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縣城市該安心工作還是要自己創業?

流年忘憂


2018,不要創業!尤其不要借錢創業!

新年已經漸行漸遠,工作離我們越來越近,新的一年裡,不少人已經籌劃要開始一番大展宏圖,有些朋友在年前就已經遞交了辭職申請,甚至決定不再繼續做打工仔,要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但是,觀察君想奉勸這些朋友,狗年,還是慎重一點! 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今年創業者都將面臨極其困難的處境! 風向變了! 政策對創業者的支持在不斷減少! 在講太陽落山之前,還是先講太陽是如何升起的吧! 2014年,創業培訓行業出現了一波火爆的行情,原因是一下子出現了大批創業者,而更大的背景是決策層第一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驅動戰略”,這也是過去5年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政策之一。 這之後就有了一系列的創業配套政策,造就了2014、2015年風投行業大躍進! 但是,大風已經開始轉向了,其實早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很多人都並沒有注意到而已! 判斷政府經濟政策走向,最好的方法是比較每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這代表了高層對未來一年經濟工作的核心思路。 2014年關於“創業”的表述有三句:“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和“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 “有利於”、“鼓勵”、“新動力”都是積極度很高的用詞。 但到了去年年底的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創業的兩處表述卻變成了:“要充分調動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有力有序做好經濟工作”、“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 官話比較難以理解,我們直接看關鍵詞,“有序”這個詞,說明之前的創業氛圍造成了經濟上一定程度的“無序”,“上水平”說明之前的“創業和創新”層次不夠。 說白了,高層認為現在中國的創業大環境,呈現一種無秩序,且低效率的狀態! 沒錯,一點都沒錯,前兩年什麼人、什麼行業都可以創業,然後就可以找風投商量投資的問題,最後把投資人的錢燒光,然後就只剩一地雞毛,最好的例子就是共享單車,好幾家公司倒閉,數以億計的押金得不到返還! 既然無序就要建立秩序,既然低效就要提高效率,那麼就意味著,以後創業的門檻要提高,一大批創業公司要被淘汰! 但是這還沒有結束,另一股大風,也在朝著創業者吹來! 這股風叫做“供給側改革”! 簡單講一講“供給側改革”。 2008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中,大量政府主導的投資導致很多行業產能過剩,大型企業虧損嚴重,銀行貸款質量下降,還有地方政府的鉅額隱性債務。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削減產能,重組企業”,一開始大家對這個政策都不太看好,以為只是走個過場,但是事實證明大家都想錯了,一大批企業停產的停產,關停的關停,沒有了惡性競爭,央企的利潤也實現了快速的回升! 這跟創業者有什麼關係? 以往創業最容易成功的行業,往往要靠ZF投資的“溢出效應”(就是說ZF投資為企業提供了最大的市場),特別是服務於基礎工業、週期性行業、公共事業等行業的企業,而“供給側改革”的成功意味著這些創業企業沒戲了。 最容易創業的領域都沒戲唱了,其他的創業者的處境可想而知! 政策沒了,錢也沒了! 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下去了,貨幣流動緊張性卻在不斷提高! 前面說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戰略”,為落實這個戰略,服務於中小創業企業的“普惠金融”被提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直接的結果是金融監管的放鬆,互聯網金融大發展,我們熟知的手機支付、P2P、ICO、小額貸款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另一個更重要的結果是風投規模的急劇膨脹,追著創業者投錢。 融資渠道的放寬,金融監管的放鬆,有利於創業企業。 但問題是,互聯網金融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前段時間美國上市的“趣店”洩露天機,都是從大銀行“批發”出來的,這就是未來的金融風險。 中國的事,歷來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這次也沒能例外。2015年的股災是中國金融業的轉折點,之前政府是默許和鼓勵金融創新的,結果全社會加槓桿,資金都進入資本市場,實業的困境沒有解決,反而增加了金融風險。 2015年後,金融改革的重點是去槓桿,化解金融風險,對互聯網金融的規範首當其衝,叫停校園貸,剎車ICO,連巨無霸級的螞蟻金服都低下了頭。 普惠金融不發展,中小企業就借不到錢,借不到錢就運轉不下去,最終擺脫不了破產的命運! 至於找銀行貸款,你真是想的太多,也許會借給你,但是你的企業恐怕撐不到那個時候了! 沒有支持,扼殺卻步步緊逼! 國家層面的支持在不斷的減少,行業內部的絞殺卻在不斷加強! 通常把一個行業的所有企業分成三部分,頭部一兩家龍頭企業,中部幾十家各有優勢的企業,和尾部大量的中小企業。 創業企業的成功,其實就是在現有市場中細分出一個小市場,並佔據相對壟斷地位。 近十幾年,互聯網革命顛覆了傳統的市場格局,帶來大量創業機會,整個行業以增量競爭為主時,龍頭企業很難顧及這些小的細分市場,創業企業就容易生存。 創業企業利用市場細分的機會站穩腳跟後,憑藉避稅等不規範性的低成本經營優勢,其成長性往往高於龍頭企業。 時間長了,我們很容易把小企業的成長性高於大企業當成自古以來的真理。但事實是,上個世紀的70、80年代的管理革命中,歐美很多大企業的成長性高於小企業,巴菲特持有的都是可口可樂、運通等龍頭企業的股票。 二十年風水輪流轉,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各行業都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後,2017年是行業集中度的拐點,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產業,都出現了集中度上升,龍頭企業高成長的情況。 這就是去年中國資本市場的“漂亮50”現象——少數大市值的龍頭企業上漲,大多數中小企業下跌。 而大象起舞的時代,反襯了中小創業企業的困境。 道理很簡單,比如在互聯網的世界裡,阿里和騰訊怎麼會允許一家創業型互聯網公司茁壯成長,除非是自己控制的! 其實創業的困難,自去年就已經不斷的凸顯了,想必大家都還記得80後創業的代表人物——茅侃侃! 根據媒體的報道,把茅侃侃的“萬家電競”逼上絕路的是兩件事,一件是趙薇對萬家文化的重組失敗,這件事兒要是擱在2015年前,就是一個“重組方、殼公司、短炒遊資”三方獲利的案例,茅侃侃也可以憑藉“電競概念”得到它急需的資金。 另一件是重組失敗後的第二個接盤者祥源控股對電競資產的剝離,這件事放在幾年前也不可理解,沒錯,萬家電競是虧得很厲害,可人家有概念、有成長性,可以大大提升公司估值。 但這回上面的監管思路變了,有炒概念嫌疑的重組審批通不過,以前靠資本運作做大市值的老路走不通了! 這也意味著,創業企業最擅長講的故事,沒人聽了。 而今年的監管,只有更嚴,不會更松,因此觀察君可以肯定,今年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茅侃侃!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今年對於創業者來說,都不會是一個很舒服的年份! 當然,鐵了心要創業的人,也不用想太多,反正政策市場環境再好,創業成功率也就是個位數。但是創業是個人選擇,不是什麼崇高的事業,不要把整個家庭經濟搭進去,不要抵押房子,更不要借錢創業!


公交站牌等車人


安心工作

三四線城市的創業為何如此之難?

總的來說,但凡是在小地方能做得好的,幾乎都是家裡有關係,有人脈,有祖業繼承的

你可以不認同我的觀念,但你要承認這個事實


供大於求,購買力的問題

都是你創業的難點

但是如果你是我說的上述人群,那你就搞吧!


創業指導三哥


我覺的在三四線城市關鍵還是要一顆不安分的心。在三四線城市不比一二線城市。那裡發展快。為了能跟上發展的腳步我們只能馬不停蹄。而在三四線就不一樣了。我們可能會因為一點點小家產而沾沾自喜。這就導致我們停步不前。

最好的狀態就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同時還能夠自己創業。這算是最好的了。總之還是要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流年忘憂


這麼說吧!三四線城市目前機會還是少一些的,但是隨著國家的大力開發建設,也將會呈現新的面貌,各種設施的完善,將會給有頭腦有膽量的有志之士更多發展的機會和平臺,而一味地走老觀念老思想的一定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人還是要往前看,夾縫中尋找機會,努力向前,一定能開創自己的事業,所以大家要往全民創業的路線走,也是響應國家的號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