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近来,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

越来越多底层家庭的孩子放弃高中、大学,直接选择技工类学校,学门手艺和技术,将来也能养活自己。1%的上层家庭根本不参加高考游戏,也看不上国内的本科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选择每年学费高达数十万的国际学校,高中甚至初中就到欧美发达国家继续接受教育;而对教育最抓狂和焦虑的当属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输不起,稍不努力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学,他们的社会流动轨迹就将滑向底层。

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曾经,我们喊的口号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只要你分数够高,就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今,“毕业就等于失业”、“阶级固化”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到。曾经,高考是座独木桥,过了,就能实现阶层的改变。而现在,这种改变命运的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

“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变了。

整个社会教育的起点已经提高,即使付出很大成本,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最基础与必需的教育。受教育已不是提高个人档次的问题,而是维持最低生活所必需的问题。

在我们小时候,能送孩子去培训班的家长都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回家要么是帮家里干活儿,要么就呼朋引伴的到处去玩儿。而现在,你见过有几个家长不送孩子去培训班儿的?都是英语、舞蹈、画画、游泳... ...从早排到晚,一节课连着一节课。你不送,不好意思,那么你的孩子就被

其它孩子远远抛在后面了。

教育不再一定是让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好事。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大学学费无异于天文数字。一个人考上了大学,一个家都会被拖入贫困的泥潭。加之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成本趋高,大学毕业,对家庭的回报也没有保障。即便清华北大毕业,也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

种种现象似乎表明,教育促进社会成员流动的功能减弱了,高层次的教育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收入和职业地位。“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不再像过去那么令人信服了。而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待教育的态度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别。

绝望的底层人民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一位俩孩子都在外地打工的家长说:“读个初中就行了,读多了也没用!”“以前村里人说我目光短浅,现在却反过来找我,让我儿子帮他们孩子找工作。念大学还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可是现在,机会多的是,不是非要上大学。”

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调查发现,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庄贫困层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

由此可见,认为“读书无用论”再次泛滥的结论并不正确。中高层从未说过读书无用,相反,他们更加疯狂。

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扎克伯格前段时间发了ins,带大女儿Max去划船。仔细一看配文,哪里是划船那么简单,他说是为了教女儿有关“自由的道理”。Max出生不到十天,扎克伯格就开始念书给她听。书名一看,《宝宝的量子物理学》。扎克伯格后来解释说,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不过,很多人说名人小孩会投胎,他们从下到大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像高尔夫这种,在大家的印象里似乎是中年男士的代表运动之一。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富豪开始把自家小孩送去学高尔夫。前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的女儿三岁开始打高尔夫,六岁就开始征战赛场,早就已经默默走在了追寻大满贯的路上。这么多明星富豪送孩子去打高尔夫,除了锻炼身心,还有为将来的社交铺路的意思

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不要以为英文为母语的孩子就不学外语

格温妮丝·帕特洛就很看重孩子学习外语。大女儿Apple必须用西班牙语问妈妈:“能不能坐你的腿上?”才能给抱抱。平时更是不允许孩子看英语的电视节目,只能看法语和西班牙语的。带两个孩子去参加助理婚礼,都要求只能说西班牙语。

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会说法语是种身份的象征,而西班牙语是全球使用人数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中文和英文,相信随着中国的强盛,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

对现在的孩子来讲,英语已经不是一项附加能力了,而是一项基础能力

黄磊的女儿多多在爸爸去哪儿中就展现出超高的英文水平了,还能用英文写诗和阐述设计理念。王中磊儿子威廉在爸爸回来了节目中偶遇一个西班牙人,主动当起了翻译,沟通完全无障碍,甚至连蜥蜴这么冷门的词汇都会讲。

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现在的孩子学英文,可不像我们小时候,对着课本听录音。而是身处一个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像是学中文一样学英文。威廉上的学校是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这是一所接收1~18岁学生的英式教育国际学校,英文教学,只接受外籍学生,每年的学费在17~27万。

多多上的学校是北京私立汇佳学校,这所学校实行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12年制,为3~19岁的学生基于IB标准的双语双文化教育。每年学费13万左右。每年十几万,不少中层阶级家庭觉得说咱咬咬牙也能付得起,但这只是学费而已,并且这些名校可不光是给钱就能上的。

对于如今的高考:上层不再考虑,底层正在放弃,而中产则过度焦虑

洛杉矶的教育顾问Harriett Bay就透露,想把孩子塞进名校的家长不少有名又有钱,“有的家长说:我可以给学校捐座图书馆。我则会告诉他,说过这句话的家长,都还在你前面排着队呢。”高花费和高门槛让普通家长们望而却步,但也不可能就此放弃在英语学习上的努力啊。

毕竟放弃英文就等于放弃与全球17亿讲英语人口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说英语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40%,互联网上80%以上的网页使用英文。所以家长们纷纷很有默契地将孩子送去英语辅导班,希望能够“弯道超车”,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你对于如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状况又有哪些见解呢?现在的教育还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来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