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小说《活着》中的福贵这个角色?

思宜188


自余华的小说《活着》发行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有书君经常在一些图书机构的畅销榜上有它的名字。看过《活着》的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倔强的生命----福贵。福贵,全名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因为年轻不懂事被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福贵从一个富家纨绔子弟变成了农民。如果这件事放在任何时代,福贵这人都是惨透了,但是他刚好遇到土改,由于他在土改前就已经是贫农了。所以在新社会里,他成分好。而那个霸占他家产的龙二却挨了枪子,枪毙龙二时,龙二冲福贵喊了一句:“福贵,我是替你死的”。福贵马上身体一颤,可不是嘛,如果他当年不把家产败光,今天死的就是自己。

因赌博输掉家产的福贵,知道回到家中父亲必然责骂,却没想因为自己的毒瘾搭上了父亲的生命。富贵决定改过自新,不料福贵的母亲病重,他给母亲去抓药,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做壮丁,福贵被解放军俘虏并释放,他回到家中后,他发现母亲已经重病逝世,女儿因高烧变成了聋哑人。但不幸并没有结束,接着家珍因操劳过度而患病。命途多舛,县长的夫人生产需要血,可怜的有庆被不负责任的医生抽血抽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凤霞已经长大了,凤霞嫁给了二喜,二喜也很照顾这个家庭,就在等待凤霞临盆的时候,凤霞因大出血去世,再次给这个家庭深深一击。他们将外孙的名字叫做“苦根”,可见生活给他们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一次在二喜工作的时候,一个意外,二喜也离开人世,在福贵的脸上,好像一切都波澜不惊,因为他知道纵使再苦再难,他还是要好好活着。年事已高的福贵带着外孙苦根回到乡下生活,可苦难的命运再次向他伸出了手,这个太久没有吃到好吃的东西的苦根吃了太多豆子被撑死了…曾经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可寂寥的院子里只剩下福贵一个人。他买了一头老黄牛,取名叫做“福贵”,既是对自己命运的诉说,似乎是对自己人生的嘲笑。

有书君作为《活着》的读者,不只一次为福贵的苦难人生流泪,那些多得让人来不及反应的苦难;那些让人心痛到麻木的生离死别,贯穿了福贵的一生。他活着,是因为他的一切经得住岁月的敲击。我们为小说的情节心痛,更敬佩福贵面对诸多人生苦难顽强“活着”的毅力

没想到最后连他孙子也因为意外离开了自己,生命中里难得的温情荡然无存,只剩一头老牛陪伴着富贵。但孑然一身的富贵依然没有抱怨,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友好,依然维持着他和命运的友情。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富贵都选择了勇敢面对。

作者余华这样说过:“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送走所有亲人之后,富贵和一头牛为伴。富贵为了安慰这头牛会对牛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表面上看来这是老年富贵和牛的对话,但其背后的情感却意味深长。一方面他以这种方式思念着亲人,并且安慰自己家珍他们并没有走远,使自己不再孤单;另一方面他也在鞭策老牛的同时,为自己看似暗淡的生命鼓起,让自己更加坚强的面对苦难。这也是富贵乐观生活态度的体现。

富贵的儿子有庆是因为昔日的好友春生间接而死的,有庆死后富贵不接受春生的道歉和赔偿,但当春生因阶级原因被批斗,对生活失去信心想一死了之的时候,富贵却选择了原谅春生,鼓励春生,让他好好地活下去。从这可以看出富贵是很善良的,当朋友遇到困难,他能够选择释怀,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请原谅我的无知。我是一位90后,对于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也只是从一些书籍和影像资料中了解了一些,很多历史事实也不清楚,那个时代虽然不久远,可也没有亲身经历。不过我想,福贵一家的悲剧不仅仅是个案,一定还有千千万万的福贵家庭。他们在那个时代所遭受的种种不幸,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我相信在那个时代,可能不会每家每户都像福贵一家这样惨,但我同时也相信福贵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人生活的一个写照。

所幸,我们如今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相对小康的时代,我们不会像福贵一家那样吃不饱饭看不起病,连自己亲人的生命都无力去保护。

《活着》中福贵代表的人的生存意义就是告诫我们:不管经历过多少苦难,都不能丧失活下去的勇气。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意义。

关于《活着》中的福贵你还有和有书君不同的看法么?可以和有书君一起讨论哦!


有书快看


活着,活着的本身就是为了活着。

当我读完《活着》的时候,是很疑惑的,虽然富贵柔弱又坚挺的贯穿着整本书。可是,我在身临其境中,很难想象到富贵的长寿。在我的结局预料中,富贵也应该是承受不住才对的。在我的认知中,活着的意义无非就是与我们纠缠在一起的人事物,当一个个至亲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就是为了眼睛能看到东西?嘴巴可以吃到东西?鼻子可以呼吸到空气?脑袋可以思考问题……?我读完《活着》的这些疑问一直萦绕着我,我迷茫着、痛苦着,实话,读完《活着》我很难受,难受“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我经历富贵那些事情,我真很怀疑自己能不能走到那样的结局!

动物世界里,有时会看到母狮子死去,而公狮子只是走过去舔一舔、闻一闻,而后,毫无波澜的转身离去。难道它就不伤心吗?真是一个负心汉!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自己的主观里看待别人的动作,然后,强行把自己的思维灌输在里面去分析对错。是的,我们作为旁观者残忍的去做了毁天灭地的判断,我想到了《白鹿原》里死去的田小娥,我甚至想到有多少历史是存在不公和冤屈的!当我真正去看待《活着》的时候,我会更加悲恸,更加捶胸顿足。活着的本身的意义就是活着,就是为了那口空气,就是为了那口吃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块冰冷的石头!

余华老师的《活着》,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激昂慷慨的生活,只是那样平平静静的述说了这样一个故事,用最纯真、最原始的述说着单纯的活着,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就好比我们要喝牛奶,我们本身的思维是盒装的还是袋装的,而我说的是直接从奶牛乳房挤出来的奶,没有任何加工的。我觉得活着的意义这样来解释出来是最恰当不过分的。至于别的版本的活着的解释都不是最至深至本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座小木屋,也许你放的是布娃娃,也许她放的是玩具汽车,也许我放的是铅笔盒,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小秘密。我们在别人面前试图隐藏着,试图若无其事的,都是因各自不同的秘密表现出各不同样的思维方式和表示形式。而《活着》,我无法从中明白和了解作者的小木屋里藏的是什么,因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那么单纯、那么原始!我看过的书不多,喜欢的作家也无几,可是,当我读完《活着》,到理解通透后(只是自己的理解),我无法感到作者应该是个怎样的人物,是幽默?还是严肃?或者是忧伤?我看不到作者的小木屋。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没有作者的主观思想,他只是“活着”的代言人,又或者《活着》就是他吧。

《活着》写的这般超脱,是最适合的、最恰当的。

我敬畏富贵的坚强,我理解富贵的无奈。

恍惚间,

他还活着,

就在我的身边,

他驼着背赶着老黄牛,

我就坐在牛车上,

我应该叫他爷爷?


泥巴归来


文学艺术形象一旦违背人类基本的生活直觉感受,这个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艺术真实的前提。无论怎样超越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创作,都是人创作的为了人的作品。余华《活着》中的福贵,不符合人类生活时直觉,塑造失败!余华在小说中,就像乡下媳妇为婆婆公公丈夫儿子女儿小姑子等等一大家子人盛饭,婆婆吃一两米饭,她细心上称称好一两,再装碗;公公吃二两米饭,丈夫吃三两米饭,儿子吃四两米饭。。。乡下媳妇都一一上称称好装碗。。。你觉得,这个乡下媳妇,聪明吗?算不算巧媳妇?我看,这个媳妇不是聪明媳妇也不是巧媳妇,是那种虽然不败家但实在愚蠢至极的傻子媳妇,她,把一家人当成科学家实验室实验小白鼠饭量和生长关系的小白鼠养着哩!余华,类比乡下媳妇,就是把我们读者,当成实验室小白鼠“养着”哩,他人为地不断地让福贵的生活发生改变,表面看,似乎是时代的变化引起福贵生活的变化,实际上,余华不过利用了时代变化,不合乎生活逻辑地不合乎人类生活直觉地,人为让福贵生活一次又一次变化!越变越奇妙越好笑越表象地人为地可悲!这样写作,行家看来,大错特错!我从易数角度给你分析,更能说明福贵人物形象塑造多么失败,不过我累了,没有兴趣了,最后说一句话:余华水平一般,算不上了不起大作家。


陶建21


不要问我为什么而活,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乱世,为了活着而活着,仅此而已。富贵在赌场结识的 龙二等人,都是乱世之下平民百姓的内心真实写照。这种不安之下,贫穷的人们为生存而残忍报复,地主儿子教育不完善而赌到倾家荡产。富贵,前半生只能说咎由自取,后半生被动荡的社会压榨生活。如果放到现在的社会,我想,大家可能都是这样评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