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爲什麼取消金球制度?

wohu546


足球比賽城規時間是90分鐘,加時賽是30分鐘,如果沒有分出勝負,就會進入點球大戰,雖然點球大戰很殘酷,但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代替。所以當時為了避免進入點球大戰,就出臺了一項規則,金球制度。

金球制度的意思就是,淘汰賽階段常規時間打平就會進入加時賽,進入加時賽只要有一方先進球,比賽結束,哪怕是91分鐘進球,後面的29分鐘也就不踢了。

這種金球制度也叫做突然死亡法,但是在後面的國際足聯投票的時候被取消了,因為金球制度這種突然死亡法對沒有進球的一隊非常不公平,而且比點球大戰更加殘酷。

足球比賽就是一項時間非常長的運動,他的偶然性很大,但是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敢放鬆,兩隊就都有機會獲得勝利,所以取消金球制度對雙方來說是公平的,只要比賽不到最後一刻,就還會有懸念。這才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老樂雜談


“金球絕殺”,又稱“突然死亡法”,在世紀之交的時候,曾經用到世界盃和歐洲盃的足球賽場。當時的規定是,如果淘汰賽90分鐘內打平,那麼加時賽誰先進球,比賽就直接結束。1996年歐洲盃決賽,德國隊逆轉捷克隊,替補上場的比埃霍夫為德國隊打進國際大賽的第一個金球。當年國際足聯和歐足聯用“金球絕殺”的方式,初衷是希望減少點球大戰的幾率,希望參賽雙方在加時賽進攻積極一點,直接鎖定勝局,也避免踢滿120分鐘,影響了下一場比賽的體能。

除了1996歐洲盃決賽,還有2000歐洲盃決賽,法國隊的特雷澤蓋也是通過“金球絕殺”,在加時賽第4分鐘直接擊敗意大利隊獲得冠軍。那兩屆歐洲盃決賽,都是由20號替補球員(比埃霍夫和特雷澤蓋)打進金球,逆轉比分,這個偶然性在當年曾經成為話題——這兩個金球絕殺,都有伴隨著黃健翔發出的“比埃霍夫!又是比埃霍夫!”或者“維爾託德!特雷澤蓋!特雷澤蓋”這樣的怒吼,而決出冠軍。
包括1996和2000歐洲盃,還有1998和2002世界盃,都有“金球絕殺”的案例。但運行幾年後,足球媒體發現,“金球制”並沒有讓參賽雙方在加時賽進攻更積極,相反,雙方怕出亂子,都怕被對手直覺絕殺,在加時賽反而顯得畏手畏腳,打到點球大戰的幾率並沒明顯降低。於是國際足聯和歐足聯又改良成“銀球制”,就是加時賽分上下半場,如果前15分鐘分出勝負,那就直接結束,不用繼續後十五分鐘的比賽了,2003年聯盟杯冠軍波爾圖,和2004歐洲盃冠軍希臘隊,都是“銀球制”的受益者,後者在歐洲盃半決賽“銀球”殺死內德維德領銜的捷克隊。
改來改去,發現參賽隊依舊怕加時賽出錯而沒時間補救,於是在2006世界盃,國際足聯又重新恢復原本的30分鐘加時賽規則,金球制和銀球制都結束了。捷克隊最背,在國際足球賽事裡,既是首個金球制的受害者(1996歐洲盃決賽),也是首個銀球制的受害者(2004歐洲盃半決賽)。

而金球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巔峰法國隊,在1998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還有2000歐洲盃半決賽和決賽,法國隊在加時賽用金球制分別絕殺了巴拉圭隊,葡萄牙隊和意大利隊!布蘭克,齊達內和特雷澤蓋都曾打進絕殺!對於當年的“金球制”,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場比賽?歡迎一起討論。


綠茵守望者


許多人都圍繞著足球比賽來分析為什麼取消金球制或者銀球制,事實上這都不是構成取消這種制度的根本原因,而最核心的是來自轉播的力量。

無論金球還是銀球都不同程度地不確定性,尤其金球制,試想一下突然比賽就終止,對媒體的轉播節目製作流程有著較大的影響,這種不確定性對轉播機構有著極大的挑戰。正是在而120分鐘的加時賽是保持著較強的觀賞性同時也減低了轉播的難度。


東莞大寶劍


1.觀賞性降低。偶然性太大,球員心態更不好把握,雙方球員會選擇保守的踢法,踢的會很小心,導致比賽觀賞性降低。

2.結果對輸球一方的球員和球迷不好接受,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球迷騷動。

3.轉播障礙。突然結束的比賽,讓轉播電視臺安排節目廣告播出時間有巨大的麻煩。電視大亨們肯定不樂意。

4.完整的比賽有利於教練員更整體的安排技戰術,也給球隊翻盤增加希望,比賽的觀賞性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