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明是一战的战败国,为何到了二战德国人会变得如此强悍?

溪尾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但德国并不是在战场上被击垮的,而是因为国力严重透支导致帝国整体崩溃了。这也就意味着德国虽然战败了,但是底子还在,尤其是德意志军官团以及大量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人并没有受到损失。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一战的主战场是在法国,而不是德国,因此德国后方基本没遭受重大损失,关键的工业设施依然很坚挺,依然保留了大量成熟的产业工人。

总的来看,德国作为战败国,首先损失的是德意志帝国的国祚,帝国改组为共和国,也就是魏玛共和国。再者就是德国损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从此之后彻底被踢出了殖民主义体系。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对于德国的惩罚,巨额战争赔款是必须有的,甚至还建立了非军事区,德国也不允许建立空军,陆军和海军都遭到了限制,德国丧失了部分主权。可问题在于,即使德国在一战后遭到了非常严厉的处罚,但他的综合实力依然是欧洲第一位的,此时大英帝国已经衰落,实力大不如从前,再加上法国被打残了,国力复苏需要一段时间,东边的俄国变脸了,从此跟英法分道扬镳了,再加上美国人这个时候关起门来过日子。这就使得英法无法控制德国,甚至搞出了绥靖主义,企图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开战。

因此,在1918年之后,协约国对于德国的控制是越来越弱,甚至还要有求于德国,进入1920年代后,魏玛共和国借着德国日益复苏的国力,逐步的突破了很多限制。比如说协约国不允许德国建立空军,那德国人干脆就搞了个航空俱乐部,用这种形式储备空军人才。协约国限制德国陆军发展,也限制德国军工业的发展,那德国人干脆就进行海外军事援助,将教官和设备搬到国外,以援助的方式继续进行军工研究,尤其是德国人曾经支援苏联人搞建设。在纳粹上台后,德国军事逐步解禁,随着纳粹党的疯狂扩军,德军的总体实力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1939左右,德国陆军的整体实力已经和法国拉平,并且点出了“闪电战”和“装甲集群”这两个科技树,使得德国的战力已经超出英法两国的总和。

综上所述,德国在二战爆发前,就已经在军事上恢复到了帝国时期的水平,拥有大量的军事人才储备,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而且还拥有新的军种和新式战法,最终使得战争潜力超过了一战前的德国,那自然是更加的强悍啊!


图维坦


  看看图中这些纳粹军人的照片,有什么发现?这次不是让你观赏纳粹军服,而是看看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脸,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显得阴鹜、冷酷、傲慢甚至有些狞厉?答案就是他们人人脸上那块(或者几块)赫然的伤疤!犹如烙印揭示着他们好战残酷的个性与逞强斗狠的身世。这是经典的“纳粹脸”,令人望而生畏、警惕。也许对于他们扭曲的人格来说,人们的这种畏惧正是对他们最高的“嘉奖”。这些丑陋狰狞的疤痕就是他们陪伴终身的“勋章”!这枚勋章的颁发者,就是旧时代德国充满普鲁士军国主义色彩的大学岁月中最具血腥味的“德国大学生击剑”。

  

  【经典的“纳粹面孔”,无言的诠释着(旧)德意志气质】

  欧洲各国旧时代大学都有众多击剑爱好者团体和悠久的传统。可是德国却非常“另类”,它已经不能算是一种爱好或者体育。而是血淋淋的“决斗”和“杀戮”,是德国“条顿骑士精神”孕育的“怪胎”,这种野蛮风尚的主旨就是要通过这种创伤流血的“磨练”将“战斗的意志”“胜利的荣耀”这些军国主义者必备的人格素质强加在德国青年身上。它可谓旧时代德国各类学科大学生共同的必修课,哪怕他是学医的!

  

  【普鲁士时代开始,德国学校就热衷德国式击剑,新生入学第一天就会选择加盟各种击剑团队,犹如骑士加盟骑士团一样有严格的纪律】

  德国学院击剑,是一种极度追求“实战效果”的“体育”。击剑者使用的不是英法那种击剑器械,而是直接使用不开刃的军刀,或者冷兵器时代的刺剑(剑尖磨钝),这样势必会带来许多危及生命的危险。但扭曲怪诞的风气下,斗剑者仿佛“受虐狂”一样,每一次斗剑都必须以一方或者双方都流血才可告终。他们不怎么在乎输赢,而是痴迷这种“流血疼痛”带来的精神上的“升华感”。他们故意不采用防护效果好的护甲,而只是草草防护下最宝贵的眼睛、鼻梁(鼻梁可是人格的象征啊),以及致命的脖颈、胸腹。其他的部位,他们反而刻意将他们裸露,以期在“厮杀”中获得“男子汉的荣誉”——被劈砍的头破血流、面目全非!这种极其不人道的“荣誉观”正是千百年日耳曼野蛮气质在德意志军国主义时代的继承和高扬!古代日耳曼人,就有将战斗中的流血创痛留下的疤痕视作引以为傲的标志的习俗。在德意志帝国和纳粹时期,更是创立了“重伤勋章”,以奖励表彰德国人的流血奋战精神。在这种悠久的日耳曼精神鼓舞下,即使文弱羞怯的青年,也会渴望获得一份在德国社会“缺之不可”的“勇敢者胜利者的标志”。

  

  【德国式击剑使用不开刃的军刀或者刺剑,护具仅限于保护最致命的部位,而同样重要的头颅面庞则可能接受可怕的创伤,但击剑者好像却是对此求之不得,他们将此处作为悬挂“男人第一勋章”的光荣之地】

  

  【德国式友谊就是给最好的朋友颁发“血色勋章”】

  

  

  【头破血流的惨痛,却是德国青年最为兴高采烈的时刻,正是痛苦并骄傲着】

  

  

  【旧时德国大学校园的常景,犹如伤兵医院一般,然而,德国青年乐此不疲,尽情宣泄着青春的荒唐与鲁莽、热血与激情,收获的将是足以激励一生的刻骨记忆】

  德国的斗剑,其血腥野蛮程度仅次于英法的决斗,但截然不同的却是决斗的双方非但没有仇恨,反而可能是最亲密的朋友,在这里德国式的友情就是彼此用剑刃磨砺对方,用鲜血为彼此的新生“洗礼”,用永不磨灭的伤疤祭奠青春,激励一生。这些旧时代的德国青年,“中毒”太深,以至于德国大学校园里,终日像“角斗场”和“伤兵医院”,学生们组成各种击剑团队,互相邀约“挑战”,校园角落、酒吧、地下室、密林里……到处可见一群群年轻人“搏杀”,讲堂、图书馆青年学子个个带着包扎伤口的棉纱上课学习的情景司空见惯。这些学子毕业进入德国社会,那一脸触目惊心的疤痕,不仅不会让他们为自己鲁莽粗野的“青葱岁月”羞愧,反而在一片欣赏、赞许的调侃抑或“青睐”的秋波中获得无限满足。有着这样有违人性的风尚的社会,发动一场征服侵略的战争,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战争史


我的回答总是很墨迹!

这个题简单些!@

1、《凡尔赛条约》的失误,战胜国居然还允许战败的德国保持军备!十万人的国防军为将来的数百万狂人的纳粹军提供了最基础的骨架结构和将帅储备!

2、一战后离心离德的战胜国分裂了,各怀鬼胎的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大家都忙着恢复一战带来的创伤!

3、苏联的建立,这个有别于欧洲其他国家制度的苏联被英美法视为敌对,德国倒成了他们和苏联缓冲地带,即使将来真打起来,他们觉得德国会是第一个倒下的,为了不然德国倒下的太快,德国在军事上的发展被漠视了!

4、一战中摧毁严重的德国给周边为遭受严重创伤的国家带来了商机,德国恢复建设时那些战胜国可没有少捞钱。

5、德国军队的建设需要的军事物资被以城市建设的名义,大量的进口!

6、德国人嗜血的本性使他们没有在一战后消失,反而更加旺盛,看着因为战败被战争国肆意的掠夺,他们要反抗,恶狗食人的道理!

7、一个新的主义被推崇至上了,纳粹主义的猖獗发展,没有被英美法这些国家及时遏制!甚至任其发展壮大!他们的目的还是要德国与他们的东方邻国对刚!

8、希特勒这个最变态的极端人物出现了,他在最合适的时候利用了最需要精神支持的德国人!

9、德国的男女出生比例决定了兵员的获得!

10、法国人的惰性和浪漫使得他们觉得德国不会在发起任何战争,稍有的一点戒备只是防守性的马奇诺防线!

11、英国的绥靖政策使得他们觉得德国应该是能加以利用的!即使有害也是无伤大体的!

12、美国的经济危机使他们无暇顾及大洋彼岸的闲事!

13、自酿苦果的犹太人将原本古板经营的德国经济拉升了,创造的财富给德国的发展创造了基础!

14、极端主义下的德国出现了太多的专家,大部分还都是犹太人!太多的技术被发现和发展!

15、穷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已经被逼急的德国孤注一掷的生存之路就是战争和掠夺!我要活!!!!!!



杜口无言


(德国战败后保留大量老兵)

首先一战德国虽然战败,但是自己的国土并未受到战火侵袭,可谓保留了根本,大量有经验的老兵虽然被解散退役,但是也给德国积攒了不少日后优秀军官的苗子。德国战败后依然是一个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大国,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兵源。虽然德国战败后国内一度面临着通货膨胀、大量国民事业的绝境,但是很快通过英美的经济援助、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扭转了局面,国内汽车工业、铁路建设蓬勃发展,同时解决了大量人口失业问题。

(德国在英国的默许下偷偷发展军队)

其次战败后的德国虽然军队被迫解散,只保留最低限度的武装力量。但是破而后立的规律反而让德国走上了建设独立装甲力量的的道路,而且英美等国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也让德国有机会背地里发展军力,这也让德国率先完成了独立装甲兵团的建设。反观英法两国因为是1战战胜国,军队里的保守势力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他们天生就反感装甲兵这一新型兵种,认为其只是附属给步兵的火力支援武器,让英法两国没有及时组建独立装甲部队,在二战中被德国的闪电战打的一溃千里。

(二战德国装甲兵)

而且英国一直以来奉行“欧洲大陆均衡”政策,英国不允许欧洲大陆由一国独霸,所以德国战败后英国开始暗地里防范法国崛起,偷偷的资助德国,在一些军事限制上也对德国放宽标准,让德国得到了喘息机会,同时德国利用苏联受到国际社会打压的机会,借机与苏联较好,在苏联国内偷偷进行装甲部队和飞机的研发,同时德国一些少壮派军官也开始卧薪尝胆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这些年轻的军官更大胆、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才造成二战开始时德国在一系列战术上拥有很明显的优势,反观英法两国的陆军思路还停留在1战时的堑壕战、消耗战上。

(BF109)

二战爆发先德国还利用西班牙内战、入侵玻璃等军事行动,锻炼了自己的军队,尤其是空地一体的协同作战,让德国陆军在面对英法联军时,已经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战法先进娴熟的精锐之师,而空军的战机BF109、“斯图卡”轰炸机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机型,掌握了制空权在加上陆军的强悍战斗力,自然对英法军队如同砍菜切瓜一般屠杀。


军情解析


德国之所以能迅速从一战败国走向强盛并拥有了发起二战的实力,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德国一战虽败但基础仍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政治、军事上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依然是欧洲不可忽视的一个大国,拥有6000多万人口,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拥有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科研人员、经济建设人才、专业的军官团队等等。

其次、虽然德国是战败国,但德国的国际环境并不恶劣,甚至可以说是外援强大。

美英等战胜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利用德国的快速恢复,来遏制苏俄的膨胀,及法国独自称霸欧洲的野心,所以美英在一战后,开始紧锣密鼓的帮助德国的经济发展,并且以美国为主,英国为辅,一并向战败的德国,提供8亿马克的贷款,这些贷款帮助了德国向战胜国支付巨额的赔款,而这些战争赔款转了一圈,反而又回到了美英等国。

(一战时,英法等国向美国申请了贷款,战后战胜国又向德国索要赔款,以偿还美国的贷款!而美国战后又向德国提供巨额贷款,帮助德国赔款!德国向英法等战胜国赔款后,英法又拿这笔钱偿还了美国的贷款!总而言之左兜进右兜,美国都是赢家!本来是一笔钱,转了一圈就是三笔账了!)

另外,美、英政府还鼓励美、英等民间资本积极涌向德国,这些资本在德国合理利用下,使德国工业生产趋于现代化,并很快的利用自身的先进科学技术,快速恢复了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军工体系,重工业尤其发展迅速。美国向德国提供技术、装备、和石油,英国向德国提供金属、合金、生铁,有了原物料,有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国防工业,德国在战后,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飞猛进,一路高歌。有了强大的经济、工业、军事上的保证,自身的底气也越来越大,德国也逐渐试图对凡尔赛合约给自身的不利和束缚加以调整和修改。

最关键的是德国自身拥有才干非凡的管理国家经济的优秀团队。

一战战败后的德国,又要战后重建,又如得面对天价赔款,结果欠款一拖,战胜国就把德国手上最赚钱的鲁尔工业区抢走!

德国财政走到了尽头,德国政府与银行为了应付眼前难关,开始乱印钞票:

造成了可怕的恶性通货膨胀,面包一条涨到1000亿,而且隔天还可能会涨成1500亿,每个月币值跟物价都涨超过一倍,钞票变得一点价值都没有,最严重的时候,“4兆德马克”,只能换到“1美金”。

中产阶级全数破产,整个国家一半的人没有工作,就算有工作的也老是在罢工。

就在此时战争英雄上台当上了总理,这个英雄名叫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新总理一上台就拿德国土地跟建设作抵押,发行临时货币“地租马克”1比1兆换掉旧马克,把通货膨胀压下来先。

还在外交上展现各种神操作,导入美国资金与贷款,要回鲁尔工业区,并且把欠款分成不同的类别,分期偿还,让德国可以赔少一点、欠久一点。

德国手头有了点钱以后,跟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没这么紧张了,经济开始逐渐复苏。

别一位为德国经济复苏立下汗马功劳的就是有希特勒背后的经济大脑之称的亚尔马.沙赫特,他是德累斯顿银行前行长,并亲自参加一战的赔款谈判。后来,沙赫特又主导了“地租马克”的发行,沙赫特通过绑定国家的土地和工业产品,成功抑制了恶性通胀的持续。

沙赫特是很鲜明的国家主义者,尽管并不认同希特勒的一切,但沙赫特认为德国必须通过强人政治走出欧洲的丛林法则,而因此沙赫特也在1931年前后开始支持希特勒称为元首。上台后,他的政策其实与罗斯福新政无异——铁公鸡上马。之前的元首和经济部长的基建投资不仅得到延续,且得以扩张,以至于德国建筑工人的数量从66万人急剧增加到200多万人。而纳粹德国也开始着手动工兴建Autobahn(德国高速公路网络)。希特勒任命纳粹军官托特担任德国公路建造总指挥,至1936年已经有多达13万人直接从事兴建公路,另外27万人参与到整个供应链中,包括钢铁、建材、运输等。整体建造速度十分惊人,从1935年的108公里到战前的3300公里。尽管这些公路的建造对德国军事运输体系毫无作用(主要使用火车进行军资运送),但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且建成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高速铁路网。

另外在纳粹德国时代高速发展的行业还有汽车。汽车业事实上在大萧条和全球保护主义的阴影下在德国已经陷入绝境。但希特勒在上台后高举“Motorisierung"大旗,认为德国人民有车是纳粹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集中表现。在这种背景下,“甲壳虫”大众汽车得以风靡德国,因其便宜的价格和符合德国家庭的设计。费迪南保时捷的团队为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沙赫特的建议下,希特勒采取了平衡沙赫特和鹰派军官的做法,使军费开支趋于合理。当时对德国经济不利的条件是,原材料价格开始复苏反弹,而德国的军工制造业需要大量原材料进口,导致德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与日俱增。希特勒也发现“鸟笼经济”或者自给自足在德国并不现实,因此也开始放开一些贸易,包括与东欧和东南欧的贸易往来。最终这些也都让路给了军方来解决。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德国速迅的走出了一战战败阴影,发展成为了有能力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强国。


史可见证


德国在一战中就表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在陆上并没有大的败绩,在欧洲几乎凭一己之力,和几个老牌帝国单挑,至于他的主要盟友,奥匈帝国不提也罢,那是和二战中的猪队友意大利有的一拼,基本上没有打过胜仗,对德国只能帮倒忙。

德国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在西线和英法联军对抗,战争一直都在法国境内进行,把法国东部打得稀烂,法国举全国之力,在英国人全力支持下,才勉强挡住了德国人的进攻势头,和德国人打起了堑壕战,双方都无法突破对方的战线,西线战局一时陷入僵局。

德国在西线占不到的便宜,在东线俄国身上找了回来,把沙皇俄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俄国失败的消息直接促成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俄国为了停战退出战争,和德国签下了城下之盟,割让了巨大的领土给德国,德国其实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已经把东线的上百万军队调往西线,准备和英法联军大干一场。当时英法联军已经被打得筋疲力尽,如果德国竭尽全力再发动一个攻势,一战的结果可能改写。

人算不如天算,这时美国出兵了,还有一场突如其来西班牙流感,使德国人一下非战斗减员近百万人。而且德国国内也爆发了革命,战争实在进行不下去了,结果一战莫名其妙地戛然而止,德国宣布投降,这给一般德国人感觉,德国并没有战败。道是其后的凡尔赛合约,对德国的残酷制裁,使德国人心里憋了口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样等到希特勒上台,利用这种情绪,疯狂扩军备战,一战的战火并没有波及德国国内,德国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并没有消弱,希特勒很快就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时机成熟,立刻拉开了二战的大幕。


浩荡扬子江


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德国实力虽然因为战败而被严重的削弱了,但他还是一个欧洲大国,拥有6000多万人口,而且德国科学技术仍然高度发展,其经济潜力依然巨大。但是,单靠德国本身的力量,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实力。

德国的再度崛起是和美、英垄断资本的扶持分不开的。而德帝国主义很快东山再起,回到争夺世界霸权的行列,是大量的外国资本同德国巨大的工业潜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

出于帝国主义的目的,美、英统治阶级开始扶持德国。英、美对德国扶持是多方面的,而《道威斯计划》作用值得特别指出。这个计划方便外国资本(其中70%是美国资本)进入德国。除了根据计划向德国提供的8亿马克贷款外,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德国。德国利用这些资本恢复了信贷制度和商品流通,恢复了生产,更新了工业设备,使主要工业更加现代化和合理化,德国很快的恢复和发展了自己的重工业。

西方垄断资本,特别是美国,还对德国的技术、装备、燃料和原料方面予以支持。英国及其自治领地向德国提供了它急需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合金等战略物资;美国把大量的石油供应给德国;英、法等国也提供德国需要的生铁、废铁和铁矿石。

在美英的资本支持下,从1925年起,德国的经济就开始迅速发展,并以比英国快的多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德国的资本集中和垄断也有明显的发展,蒂森、克虏伯、法本等一小撮垄断巨头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对德国走上重新军国主义化和侵略扩张的道路起了重要作用的也是他们。

在逐渐恢复经济实力的同时,《凡尔赛条约》也是德国统治阶级竭力摆脱的对象。1925年10月,瑞士洛迦诺会议的召开对助长德国的扩张野心起了很大的作用,向德国敞开了向东方邻国和苏联侵略扩张的大门。会议还决定让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德国在政治上取得了和战胜国平等的权利。德国军国主义开始复活,这也为德国铺平了通向战争的道路。

在恢复经济实力的同时,为了重整军备,德国还采取了种种手段。他不顾《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建立空军和扩充陆海军,以不合法的方式训练正规军队,以作为战时扩军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战败国的地位被德国一步一步的摆脱,他开始走上了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


自觉者的孤独


一战先败后的德国虽然是一贫如洗,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和大量的本土领土,但是这些并不重要,因为只要保留了德国西部主要的工业区,他就有实力挑起二战并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第二帝国的东部领土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和轻工业制造,而西部莱茵区才是和中部法兰克福地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集散地和教育基地,因此一战之后并入波兰的领土部分并不会影响到德国的军工技术。西部虽然失去了莱茵区和阿尔萨斯与洛林两个工业省份,但是主体的鲁尔工业区被完整的保留下来,这让德国的军工产业得以继续发展。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魏玛共和国政府也没有放弃发展武力,而是将研究资源和军工企业转移到国外,通过买下国外企业的股权和建立空头公司等方式继续生产和研发装备。到了纳粹掌权时期希特勒更是明目张胆的建设军工产业,以军工业发展促进就业。因此到二战爆发时德国的装备已经领先世界水平了。

德国空军使用的BF109战斗机、GU87和GU88轰炸机,陆军使用的4号坦克、88毫米两用火炮、MG34通用机枪等都是最好的装备,海军的新型战舰虽然数量有限但依然让英国皇家海军忌惮三分、疲于奔命,可见俾斯麦级战列舰、沙尔霍斯特级巡洋舰、袖珍战列舰等装备都是国际一流的产品。德国军队拥有了最好的装备作战信心十足,这是战斗力强悍的重要原因。



除了装备之外还有德国人的宣传力量也不可忽视。纳粹党内唯一拥有博士学位的戈培尔博士,很成功的运用心理学抓住群众的灵魂,在拉动群众支持的同时,他的宣传造势也鼓舞了士兵奋勇作战。至少和沐浴在和平生活下的同盟国士兵不同,德国军备被灌输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狂热的军国主义情绪不是他们热衷于战斗、渴望建功立业,这样的士兵往往都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素养。


德国军队的强悍还需领导层的指挥有关,由于希特勒出身贫寒的原因,他最看不惯德国贵族军事那一套,因此在上任后的几年里陆续提拔了包括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等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将领,正是他们合理的运用了机械化部队发明出闪电战战术,正是闪电战的正确思想把德国原本就领先的军工技术无限扩大,帮助德军赢得不可思议的军事胜利。
德军依靠闪电战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上一代人致死都没有完成的目标,拿下波兰和整个西欧土地,这种空前的荣誉进一步激励德国士兵奋勇战斗。之后在苏德战场上德罗背后是欧洲精华部分源源不断的资源,手中是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指挥官又是最厉害的机械化人才,面对装备落后、经过大清洗的苏联红军如入无人之境也是应该的。可以说德国军队的强悍正是技术兵器和胜利果实喂养起来的虎狼之师。


兵器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33年,在德国历史上是魏玛共和国时期。在魏玛共和国,民族党、狼人俱乐部、钢盔团、国社党、社民党、青年军旗党、天主教工人协会……各种名目、林林总总的社团、协会、组织遍布社会。组织生活成为德国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团体、协会,几乎都是按军事形式组织起来的,按照里昂耐尔·理查尔的说法,“一个几乎没有军队的国家走上了社会军事化的道路”。纳粹党为何能够将社会各阶层的民众纳入他们的轨道,利用极端民族主义进行蛊惑性煽动,主要就因为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失业、贫困、饥饿、通货膨胀,社会保障缺失,道德腐败加剧,使德国社会弥漫着一种浮躁和恐慌,“幻灭、忧愁、沮丧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于是,有一个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人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

1933年3月21日,希特勒在波茨坦教堂召开了第三帝国第一届国会,从而宣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建立。之后,高度极权的希特朗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强调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使德国迅速强大。


冯玮


德国一战虽然战败,并不代表一战时德国就不强悍,所以要纠正一下问题,并不是二战时德国更加强悍,而是德国一直都很强悍。

一战时的德国

一战时,德国工业实力全球第二,但也仅仅比第三的英国高了一个多百分点,一战四年中,德国几乎以一己之力面对欧洲强国英法俄的两面夹击,中途盟友意大利还背后捅刀子,加上机会主义者美国最后带动多个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参战,就这最后投降的的时候战线还在法国境内,俄国直接打成了苏联,要没有美国的加入,英法也难逃同样下场。所以可以看出,一战时德国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战中的德国比二战中的德国更强悍。

现在说一下二战时德国强悍的原因:
在美英国等的帮助下经济迅速复苏

一战后,英美法等为了牵制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岁苏联,不仅放松了对德国的制裁,还提供了大量援助及巨额贷款;物资上,美国向德国提供了装备、石油;英国提供了金属、生铁等;有了资金及原材料的支持,加上德国自身强大的科技及工业实力,德国的经济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复苏。

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及先进的战术

二战时期虽然德国的工业实力不及美国,可是科技实力领先世界各国。英国人发明的坦克,被德国人古德里安改良并发挥到了极致,先发制人的闪电战能快速纵深推进战线;潜艇的狼群战术战果辉煌,直接掐住了盟军的运输线;让英国吃尽苦头的V系列导弹;还有当时最先进的无翼战斗机等等。

凡尔赛和约及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不仅需要支付巨大的战争赔款,而且如鲁尔那样的工业区也被法国占领,虽然是事实并没有全部实施,但对一向有极强民族自豪感的德国人来说,已经觉得是极大的侮辱,这也是希特勒得以短期内掌握最高权力的原因,加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造成经济急剧衰退,可以说二战爆发前,德国人的民族情绪已被煽动到了极点,他们是怀着复仇的心理发动战争的,俗话说“哀兵必胜”,在屈辱以及扭曲的心态下中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十分惊人的。

一些主观原因

长期以来,受众多影视资料的影响,大家对德军的强悍做出了过高的评价,比如4小时占领丹麦,5天占领荷兰等;实际上仔细看就可以发现,德军这些辉煌的战果基本都集中在1940年5月前,主要原因是德军先发制人占得先机,并且仗着空军的制空优势以及机械化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后来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盟军的两面夹击,事实上战争一直也是在胶着甚至败退的状态,所以实际看起来,是在一定程度上夸大甚至神话了德军的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