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怎么和孩子说比较好?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本篇由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李娜老师回答,头条号 关注教育li,欢迎关注。

父母间的婚变直接的影响人就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亲与母亲就是孩子的两个世界,当父母要分离时孩子的心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虽然有的孩子表面会表示很刚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伤害的深,造成的影响也会深远。

如果父母真的走到这一步,那就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既要让孩子正确面对事实,同时也要将伤害降到最低。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表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1、面对0-4岁的幼儿,可以淡化处理。

4岁前的孩子对双亲的需求有所偏颇,所以可以淡化处理。

此时孩子主要是对母亲的依恋占主导,此时母爱对孩子来说特别的重要,父亲的缺失影响并不很大。所以此时可以淡化父母分离的事情,少提及此事。

同时也可以让亲友中的男性多接触孩子,可以弥补一些孩子此时成长时所缺失的父爱。以免孩子以后产生“父爱饥渴症”。

若是缺失母亲,可以让孩子多与女性亲友接触以满足孩子的依恋感的发展。

2、面对4-8岁的孩子,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

父母的分离,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怨恨。此时,孩子的语言发育已经比较成熟,4、5岁正好迎来孩子的求知欲敏感期,被称为“十万个为什么”。他们会经常性的去问有关另一方的情况。

母亲及照料人不要将对另一方的怨恨情绪带给孩子,当孩子有所问及时,要给予积极正面的回答。也许你也不愿意,但为了孩子也要将对方正面的形象展示给孩子。目的是树立孩子对男性或女性的整体认知,对父爱或母爱渴望时可以通过一些想象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孩子也会将这个形象锁定为自己未来的伴侣,和未来他们要成为的形象。

若是总在孩子追问时说一些破坏性的消极形象,会让孩子陷入混乱,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3、面对小学生的孩子,要正确告知部分事实。

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对另一方的爱有所要求,也会因看到别人有父亲或母亲陪在身边便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

这时孩子可能不会追问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但会与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生闷气,心里也会用无形的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很多老师都会说,单亲的孩子很叛逆难管,其实这是他们的心理失衡所造成的,叛逆只是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外化表现。

所以此时,一定要主动的与孩子谈自己的感情经历与部分离婚原因,取得孩子的谅解。同时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尽量去满足他们心中的愿望。有的可能想见见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有的可能想与他们生活一段时间,如果可能可以尽量来满足。根据离婚时间长短,孩子内心对另一方爱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

4、面对初中阶段的孩子,坦然告知。

初中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婚事件能够给予理解。甚至有很多孩子看着自己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不幸福还会主动劝他们离婚。时代不同了,孩子都成熟的早了。

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坦然相告最明智,孩子也有分辩能力。但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亲情绑架,经济绑架,威胁孩子选择跟哪一方。这会让孩子厌恶双方。只需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尽量去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需要幸福的环境,和谐的关系。所以,父母的分离都要尽量来保持孩子内心成长环境的平衡就好。

★妇专委协会近期推出线上系列公益微课,每周一次,欢迎收听,详询请发私信或留言。

♥李娜,多伦多国际心理中心认证的情绪管理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大课题项目组成员,ACI国际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情绪管理师。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接受的事,并且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告诉孩子这件事,也是个值得慎重考虑的事。因为一旦处理不好,孩子会觉得被父母抛弃、感到自卑、变得孤僻,甚至影响到未来组建自己的家庭,和与他人亲密关系的建立。


首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不在一起了,仍然都疼爱他。告诉他如果有什么想倾诉、分享仍然可以找父母,爸爸妈妈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并且,离婚多多少少都是无奈的选择,父母如果关系不好、经常发生争吵或者冷战的话,反而会对孩子的伤害更大,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因此当夫妻间面临离婚时,也不必刻意为了孩子去隐忍,只要告诉孩子自己仍然爱着他,孩子慢慢也会理解父母,并且也不会觉得孤单、无助。


另外,孩子一开始可能会难以接受或者无法理解父母的离婚。此次父母也尽量耐心的与孩子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烦躁的不想理睬孩子的困惑,或者闭口不谈。当父母愿意与孩子耐心的、平和的交流,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并且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受到重视的。同时,父母也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知道他仍然是父母在乎的,离不离婚不会改变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不会让他失去交流与被倾听的机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而不吵架,却又没有任何沟通,这种伤害可能比吵架的伤害更大。就像一些夫妻为了孩子选择不离婚一样。


离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婚姻无法继续却为了孩子而不离婚,这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个负担是父母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把恶果强加给孩子的。甚至有些妈妈会直接对孩子说:“我之所以不和你爸爸离婚就是因为你。”

一方面,孩子会同情自己的妈妈;另一方面,会对自己的父亲产生怨恨。


如果婚姻真的走到了尽头,父母应如何与孩子讨论这件事?父母应掌握以下3个要点。

第一,离婚和孩子无关,一定向孩子讲清楚这一点。当然孩子也会受很大的影响,不过向孩子讲清这一点,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少些,最起码孩子无须承担父母该承担的责任,也无须照顾父母的情绪。

第二,离婚以后,父母依旧需要发挥父母的功能,陪伴他成长,给予他教育和指导,即使你再婚有了一个新的家庭。这样,当孩子需要自己的爸爸妈妈时,他不会有任何的顾虑。

第三,既然离婚了,不管你有多少期待,多少怨恨,他/她都是另外一个人了,不要待在情绪里,怨恨另一方。

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不错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觉得自己父母中的一位或者两位不好,他会感觉特别自卑。


离婚虽然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单亲家庭也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即使一方离开了,如果父母的功能还是完整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会什么都不缺。

其实,比起两个人不断地争吵、指责、厌恶对方,坦然和孩子说出父母分开的事情,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更小,让孩子活得更轻松。


——by 胡慎之

作者介绍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公号:胡慎之(hushenzhixl)

胡慎之心理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说,如果还小就不说,说了也听不懂,如果懂事了又或者长大了那就直接告诉他,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会懂得,当今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小孩子也见怪不怪了,不怕,直接告诉他就好了啦!


自信的女人一定幸福


谢邀,今天还在和闺蜜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她觉得和她老公的婚姻已经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了。现在,在她的心里,唯一担心的是她的女儿,不知道该怎么去给孩子交代,怎么去告诉孩子而又不让她不受伤害。其实现在的孩子,他们关心的也许就不是咱们所担心的,她闺女问,那我以后得生活费谁给?我觉得应该跟爸爸生活,她们想的首先是自己,我闺蜜告诉她,我和你爸爸离婚,就是我要和你爸爸分开生活,但他还是你爸爸,就是不是我老公了。我觉得她这种回答倒挺有意思,孩子也会接受,你不防也这样用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