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致我們七葷八素的口腹之慾

刺蝟公社 | 楊雨晨

一隻皮薄肉厚的本地茄子、一勺秘製蒜蓉、一顆溏心雞蛋,在火紅的燒烤架上輪番登場,食材間“咕嚕咕嚕”的交融聲,讓夜宵愛好者們很難把持得住。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烤茄子,這款燒烤攤上的常見菜品,卻是“茄子妹燒烤”的主打。茄子的肥美,搭配蒜泥的辛辣和雞蛋的嫩滑,吃起來鹹淡適中,略帶清甜。即便是挑嘴的“肉食動物”,也必須來兩口。

琢磨出這種獨特燒製方法的,就是這家露天燒烤攤老闆——90後姑娘“茄子妹”。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茄子妹”生性開朗樂觀,對她來說,燒烤除了能“鬧點小錢”,更重要的是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有隔三差五來解饞的熟客,也有碰巧撞上的覓食者。

所以,即便因城區規劃生意變得越來越難做,“茄子妹”依舊看得很開,還時不時開導丈夫覃哥不要壓力太大,順其自然就好。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這對90後小夫妻讓我印象很深。”王海龍認真想了幾秒,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按我們的歲數來說,他們就是小朋友,做事情很認真,日子過得也很認真。

其實在小城市裡,可能他們更像年輕人的樣子,但大部分中國年輕人的生活又不是這樣的。

王海龍的另一個身份,是國內首檔展現燒烤文化紀錄片《人生一串》的總監製,而“茄子妹”夫婦的小攤便是片中呈現的30餘家燒烤攤之一。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燒烤主題,搭配炎炎夏日、夜宵當道的最佳時節,讓這部片子6月20日在B站上線之後便引起了不小的討論。穩居熱播榜不說,豆瓣評分也已達8.9,正如一位網友所言:“夏日夜晚,叫上三五好友,來一頓燒烤,抿幾口小酒,這才是我們的‘深夜食堂’嘛。”

探尋市井“煙火氣”

與現在的一片好評不同,兩年前,王海龍還在為燒烤題材能不能做而苦惱。

他和團隊以美食為框,想尋找出年輕人喜歡、經常接觸,卻被業內忽略了的門類。燒烤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熱門話題,市場上卻未有過以此為主題的紀錄片,大家都不做一定有不做的原因。比如從題材上來講,燒烤的基本形式千篇一律,看上去十分相似,不像八大菜系從食材到調料再到技巧工藝都自成一派,差別甚遠。

而在拍攝技巧上,燒烤攤的環境——黑夜、煙火、街邊一隅、人聲嘈雜······也很難讓畫面唯美。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但這件事上,美可能恰恰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與總導演陳英傑商量再三,王海龍決定啟動項目《人生一串》:“它很符合眼下大家的語境和整體環境,包括一些共鳴的地方都有,那就做吧。”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是將每一種食物都拍出了高級感,那《人生一串》就在探尋市井街頭的“煙火氣”。

這是與“唯美”相對的另一種美,環境亂中有序,色彩斑瀾多樣,食客來來往往,組合起來竟會有種“哎?還挺好看”的感覺。“我們就需要把這種真實、斑斕的畫面呈現出來。”陳英傑說。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擺拍成了團隊實際操作中的一大忌諱。固然提前安排好燈光、位置能使構圖完美、無瑕疵,但畫面也會因此死板、失去靈氣。畢竟煙火繚繞、灑滿調料的各種菜品、時不時傳來的歡笑聲和高談闊論,才是燒烤攤的日常。

6集成片(“無肉不歡”“比夜更黑”“來點解藥”“牙的抗議”“骨頭骨頭”“朝聖之地”),《人生一串》提及到的30餘家燒烤攤,是從近30個城市的500多家攤鋪中篩選而來。

從外觀上不難看出,這些店鋪都並非連鎖或裝修多麼豪華,而是在本地有點年頭的老店。這種地方一有故事,二手藝相對有保障。“一開始我們為追求燒烤的街頭氣質,對店鋪的要求太苛刻。比如不能帶蓋,即只能是露天大棚或路邊攤,後來稍微放寬了標準。”陳導笑著說。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下飯神器or重口黑料

一根長籤,串上一塊用小米椒、蒜蓉、鹽、菜籽油醃製過的涼山小豬肉,在火上烤至表皮金黃髮出“滋滋”聲,再搭配特製蘸料,一口下去,表皮焦香裹著勁道的瘦肉,好不痛快。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西昌長籤火盆燒烤,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已從夜宵升級為本地人最常見的晚餐,而涼山小豬肉便是其中的翹楚。這種跑山豬既有家養土豬的歲月風味,又有小乳豬的細膩口感。因只存在於大涼山裡的彝族人家,成為當地的不二特色。

屏幕內食客們大快朵頤、唱歌助興,屏幕外看客們後悔深夜點開了視頻,在要不要來份燒烤間徘徊。

開篇,《人生一串》就不含糊,用“無肉不歡”四個字直奔燒烤攤的絕對C位——肉。

除了涼山小豬肉,還有昭通牛肉小串、新疆尉犁烤羊肉、湛江生蠔······每個名稱都是對漫漫長夜的致命誘惑。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如果你以為《人生一串》就是“下飯神器”、“深夜放毒必備”。那恭喜你,已經成功掉進主創們“無意挖下的陷阱”。

因為,第二集“比夜更黑”,即將掀起一股暗黑風潮。

注意!前方核能!請酌情捂眼

被東北燒烤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蠶的一生;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比撒尿牛丸刺激百倍的烤豬眼睛;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生猛的活烤海鮮;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香嫩軟糯的烤豬腦花;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

這可不是什麼叢林冒險生存真人秀,而是團隊從各地燒烤攤上搜尋來的奇葩食材、血腥料理。

“得了,看這集堅決不能吃飯”、“果然人才是傲立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除了烤豬眼睛,其他好像都可一試”······這股持續半個多小時的“暗黑畫風”,從烤蠶蛹開始全程高能,讓不少觀眾直呼受不了。

受不了的可不止觀眾,團隊其他成員第一次看到拍回來的素材時都“瘋了”。原本他們設想中的重口味素材了不起就是蠶蛹、腦花,像豬眼睛、羊球這種別說吃了,見都沒見過。

但也正是豬眼睛、豬鞭等品種的出現,才讓他們突然醒悟,原來“暗黑”的可想象空間要寬大得多,這期節目內容也因此被盤活。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烤豬鞭

“它還是應該有當地的街頭氣質和普及性。”王海龍否認這集是單純為了獵奇。他以烤豬眼睛為例,如果去到廣西百色,的確每個燒烤攤上都有這道菜,當地人並不覺得奇葩。“只是我們沒有想到世界這麼大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

不過,黑暗料理這集起初的確不在播放的第二順位。

就節目如何架構一事,團隊反覆商討多次,推翻了各種可能性。最終設定的一個理想化順序是按大家通常點菜的順序來的,即:先來點肉(“無肉不歡”),再點點素的(“來點解藥”),食慾旺盛的再來點有嚼頭的、要啃的(“牙的抗議”“骨頭骨頭”),最後有人好嚐鮮,點一兩個除了他別人都不吃的(“比夜更黑”)。

等到實際播出時,由於黑暗料理這期成片速度較快,加上完成度不錯,內容上能與第一集拉開距離。為使後續工作更順暢,團隊認為有必要打破一下既定順序。

“也挺好,我覺得收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海龍說。

“非典型”紀錄片

第二集“比夜更黑”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軍功章有文案的一半,隨便感受幾句:

東北人幽默

但對蠶蛹來說

一生都要被他們烤

一點兒也不幽默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烤田鼠許多人絕對沒吃過

但誰都不能保證廣州人吃沒吃過

如今廣州人在暗黑燒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開始烤活的了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劉哥買腦花

必須親自觀看

漢尼拔們取腦花的全過程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調皮活潑的文案風格,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類血腥食材帶來的衝擊。文案撰寫者張嶽明,也是第三集的分集導演,在寫這一集文案時,也在平衡自己的心態:“你把它寫得活潑一點,這個事情就會變得輕鬆些。有時候我也是想通過文案上這種‘跳’,讓大家重新發現一件好玩的事。”

他以取豬腦花為例。如果直接說“取腦花是一個非常繁複的過程,先要怎樣後要怎樣”,這隻會讓受眾產生這就是日常中一個屠夫在取豬腦,產生不了任何共鳴不說,還會顯得有點噁心。

但若是換成“漢尼拔們在取腦花”,大家自然覺得調皮、有意思。“其實觀眾們都知道,這人也不是什麼漢尼拔,但是這麼一說,可能就會產生一點新奇感了。”張嶽明說。

其實不止第二集,每一集的文案都會得到觀眾不同程度的好評,而這背後,大概是這位撰稿人貢獻的無數個冥思苦想、消耗腦細胞的夜晚。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一個喜歡聽別人吹牛、講傳奇故事的普通食客視角切入,是張嶽明與陳英傑反覆討論後得出的文案風格。他索性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半夜餓了,出來找食的同時,和周圍人聊些奇聞逸事的食客形象。

而每一集,這位食客的情感還不盡相同。

吃肉時重在歡聚,黑暗料理則是表達勇敢、嚐鮮,以及能吃到一起的默契交情。素菜就走點心,剩下的牙口和骨頭,則是一種講究和情調。“我們希望大家去多關注生活中的小情緒。在吃的同時抓住這些小情緒、小瞬間,能活得有意思、有姿味。”他說。

除了文案皮,時不時通過鏡頭、字幕抖個機靈,也讓人忍俊不禁。再搭配B站的特色彈幕文化,埋得再深的梗也能被發現,還經常會出現彈幕與文案對話的有趣場景。

第二集開頭的黑屏提醒,英文寫著“PleaseDO NOT watch while hungry.”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王海龍:黑屏提醒是在上片前我們和B站仔細討論了一下,覺得確實需要提醒,當作一件正事來做的,但大家關注點跑偏了,把它當做一個梗,說明我們低估了觀眾們的承受能力(笑)。

面對小君遞過來的烤撲稜蛾子,鏡頭搖的很決絕。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王海龍:如果看完全片,你會發現只有那一個鏡頭顯得很突兀,因為這種東西通常出現在在綜藝節目裡。最後把它留下來,也確確實實因為太生動了,我估計那是攝像大哥下意識的,根本沒過腦子。

文案:六個人,安排一哈。

彈幕:安排一下!安排上了!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文案:如果時間倒轉,在他們還是青蟲的時候,能否度過一個遠離燒烤的童年呢。

彈幕:不能,不可能,不存在的。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看到每集末尾刷屏的“多謝款待”,主創們集體飆淚。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要吃,也要走點心

別看《人生一串》的整體風格活潑調皮,但偶爾來個段子,說一兩句走心的話,倒是更能引人深思。

“老妹你知道我為什麼長得這麼黑嗎?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我總想往高走,但是走不上去啊,喝杯酒就完了。”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你看我們這拆了很多地方,這裡起新房子那邊拆了。小時候的味道都沒有了,唯一留下的就是他。”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其實我們一開始就確定故事的部分要相對淡化。”陳英傑直言對於刻意煽情和灌雞湯的做法,他是拒絕的。“但因為燒烤本身就是這麼接地氣的東西,完全脫離環境、人物去說他,也不實際。”

他很贊同《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總導演陳曉卿的一句話,吃什麼、去哪吃,都不如和誰吃重要。“所有的美食吃到最後,如果僅僅是食物,它可能都有點寡淡,餘味不足。一定要吃出人味,吃出情意來。”

那什麼樣的比例才最合適呢?《人生一串》給出的答案是7:2:1,七分美食,兩分人物,一分故事。

他毫不掩飾自己對燒烤攤的喜愛。“幕天席地,通暢透氣,桌子雖小但人捱得更近,光線昏暗卻容易敞開心扉。”食客們從未關注過的燒烤攤老闆和烤工,他帶著鏡頭過去,記錄下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的不凡之處。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所以片中也沒有很功利的每個燒烤店鋪的位置介紹。一來團隊很不想把《人生一串》做成美食推薦類節目,二來團隊也無法保證片中涉及的燒烤攤是當地第一或全國第一,只是本地人喜歡,去得較多,味道不會差到哪去。

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確定信息的曝光對他們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因為節目的播出,讓他們生意更好了固然好,但萬一呢······所以儘量不要太打擾他們的生活。

至於《人生一串》,團隊盡力做得有溫度、有趣味,希望能至少“滿足一方食客,共鳴於有相似經歷的一群人”。

就像第三集結尾,坐在燒烤攤前那個指著天空說:“媽媽你看,星星!”的小女孩,可能多年後還能記得,邊吃燒烤,邊看星星的這個夜晚一樣。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你還會不會記得被《人生一串》“款待”的每個飢腸轆轆的晚上?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燒烤

你最常去的燒烤攤還在嗎

那個曾陪你一串串胡吃海聊的人現在在哪

你有被《人生一串》“毒害”過嗎

說出你和燒烤間的愛恨情仇

我在後來等你~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楊雨晨

關注綜藝、音樂、影視領域

微信號:yangyuchen0327

添加時煩請註明姓名、機構、職務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紙媒和數字出版、互聯網資訊和社交平臺、視頻音頻平臺、影視文娛、內容創業和自媒體、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來內容發展方向。

「關鍵詞」解鎖

活動推薦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媒體

微博 @刺蝟公社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號yunlugong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站www.ciweigongshe.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