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浩特:居家型牧民養老園 開啓養老新模式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退休老人斯琴高娃正在用竹板削成的薄片書寫蒙文書法作品。斯琴高娃退休前是一名老師,她 自幼喜愛 蒙古族傳統的 竹板筆書 法藝術。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中國網 錫林郭勒訊(記者倫曉璇)在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達布希勒特社區的愛祺樂牧民養老園區內,退休老人斯琴高娃正在用竹板削成的薄片書寫蒙文書法作品;而在園區的另一側,老人們身著鮮豔的民族盛裝,有的進行著緊張的沙嘎比賽,有的正在縫製精美的民族服飾……

愛祺樂,在蒙語中是“ 孝順、照顧 ”的意思。 2014 年,錫林浩特市按照“集中居住、養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運作”的牧區養老服務模式,結合實際探索牧區養老新道路,採取廉租住房與公共租賃住房並軌運行的辦法,拿出 495套廉租房作為牧區老年人進城集中養老用房,拿出 10 套商業用房作為養老服務用房,建設了居家型的愛祺樂牧民養老園區。

愛祺樂牧民養老園區總投資1.04 億元,佔地面積2.8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3 萬平方米,設計床位 990 張。園區內 設有牧民綜合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慈善超市、社區活動中心、牧民餐廳、代收代繳等服務設施,形成了能夠滿足入住老年人衣、食、住、行、醫療、文化娛樂等多方面需求的養老綜合服務體系。目前,這裡已入住 495 戶、828 名老年人,其中養老育幼 158 戶,實現了 70% 蘇木鎮老年人進城養老。

據統計,目前錫盟牧區人口 20.5 萬人,牧區 60 歲以上老年人 3 萬人,約佔 15% 。過去,因家庭條件、進城落戶等多種因素困擾,牧民養老一直延續著在牧區居家養老的傳統習俗,給牧民老年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愛祺樂牧民養老園區的建設運營,實現了由傳統牧區養老向進城養老的轉變,大大降低了牧民進城養老的成本。為牧區老年人創造了一個有相同風俗習慣、相同生產生活方式、相同語言環境的集體生活空間。營造適合老年人相互交流、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使老年人的生活有照料、精神有慰藉,有利地促進了老年人身心健康 。同時,醫養結合的養老方式也緩解了老年人就醫難的問題,促進了老年人的健康養老。做到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使更多牧區老人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愛祺樂,在蒙語中是“ 孝順、照顧 ”的意思。愛祺樂牧民養老園於 2014 年 9 月正式投入使用 。 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為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達布希勒特社區每年都會舉辦“老年人那達慕”。正值“老年人那達慕”期間,社區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幾名老人正在進行沙嘎比賽。沙嘎遊戲是蒙古族傳統的擲骨遊戲,有著悠久的歷史。 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老人們進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一名老人正在縫製傳統民族服飾。 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在社區內設有展示館,裡面陳列著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也包括老人們手工製作的傳統服飾和配件,既可以展示又可售賣。同時,社區還提供互聯網平臺,使手工製品的展示和銷售更為便捷。 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锡林浩特:居家型牧民养老园 开启养老新模式

一名老人正在搓制用於展示和銷售的麻繩。 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