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褚遂良,杭州錢塘人,字善登,高宗時封河南郡公,故人稱“褚河南”。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豔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雁塔聖教序》也稱《慈恩寺聖教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兩塊石刻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刻《聖教序》,後石刻《聖教記》。他所寫的《雁塔聖教序》,最有自家之法。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用筆自然飛動之巧妙,古人曾說“學書貴能通變”,運筆中掌握提按、頓挫、徐疾和某些過渡性技巧,使線條呈現變化的主要方法,通過按筆可以達到“重若崩雲”。楮遂良就是用一種“錐畫沙”或者他稱為“印印泥”的方式如輕功般將筆拎於紙上,而不陷入紙中,運筆都在空際,而不是紙裡;筆畫上,視其提按、頓挫、疾徐、粗細、濃談、方圓等用筆自然,變化流暢。古來論書即:“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這些都是表現線條力度的誇張說法,但說明書法講究筆力、更能體現線條的力度美,儘管楷書多以方正端莊、簡靜見長,但褚遂良的楷書也能像行草書那樣參差俯仰、錯落有致、綿婉使轉無不體現線條飛動之自然美。

1、參差俯仰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精”字,僅以米字旁為例,上兩點一高一低、一大一小的錯落有致;橫和豎畫~粗-細、一強一弱的對比,寫出神態各異、豐富多變的“飛動線條,能激動人的心魄,激勵人的情性,體現筆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內涵及書家筆墨技巧的嫻熟。

2、綿婉使轉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超”字,“走”旁以行書筆意寫是瀟灑靈動,使其姿態飄逸,輕靈飛動、工整險峻。

3、錯落有致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藏”字,其中“豎撇”與“豎”形成明顯對比,“豎”的粗壯有力更顯“撇”和“戈勾”的搖曳生姿、似有飛動之態,那麼力感與勢態造成了線條的動態美。

4、搖曳生姿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罪”字,一個如此板正的字,褚遂良在處理“四”字頭時,令其五個筆畫之間大小、方向、長短、粗細皆不同,和諧而統一,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用筆自然並具飛動之美。

5、輕流慢淌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幽”字,字中三個“豎”的巧妙變化,尤其是中間“豎”的寫法,提筆使線條“輕如蟬翼”、令人有種時隱時現的變化感和沉浮感,從而突出表現作品獨特的美感。

6、旋律節奏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有”字,第一筆和第二筆一長一短的強力對比,並和下邊“月”形成一橫一豎的整體結構,使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富有旋律節奏。宋人姜白石《續書譜》日:“必須下筆動靜疏密均勻為佳,當疏不疏反成寒氣,當密不密必致雕疏”。

7、牽連飛渡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妙”字,最後一筆“撇”的“飛渡”,使左右結構渾然一體,字形的大小變化、字形的結構、開合、伸縮、倚正以及自然的穿插等等的巧妙運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種自然的節奏感。將心靈中的某種情趣表達出來,這種心靈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書法作品取得某種神奇的效果。

8、顧盼生姿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減”字,最裡邊的“火”與其餘筆畫的形成一種輕重緩急的鮮明對比,整體佈局自然生動,使人一眼望去疏密得體,顧盼生姿。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以表達感情,抒發性靈為特徵的,書法也是如此,書法家們藉助抽象的點畫,通過藝術加工,並熔進自己的感情,創作出具有情調的作品,從而引起欣賞者感情上的共鳴。

9、揖讓有致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如“之”字,筆畫之間筆斷意連,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氣勢貫通,就象優美的樂曲激發人的幽思。更重要的是表現作者情懷志趣,作者憑著與生俱來的審美意識,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筆下的文字形態更有線條美、更和諧流暢、更變化多姿、更參差錯落,使欣賞者心領神會。

10、虛實相生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清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通風,常計白當畫,奇趣乃出”。如“塵”字,廣字部和裡邊眾多筆畫形成疏密、敘事對比,令人有種統一感和整體感。不同的書法作品體現出作者不同的思維形式,有的作品重虛白,氣勢寬舒靜謐,給人以空靈遊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縱橫決蕩之感。書法表現出中國藝術最瀟灑、最靈動的自由精神,展示出歷代書家空靈的精神趣味和人格價值,正是書法藝術這一獨特的魅力,使之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成為最集中、最精妙地體現了東方人精神追求的東方藝術。書法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從中品味欣賞可以在視覺上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書法藝術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談”,只有書法與欣賞者心貼得緊密,藝術才能保證永恆,才有意義,才能真正體現出書法藝術的博大宏深和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