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王蒙:道通爲一——從傳統經典看中華文化的特點

「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

道通為一

全民閱讀

「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

★★★★★

“道通為一”這句話來自《莊子·齊物論》,“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意思是說,細小的草棍和一個大柱子,一個醜陋的人與美女,寬大的、畸變的、詭詐的、怪異的等千奇百怪的各種事態,從道的意義上講,都是相通而渾一的。與其他中國古代聖賢相比,莊子很強調“通”的概念,給人印象很深,頗值得思考。

我為何要找出這麼一句話來談呢?現在很強調傳統文化,但傳統文化的內容太廣泛了。我曾聽過一件事,一批教授去訪問美國,美國的聽眾問,你們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跟我們說說,怎麼博大精深的嗎?一位教授回答:博大精深,又博、又大、又精、又深,這怎麼能說呢?這樣的“不可說”未免令人哭笑不得。我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和愛好者,一直在思考,我們中華文化能否從整體上,從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上,概括一下?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談傳統文化?我抱著向讀者求教的態度,來試著談一談。

中華文化的理想追求

首先,我認為,在中華文化中,最突出的理想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禮記》裡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對於世界大同的理想十分堅定。

中國古代的理想追求,還有一個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老子的話,但孔子其實也把無為而治看作一個很高的標準。《論語》快要結束的時候,孔子說:“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能夠做到無為而治的,不就是舜嗎?舜也沒有做什麼事情,只是端端正正坐在北面,向著太陽,各種事情就都有條理地展開。老子說,“太上,不知有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老百姓都非常自覺,一切行為都符合公德、符合他人利益、符合社會全體的利益,就好像一個人開車完全符合交通法規,那他就根本不用考慮哪兒會有交警。而權力存在的最糟糕狀態是什麼呢?老子說,“其次,侮之”,就是權力和被權力管制的人之間相互輕蔑。所以,老子設想了這樣一種理想狀況:“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事情辦好了,老百姓都認為這是他們自己做的,是自然而然的。老子還有更深刻的一句話,“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這強調了權力的意圖應與人民的意圖保持一致。

尚德 尚善

中華文化的理論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循環統一機制。比如治國平天下,依靠的是文化、道德、仁愛,實行的是仁政,道德上有示範作用,才能得民心、得天下。它號召用道德、仁愛、善良等等來治理國家。而人的道德與善良從何而來?《孟子》裡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強調,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老子也說,“能嬰兒乎?”這是老子對初心的提倡,要和嬰兒一樣天真無邪,善良純真。古之聖賢認為,人性是善良的,都會自覺地不做危險的事情,所以執政也需要宣傳仁愛的政策,才能得民心,而民心就是天道,符合民心,也就是符合了天道。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天是一個籠統而複雜的存在,對於“天”這個概念,孔孟喜歡從道德倫理上總結,而老莊喜歡從哲學上總結。總的來說,天既是超人性的神性力量,又是我們整個存在的總括。天即道,道是沒有名稱的,既是本體,又是方法;既是精神,又是物質;既是起源,又是歸宿;既至大,又至小、至微、至精;既是正面的,又是反面的。所以天的概念,既是哲學的概念,又是道德的概念,還是通向信仰的準宗教概念。這樣一來,中華文化就出現了一個景觀,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統一起來了;把天性、人性、為政、道德、信仰、終極追尋統一起來了。從這一點上說,我們可以理解,中華文化很大的關鍵就是崇尚道德、崇尚性善,可以說這是一種理論,也可以說這是一種信仰。當然歷史上也有“性善”與“性惡”的爭論,但在事實上,性善的觀念長久以來已經被老百姓所接受,已經深入世道人心,所以某種意義上,它從思想變成一種信仰,中華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訴諸天良”。

尚一 尚同

中華文化還講求尚一、尚同。現在世界上很難找出一種文化像中華文化這樣,有這個概念——通了之後要同,通就是同,同就是通。道通為一,就是多種角度說來說去,其實是同一種道理。尚一、尚同是因為中華文化追求一元論,同時追求一與多的統一。老子講:“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孟子說:“(天下)定於一”,中國人還愛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看到了一,也看到了多,看到一與多的轉換,強調掌握一以後,什麼都解決了,所謂“一通百通”。

孟子認為,實行仁義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善良一點就可以了。實行仁義並不像挾泰山以超北海那樣艱難,實行仁義就好像為長者折枝,只要把樹枝撅下來就可以了。到了王陽明那裡,強調知行合一,認為只要安了好心,就可以幹好事。而在孫中山那裡,又強調“知難行易”,這是因為他看到,很多關鍵問題的解決,先是需要改變觀念。有些外國人不瞭解中華文化的背景,就會得出一些偏離實際

「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
「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

(王蒙: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文化部原部長)

「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全民阅读」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