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零食袋中的最佳乾果

葵花籽:零食袋中的最佳乾果

汪鶴年

葵花籽:零食袋中的最佳乾果

在夏季鄉間的曠野上,我們常可看到這樣一幅由向日葵充當主角的畫面:高達兩三米,直立而粗壯的莖幹上,稀稀拉拉地長著幾片心狀卵形或卵圓形的葉子,金黃色的碩大花朵孤獨地長在莖頂或枝端,害羞般地低垂著頭……而伴隨著這金黃色的暢想曲日漸成熟的,便是那或灰、或黑的瘦果——葵花子。

向日葵為菊科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常朝著太陽而有朝陽花、向陽花、向日花、向日菊、轉日蓮、望日蓮等別名。又因其是由西方引入的品種,故又有西番菊、西番蓮、西番葵等俗稱。《植品》叫它向日菊;《群芳譜》稱其為丈菊、西番菊、迎陽花;《長物志》呼之為葵花、向日、西番蓮;《花鏡》中已直接稱之為向日葵,又稱作西番葵;乾隆《臺灣府志》名之為秋葵;《撫郡農產考略》則稱其為向日花。

向日葵性喜乾燥、寒冷,故在北方和西南地區種植較為普遍。但在南方,特別是在炎熱多雨的亞熱帶地區如臺灣、海南等地,其種植則相對有限。

向日葵的品種可分為“觀賞”型和“食用”型兩種:觀賞用品種的植株較矮小,通常不超過半公尺,因此適合於盆栽;食用品種的植株則較為高大,可長至2公尺以上,適於露天苗圃中的大規模種植。向日葵的生長相當迅速,通常種植約兩個月即可開花,且花期可達兩週以上。其花型有單瓣、重瓣或單花、多花之分。徐珂《清稗類鈔》對其就有這樣的描述:“向日葵為一年生草,莖高六七尺,葉作卵形,互生,有鋸齒,葉面粗糙。夏秋之交,莖頭開一花,為頭狀花序,大者徑七八寸,花瓣鮮黃,其花常向太陽旋轉,故名。江、浙各地,多栽種於溼熱地方,高可十餘尺,冷處略短。”

葵花籽:零食袋中的最佳乾果

“食用”型向日葵的可食用部分便是其種子——被人稱作乾果零食之王的葵花子。葵花子不僅是很好的食用乾果,而且營養豐富,除含有豐富的植物油脂、胡蘿蔔素、麻油酸等,還含有蛋白質、糖類、多種維生素及鋅、鐵、鉀、鎂等微量元素。其中所含脂肪可達50%左右,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而且不含膽固醇,故葵花子油成為植物烹調油家族中珍貴的油品之一。

原產於北美洲的向日葵,約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由西方傳人中國。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7年)陝西盩厔人趙嶇所著《植品》就提到,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傳入了“向日菊”:“向日菊者,萬曆間西番僧始攜種入中國,幹高七八尺至丈餘,上作大花如盤,隨日所向。花大開則重,不能復轉。初,中官以重價購以進。時未有名,上賜名向日菊。後其種漸布民間。丙午、丁未間(指萬曆三十四年——三十五年),關中多種之,遍滿籬落。”。從遠在西北的陝西地區已出現向日葵的種植來看,其傳入我國已有相當時日。

葵花籽:零食袋中的最佳乾果

稍後,明萬曆年間進士王象晉《群芳譜·花譜》便較為翔實地描繪了時有“丈菊”等名的向日葵:“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陽花。莖長丈餘,幹堅粗如竹。葉類麻,多直生。雖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盂,單辦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漸紫黑而堅。取其子種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墮胎。”

明末文震亨所撰,約1635年左右成書的《長物志》中,向日葵開始有了“向日”之名:“葵花種類奠定,初夏花繁葉茂,最為可觀。一曰向日,別名西番蓮。”

清代,向日葵的栽培得到進一步普及,“向日葵”之名也正式見諸文人的記述。清初陳淏子所撰,成書於康熙25年(公元1688年)的《花鏡》中就專設有“向日葵”專條,對其特性、形態等有更詳盡的描述:“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葉大於蜀葵,尖狹多刻缺。六月開花,每杆頂上只一花,黃辦大心,其形如盤,隨太陽迴轉,如日東昇則花朝東,日中天則花直朝上,日西沉則花朝西。結子最繁,狀如蓖麻子而扁。只堪備員,無大意味,但取其隨日之異耳。”其中的“只堪備員,無大意味”,似乎意味著,它已開始成為款待客人的乾鮮果品之一。

康熙三十六年《宜都縣誌》的“物產志”在記述當地的“花屬”物產時,也曾提到“向日葵”這一名稱。

康熙六十一年貴州《思州府志》“物產志”中也列有“向日葵”之名。

連高溫多雨的臺灣地區也有了向日葵的種植。乾隆六年《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在談及當地物產時就有“葵花,黃花蓋頂,中有子;大如盤,向日傾心。又一種名秋葵,黃花自下而上,開盡乃止;與‘一丈紅’頗相類”的記述。

江蘇太倉地區也有了向日葵的種植。《嘉慶直隸太倉州志》“物產志”中便列有“向日葵”之名。

葵花籽:零食袋中的最佳乾果

而且,將葵花子視之為主要乾果零食食品的風習,已開始形成。吳其浚撰於嘉慶年間的《植物名實圖考》中就明確地記載了此種現象:“[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頭暈。滇、黔與南瓜子、西瓜子同售於市。”可見,至遲在清代中期,葵花子已同南瓜子、西瓜子一起成為雲南、貴州等地市面上零售的乾果食品。

光緒元年《長樂縣誌》“物產志”中也有“葵花子,一名朝陽子”的記述。

光緒年間,葵花子作為重要油料作物的價值,也得到很好地利用。何剛德撰於光緒年間,記載江西撫州地區農業物產的《撫郡農產考略》中就出現了用葵花子榨油食用的記載:“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錢。子可榨油。”

徐珂《清稗類鈔》還總結了葵花子的五大用途:“一,花可染皂青,子可榨油,其油略與橄欖油同,每地一畝,收子約五十鬥,每鬥可榨油一升。二,子之仁搗為汁,塗擦肌膚,嫩滑而潤。三,西人有以之煮為粥,與孩童食之者。四,亞美利加之土人將其研磨細粉而為饅頭。五,葉可飼馬牛羊等畜,梗可為薪。浸其灰於水中,滌淨渣滓,再將水熬幹,即為上等之鹼,可製作肥皂。”

葵花籽:零食袋中的最佳乾果

清末何剛德《撫郡農產考略》中,則對向日葵的種植季節及栽培方法等進行了十分細緻的科學總結:“葵,名向日花,又名錦葵。……一春初種。小滿後結盤,夏至盤開黃花,立秋滿盤結實,秋末可收。……牆邊田畔,隨地可種,生長極易”;“揀選飽滿葵子,納於耕熟畦內。縱橫尺許,數子一科,覆之以土。俟葉大如錢時,留佳者一株,餘悉拔起。四周有草亦宜拔盡,忌用鋤。種時以熟糞和土覆之,後偶灌以糞水。”這些經驗至今仍被人們所借鑑。

如今,葵花籽已成為中國人最主要的乾果零食食品,在吃法上亦花樣繁多,比如炒瓜子、鹽瓜子、奶香瓜子、甜瓜子等,就是家庭常見的吃法。至於近來市場新近推出的用去掉殼的葵花子仁為原料,或用鹽炒,或用奶制,鹹甜不一,其香各異的炒瓜子仁一族,更倍受消費者的青睞。

參考文獻(略)

《咱們祖先的瓜果園》(連載)

版權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