓋主。最後,宋高宗終於對岳飛殺心。而秦檜等奸臣,正是揣摩出宋高宗對岳飛的厭惡,才最終冤殺了這位民族英雄。



在政治的角度來看,宋高宗眼裡,自己的權勢比民族尊嚴比收復河山要重要得多;而在岳飛眼中,還我河山才是他畢生的目標。兩人認識上的矛盾,註定了岳飛的悲劇。

所以,岳飛不是完人,但他卻是值得後世敬仰的英雄!


這些歷史要讀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一個上馬能安邦定國,下馬能提筆寫詩的這麼一個文武全才。

他的不幸是因為出生在了動盪的年間,洽洽又是他的不幸,成就了他的美名。

北宋發生了靖康之難,國家的皇帝被女真人給捉走了,唯一逃走的皇室裡的成員趙構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宋高宗就是岳飛當朝的皇帝,這一時期的南宋,主要的敵人就是北邊的女真人。因為宋高宗是個軟蛋,除了逃跑,不會別的。所以,匡扶社稷,保家衛國的重任就落在了當時那一批武將的身上,其中嶽飛,韓世忠,吳階就是這些優秀人物中的代表。

為了報效國家,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岳飛的母親,早就給他在後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慷慨激昂又很有血型的大字。

這幾個字,岳飛完全承受的起,他此生一直在為恢復祖國的統一而奮戰。當時岳飛的主要戰場就是在今天的中原一代,韓世忠是在江南地區的長江這一代,吳階主要是守衛西邊的巴蜀之地,就是這三個人的奮勇抗戰,才保全了南宋的安全,以及國家的黎民百姓。

這三個人中,岳飛屬於奮鬥在第一戰場的前線。因為岳飛和金兵交戰最為頻繁,每每打仗,岳飛都是旗開得勝,這就給強大的女真人的心裡落下了陰影,女真人都親切的稱岳飛為嶽爺。

可以說只要打過南宋的軍隊,就沒有沒聽說過岳飛的大名的。可見,他的知名度及個人威望有多高。

金兀朮是女真族最會打仗的一個人,但是,這個人遠遠不是岳飛的對手。在岳飛和金兀朮最終對決的時候,有是在岳飛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火速撤退。

要知道十二道金牌的意思就說,這件事是天大的事,你岳飛若是不休戰退兵,那就是死罪。

不得已岳飛,只能退兵了。

由於岳飛退兵了,金兀朮才得以保全自己的軍隊,才有了後來再次進犯大宋的可能。

若是這次岳飛沒有退兵的話,金兀朮一死,女真族還不是大宋的對手了。可惜的是小人秦檜掌權,他蠱惑宋高宗和女真講和,兩國休戰,然後又無恥的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

岳飛是個很耿直的人,他做事只認對錯,不分尊卑。就是宋高宗的面子,他也經常是說不給就不給。可以說他的心裡只有國家,沒有自己,在他看來只要有外族人侵犯大宋,就像拿刀在他臉上刻字一般疼痛難忍。恰恰也正是他這一特點,導致了他命喪奸臣秦檜之手的。


史學達人


看提問者口氣似乎是不相信史書對岳飛的描述,現在似乎很流行為顛覆我們歷史觀的文章,不知這種風氣從何而來,如果你不願意相信史書,那歷史的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已經無從得知。




但從岳飛之死我們可以從側面看出一個問題,秦檜居然找不出能殺岳飛的理由。最終只能以一個“莫須有”來定罪。若一個人你去刻意找他的罪過,你都找不到,你認為他還能差到哪裡。

網上黑岳飛無非就是岳飛有岳家軍所以岳飛是軍閥、岳飛喊迎回二聖情商低、岳飛主戰軍費負擔重搞的民不聊生。


首先當時宋朝有無數種各家軍隊,曹家,呼延家,楊家,姚家,種家,這種形式的產生恰恰是因為趙匡胤抑制武官嗯副產品。因為趙匡胤雖然壓制武官,但是對武官待遇還是蠻好的,武官子弟都有優先補職的優待。所以都是家族式將門。這麼多各家軍隊為什麼就岳飛是軍閥了?

至於迎回二聖,岳飛在死的時候徽欽二宗早死了,岳飛還曾勸趙構立皇太子。室子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立為皇子以沮敵人之謀。岳飛怕金人把欽宗之子送回來,勸早立皇太子。說明岳飛不是不通政治,而且還是精通的。


至於那些各種黑的觀點,都是為黑而黑,就不在這裡一一說明了。總之歷史上真實的岳飛,確實有著中國文化傳統中所理想的君子人格,但絕非剛直耿介到不知變通的迂腐之人。

如果歷史上的岳飛真的如此,那麼他根本不可能從一個出身河北普通農家的最底層的士兵“曾不十年位至將相”,更不可能組織出四次北伐立下不世之功。

如果你依然不信,那我只能告訴你岳飛已經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徵了,精神是不需要證明的。你會去問如何一個和尚如何證明佛主法力無邊嗎?不會也不用證明,在和尚心裡佛主就是法力無邊的


漁耕樵讀


菸酒閣大學士古代名將系列之二:南宋鄂王、武昌郡開國公、宣撫使、樞密院副使、招討使岳飛。真實的岳飛是一個悲情的民族英雄:曾是中國歷史上的武聖人、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文武雙全、公正廉潔、極度愛國,宋高宗最信任的將領,中興四將之首,北伐主力軍(伐齊)統帥,掌握南宋規模最大的軍隊;岳飛治軍有方、武藝高強、具備傑出軍事才華。然而人無完人,岳飛性格耿直,做事愛賭氣耍性子,多與上司不和,不懂政治風險,酷愛兵權,造成君臣猜忌,終於釀成史上最大冤案之風波亭案。


一、岳飛武藝之謎:武功高強,號武聖人。

岳飛,字鵬舉,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岳飛少年時期,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曾拜周同為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周同死後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能挽弓三百斤,開腰弩8石,“時人奇之”。岳飛的勇武,並非小說《說岳全傳》中躍馬挺槍與金兀朮陣前單挑大戰,而是萬軍中參與廝殺,一直處於一線部隊,與屬下同進退。清之前岳飛被尊為武聖人,岳廟即武廟。清兵入關後,不喜岳飛抗金(清),加上清人熟讀《三國演義》,逐將三國關羽奉為武聖人。


金人擁有5000重甲鐵浮屠,南宋步兵無法抵擋。

金人重騎兵柺子馬,每4騎用鐵鏈連在一起。

二、南宋初年宋金局勢與軍事壓力:

南宋初年,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岳飛前往應召。金強宋弱局勢沒有改變,金人兵雖不多,卻有當時最強的騎兵(10萬之眾),特別是重甲騎兵柺子馬與鐵浮屠,自古步兵無法對抗騎兵,全世界只有南宋一例步兵對抗騎兵戰史。宋高宗即位後,金兀朮從馬家渡南下(岳飛防區),攻克健康,宋高宗流亡溫州海上。金兀朮恐後路被斷,退兵北上,在黃天蕩吃了點虧。金人騎兵無所顧忌的南下,迫使宋高宗作出最大讓步,一切以保國為重、抵抗到底,這時候岳飛的軍事才能爆發出來:有明君方能有名相、名將。
南宋重甲射臂弓手是騎兵剋星,同時陣型一旦突破,也要參與廝殺。


金人主力騎兵南下,岳飛、劉錡、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各部只能退往兩淮、襄陽水網地區。正是這些身披重甲的禁軍,靠雙腳行軍與金人騎兵殊死對抗,並保持70%的戰勝率。岳飛智勇過人之處,不是殺了多少金人,而是每次能在金人騎兵衝擊下,能把主力重步兵帶回兩淮和襄陽地區。 兩宋對抗遼夏金元(一個比一個兇悍),其實是部屈辱的歷史,同時代表中華民族不屈服異族的蒼茫之心。自古騎兵衝擊步兵,地動山搖,所向披靡。就像《射鵰英雄傳》開頭說書人所說:“金人有狼牙棒,咱們有天靈蓋”。愛國是好事,但是不要無下限,諸如岳飛500人破10萬金兵;金兀朮稱岳飛為嶽爺爺;沒有收復中原是宋高宗不想迎回二帝等無稽之談,把民間傳說當歷史,其實是在抹殺岳飛和重甲步兵所付出的勇氣、智慧和犧牲,也是對我們抗金祖先的大不敬。

三、宋高宗的對策:放權、建軍、財政支持、親自指揮,一切為了抵抗金人。
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


  1. 放權:兩宋重文輕武,武將地位很低。唯獨宋高宗時期,武將勢力非常強大,皆因宋高宗放權所致:給予武將募兵權和統兵權。宋以前常有武將造反,是因為武將同時具備募兵(練兵)與統兵權,如唐朝藩鎮,宋高宗冒極大危險,破壞趙匡胤立下的樞密院制度,將募兵權力放給前線將領。其實光岳家軍這個稱號,就夠掉100次腦袋的,說明宋高宗是相當的大度。

  2. 建軍:當遼金夏的騎兵耀武揚威之時,宋高宗以全國之力打造了重甲步兵。《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札甲。宋紹興四年 (1134) 年的規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宋高宗親自賜命, 規定步兵鎧甲以29.8KG為限,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由於弓箭手經常捲入近戰格鬥,其鎧甲定為33KG;而弩射手的鎧甲定為22-27KG。這樣的重甲步兵已經達到世界領先的防護水平,負重也近50公斤。同時南宋擁有全世界最強的神臂弓,射程達240步,遠超金人弓箭,一個宋軍方陣,神臂弓手配比超過90%,外圍是防騎兵突擊的長槍兵和刀斧手。


  3. 選將:有精兵還需良將,岳飛受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先投劉浩、再歸宗澤,後投張所之王彥,復歸宗澤。宗澤死後受杜充節制,受命防守採石馬家渡。建炎四年,金人南下,擊潰宋軍自馬家渡南渡,攻克健康,宋高宗出逃溫州海上。金兀朮(完顏宗弼)恐後路被斷率軍北還,被阻於黃天蕩。岳飛收攏敗軍,投奔張俊,在健康牛頭山攻擊來不及北渡金兵,斬3千人得到宋高宗賞識,將牛皋、董先部劃給岳飛,逐展露頭角。宋金議和後岳飛仍是高宗最信任的將領,不但將劉光世之淮西軍歸於岳飛節制,收韓世忠兵權也是岳飛所為。岳飛軍是南宋最大的機動野戰部隊,不但有重甲步兵,還有近3萬騎兵,總兵力有10萬之眾。


  4. 財政支持:南宋成為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是在宋金議和後。宋高宗為支持宋金戰爭,整個國家機器以軍事為核心,財政全力支持(這點完全強過崇禎)。如紹興三年,三萬規模的岳飛軍,月耗錢十二萬餘貫、米一萬四千五百石;紹興五年,岳飛軍擴軍後,月耗錢五十六萬貫,米七萬餘石;紹興四年第一次北伐,朝廷預計軍費為六十萬貫,戰事結束耗錢九十餘萬貫。為保障岳家軍用度,以軍期責令州縣劃刷倉庫,科斂疲民。特別是月度錢(軍餉及軍費),上月還未給完,當月所需額度又到,時稱病民最甚。兵器物質的供應:紹興九年樞密院發給江南西路配給岳家軍的軍備物質有:鐵甲葉69萬9438片,牛角6334只,黃牛皮9183張,牛筋4010斤,羊皮18392張,箭珂184794支,翎毛512982,各長4寸8分,條鐵7694斤。潁昌之戰後岳家軍後勤已經非常困難,10萬大軍的補給需要30萬民工的支持,根本不是地方所能擔負。


四、岳飛主要戰績和經歷:

岳飛抗金取得的重大戰績有收復建康、四次揮師北伐、郾城之城。建炎四年即1130年,岳飛進駐宜興抗金。在四月二十五日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五月初從建康西北的靖安鎮向北岸的宣化鎮渡江,大破金軍,進據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建康得以收復。建康戰役歷時半月,岳家軍僅斬女真兵就“無慮三千”, 擒獲二十多名軍官。紹興四年即1134年,岳飛奉命揮師北伐,向偽齊軍發起猛烈進攻,二三個月就收復襄陽、郢州、隨州、鄧州、唐 州、信陽等六郡之地。這是南宋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32歲的岳飛被封為節度使,成為南宋大將中最年輕的一員。紹興十年,岳飛在郾城阻擋兵敗北還的金兀朮,全殲金軍柺子馬與鐵浮屠。郾城之戰後金人再無力組建重甲騎兵部隊。

五、君臣關係:

準確的說,宋高宗對於岳飛是相當信任的。南宋多名將,但高宗仍將全國3分之1的軍隊交與岳飛指揮,其間岳飛2次仍下軍隊撂擔子回家,有點給皇帝臉色看的意味,還是高宗下了三道詔書把岳飛勸了回來。但宋高宗並未計較,因為南宋武將跋扈,與文官集團對立,並不止岳飛一人:如吳階曾公然對抗樞密院;韓世忠縱兵搶奪朝廷辦公場所;劉苗兵變更是直接綁架皇帝......相對來說,岳飛的賭氣罷工還算是輕的,只是政治上不夠成熟的表現。


菸酒閣大學士


岳飛,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公認的大英雄,真英雄。

但是,近年來,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對此,在下特意去看了一下對立的觀點怎麼陳述的。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岳飛被質疑的原因一:忠君誤了愛國!

在《評岳飛的忠君思想》一文中,作者認為岳飛忠實執行了封建帝王的命令,淪為維護統治的工具。儘管如此,在質疑岳飛的同時作者也不得不承認岳飛抗金才是主要事蹟,“剿匪”不過是其次的,最多算一個槽點。

在作者本人的全文概述中,他是這麼說的:

本文在肯定岳飛功大於過的同時,批判了岳飛的忠君思想,指出“忠君”與“專制”是互為表裡的,絕對服從君主個人意志的忠君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武器。①

第二種質疑:忠君愛國不可取,不應被過分拔高

除了認為岳飛因為忠於君主而耽誤了愛國,也有學者認為,在封建體制下,是家天下,是皇權有限的社會。忠臣和姦臣的身份不容易斷定,因為,在那種體制下,國是皇帝的國,忠君和愛國是交錯在一起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也看到有些奸臣最後遭到了清算,如秦檜、賈似道、魏忠賢、和糰……他們的覆沒也不是因為皇帝英明,而是因為換了一個新的皇帝,由於不同的皇帝有著不同的利益,因此忠與奸的標準就變了,於是忠臣也就立刻變成了奸臣。岳飛的身上同時具有忠君和愛國的兩重性,把忠君的岳飛當作愛國主義的典型,這是不可取的;把愛國的岳飛當作愛國主義的典型,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他所愛的是皇帝的帝國。②

與此同時,該作者還認為,

專制制度的特點是對皇帝負責,而民主制度的特點是對民眾負責。因此只要專制制度不除,就永遠會出奸臣,而忠臣也永遠不會有好下場。②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個作者的矛頭對準的可不是岳飛,而是認為塑造岳飛的“精忠報國”形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作者在質疑岳飛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

我們從岳飛身上能夠得到的唯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為了維護民族的利益堅決抵抗外族的侵略。②


對質疑的反駁

精忠報國是忠於民族大義而不僅僅是忠君

在事實上,岳飛忠心耿耿的“忠”並非是“忠君”,而是“忠義”,忠於民族大義。③

岳飛拒絕反對君主的個人意志,堅決主張反抗外族入侵,這本身已經展示了岳飛所作所為不能僅僅用“忠君”來解釋了。受限於時代背景,岳飛不可能有現代民主思想,但是,岳飛心中是有天下的,而且不僅僅是皇帝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一觀點可以反駁幾乎所有對岳飛的質疑。因為,大家對岳飛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他的精忠報國具有時代侷限性。而質疑其“民族英雄”身份,質疑其“精忠報國”決心的人是非常少。大多數是為了引人眼球,胡編瞎造的結果。

歷史人物不能脫離時代背景來解讀。誠然,岳飛抗擊的民族現在也在中華民族的版圖之內,但是,必須要看到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在當時,中原文化勢力範圍受到外族的強勢侵犯,而且金朝統治者的入侵更多時候是劫掠而非征服。岳飛作為中原文化很政權的守護者,抗金是大義使然。形成對比的是,在中原王朝式微,深得民心的非漢族政權前秦在歷史上評價就正面很多。輔佐苻堅的王猛也得到很高的評價。因此,但凡有利於天下蒼生,不管是中原王朝的官員還是在少數民族政權為官的漢人,都是被大家認可的。

岳飛抗金的正義性和合法性不僅僅來自於他屬於宋王朝,而是因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的所作所為是利於天下蒼生和文明進步的。

除此之外,用現代民主的標準苛求岳飛也是不合情理的。脫離背景談人物是不對的,在奴隸社會,建立封建統治是進步的表現。而進入現代社會,妄圖復辟的袁世凱稱之為國賊亦不為過。


小結

岳飛是民族英雄的代表,精忠報國的符號!這就是真實的岳飛。

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過度神話岳飛是不對。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岳飛可以說是道德楷模,人中豪傑。但是,歷史是不斷進步的。用現代的眼光去看,他的思想是有時代侷限性的,而這個侷限性主要集中在“愛國”思想的昇華和進步,導致了岳飛的“忠義”出現了一些爭議。但這是人之常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岳飛不可能穿越到今天,懂得了民主思想再回去精忠報國。而在他的時代背景,他的所作所為是符合大義的。

岳飛是一個民族英雄,一個有血有肉有侷限性的人物。採取現代標準去苛求他就跟當年用莫須有的罪名迫害他一樣,對他是天大的冤枉!


引用

①王繼烈. (1980). 評岳飛的忠君思想. 青海社會科學(2), 95-99.

②葉文憲. (2004). 忠奸之辯--以岳飛和秦檜為例論忠君與愛國. 探索與爭鳴(6), 19-22.

③孫果達. (2004). 岳飛是鐵定的民族英雄--與葉文憲教授商榷. 探索與爭鳴(10), 19-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