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成果月︱能力培養+家校共育,圓夢上外靜小有底氣!

幼升小成果月︱能力培养+家校共育,圆梦上外静小有底气!

幼升小成果月︱能力培养+家校共育,圆梦上外静小有底气!

幼升小擇校,除了關注各類政策和學校信息,“過來人”家長的經驗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為靜安區與閘北區合併之前,老靜安唯一的民辦小學,上外靜安外國語小學一直備受矚目。其學費性價比超高,也受到家長的廣泛好評。

今天的“專訪”,我們邀請到在2018幼升小成功“上岸”的佳佳的媽媽,她活潑可愛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靜安區上外靜安外國語小學。她將從“育兒”、“面談”和“準備”三個角度,為大家做一次乾貨爆棚的經驗分享,提供實用的升學建議。

我們希望為“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理念下的雙核早教課程提供迭代的反饋以及效果的印證,相信也會對廣大關注早期教育的家長有所幫助和借鑑。

(以下“Q”為起點君提問,“A”為佳佳媽媽回答)

Q:您為什麼選擇上外靜小?這個學校哪裡吸引您呢?

A:我們家在老靜安,靜小是離我們最近的民辦小學了。慮到小朋友上下學的出行時長,我們首選靜小。據我們瞭解,

靜小的教學氛圍偏輕鬆,注重培養孩子的個性和綜合素質,不是隻抓成績,這和我們家的教育理念比較契合。

雖然學校不大,但是善於利用附近靜安雕塑公園和體育館,總體還不錯。而且靜小的學費是由政府承擔一半的,因此在民辦中的性價比蠻高的。

Q:能談談開放日瞭解到的情況嗎?聽說上外靜小需要父母一方全職,您瞭解嗎?

A:開放日那天主要是各個老師介紹了一下學校的情況和教育理念,只有家長去孩子沒去。升學方面,據老師介紹:有一部分孩子對口育才,還有一部分考上外靜中。少數考出去的,但老師沒具體說。總得來說,靜小的孩子中,走體制外的比較多。

至於需要父母一方全職,我們倒不是很清楚。因為從開放日到面談,學校並沒有講過有相關要求。但是據我們瞭解,靜小的家委會在全市非常有名,家委會組織各種大型活動,甚至會投入到學校建設中去。

Q:很多家長關心今年上外靜小的面談情況,您能談談嗎?

A:面談當天人還挺多的,分了四場,一場大概100個人左右。孩子們先排隊檢查入學信息登記表,然後佩戴號碼牌進行分類驗證,然後孩子們就進教室開始面談,家長在外面等候了。

我們家小朋友出來說總體感覺不錯,據他反饋體型有:看圖講故事,ipad上做遊戲,自我介紹,英語,傳球,跳體操。英語方面,學校安排讓高年級的孩子說英語,面談的孩子們跟著說,還有其他小朋友說還有學說上海話。行為習慣方面,讓小朋友們看電影、吃餅乾,老師會有要求:每個小朋友發到的餅乾要用紙巾墊著,餅乾屑不能弄到地上,吃完把紙巾收拾好丟進垃圾桶。整個面談下來,老師會給小朋友敲章,第一個章是跳律動,第二個章是回答老師問題,第三個章是老師獎勵的。

Q:您家是什麼適合開始準備幼升小的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是如何準備的嗎?

A:我們家是從小班就決定考上外靜小並著手準備了,所以“公民同招”出來以後對我們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反而堅定了我們報考的決心。準備方面,我覺得小朋友在早教中心學到的就已經很全面了。比如思維邏輯課程、英語課程,老師除了教她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孩子如何思考問題,靈活記憶,合理運用。在我看來,這是在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而不是做一個只會應付考試的學生。

通過面談我發現靜小還是以考察綜合能力和素質為主的,不會單獨看某一方面。面談的時候我聽說有的小朋友專門衝刺刷題,靜小的老師聽了並不是特別贊同。

Q:您覺得家庭教育領域,父母最重要的職責是什麼?

A:家庭教育領域中,我覺得家長的陪伴、關注、引導是最重要的

。現在各種形式的少兒遊戲充滿了各類媒介和載體,很多孩子都會沉迷於此。我覺得家長要幫助孩子把興趣和注意力從這些誘惑中轉移到學習上去,幫助孩子建立能學好的自信心。

我家孩子在遇到沒有把握的事情時,就會退縮和迴避,每當這時我就會用她平時上課得到的表揚與讚賞,不斷地鼓勵她,肯定她。長此以往,她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了信心,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

Q:對之後想報考上外靜小的家長有什麼建議?

A: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愛好和特點,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找到符合自家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以及正確的快樂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

學校的理念是“看世界,做自己”,面談的時候老師會和孩子進行一些交流,比如問孩子平時會做什麼,自己的優缺點,我覺得面對這些問題孩子要能夠明確表達並且有自己的思考。

本文所述為家長個人觀點,由贏在起點整理但未經本人審閱,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歡迎轉發朋友圈。

幼升小成果月︱能力培养+家校共育,圆梦上外静小有底气!幼升小成果月︱能力培养+家校共育,圆梦上外静小有底气!
幼升小成果月︱能力培养+家校共育,圆梦上外静小有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