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課丨讀詩與寫詩,都要講究情境與意境

作者/錢穆

文學課丨讀詩與寫詩,都要講究情境與意境

陶、杜、李、王四人,林黛玉叫我們最好每人選他們一百兩百首詩來讀,這是很好的意見。但我主張讀全集。又要深入分年讀。

一定要照清朝幾個大家下過工夫所註釋的來讀。陶、李、杜、韓、蘇諸家,都由清人下過大工夫,每一首詩都注其出處年代。讀詩正該一家一家讀,又該照著編年先後通體讀。

湘鄉曾文正在中國詩人中只選了十八家。而在這十八家裡邊,還有幾個人不曾完全選。即如陸放翁詩,他刪選得很好。若讀詩只照著如《唐詩別裁》之類去讀,又愛看人家批語,這字好,這句好,這樣最多領略了些作詩的技巧,但永遠讀不到詩的最高境界去。


文學課丨讀詩與寫詩,都要講究情境與意境

曾文正的《十八家詩鈔》,正因他一家一家整集鈔下,不加挑選,能這樣去讀詩,趣味才大,意境才高。這是學詩一大訣竅。一首詩作很好,也不便是一詩人。一詩中某句作得好,某字下得好,這些都不夠。

當然我們講詩也要句斟字酌,該是僧推月下門呢,還是僧敲月下門?這一字費斟酌。

又如王荊公詩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綠字是詩眼。一首詩中,一個字活了,就全詩都活。用吹字到字渡字都不好,須用綠字才透露出詩中生命氣息來,全詩便活了,故此一綠字乃成得為詩眼。

正如六朝人文,“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綠字長字,皆見中國文人用字精妙處。從前人作詩都是一字一字斟酌過。但我們更應知道,我們一定要先有了句中其餘六個字,這一個字才用得到斟酌。而且我們又一定先要有了這一首詩的大體,才得有這一句。這首詩是先定了,你才想到這一句。這一句先定了,你才想到這一字該怎樣下。並不能一字一字積成句,一句一句積成詩。實是先有了詩才有句,先有了句才有字。應該是這首詩先有了,而且是一首非寫不可的詩,那麼這首詩才是你心中之所欲言。有了所欲言的,然後才有所謂言之工不工。

文學課丨讀詩與寫詩,都要講究情境與意境

主要分別是要講出你的作意,你的內心情感,如何講來才講得對,講得好。倘使連這個作意和心情都沒有,又有什麼工不工可辨?什麼對不對可論。譬如駕汽車出門,必然心裡先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然後才知道我開向的這條道路走對或走錯了。倘使沒有目的,只亂開,那麼到處都好,都不好,那真可謂無所用心了。

所以作詩,先要有作意。作意決定,這首詩就已有了十之六七了。作意則從心上來,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先要決定你自己這個人,你的整個人格,你的內心修養,你的意志境界。

有了人,然後才能有所謂詩。因此我們講詩,則定要講到此詩中之情趣與意境。先要有了情趣意境才有詩。

好比作畫盡臨人家的,臨不出好畫來。盡看山水,也看不出其中有畫。最高的還是在你個人的內心境界。例如倪雲林,是一位了不得的畫家。他一生達到他畫的最高境界時,是在他離家以後。他是個大富人,古董古玩,家裡弄得很講究。後來看天下要亂了,那是元末的時候,他決心離開家,去在太湖邊住。這樣過了二十多年。他這麼一個大富人,頓然家都不要,這時他的畫才真好了。

慧老師讀書:關注教育,熱愛讀書,傳承文化。邀你一起遇見文化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