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造「中國芯」

“中興事件”後,芯片議題被網民炒得沸沸揚揚。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高調打造“中國芯”,亦引起廣泛熱議。

4月20日,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證實,該公司已經全資收購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中天微”)。早在2016年1月,阿里巴巴便入股中天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7年6月,阿里巴巴又向中天微注資5億元,正式跨入芯片基礎架構設計領域。

“收購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佈局的重要一環。”阿里巴巴CTO張建鋒表示,IP Core是基礎芯片能力的核心,進入IP Core領域是中國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

阿里打造“中國芯”

阿里巴巴進軍芯片領域,決心不可謂不大。4月19日,阿里旗下達摩院宣佈自研神經網絡芯片Ali-NPU。據悉,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計算,性價比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

2017年,阿里巴巴投資1000億元作為達摩院的啟動資金,其研究的方向主要為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以及嵌入式系統。

芯片研發是需要持續投入的行業,並非一蹴而就。最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看到成效,但是,有充分資源持續投入的互聯網巨頭參與,或能改變國產芯片現狀。

阿里打造“中國芯”

《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分析報告》顯示,當前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芯片佔有率較低,在計算機、移動通信終端等領域的芯片,國產佔有率幾近為零。2017年,中國從國外進口芯片金額達230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

面對此情形,阿里巴巴開始全面加速佈局。一邊抓緊時間自研芯片,另一邊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公開資料顯示,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公司主業為32位嵌入式CPU IP研發與規模化應用。截至目前,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全球累計出貨超過7億顆芯片。

阿里打造“中國芯”

中天微擁有針對各種嵌入式應用場景的CPU業務線,目前開發了7款嵌入式CPU,覆蓋高中低嵌入式應用,能夠以ing用於物聯網、數字音視頻、信息安全、網絡和通信、工業控制、以及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

中天微CEO戚肖寧曾表示,公司成立宗旨就是希望建立國內CPU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我們希望透過阿里巴巴的強大平臺與數據中心體系,實現自主研發芯片的大批量商業應用,為真正‘中國芯’的研發與量產做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全資收購中天微以外,2017年,阿里先後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5家芯片公司。

阿里打造“中國芯”

早在2016年11月,阿里巴巴與騰訊就曾領投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2300萬美元C輪融資。Barefoot Networks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編程芯片,這種名為Tofino的芯片比現在市場上任何其他芯片更快,能以每秒6.5兆的速度處理網絡數據包。

隨後,阿里巴巴先後投資了五家芯片公司,這些AI芯片公司的產品應用場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寒武紀業務重點在於手機芯片,深鑑科技主要聚焦於安防,耐能則是智能家居與智能安防。

阿里打造“中國芯”

達泰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葉衛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認為,從全球趨勢來看,原本各個產業都應該有明確的分工,大公司做好自己的主營業務即可。但是,中興事件給這些科技公司敲了警鐘,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儲備,才能不受制於人。“可以說,阿里巴巴更多是做一個準備工作,不是想要取代某一家芯片企業,而是做到不受制於人。包括華為研發自主芯片,思路都是對的。”

中國通信產業領域芯片自給率不斷提升,但在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一些領域,國產芯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近年來,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不斷加快攻克核心技術難關的步伐,將進一步在芯片研發等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阿里打造“中國芯”

目前,阿里巴巴達摩院在短短半年間已經組建了400多人的技術團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阿里巴巴近期已經在美國加大了招人力度,以挖掘芯片行業的技術人才,以助力其在芯片領域的研究。

4月22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開幕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現場發言。馬雲指出,中國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大任的企業,能夠將數據和技術引向應該走的方向,在大國競爭的關鍵技術、關鍵領域擔當重任。“在核心技術上爭高下,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重任”。

(據媒體公開資料整理)

阿里打造“中國芯”

阿里打造“中國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