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他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外甥,信說: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意思是說,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鬱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做到這些以後,雖然也有可能在事業上暫時停步不前,但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會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堅毅,思想境界不開闊,沉溺於世俗私情,碌碌無為,永遠混雜在平庸的人群之後,就會難免淪落到下流社會,成為沒有教養,沒有出息的人。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如果說《誡子書》強調了“修身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本篇《誡外甥書》則闡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做人應當抱有遠大的志向。具有遠大的志向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

要以古聖先賢作為榜樣,向他們看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夠讓人奮發向上,壞的榜樣則能把人拖入深淵。孔子也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會為一個人源源不斷的注入正能量。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不要沉湎於愛慾。弗蘭西斯·培根在《論愛情》中說:“古往今來,偉人奇才罕有沉湎於愛情而不能自拔者。”,又說“過度地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人生在世,總會為一些繁雜瑣事所困擾,而這些無關痛癢的瑣事或者煩惱往往可以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遠”,站的高一些,看的遠一些,人生的境界就會提升,跳出這個狹小的圈子,不為瑣事所累,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即使身處逆境,高遠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要做到“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隨遇而安,要拋出心中無關的雜念,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虛心學習,吸取別人的經驗、要做到心胸開闊,豁達。一個人有了高遠的志向,廣闊的胸懷,就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那麼,即使他暫時得不到提拔,才華不被別人所瞭解認可,也不會妨礙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昂揚的鬥志,堅強的意志,那麼這樣的人生最終只能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被兒女情長所束縛,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盡一生!

一個人如果志存高遠、意志堅定,加之縝密地思考,然後付之於行動,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功。反之,則必然失敗。曾國藩在家訓中也曾教育子女說要“有志、有識、有恆”。有志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這些非同尋常人物的觀點都凝聚了他們畢生的人生經驗在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諸葛亮的大智慧,寫給外甥的一封信

看了此文,你有收穫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