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心疼高利貸,不是無知就是壞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街頭小巷的貸款信息越來越多,你敢信嗎?

如果知道自己收到了來自網絡上的同情,高利貸公司的老闆可能做夢都要笑醒了。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7月2日,一篇《借“校園貸”買手機,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他們竟還天真以為……》的文章在網絡上被熱轉,並引發討論。

文章稱:“ 借錢買高檔手機後,卻還不起錢……今年上半年,南寧市受理多起高校學生借款合同糾紛案件,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其中最扎眼的一段是不少大學生認為

“國家打擊高利貸、非法放貸,而這個‘校園貸’是非法放貸,所以他們借的錢可以不用還”。

乍一看這是一條奇葩社會新聞,被許多網友作為笑談。不少人看完後為事件定性: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幫還未出校園的學生,絲毫沒有社會誠信。甚至有網友看完文章即表示:“相當心疼校園貸公司,遇上這一屆信用不咋地的學生。”

伴隨著文章被轉發,大家似乎對這幫“偷奸耍滑”的大學生充滿疑慮。但是接下來深度報道的跟進,人們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又很容易萌生各種物質慾望。

勤工儉學的新模式?

“明明是‘704’的問題,現在卻成了我們學生的問題。”多名曾參與原告“704校花”項目的大學生告訴媒體,該公司通過兼職換購物品誘導大學生簽訂合同,暗中卻以大學生名義私自向銀行借款,並故意製造還款逾期假象,從中收取高額逾期費。

根據媒體調查,“704校花”自上線以來,“平臺用戶突破10萬,並且源源不斷有商家入駐,覆蓋南寧、桂林、柳州、武漢、長沙、鄭州、成都、南京等8個站點提供產品換購及兼職服務”。

比如“704校花”在長沙宣傳單上寫著:“用多餘的時間,用自己的雙手,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先發工資後工作,邊用商品邊兼職。”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該公司的宣傳單頗有誘惑力。

學生在參加“704校花”項目時,需要完成註冊、下載APP、簽訂合同等一系列程序,提取相應的資金後,通過兼職的方式償還,或者用現金償還也可以。

這種先花後補的方式非常吸引人,在學生們看來這跟在校外做兼職差不多。而且該公司提供的兼職也並不算累,有的只是發傳單而已,不少缺錢的大學生自然接受了這種兼職換零花錢的方式。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發傳單是各地大學常見的勤工儉學手段。/ 《新安晚報》

看上去很美,其實是個巨坑

慢慢地,學生們發現這種兼職換零花錢的方式有點“坑”。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兼職行列,兼職崗位供不應求,原本項目承諾的安排兼職,也就不存在了。學生在開始兼職時還能夠按時還上每個月應還的款項,但是後來就越來越困難,並且出現欠款。

學生打電話詢問自己還款的相應情況,電話那頭也經常語焉不詳,根本搞不清楚當月還清賬款與否。欠款累積到一定程度,學生就會收到催款通知,甚至還要簽訂3-5日的還款協議(本金的36%+逾期費)。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公司與學生簽訂的合同。

甚至有的學生髮現,自己在柳州銀行甚至莫名其妙地出現了貸款賬戶,並且自己已經被列入社會失信黑名單。而自己之前都是經過中間人拿到資金的,根本沒有在銀行進行任何操作。

不僅如此,廣西柒零肆金融投資有限公司還把這些欠款的學生通通告上了法庭。

也就出現瞭如下結果:

“2018年1月下旬以來,南寧市西鄉塘區人民法院高新法庭陸續受理廣西某金融投資公司訴高校學生借款合同糾紛的案件,現已達上百件並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但在案件先後開庭審理後,至今無一學生到庭應訴。”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事實上的高利息,被換成了“逾期費”的名義。

心疼高利貸?你怕是在開玩笑

有了較為詳盡的調查結果,再回看之前那篇語焉不詳的“報道”,就會發現它在信息源上並不完整,通篇沒有對學生採訪,也沒有對“704校花”項目以及幕後的公司進行調查。

但就是憑著這樣一篇充滿情緒化的文字,很多網民就已經給“欠款”的學生們定罪了。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最初的這篇文字有很多失察之處。

在導致報道充滿誘導性的文字下,很多人心目中這群學生的形象成了這樣:一開始就知道這是非法高利貸,鑽法律空子,壓根不準備還錢。由此,很多人表達了對當代大學生的法盲和雞賊的惋惜,甚至有網民留下了“心疼高利貸”的評論,點贊者甚多。

醒醒!年輕的大學生也許真的有點虛榮,但是為高利貸發聲的你們,不僅無知而且是真的壞。

這群大學生事先完全沒有意識到高利貸帶來的危害,事後也並非如熱文中所傳的那樣故意欠錢不還。正如網友@姚廣孝_wayne所說,“心疼高利貸”可能意味著支持偽造借貸合同和轉賬記錄,認可暴力催討與人身拘禁、認定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為有效合同,認同騷擾借款人同事朋友家人行為的合理性。”

僅憑寥寥幾段文字,就能給面目猙獰的高利貸蒙上溫情脈脈的面紗嗎?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該公司疑似在欠債者牆面噴塗文字,暴力追討。

欠債還錢當然沒錯,但是社會運行的邏輯遠不是如此一條,事件背後的複雜緣由也遠不是描述中那樣輕描淡寫。“你欠錢了,無論如何,你不還就全是你的錯!”這種邏輯不僅奇葩,而且相當的可怕。

近年來不少高利貸公司為了誘騙學生上鉤,利用學生不成熟的心理使用各種套路。除了本次兼職換錢的方式,還有早已被人們熟知的裸貸、回租貸等等,都是以“低風險”、“低利息”的名頭引起學生的注意。

而恰恰本次涉事的學生對高利貸的認識也幾乎為零,他們最初被校園貸公司虛假的信息和宣傳騙入坑。在精打細算的校園貸公司眼中,這些還未曾出過校門的學生簡直像一群小綿羊。

他們真的相信如校園貸宣傳海報上所寫的,用自己的勞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完全沒有想到要承受如此重的負擔,後來才追悔莫及。

观点|心疼高利贷,不是无知就是坏

校園貸案件一再發生,不能全部歸咎於大學生。

青澀的大學生們沒有控制好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慾望,鑽入了高利貸公司早就設好的圈套,固然可以算是犯了錯誤,但還沒有到人人都要來踩一腳的地步。反而是處心積慮的高利貸公司,更應該受到輿論甚至法律的懲戒,而不是得到網友的一片同情。

覺得學生欠了錢,就活該被起訴、活該被脅迫,甚至活該發裸照的網民,正是高利貸公司最想看到的一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