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與祠堂

族譜與祠堂

千年風霜,盡入一冊之中;千古人物,皆坐於一堂。

族譜是一種以世系表譜的形式,記載一個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體裁。古代族譜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最早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來的。一個家族可能發展到枝繁葉茂、樹大根深,也可能散處四方、星羅棋佈,但是有了族譜詳細完備的記錄,縱然天涯海角,縱然代遠宗長,同宗同族的血親是隔不斷的,是一脈相承的。這就是族譜最基本的功能即追根溯源,凝聚血親的功能。

"信仰是人生的根基;思想是人類的光明;道德是人心的聖火"。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發展史。一個家族要發展壯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質條件外,還需要足以"強宗固族"的精神條件,而良好的家風的形成,正是這種精神條件的基礎和內容之一。族譜中所保存的家規、家訓以及格言等,從一開始就以積極、進取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態度來討論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的建設。

在家規、家訓中,封建倫理綱常禮教作為其理論基礎佔有中心地位,三綱五常、孝悌忠信的內容佔全部內容的大半。族譜中的家規、家訓除上述內容外,還有"睦族人"、"和親友"、"恤孤貧"以及"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淫逸"等等,對家族成員的行為、舉止、規範提出一定的要求,這也是足資今天借鑑的有益的成分。

族譜與祠堂

曾有人說過,西方有教堂,中國有家族。西方人通過教堂,通過宗教來修身養德,把人們組織起來,形成了某種單位,所以西方國家裡教堂遍地開花;而在古中國,家廟、祠堂則處處都是,也是家族盛衰的重要標誌,通過祭祀、血緣和認祖歸宗來組織龐大的家族。每家都會有家譜、族譜,甚至他們會集聚在一起生活,孝是其內在動因。祠堂是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同時,祠堂也是存放族譜、商議處理族中事務、族中子弟上學讀書的場所。

祠堂作為一個家族的象徵,其含義與意義是非常深遠和重要的,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重要的精神遺產和精神基礎。是家族宗親聯繫、匯聚、議事、定規、處理族裡大事和"正本清源、認祖歸宗"的地點。是族人進行禮制、禮法、禮教宣傳教育的活動場所。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不離不棄。言傳身教,感化子女。

學習禮俗,尊重掌握傳統道德修養,溫故而知新。給孩子講解祖先開拓創業的歷史,歷代祖的品德風範與功績,讓孩子瞭解過去的社會歷史狀況,繼承先祖品格作風,知過去想未來。同時,行為與言談舉止給孩子做表率,"知賢能任,知恥而退"。

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目標,積極努力奮鬥。厚積而薄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繼承先輩堅忍不拔的開拓創業精神,不斷的開拓進取,謀發展,而且要謀長遠的發展,謀世世代代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使家族進一步興旺發達,使家族永遠繁榮昌盛!

族譜與祠堂

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至今,歷經歷史波折,在全國各地保存下來的祠堂已經不多,能夠比較完整保存下來的祠堂,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作為中國民間的祠堂,它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詮釋時代文明"。作為中國的民俗文化,它既蘊涵淳樸的傳統內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族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總記錄,就是該家族的發展史,家族人物的風雲變幻、宦海沉浮,家族的興盛衰落、流轉遷徙,通過一冊族譜盡收其中。千秋功過,於祠堂可見一斑;華夏祖先,從祠堂可知譜序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