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此子当皇帝估计又是位千古一帝,却被朱棣逼得写戏曲

朱元璋正式登基前,已经请刘伯温选址修建新的皇宫。皇宫建成后,朱元璋夸赞其恢宏大气,无物能越过高大的宫墙,刘伯温答曰只有燕子能飞过。朱元璋刚死,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朱元璋此子当皇帝估计又是位千古一帝,却被朱棣逼得写戏曲

明太祖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最像他的就是朱棣。但临终时,并没有立朱棣做皇帝,而是传位皇太孙朱允炆,特别谕令:各地藩王不得进京奔丧。明太祖伐元建明,晚年将开国功臣悉数杀尽,幸免于难的人少之又少。此举一面是出于猜忌和农民固有的小家子气,另一面则是为了帮孱弱的朱允炆扫除障碍。

朱元璋太明白朱棣的为人,这个儿子虽然极有谋略,是帝王之才,但只能在乱世中建树,并不适合治理目前的天下。朱棣冷酷坚毅的性格遗传自己,为了巩固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很难善待朱元璋其他的儿子。朱元璋一生杀伐之气太盛,终于在鲜血中建立起大明王朝,接下来需要一个仁慈清明的君主,使国家在休养生息中稳定发展。所以他选择了朱允炆,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决定是对的。建文四年间,国泰民安,朝堂民间风气甚好,“德治”“怀柔”的政策使人们渐渐从朱元璋的阴影里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毁灭了这一切,他不甘屈做一个藩王,他要的是君临天下。

朱元璋此子当皇帝估计又是位千古一帝,却被朱棣逼得写戏曲

燕王朱棣起兵的借口是自保。单纯的朱允炆以为“削藩”激怒了皇叔,顾念亲情,优柔寡断,一步步助长了朱棣的气焰。燕王的意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多数人选择隔岸观火,不急于依附谁。朱棣多年带兵打仗,颇得人心,城府极深,手段凌厉狠辣;朱允炆虽经验不足,但可以调动的兵马比朱棣多几倍,又是正统,舆论和兵力占绝对优势。两朱实力相当,但交锋后建文帝节节败退,燕王以少胜多,屡战屡胜,收服了大量兵马,一路直指金陵。建文帝到底是个文弱书生,用兵打仗哪里比得过皇叔,先是长兴候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战败,再是李景隆五十万大军被收服。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能用的将才都被朱元璋杀光了,使得朱允炆无人可用。藏尽良弓,反无自卫护身之器。

朱元璋此子当皇帝估计又是位千古一帝,却被朱棣逼得写戏曲

建文四年六月,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是生是死成了千古谜案。燕王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同时也被钉在了“篡位”的刑柱上。他曾下令“清宫”,将侍奉过建文帝的人都杀掉,时长三天,横尸遍野。接着就是削去兄弟们的权力,贬的贬杀的杀。参与“靖难之役”的宁王早就看清朱棣的真面目,事成后请求归隐,醉心戏剧文学创作,算是善终,还成了明初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家。

宁王是“靖难之役”中唯一支持朱棣的藩王,为朱棣顺利夺位做出了很大贡献,也跟着四哥背上了千古骂名。这个宁王是有苦难言,事实上他完全是被四哥坑来的,活生生“绑”上贼船。朱棣继位后,他请求归隐,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个火坑。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谥号献王,史称“神姿秀朗,慧心聪悟,于书无所不读”。朱权13岁受封,十五岁到封地大宁统帅大军抵抗蒙古的袭扰,二十出头战功赫赫。在建文帝削藩中,他是少数握有兵权的藩王中实力最强的,难怪朱棣盯上了他,得到了他的帮助就是如虎添翼。

朱元璋此子当皇帝估计又是位千古一帝,却被朱棣逼得写戏曲

本来朱权也持看热闹的心态。皇室内战,两边都不好得罪,一面是关系要好的四哥,一面是老爸传位的侄子。1399年,朱棣单枪匹马进城会见朱权,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是冤枉的,企图获得朱权的同情。朱棣前脚走,朱权就被朱棣安排好的伏兵捉起来了。朱棣阴险狡诈,在朱权面前做戏的时候,派人把朱权的家眷扣押了,朱权精心调教的“朵颜三卫”也成为了他的人。朱权被坑得猝不及防,只能硬着头皮干了。

有了“朵颜三卫”,朱棣的仗打得更有把握了。他一面夸奖十七弟训练有素,一面承诺“平分天下”。朱权才不会相信朱棣画的这张大饼,朱棣登基后果然没有履行承诺。好在朱权早就看清,没有纠结迷恋于权利和地位,离京回到封地,不问政事,安度晚年。遗憾的是,以朱权的文韬武略,若当皇帝也不会逊色于那些明君圣主多少,最终却心甘情愿地当一名书生。他的文学天赋极高,创作了大量优质戏剧,推动了明初戏剧文学的发展。除了朱权,朱家还出了个著名的戏剧家朱有燉,是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之子。他在建文年间和父亲一起被贬为庶人,永乐年间恢复爵位,但也选择远离政治纷争,成就自己的文学梦想。

朱元璋此子当皇帝估计又是位千古一帝,却被朱棣逼得写戏曲

朱棣常被认为是明朝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杀孽并不比朱元璋少。如果选择的是和建文帝联手,一个平定战乱,一个治理国家,也许能共同创造太平盛世。但历史已经注定,在皇位面前,谁要是手软,下场肯定很惨。朱权参战是被逼无奈的,他懂得朱棣的秉性,早早脱身,一身治国之才白白浪费未免不让人感到遗憾,但对他来说也确实是明智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