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是如何灭亡的(三):“中原海寇之始”,孙恩与五斗米道

之前简单描述了桓玄称帝,但有一点没说,桓玄之所以能够顺利称帝,与孙恩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要不是孙恩作乱,东晋至少能与桓玄抗衡,而不是一边倒的局势,那么今天就讲讲这位孙恩。

孙恩,出自琅琊孙氏,其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道。虽是士族出身,但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这些顶级门阀相比,差的实在太大,为低级士族,尤其是移居会稽,经过土断以后,基本上如同南来下层北人一样,已变成南方的低下阶级。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三):“中原海寇之始”,孙恩与五斗米道

所谓土断,实际上就是指户籍管理。由于西晋时的各种乱七八糟,大量北人南下,这些人被称为侨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底层人民。东晋政府成立以后,采取侨置政策,即在某集中地区,暂置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而南方原郡县称为“土郡县”,比如说晋陵(今江苏常州一带)一郡,当时便侨立徐、兖、幽、冀、青、并六州的十多个郡级和六十多个县级机构,当时还有南徐州这种叫法,便是侨置政策。

侨人只能在这些侨立的治所登记,跟南方土著居民不同,侨人享有特权,他们的户籍称为白籍,不算正式户籍,入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调役,而土著居民户籍称为黄籍,是东晋的正式户籍。

各州侨人既和原来的江南土著百姓杂处,又彼此相互混居,却分属于不同的州、郡、县管理,这些流民自北方南下,多数还想重返故里,所以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这种情况下,东晋朝廷不得不给予侨人特权,但是数次北伐无功且东晋站稳脚跟之后,侨人跟土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涌现,为了更好的统治,东晋便开始整理户籍,即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这就是土断政策。

经过土断以后,孙恩家族没了特权,便开始为以后想办法,这时候他叔叔孙泰遇见了一位道士:杜子恭。

杜子恭可不是一般人,其为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在东晋时,出现了很多道教世家,比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等,这些世家共尊杜子恭为首。

许是老杜觉得孙泰天赋异禀,便收他为徒,传其道术,杜子恭死后,孙泰自然就接替他的位置成了新一代的五斗米道首领。

公元398年,王恭之乱爆发,孙泰只当晋祚将尽,便以讨伐王恭为名,私合教众数千人,准备起事,可能是头一回心里紧张,这要命的事儿竟然被会稽内史谢輶发现了,他二话不说便揭发了。司马道子遂诱杀孙泰,孙恩无奈,远遁海岛,众教徒听闻孙泰死了,十分迷惑,就相互催眠,认为孙泰是“蝉蜕登仙”,然后把目光投向了海中的孙恩,纷纷给他送人送物资。

孙恩得了数百亡命之徒,又有众多迷信之众,发誓要报此大仇。

公元399年,司马元显征调江东八郡免奴为客者,以充兵役,使得三吴门阀甚是不满,孙恩趁此良机,自海登陆,进攻上虞,县令被杀,随后直取会稽。同是信奉五斗米道的会稽内史王凝之急忙设下香案,只见他脚踏七星步,火烧三山符,求得鬼兵以守卫各路要津,可惜了,鬼兵还没来,教众却来了,王凝之来不及释放咒语,便被一刀砍翻,余子皆死。

迷信害死人啊!这王凝之乃书圣王羲之次子,王献之之兄,谢安之兄谢奕之女,有“咏絮之才”美誉的才女谢道韫之夫。

会稽失落,孙恩部众增至数万人。除去会稽,尚有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及新安郡纷纷杀长史以响应孙恩,“旬日之中,众数十万”,声势十分浩大。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三):“中原海寇之始”,孙恩与五斗米道

咏絮之才

眼见如此,孙恩不禁得意洋洋,据会稽,自称征东将军,并把部众改名为“长生人”,同时发令诛杀异己,“有不同者戮及婴孩”,死者十之七八、

东晋上下震惊不已,忙调遣徐州刺史谢琰及镇北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

孙恩本来打算,借着江东八郡一路打到建康,推翻东晋,然而听说刘牢之兵临钱塘江时,就知道这事成不了了,遂改为据会稽而自守,与东晋分庭抗礼。显然,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快,数战之后,坐拥数十万众的孙恩见谢刘二人攻击甚猛,只好携二十万人再次远遁海岛。

公元400年五月,孙恩率部众再袭东晋,攻浃口(今镇海口),入余姚,破上虞,进至刑浦,被谢琰参军刘宣之击退。

不久之后再度进军刑浦,并逼近会稽,谢琰因屡战屡胜,十分大意,后因部下叛变而被杀。孙恩立刻转攻临海。十一月,孙恩在余姚大败高雅之,随后又败于刘牢之之手,孙恩无语,再度逃入海岛。

公元401年二月,孙恩又一次率众登陆,又攻浃口,进攻句章,结果城尚未攻下就得知刘牢之又来了,于是马不停蹄,撤回海岛。

三月,孙恩又来了。这一回他转攻海盐,然而刘牢之早派刘裕前来,结果孙恩日夜兼攻,却都无法前进一步。孙恩无奈转攻吴国内史袁山松守的沪渎。这回终于成功了,五月袁山松战死,孙恩大军突进至京口(今镇江),战士十余万,楼船千余艘,军容强盛。孙恩只当至此可以攻取京城建康。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三):“中原海寇之始”,孙恩与五斗米道

当时刘牢之还在山阴,立刻派刘裕领兵从海盐堵截孙恩,刘牢之自率大军援救京口。

刘裕所部兵力不足千人,但丝毫不怕,以少胜多,大败孙恩。孙恩狼狈登船再逃。

不过这回孙恩并没有逃远,他也不是傻子,知道这回京城空虚,就重整兵力再进建康,不过此时朝廷已经陈兵待战,更有司马尚之大军驰援,只好撤退,北走郁州。后刘裕来讨,交战数次孙恩再次大败,于是沿海南逃。但是即便南逃期间刘裕也一路追击,孙恩只好在浃口再逃入海中。

这期间,东晋朝廷一直竭尽全力来对付孙恩,桓玄、殷仲堪、杨佺期三人趁此良机大打出手,殷杨二人失败,部众土地尽归桓玄所有,桓玄开始挟制朝廷,威逼司马氏,进督八州及杨豫八郡,领荆江两州刺史。

公元402年,桓玄击败司马道子一派,掌控大权,猛将刘牢之身死,孙恩听说后再次以为大事可成,再度来袭。但是在进攻临海郡时被太守辛昺击败。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三):“中原海寇之始”,孙恩与五斗米道

刘裕

孙恩部众经此战后,死亡殆尽,仅余数千人。而孙恩本人惧怕被朝廷俘获,遂投海自尽,数百名他的妓妾和信奉他的部众皆随之而死, 余下部众只当孙恩成仙,称其为“水仙”。孙恩死后,大家伙推举其妹夫卢循为首领,继续率领余众坚持斗争,直到411年被刘裕剿灭。

至此持续十余年的孙恩卢循之乱正式终结,但是这次农民起义,打破了士族掌权这一晋朝立国的根本,尤其是北府兵被寒士掌控。自此士族失权,门阀衰落,寒人兴起。

而新兴的实力派刘裕也意识到豪强大族的危害,开始实行减轻人民负担和抑制豪强大族的措施,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为南朝刘宋前期的强盛奠定基础,从而使得“寒人掌机要”登上历史舞台,进而取代士族掌权,为科举制的诞生打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