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老师有哪些?

花生251227





黄埔军校的老师有很多,主要是在国民党中,共产党中,也有不少。

仔细盘点盘点,来回对比分析,比较出众的有这么几位。

一、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是黄埔军校卓越的政治思想管理者,也是非常出众的年轻干部。在其26岁时,已经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了。

周恩来不是直接教学生的,而是管理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直接“教书育人”的,但周恩来对老师和学生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校期间,对“马列主义思想”的推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特别是黄埔军校的“共产党人”,更是牢牢地围绕在周恩来身边,以他马首是瞻。

二、聂荣臻



聂帅(1899-1992)在学校初开时就已经来了,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

聂帅是名副其实的黄埔老师,不禁要做好秘书工作,还要兼职做好政治课的教授和辅导,可谓“能力突出,勇挑重担”。

正是这段黄埔军校的日子,历练了聂帅的心智,也和周恩来配合得非常紧密,最终成就了自己,也解救了劳苦大众。

三、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是黄埔军校早期的教授部副主任,对于整体的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虽然,叶帅当时工作的环境很复杂,国民党人居多,共产党人居少,但叶帅很坚定的坚持了自己的信仰。

毛主席评价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正是对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每到关键阶段,叶帅总是能做出对我党我军有利的选择。

四、何应钦



何应钦(1890-1987)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早期留学于日本,后来参加了“同盟会”。

何应钦能力非常卓著,理论、实战水平都不错,只是因为在日留学多年,而对日本人少了很多“仇恨”,甚至和某些日本高官是不错的朋友,比如,冈村宁次就是何应钦很好的朋友。

所以,看到冈村宁次罪大致极,还能安然而退,这让中国大多数人对亲日的何应钦并不“喜欢”。

但,何应钦却是黄埔军校初建时的总教官,深得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欣赏,总教官做的不错,其它才华也很了得,比如,黄埔军校的校旗和国民党的国徽都是何应钦设计,不得不说,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其人生的辉煌顶点在1945年9月8日,代表中国人民,代表国际社会接受了日本人的投降。

到了台湾后,何应钦担任了较多职务,比如“总统府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再比如“三民主义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不过,大多都是虚职,没多大权利。

1987年在台湾去世。

五、陈诚



陈诚(1898-1965)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职于黄埔军校教官,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

陈诚年少成名,26岁时已经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了。刚开始担任教育副官,1925年开始担任炮兵教官。后来32岁时,已经成为了第十八军上将军长了。

抗日战争时,陈诚担任了淞沪战役的总指挥,此时的救国行动,使很多黄埔学员成为了陈诚最大的支持。

和蒋介石到了台湾后,陈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均有建树建树,被周边人称为“小委员长”。

国民党内部,对陈诚领导的派系叫做土木系。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土木系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可惜,1965年3月,陈诚撒手人寰,去了西方极乐世界。

六、顾祝同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家中长子。

1919年二月,顾祝同从保定陆军学校毕业了。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后不久,几经周折,顾祝同跟随了孙中山。

在孙中山处,顾祝同和蒋介石结识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得知蒋介石也曾经在保定待过,两人距离迅速拉近。

1924年,孙中山先生组建黄埔军校时,蒋介石成了校长,顾祝同成了中校教官。

1925年1月,军校组建自己的教导团,顾祝同任二团营长。在东征过程中,顾祝同带队战绩出色,创造了“以少胜多”的骄人战绩。

之后,顾祝同一路高升,抗战胜利后,顾祝同成了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

去台湾后,顾祝同先后任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去世。



除了以上这些,黄埔军校的老师,还有汤恩伯、钱大钧、陈奇涵、王柏龄、恽代英、张治中、阎锡山等几十位。


蓝风破晓


黄埔军校成立时,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教练部李济深、邓演达(不久因蒋排挤一度离校旅德,孙中山逝世后回国回校任教育长,北伐开始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开始成为国民党左派领袖,深为蒋校长嫉恨。武汉分共后流亡苏德,30年回国,31年在上海租界被捕并被引渡到南京,被蒋秘密处决)为正副主任,教授部王柏龄、叶剑英为正付主任,政治部戴季陶、张申府(介绍张国焘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又是周恩来、朱德入党介绍人。25年中共五大会议上因意气用事退党。后一直从事民盟等民主工作,48年底在国民党败局已定情况下发表《呼吁和平》一文被民盟开除。建国后又被划为右派,直至79年平反。)为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胡谦为教育长

(24年11月增设。胡27年与李汉魂部冲突中被杀)

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教育、训练、政治、管理、医学和补给。学员先后分设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

特别强调的是政治部早期在戴季陶、张申府(二人均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党元老。)管理下在军校较为弱势,后张申府因与蒋校长难以共事而辞行,之前举荐周恩来到军校并接替其任副主任。不久周恩来接任主任,在短时间内将政治部在军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一举成为军校第一部门。这也就是周长期在国共两党均有威望之原因。

后军校从东征胜利后先后在潮汕、南宁、长沙、武汉等地开设分校。

黃埔军校是国共两党早期合作的典范之作,教师汇集了当时国共两党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大多数精英。在两党关系破裂前基本形成了国民党负责军事教育,共产党负责政治宣传教育的格局。

除前述外教职人员中较著名的国民党方面有:

汪精卫:军校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李宗仁:校务委员兼南宁分校负责人

白崇禧:校务委员

程潜:校务委员、长沙分校负责人

陈果夫:招生委员会委员

邵力子:校长办公室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诚: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室特别官佐

陈继承:教官、教育长

钱大均: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刘峙:战术教官

蒋鼎文:学生队区队长

方鼎英:入伍生部主任、代理教育长、代理校长

张治中:代理学生队区队长、武汉分校教育长

严重:一期学生副总队长(总队长邓演达兼)、二、三期学生总队长(严重早期得蒋重用,后因与邓演达交厚被蒋用其副手陈诚替代,遂退出军界,44年病逝)

缪斌:政治教官(抗战时先投汪伪成为汉奸,又与何应钦、戴笠保持联络。45年受蒋托戴笠指令去东京与日密谈,抗战胜利后受蒋奖励,不久与日密谈曝光,遂被国民政府抓捕,并以汉奸罪第一个被处决。)

邵元冲:政治教官、政治部代理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军需部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军医部副主任、主任(留德医学博士,归国后为孙中山、张静江治病,被举荐进军校先任副主任,旋即被蒋与宋荣昌对调,数月后因宋等人告状辞职)

共产党方面有:

恽代英:政治总教官(31年被顾顺章出卖,蒋即下令处决)

肖楚女:政治教官

(与熊雄一起被捕并遇害)

张秋人:政治教官(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28年在西湖被黄埔学生出卖被捕后牺牲)

瞿秋白:政治教官(35年在福建被一期学生宋希濂部俘获后牺牲)

高语罕:政治教官、政治总教官(后随陈独秀加入托派,29年被开除出党,48年病逝)

熊雄:政治部主任(四一二政变后在军校被李济深抓捕后牺牲)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郭沫若:政治教官

鲁易:政治部秘书、副主任(后任贺龙红三军政治部主任,肃反委员会负责人,32年被俘后牺牲)

阳翰笙:政治部秘书

毛泽覃:政治部职员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应是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政治部主任

董必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武汉分校政治部主任

李达:武汉分校代理政治总教官(是一大代表,不是55年上将)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陈潭秋: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陈毅: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

另外还有两个名人:

许德珩、章伯钧,都是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很多黄埔毕业生毕业后先后在军校任教的就不列举了。

1924年初,鲍罗廷应孙中山之邀,派出了切列潘诺夫为组长的苏联军事顾问小组参加军校筹备工作。军校初创时期苏联顾问有名可查的有40余人,绝大多数是军事教官。著名的有加伦、蔡尔帕诺夫、白礼别列夫、嘉烈里、瓦林等。先后在校执教的苏联教官和职员有300多人,直到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因蒋校长反共排苏而全部撤离回国。


味心斋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于危难之际创立、想力挽狂澜于既倒的王牌利器。

从1911年开始,孙中山的路途中就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因为手中没兵没枪的原因,所以他只空有巨大的名气,但却没有相应的实力来捍卫自己的抱负,仅在广东一地他就遭受到了陈炯明的压迫,因此他才产生了创办黄埔军校的初衷。


(广东军阀陈炯明)

当时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就在广东,而当时真正把握着广东军政大权的人是孙中山以前同盟会的手下陈炯明,不过在底气足够之后,陈炯明对孙中山就不是很客气了,在陈炯明的兵威逼迫下,黄埔军校就开始紧急创办了。

为了获得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蒋介石使出了浑身手段

原本黄埔军校的校长应该是国民政府的大佬程潜,如果当时不出意外的话,蒋介石的身份将会是黄埔军校两位副校长中的一位。

但是蒋介石深深的了解黄埔军校在未来所能创造的威力,他对黄埔军校的前景看的很重,把这当成了自己走向人生巅峰的最重要资本。




所以接下来蒋介石就使出了各种手段,他开始请出了他的结拜大哥、同盟会大佬张静江,用以退为进的方法最终将黄埔军校校长位置从程潜的手中夺了过来。
甚至他因为担心副校长的身份会对自己未来的大局造成干扰,所以他又通过各种手段逼孙中山撤掉了两位副校长的位置,好让自己操控起了黄埔军校的大权。

黄埔军校最开始时的定位和作用

因为孙中山本身对创办军校没什么经验,所以他就请求了苏联的帮助,而又因为时间紧迫的原因,所以黄埔军校最开始是以速成班的制度创的。

黄埔军校的学制是一年,不过学生们真正在黄埔军校内部学习的时间只有六个月,其他的六个月则是在入学前在部队里面训练半年,在训练半年之后学生们就可以进入黄埔军校中学习军事知识了。


而黄埔军校最开始的定位也是部队的初级士官,所以黄埔学生们在黄埔军校中只学到了最基础的东西,他们的军事能力都是在战场上靠一仗一仗积累或者是在陆军大学进修而来的。

黄埔军校最重要的并不是教育水平有多高,它最重要的是它无与伦比的摇篮身份,黄埔军校以摇篮的姿态培养出了许多百战名将,这些将领们都在后来的抗战、内战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黄埔军校的老师们

这个时候我们回到问题的本身,我们来大概讲一下黄埔军校的老师们。

刚开始时黄埔军校的老师们是廖仲恺,李济深,邓演达,戴季陶、张申府、王柏龄、周恩来、瞿秋白、恽代英、张秋人等,不过在这一批的人也有先后之分。

(戴季陶)

而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程潜、陈果夫、邵力子等人也在黄埔军校内部担任过一定职务。

而随同蒋介石一同发家的八大金刚也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教官,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八人。

(何应钦)

黄埔学生们的军事水平

虽然这些教官在后来都担任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真正在行军打仗方面起到最重要作用的还是他们手下的黄埔学生们,这些经历过血山火海的黄埔学生们才是真正拥有强大军事手段的人,而这些老师教官们更多做的是总揽大局的行为。

我在其他地方看到有人因为黄埔学生们所受到教育的短暂,而忽视了他们的军事水平,我对这种看法是不太认同的。

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面所学到的东西可能非常有用,但是与真正在战场上自己琢磨、慢慢磨练出来的军事水平来说,却是稍有逊色的,黄埔将领们都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都是经历过一场场的战斗使自己成为真正百战名将的,而且他们有些人后来也在陆军大学的将校班进修过,因此他们的军事水平和他们的功绩是成正比的。

所以说以上大概就是黄埔军校老师中比较出名的几位了,他们在各自的阵营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以黄埔军校为发家资本的蒋介石阵营中,这些老师们更是掌握了滔天的权势,开始左右起了当时的风云变幻,成为了时人羡慕的人上人。


孤客生


黄埔军校不但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将星如云,军事教官也是名将辈出,最著名的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


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一共开办了23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培养出了2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质量最高的是前6期,尤其是前3期,教官素质也是如此。

黄埔军校著名教官——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在他的嫡系部队里,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深得其信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他们分别是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

此八人均毕业于正规军事学校,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他们在黄埔军校时为蒋介石所倚重,成为蒋介石军事班底的核心。



何应钦: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蒋介石校友,1924年黄埔军校筹建,蒋介石担任校长,何应钦担任总教官。



陈诚: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出身,1924年黄埔军校筹建,担任炮兵科教官。

顾祝同: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后在蒋介石推荐下担任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


刘峙: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出身,1924年夏,由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

钱大钧: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4年到黄埔军校担任兵器军事教官。


蒋鼎文: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1924年到黄埔军校担任教官。


张治中: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教官。


陈继承: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

黄埔军校教官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5月创校,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先后聘请教职员233人,这些教官大多数是国内外武官学校毕业,在有资料可查的83人中,出身如下。


出身日本士官学校者12名,多任军校中的高级职务,典型的海归和尚好念经,因为蒋介石就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出身保定军校者60名,大部属校级军官,毕竟保定军校也是国内军中名校。

出身云南讲武堂者11名,则大多为尉级干部。

就总人数而论,黄埔军校教官仍以云南讲武堂出身者为多,他们约占教官总人数的60%,保定军校出身者约占20%。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该学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学校下设政治、教练、教授、管理、军需、军医各部,其中戴季陶、张申府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李济深、邓演达任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周骏彦、俞飞鹏任军需部正副主任;宋荣昌任军医部主任。又特设政治科,由总理特别任命胡汉民、邵元冲等为政治教官,分别讲授党义、党史及世界各国革命史。

除此之外,黄埔军校的教官如下:

何应钦(总教官)、钱大钧、陈继承、顾祝同、沈应时、严重、王俊、刘峙、陈诚、刘尧宸、金佛庄、蒋鼎文、张治中、白崇禧、陈果夫、邵力子、周恩来(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方鼎英、叶剑英、包惠僧、熊雄、恽代英、陈毅、萧楚女、张国焘、高语罕、周佛海、


历史军魂


仅算1924年至1930年坐落于广州市黄浦区的黄埔军校时代,而不包括迁址南京后改制成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十几个分校,创建之后的黄埔军校的教官(
老师)主要由国外和国内两部分群体组成。

第一部分是外教,系由苏俄派驻

黄埔军校成立的本身背景,就是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苏俄对军校的成立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建议上,军校成立之初,也派出了40余名苏俄军官来校任教,次年又派出了一个二百人规模的教官团。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总顾问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他化名为加仑,后来他成为苏俄元帅,但最后以日谍污名遭到清洗处决。他当时担任的是军校顾问团团长。

加仑将军照片
契列班诺夫(又译蔡尔帕诺夫),担任黄埔军校(军事)总顾问,之后他还参加了五十年代苏俄赴中国的代表团,受到了之前的师生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白礼别列夫:步兵顾问

格拉觉夫:政治顾问

嘉列里:炮兵顾问

瓦林:工兵顾问

罗戈夫:后勤顾问

捷列沙托夫:

炮兵教练

建校初期的三年中,苏俄支援的学校经费超过200万卢布,另有价值400万(另一说为600万)卢布的武器军援,应该说,苏俄的援助是黄埔军校的经费、器械、教员的基础班底。

第二部分是国内教官。

校长:蒋介石

党代表:廖仲恺、汪精卫

校务委员:李宗仁、白崇禧、程潜

政治部主任:汪精卫(兼)、戴季陶、邵元冲、邵力子、周恩来、周佛海、包惠僧熊雄

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后转正)、叶剑英、张申府、鲁易

政治教官:缪斌、瞿秋白、张秋人、萧楚女、高语罕、郭沫若、聂荣臻

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人员合影

以下不再列举政治、后勤、招生、校务、军需、军医各部门,主要介绍军事类教官。

战术总教官:何应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战术教官:顾祝同刘峙、陈继承(三人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兵器教官:钱大钧(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炮兵教官:陈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以上可以看出,在黄埔创校前期,军事类教官主要由苏俄外教担任,苏俄退出后,才是留日系和保定系挑大梁,随着毕业生的日益增多,也有一些出色者留校任教。


历来现实


黄埔军校,通常来说是指在抗战内战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前六期师生,而且七期以后军校转至南京单独由蓝党开办。

从老师方面来说,黄埔师资力量配备绝对豪华无比。军校总理中山先生,校长常凯申,党代表廖仲恺,此即黄埔前三巨头。此外,副校长李济深、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教练部主任王伯龄,总教官何应钦等。后期,汪精卫继任党代表,周总理继政治部主任,都算一时人杰。而陈诚此时只是没有具体职务的校长办公室候差上尉军官,所以一二期学生几乎都不承认陈诚为老师,就是此原因。

军事教官基本来自保定军校毕业,如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继承、严重等著名将领,后期则有张治中,陈诚,汤恩伯等。军事教官大多是蓝党,少数是红党。

特别的是邓演达。邓演达是廖仲恺后最坚定的左派。对黄埔军校三四五六期的影响能力仅次于常凯申,与常周并称黄埔中三巨头。1927年3月,邓常两位老朋友因政治理念分道扬镳,之后多次组织反常暴动并拉拢学生预备在1930年冬于全国多省由七个师同时起事,最终因内部组织问题流产。

就算陈诚也是邓演达亲自挑选和提拔的,更是进入大元帅府警卫连和黄埔军校,接替严重任22师长的重要举荐人。所以说陈诚是邓演达的人毫不过分。因此在四一二后,21、22两个师内部思想极为混乱,包括陈诚在内大批年轻军官预备哗变转投武汉邓演达也就毫不奇怪。最终,1931年底,常凯申劝降邓演达不成秘密杀害,陈诚1932年元旦娶常凯申宋美龄的双料干女儿谭详,陈诚才算是真正被常凯申作为亲信加入核心圈。

政治教官基本来自红党。肖楚女,熊雄,恽代英等皆大名鼎鼎。所以黄埔前六期学生普遍亲CCP一些,即便加入蓝党的大多数黄埔学生对红党也多少有香火情份。正因为如此,常凯申搞四一二,执行者是桂系第七军与前军阀部队周凤歧26军,黄埔学生组成的嫡系第一军被常凯申提前调离,避免了血腥。


四川達州


黄埔军校成立时,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教练部李济深、邓演达为正副主任,教授部王柏龄、叶剑英为正付主任,政治部戴季陶、张申府(介绍张国焘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又是周恩来、朱德入党介绍人。25年中共五大会议上因意气用事退党。后一直从事民盟等民主工作,48年底在国民党败局已定情况下发表《呼吁和平》一文被民盟开除。建国后又被划为右派,直至79年平反。)为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胡谦为教育长(24年11月增设。胡27年与李汉魂部冲突中被杀)。

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教育、训练、政治、管理、医学和补给。学员先后分设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
特别强调的是政治部早期在戴季陶、张申府(二人均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党元老。)管理下在军校较为弱势,后张申府因与蒋校长难与共事而辞行,之前举荐周恩来到军校并接替其任副主任。周恩来后来接任主任后,在短时间内将政治部在军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一举成为军校第一部门。这也就是周长期在国共两党均有威望之原因。
后军校从东征胜利后先后在潮汕、南宁、长沙、武汉等地开设分校。
黃埔军校是国共两党早期合作的典范之作,教师汇集了当时国共两党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大多数精英。在两党关系破裂前基本形成了国民党负责军事教育,共产党负责政治宣传教育的格局。
除前述外教职人员中较著名的国民党方面有:
汪精卫:军校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李宗仁:校务委员兼南宁分校负责人
白崇禧:校务委员
程潜:校务委员、长沙分校负责人
陈果夫:招生委员会委员
邵力子:校长办公室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诚: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室特别官佐
陈继承:教官、教育长
钱大均: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刘峙:战术教官
蒋鼎文:学生队区队长
方鼎英:入伍生部主任、代理教育长、代理校长
张治中:代理学生队区队长、武汉分校教育长
严重:一期学生副总队长(总队长邓演达兼)、二、三期学生总队长(严重早期得蒋重用,后因与邓演达交厚被蒋用其副手陈诚替代,遂退出军界,44年病逝)
缪斌:政治教官(抗战时先投汪伪成为汉奸,又与何应钦、戴笠保持联络。45年受蒋托戴笠指令去东京与日密谈,抗战胜利后受蒋奖励,不久与日密谈曝光,遂被国民政府抓捕,并以汉奸罪第一个被处决。)
邵元冲:政治教官、政治部代理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军需部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军医部副主任、主任(留德医学博士,归国后为孙中山、张静江治病,被举荐进军校先任副主任,旋即被蒋与宋荣昌对调,数月后因宋等人告状辞职)
共产党方面有:
恽代英:政治总教官(31年被顾顺章出卖,蒋即下令处决)
肖楚女:政治教官(与熊雄一起被捕并遇害)
张秋人:政治教官(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28年在西湖被黄埔学生出卖被捕后牺牲)
瞿秋白:政治教官(35年在福建被一期学生宋希濂部俘获后牺牲)
高语罕:政治教官、政治总教官(后随陈独秀加入托派,29年被开除出党,48年病逝)
熊雄:政治部主任(四一二政变后在军校被李济深抓捕后牺牲)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郭沫若:政治教官
鲁易:政治部秘书、副主任(后任贺龙红三军政治部主任,肃反委员会负责人,32年被俘后牺牲)
阳翰笙:政治部秘书
毛泽覃:政治部职员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应是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政治部主任
董必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武汉分校政治部主任
李达:武汉分校代理政治总教官(是一大代表,不是55年上将)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陈潭秋: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陈毅: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
另外还有两个名人:
许德珩、章伯钧,都是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很多黄埔毕业生毕业后先后在军校任教的就不列举了。
1924年初,鲍罗廷应孙中山之邀,派出了切列潘诺夫为组长的苏联军事顾问小组参加军校筹备工作。军校初创时期苏联顾问有名可查的有40余人,绝大多数是军事教官。著名的有加伦、蔡尔帕诺夫、白礼别列夫、嘉烈里、瓦林等。先后在校执教的苏联教官和职员有300多人,直到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因蒋校长反共排苏而全部撤离回国。

用户61482539190


一所培养无数军中精英的学校,当然老师众多,而且办学特色明显,是孙中山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时期,第一大特色就是有苏军顾问团,有很多苏联军事专家并直接参与授课。以加伦将军为首。

第二个特色,蒋介石被任命为校长,而蒋介石是日本陆军仕官学校毕业,故有日本留学的经历的何应钦、钱大均等受到重用,分任教育长,参谋长等主要军事方面的主官。

学校建在广东,粤系军阀自然也有部份文武兼备的人员进入军校任职,如李济深,邓演达,叶剑英也属此例。当然他们也都是国民党员。叶剑英是后来加入共产党的。

基层军事教官,多是一些国内基它老牌军校出身的,后来有名气的人物有陈诚,刘峙,蒋鼎文,顾祝同等。

第三个特色,黄埔是军政一体教育的学校,即教授军事指挥技能,也教授政治理想,这是不同于旧式军校的鲜明特点,毕业生无论是信仰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比旧式军阀的军官更加勇敢,无畏牺牲。这也是北伐军以少胜多,攻无不克或能坚持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所在。故军校有政治部,主任是戴季陶,周恩来是副主任。(后来是周佛海)。陈果夫任过政治教员。共产党的政治教育任课老师极有名望,代表是肖楚女和恽代英。所以才在国民党主办的学校里发展了那么多的共产党员,并且大部份终身坚贞不渝。

最后说明一下,聂荣臻元帅,在黄埔时期更准确的说是工作人员,而不是教员。


净月暖阳


黄埔军校是民国时期中国第一军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为八年抗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埔军校,是当时军人向往的地方,也是蒋介石倚重的地方。原因之一就是这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前后二十年总共培养了二十多万杰出人才,以前三批最为杰出。前三批黄埔军校毕业生除了牺牲的人,剩下的人个个都是高级将领。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的老师都有哪些。

当时军校总理国父孙中山,校长常凯仲,党代表是廖仲恺。除此之外,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教导处主任王伯龄,总教官何应钦。后期党代表为汪精卫,周恩来总理任政治部主任。



除此之外,更有一大批高级军事教官,这些人都是毕业于军事名校,有些深厚的军事能力基础。顾祝同,蒋鼎文,严重,张治中,陈诚,汤恩伯便是军事教官中杰出代表。


黄埔军校也为我党提供一大批军事人才,他们打击日寇和新中国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徐向前,陈庚,左权,蒋先云,周士等人,没有他们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