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被很多人诟病?

哲思君子


因为他私德有亏。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一个人不管做出多么大的事业,道德上不符合常人认为的好人范畴,那么这个人必然会受到诟病。



比如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曹操。

比如屠戮功臣的朱元璋。

比如一边教皇帝节俭一边用鎏金马桶的张居正。

比如养寇自重的李成梁。



郭沫若也是这样一个人。

想当初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的白色恐怖的时候,郭沫若敢于写文章痛骂蒋介石。

想当初抗战爆发,郭沫若以笔为刀,创作了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屈原等历史话剧,以激昂慷慨的文艺作品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抗战热情。

但是,郭沫若的这些光辉都被我们这些普通人忽视了。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花边新闻和几个妻子。殊不知,在历史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可能做的更加不堪。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战士与苍蝇》。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多么希望我们自己人能够客观理智的看待历史人物!把应有的荣耀归于这些为民族奋斗的人。


挂一个评论,老蒋四一二不叫反革命,那真不知道什么叫反革命了。而且说老蒋反革命和我客观理智看待历史人物有什么逻辑上的关系吗?


王斌兔斯基


郭沫若在男女关系上受到很多非议,成为他最被诟病的人格之一。但在我看来,郭沫若在男女关系问题上是比较正经的,绝非街谈巷议中所谓的私生活混乱。

郭沫若一生有三个妻子,但都是不同时段的。他绝没有在同一时间同时和两个女人保持不正当关系。

第一任妻子张琼华。是郭沫若故乡乐山人。1911年,19岁的郭沫若在成都念中学,他母亲认为他年龄大了,需要给他找个妻子,于是在没有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由一位亲戚做媒,决定娶张琼华。郭沫若事先没有和张琼华见过面,但既然是母亲同意的,而且那位亲戚又说张琼华知书达理,人又漂亮。郭沫若就答应了。新婚当天,郭沫若才发现张琼华长相不好看,又是小脚,还不识字。这让他十分失望。新婚五天后,他离开乐山去成都,后来又在大哥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

郭沫若到日本后,曾写信给张琼华,希望她一起到日本留学。但张琼华以要在家孝敬父母为由拒绝了。1915年,郭沫若在日本结识了护士安娜(佐藤富子),并和他相爱同居。郭沫若给安娜写了很多情诗,著名的如《辛夷集·序》等等。安娜为郭沫若生了五个孩子。在郭沫若最艰难的时候陪在郭沫若身边。两人关系一直十分融洽。郭沫若自从和安娜在一起后,再也没过给张琼华写过信,更不用说发生什么关系了。

在北伐战争时期,郭沫若和他的学生安琳(彭漪兰)关系十分好,在南昌起义失败的撤退途中,郭沫若患了痢疾,安琳日夜服侍,郭沫若非常感动。后来安娜发现了他们的关系,问郭沫若是否爱安琳,郭沫若说他们是有感情的。安娜说,要不是孩子,她可以退出来。此后,郭沫若和安琳再也没有联系。

1928年,郭沫若被国民政府通缉,流亡日本,此后直到1937年,他一直和安娜及孩子们生活在一起。1937年,因为郁达夫等人的斡旋,郭沫若化妆成商人,秘密回到上海,参加抗战。从此跟安娜分开。有人说,郭沫若心狠啊,抛妻别子。但你想一想,郭沫若能带这一大家子么,真带上了走在半路上就被截住了。而且男儿志在报国,郭沫若能不回国么?况且他在日本一直被宪警监视,他不回国很可能随时性命难保。

郭沫若跟于立群结合后,抗战结束后郭沫若和安娜又见了几次面,但都像见客人一样。1950年代的一次见面,两人都哭了。安娜被安排在大连住,不断给郭沫若寄海产品。1975年,郭沫若病重,安娜去医院看他,给他看照片。郭沫若把安娜送到医院门口,看到车子走远了才回去。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他跟安娜,都是日本侵略战争所造成的牺牲品。(下图为郭沫若和安娜及孩子们)

1937年底,郭沫若结识了于立群,因为于立群姐姐于立忱的关系,郭沫若对于立群特别关爱。有人说,郭沫若在日本期间跟于立忱关系不清不楚。这个说法来自谢冰莹的回忆。谢冰莹自称和于立忱是闺蜜,她说于立忱告诉她,郭沫若和于立忱发生关系后又抛弃了她。这个说法虽然影响很大,但明显处于伪造。于立忱是《大公报》记者,1934年到日本时曾和郭沫若见过面,郭沫若特别欣赏她的才气。但仅此而已。1937年,于立忱因为贫病交加自杀。据当时知情人士林林先生说,于立忱生病期间住在林林先生家,于立忱的葬礼上谢冰莹始终没有露面。如果真是闺蜜,于立忱干嘛去一个男生家住,而不是住谢冰莹家呢?如果真是闺蜜,谢冰莹为何在葬礼上不露面?这恰好说明他们关系不怎么样,于立忱不可能告诉她这么私密的内情。倒是于立忱死后,谢冰莹后来到了台湾,由于政党意识形态的不同,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伪造这个故事去黑郭沫若。

现在撇开了郭沫若与于立忱的暧昧关系,再来谈于立群。1938年3月,郭沫若和于立群同居。这是在周恩来邓颖超田汉等人的撮合下做成的。邓颖超特别喜欢于立群,不久介绍她加入共产党。至于为什么他们要撮合郭沫若于立群,熟悉我党统战工作的自然就会清楚。(下图为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和于立群及孩子们)

1939年,郭沫若父亲去世,郭沫若回乡,给张琼华写了很多字,说是以后生活不下去时,可以卖字换钱。郭沫若还写了《家祭文》,落款是“妻:张琼华;妾:佐藤富子、于立群”。也就是说,对于三个妻子,他都是承认的。在民国时期,有妻有妾,不是违法的事儿,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儿。1947年,顾毓琇等国民政府的大员还在礼乐馆讨论妻妾关系的问题呢。

郭沫若自从和于立群结合后,尽管他接触了几乎所有最漂亮的戏剧电影明星,是这些人的领导。但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有过任何暧昧,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沫若算是在两性关系上比较正经的。


王可期


文人不干文人该干的事情,都是一种不要脸!

史论纵横对郭沫若的认识,大都来源于课本,认为他和巴金、老舍这样的作家没有区别,到我读大学的时候,一次一个老教授跟我们讲他读大学的时候的事情,我就有点反感郭沫若了。

那个老教授说,他念大学的时候考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并且得以的说,我们那时候比清华北大都要牛,因为我们的校长是郭沫若!在车站接新生的时候,我们的风头盖过了所有的学校!

从这时起,我对郭沫若再无好感!好好的一个文人,却这般功利,就因为自己是科技大学的校长,所以就搞一些特殊待遇?

尤其是有一篇课文讲到齐白石、郭沫若在一起谈天说地,使我更加认为,文人不干文人该干的事,都是一种不要脸!

郭沫若的“才子加流氓”

很多人都说郭沫若很有才,就是鲁迅骂郭沫若的时候都说一句:才子加流氓!可见,郭沫若应该是有几把刷子的,我们90后这代人评价人的文学造诣很简单,就是你的作品上了教科书几篇,要求背诵的有几篇,凡是要求背诵的,尤其是背诵全文的,一定是大家,以郭沫若文化部部长的身份,教科书里必然有他的作品。

史论纵横虽然学习一般,但是也记得他的几篇,但是,学的时候,老师都是让大家读几遍,好下一篇。恩,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特别讨厌鲁迅、朱自清,因为他们的课文一般都需要背。

这里就不说他的才华了,毕竟,没才华的说郭沫若会被人认为是嫉妒,有才华的说郭沫若也会被认为是嫉妒(当然,有些人认为郭沫若是最有才华的)。

说说郭沫若的个人事迹吧!

郭沫若第一个妻子张琼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因为对这种婚姻的失望,选择了出走日本,但是张琼华却照顾了他的父母一辈子;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人是的护士佐藤富子,因为和郭沫若在一起,这个女子还和家里断绝了关系,并且育有五个子女,在1937年的时候,郭沫若抛下妻子不辞而别离开了日本。

郭沫若回国后追求于立忱致对方怀孕,始乱终弃后于立忱含恨自杀。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同居(于立忱是于立群的长姐),并于1939年夏补办婚礼;1979年,于立群缢死于北京故居。两人共生有四男二女。文人讲究的那些美好品质,估计只存在他们的书里面吧!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郭沫若尤其喜欢倒斗

在郭沫若先生的脑袋上顶着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等等,但是还有一个历史+考古双一流的头衔。

郭沫若曾经说过,自己在有生之年想发掘三座古墓,第一个就是朱棣的明长陵,第二个是武则天的乾陵,第三个是秦始皇的陵墓。

我在前一篇回答中,关于万历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中,说是万历的腿有骨科疾病,其实就是郭沫若想挖明长陵,结果拿定陵试手,挖了万历的墓发现的。

当时挖掘定陵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如果不是郭沫若靠个人的影响力,很难获得挖掘的审批,结果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落后,挖掘出的很多文物到遭到了毁灭性的挖掘。

如果,真由着他的性子来,估计中国现在也没有什么未挖掘的坟墓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想挖掘郭沫若的坟墓。

以上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喜欢郭沫若的原因了吧!有才华未必会遭人喜欢,做坏事一定会被谴责!


史论纵横


艺屿EYESVOT |郭沫若

道德与情感

赞数第一的答主,我看,你也是那种人吧!愤然而答!

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

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郭沫若,无耻文人。


第一个问题就是郭沫若是一个没有气节,见风使舵的人, “铁骨铮铮郭沫若” 这句话就是用来反讽他是一个软骨头的,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变换立场,汪蒋对立的时候,初期汪势头更好,所以郭就写文章骂蒋,后来汪蒋言和,郭只得躲到日本。


历史老照片 汪与蒋

回国后他又开始写文章吹捧蒋表示效忠,不过蒋失势后,郭沫若很快便反转了阵营。 建国后的这类事情就更多了。 郭沫若还是一个卖友求荣的小人。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曾给予他巨大支持的人陷入困境,他不但不雪中送炭,还雪上加霜,公开发文落井下石。


郭沫若私人品行也比较混乱,三妻四妾,家中红旗不少,墙外也是彩旗飘飘,还害妻子染上花柳病, 建国后抛妻弃子赶回大陆,等到妻子千辛万苦找到他,他却早已另觅新欢, 郭沫若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是极其薄情寡义、不负责任的。

附: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的破裂?


艺屿EYESVOT


私德上,此人相当差劲,称得上抛弃妻子。

在日本期间,几乎身无分文的留学生郭沫若认识了护士佐藤富子,后者因为爱情不惜和自己名门望族的家庭断绝关系。

两人生育有5个孩子,但1937年郭沫若借口回国抗日,抛弃妻子逃走。佐藤富子作为一个日本女人,又没有家庭支持,带着孩子们艰难度日。作为富贵人家的小姐,她为了养活孩子只得打零工维持生活。她干过煮糨糊、腌咸菜等杂活,也干过苦力活,唯一目的就是等着丈夫回来。

结果抗战结束1945年,郭沫若仍然没有回来。直到1948年,佐藤富子被迫去寻夫,却发现郭沫若回国后第一年,也就是1938年早已和于立群结婚。

1949年后,佐藤富子几次去北京找郭沫若协议离婚后权责问题,郭都是避而不见或借故推脱。后来周恩来看不下去,亲自出面善后,表示欢迎她和五个孩子都到中国来工作,母子6人才得以定居中国。

但郭沫若对这些孩子毫不关心,二儿子郭博曾在记者面前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这一意见,语惊四座,值得郭研界关注,郭沫若的确在家庭婚恋问题上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毛病。

除了佐藤富子以外,郭沫若的情人众多。

可以证实的如下:

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

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得上抑郁症,在1937年自杀;

黄定慧(又名黄慕兰,1907-?),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定居山西省;

妓女×××等,姓名不详,只知太过多情,将性病传染给了郭沫若,并殃及安娜。(《郭沫若传》北京文艺版,1988)

搞女人是你的自由,但也要负基本的责任吧。

至于政治上的左摇右摆,很多文章都说过了,也不想多说。


萨沙


先看一张照片,照片的左边是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张琼华,右为郭沫若的母亲。

1912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郭家喜气洋洋的在操办一件大喜事,这一天郭沫若去苏溪场带着大花轿迎娶了张家的女儿张琼华,第二天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把这个新娘子抬到了乐山县铜河沙湾郭家的大门前,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婚礼便在乡邻的见证下举行了,期间的老讲究拜天地祖宗父母那是一个不少,尔后在喝完交杯酒后二人步入了洞房,当郭沫若满心欢喜的揭开新娘的盖头后,心里“大失所望”,因为在说亲人的口中,这个女子被描绘成知书达理,有文化可识文断字,貌美如花,最主要的还是有进步思想不裹足的进步女人(事后竟然发现裹脚的),然而,在洞房的那一刻,郭沫若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爱不上眼前这个女子,他曾经在回忆录中写道:“隔着口袋买猫儿,交定要白的,拿回家来才知是黑的。”

(此为年轻时代的郭沫若)

于是,在晚上本应该洞房花烛夜的“黄金时光”,郭沫若没有出现在洞房,他一个人在厢房中度过了漫漫长夜,就这样,郭对待他的新婚妻子也极为冷淡,婚后第五天就回成都府中学堂去求学了,一年后才回来,但是回来后依旧对妻子张琼华不理不睬,而且也不愿意同房而眠,尔后郭沫若在其母百般反对下,又远渡重洋来到日本留学,并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只有在其父亲去世后回过一次,但此时他已经有妻子和N多孩子了),自此张琼华成为了彻底独守空房的女人,而且一守就是几十年,郭沫若自己也说过也承认对不起张琼华,他说:“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父母不愿意离她,尽可以把她养在家中做个老女,她也乐得做一世的贞姑。”“我们都是旧礼制的牺牲者,我也不能解救你,我丝毫不怨恨你,请你也别要怨恨我罢,可怜你只能在我家中做一世的客”


老猪的碎碎念


郭沫若私生活上有些毛病,性格有时有些软弱,但实事求是的讲,他对中国革命还是有贡献的。所以毛主席在鲁迅逝世后,鼓励郭沫若扛起左派文化的大旗。另外,郭老的诗歌,历史剧都是一流的,曾经震撼当时黑暗中的中国。郭沫若的考古、甲古文知识也是大师级的水平,所以解放后国家让他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直到逝世。后人应该看到郭沫若的亮点,实事求是的评价他,他的功远远大于过,他的文学、学术大师的地位是应该肯定的。


雅士36


文学知识界的巨人,社会道德界的渣渣,这么说应该没毛病吧。

以国家的名义考古,其实做着盗墓的苟且之事,抛弃妻子……每一件都够他被唾骂无数次了。


盛世打杂


所谓郭沬若被“很多人”诟病,主要是:一、郭背叛了原来的资产阶级,投向了工农阶级,为资产阶级所不容,千方百计抹黑郭这个“叛徒”。二、郭的才华,使一些所谓的“高知”难望其脊背,特别是对历史研究的伟大贡献,引起了这些所谓怀才不遇的“高知”的妒忌。诟病郭的人不多,“很多人”是个伪命题,主要就上面的坏分子,及一些无聊好事之徒。


安平144796971


网上那么多攻击郭沫若,而少见对汉奸文人的抨击,我感到不可思议,是不是由于郭沫若的抗日立场触动了汉奸后代的祖坟而不遗余力地攻击他?要不是收了美国和日本人的钱而拼劲全力攻击郭?郭千不好,万不好,他坚持抗日立场就比“精曰”分子强万倍!再者,他死后葬于大寨,你们谁能做到?!还有,他歌颂新中国有错吗?不就是不歌颂美国日本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