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中暑是夏季高温天气下常见的病症,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们,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中暑:轻者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重者会昏迷不醒,如不及时抢救,则危及生命。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不仅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人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考验。

高温天气,送你一份超实用防中暑指南

中暑是人体不能适应炎热环境的结果,所以气温的高低是产生中暑的最主要的外因。资料表明,中暑与日最高气温关系密切,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7℃时,中暑人数将显著增加。正因为如此,气象和劳动部门将日最高气温达到37℃作为高温天气,发布高温报告,告诫人们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有时这种高温天气持续6天以上,此时,中暑将非常容易发生。中暑也与日平均气温有关,当日平均气温高于31℃时,说明全天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30℃以上,如果逢相对湿度偏大、风速偏小,中暑也比较容易发生的。

为什么高温环境下劳作容易中暑呢?研究表明,人体体温调节主要有3种形式:传导和对流、辐射散热、水分蒸发。气温升高,人体以传导和辐射方式的散热减少,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方式的散热增加。当气温在35~39℃时,人体三分之二的余热须由汗液蒸发排出,而排出不畅时,则容易发生中暑。可见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体质和营养状况等有关。

运动保健专家研究发现,要想排汗顺畅,避免中暑,必须及时补充因流汗过多而失去的水分。当然,补充水分也是有一定技巧的。一般可在劳作前15分钟,喝大约400~600毫升的水(1~2杯);劳作的过程中,每隔半小时喝大约250毫升的水。倘若饮水太多,反而会导致胃部不适。

除了补充水分外,当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都较大,而风速较小时(如梅雨季节里的晴日),要减少劳动或运动量,缩短劳作时间;炎炎烈日之下,最好穿棉质、浅色的衣服,不可赤膊。同时,每次劳作之前,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的高低和风的大小,制定适宜的劳作计划,采取得力的防暑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