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部長級」學生幹部的公告是官僚作風的變體

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選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個層級公示了兩百多個學生幹部崗位,而在“秘書機構”和“組成部門”兩層級中,還特別標明瞭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

萬事皆講個規矩,講規矩本身是無問題的。大學這樣的單位,其內有零零散散的各類學生組織,自然不能沒有規矩,也不能不講規矩。可是,規矩該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是必然要有個標準和尺度的。若是如一些學校的學生組織,在幹部換屆的時候講究排場,強調級別,這種過度的“講規矩”,實際上也是一種另類的不講規矩,沒有規矩的。

兩百多個學生幹部崗位,機構部門分類清楚,崗位明確,又是公告,又是“定級”,場面甚是震撼,讓人覺得很官方,很正式,也難怪會有網民覺得有些“不適”,覺得點錯了公告。這種“官方性”和“儀式感”已經有些變味,與大學該有的朝氣不符,倒是多了許多官僚作風,嚴格說起來還是屬於官僚作風較為突出的一種表現。

不禁要問,大學的公告如此推送安排,是在宣揚一種什麼價值觀念?是否考慮到對學生幹部職位的描述有不妥之處,尤其是特別標明“正、副部長級”是否符合學生的身份?畢竟已經有人調侃,一個大學學生組織竟然能一下子任命兩百多名省部級領導幹部了?

無意識的常態行為體現個人意識形態的一種站位。公告中被吐槽的地方有很多,剝離一些批評和維護,我們要透過這些被質疑的行為,去思考一個問題,這是有意識的行為,還是無意識的行為?如果是有意識去這麼做,我們倒是可以找到一個為其辯護的理由,可理解為是“用力過猛”,是“好心辦壞事”的一個過錯。

如果是無意識這麼做,那隻能說明把關者的價值觀念存在一些問題,在“這是一個大學,這是一群學生幹部”這樣一個前提下,反映了把關者對“官與權”的一種錯位認識。我們更應關注的是,那些學生是否認為這是一種官僚作風,如果他們無意識的行為也在支持這樣的情況,那隻能說明一些價值觀念的影響是深刻的。

學生幹部的第一身份是學生,其次是服務學生的幹部。如果任由官僚作風侵蝕大學,那麼這些學生幹部以後走向了黨政領導幹部的崗位,豈不是會更加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學生會這樣的組織在任何一個學校本都應該發揮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凝聚廣大學生的共識,可是當前的一些現象卻把學生會與學生對立了起來,這是讓人遺憾的。

一個學生加入到學生組織中,成為一名學生幹部,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組織感、責任感、集體感的,但是服務意識的培養又不同,如果這個組織傳遞出官僚式的層級感,那麼這樣的學生組織與學生之間的聯繫就會減弱,學生群體中的“小圈子”“小團體”更容易成型。

學生幹部是從學生群體裡來的,就應走到學生群體裡去。我相信,學生幹部對學生組織的喜歡不僅是因為能夠得到鍛鍊,更是因為在做事的過程中擁有了一種獲得感。這種獲得感比較純粹,可能就是完成任務時得到的一個誇獎,可能就是幫助他人時自我滿足的一種開心,可能就是參加學生活動時的一種充實感。

從大的範圍來看,我更相信多數學生幹部是拒絕官僚作風的,他們有時候可能是被動地接受這樣的風氣。無論是從培養學生幹部的角度出發,還是充分考慮到廣大學生的基本需求,我們都應將官僚作風趕出中國大學,決不能讓官僚作風汙染了學生幹部的價值觀念。

(未來網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 周成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