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的发动机是国产的吗?

MK至尊宝


很大一部分是的,因为成本的原因,现在完全进口的发动机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国内组装生产(包括使用材料也会有大量的国产化)。非豪华车型这个现象会更加普遍。

我们知道主机厂有四大车间“冲压、焊接、油漆、总装”,除了这些外,很多主机厂还有自己的PT车间(动力总成)。所以你只要听到哪家有自己的PT车间,也就说明了他们的发动机是国产的。

举例来说:

1. 别克三缸机系列——上汽通用武汉工厂;

2. 大众EA888系列——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

3. 福特1.0L EcoBoost发动机——长安福特发动机工厂;

4. 本田1.5T、2.0T地球梦发动机——1.5T发动机由广本和东本各自生产,2.0T发动机都由广本生产;

5. 雪铁龙1.6THP发动机——神龙汽车襄阳发动机工厂;

6. 起亚1.6TGDI发动机——江苏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像马自达阿特兹和CX-4使用的创驰蓝天发动机、雪佛兰迈锐宝XL 使用的SIDI 2.5L发动机、丰田皇冠使用的D-4ST 2.0T发动机、大众途昂使用的VR6 2.5T发动机等等,都仍然采用进口的方式。但这些毕竟还只是少数。

不过国产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国产化”。我们似乎天生对国产化容易产生不信任感,但如果技术不阉割,从现在国内的整体发动机组装水平看,二者的差别不会很明显,做得更好也不一定。想想看此前沃尔沃负责人还称国产沃尔沃的制造水平比他们在国外工厂的还要高呢。


东拉西车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也就是说,发动机在一辆汽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但是汽车属于“精密仪器”,而发动机是精密仪器中的“精密仪器”。发动机是由上千个精密的零部件共同构成的,除了要求误差率极低之外,缸体的密封防水、缸筒内的工艺以及发动机的调校,都需要车厂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科学研究,经过长久的经验积累和反复的试验调校才能打造出一款出色的发动机。直白的讲,发动机的技术正是国内车企的主要壁垒。除了一小部分主机厂之外,大多数自主品牌还没有研发出像样的发动机。

而合资车的发动机,有国产也有进口,但是这个国产也与自主品牌的国产发动机不同。我们先说进口中,主要分为原装进口和原版零部件进口组装。例如丰田汉兰达,全系进口发动机,2.0T更是和皇冠、雷克萨斯NX同款,高配3.5L也是和埃尔法共享。这款2.0T发动机代号为8AR-FTS,是丰田在发动机技术上的造诣顶峰代表,采用单涡轮双涡管,双喷射、双循环系统,有着诸多的黑科技。有了这“远道而来”的原装发动机,汉兰达的保值率和性能一直都是同级的标杆存在,加价难求的好货色。同样的还有途昂、楼兰、三菱、锐界等等车型,受工艺和执行标准,以及根源核心技术等问题限制,采用的是纯原装进口发动机,而一些技术已经达到的,可能会采用零部件进口组装模式。但此类形式成本较高,从而影响车辆的整体成本、年产能和定价。

还一种就是较为常见的国内生产加工组装。这并不是说发动机质量就一定不如进口的,因为用的技术、标准和生产线都同进口车型一致,区别就在零部件供应商和来源上,根据地区标准不同,可能会有部分质量工艺的差异,但胜在成本低,省去了太多运输环节等对时间和金钱的耗费,产能明显高。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增加或拉低售卖价格,刺激销量。如果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国内生产加工其实是有利于车企发展的。


汽车观察家


这不一定,就像大众在上海娄塘和大连都有发动机生产基地,2.0以下排量的发动机,基本都可以实现在国内生产了有的是进口发动机总成,即使是发动机原装进口,有的也会进行改动,我们俗称阉割,比如大众,国产大众车型主要搭载两个发动机系列,EA211和EA888,这两个系列如今都发展到第三

代,其中EA211搭载于一汽-大众高尔夫7等车型,EA888搭载于一汽-众全新迈腾等车型,因为技术的差异实际上两个系列发动机国产后,技术减掉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比如当初第二代EA888发动机国产后,分层燃烧技术就被阉割掉了。

比如普通版本高7,EA211发动机以发动机钝化技术(闭缸技术)闻名,也就是ACT,当车辆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会自动关闭两个气缸,从而实现省油。有可能是中国油品真的不行,大众才没把这项技术引进至国内?在国内的EA211介绍中,对闭缸技术只字未提,难道真是为了节约成本,显然不是,节约成本只是一小部分,目前中国排放法规还没有欧洲那样严苛,在不使用ACT技术情况下排放也可以达标,所以EA211 1.4T发动机在国产后果断阉割掉这个技术,类似这种情况绝非大众一家,这和减配不减配没有太大关系,要改善这种局面,国家要负起一定责任,气缸关闭技术因为国内不够严格排放标准被减掉,未来众多合资还不知道阉割掉多少技术。


Ease清风


严格来说:是在国内生产组装而已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一直是国产汽车工业胸口的痛。30多年的发展变革,居然还有70的车企发动机依赖进口,当然也包括合资车厂的汽车。为什么不国产非要进口呢?

关键技术无法攻克

发动机油上千个紧密零件共同构成,除了要求误差率极低以外,缸体的密封防水、缸筒内的工艺以及发动机的调校,都需要车厂有一定年限的技术积累和科学研究。经年累月如此反复才能造出一款出色的发动机,直白的说,发动机国产技术是主要壁垒。




相比自我研发购买更快捷

时至今日国内至少有70%的品牌车型,还依赖于进口发动机的采购,如同三菱神机“4G69”。与其费时费力费钱的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不如掏钱购买现成的,如此对产量也是个促进,这种心理是主要原因这一。



合资技术引进不用浪费

一般合资汽车技术的引进,都是一整条生产线的引进,例如发动机有发动机装配厂,变速箱、内饰各部件都有专门的厂子或者部门负责,对于车企来说,完全按照国外的工艺流程与规范标准执行即可。没有必要再耗费精力,自行研制“中国芯”。毕竟有合资协议在案。




国产汽车工业已经过去了30年,如今城市家庭都已普及了汽车。但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却只属于少数的几个车企,更多的还是依赖进口采购。眼看再过数十年新能源汽车就要普及,国产燃油汽车还能否普及“中国芯”......


栋哥曰



虽然在大众工作,但是刚刚进入大众公司的时候以为大众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是不是进口的,后来才知道,我们车间旁边有个发动机厂,瞬间明白了!

其实在汽车SOP(批量生产)之前,生产的一些车,大多数零部件都是进口的,大到钣金,小到一个螺丝钉,一个塑料卡子,当时就看见过,每个零件后面都有标识made in xxx.

当时在想,难道国内不能生产吗?其实不是的,有的零件算下来还是进口的比较便宜,合算,不过随着汽车的生产批量开始,零件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国产货的。有些电子产品,还是主要依靠日本的,确实人厉害!

我在大众工作,就说说大众,现在主要EA211/888两款,主要在大连变速器厂,听说天津也建了,说白了就是人家把技术给中国,到咱们这里生产组装,由于国内的一些国情原因,主要汽油不达标,所导致的就是有些发动机变速箱在国内不行,就简配,或者进行改进,现在基本都是国产的了,当时生产奥迪Q5的时候以为是进口的,其实也是国产的。

但是中国没有自己真正的发动机,主要是自己的技术,缸体技术还有一些调教都不过关,不过真心希望能有自己的发动机专利!


20嘻嘻哈哈18


是的,可以这么说二十万以内的车,发动机都已经国产,都不是进口。至于说发动机质量,那就全看企业的质量控制了,以及发动机都没有简配啦!奇瑞的发动机已经出口到日本,奇瑞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声明,发动机免费质保十年一百万公里的,可见国产发动机质量已经很好了。最近日产轩逸,卡罗拉等热销车型出现机油乳化和烧机油的问题,其实是日系发动机简配造成的,发动机里面去掉了一个很贵的零件,网上有人拆掉了轩逸的发动机后发现的,有视频的。


用户54121217


什么叫国产??如果别人出技术、出材料在国内加工的代工产品也叫国产的话……苹果手机、三菱发动机、日本马桶……都是国产的。

越来越多人因为爱国情绪,主动或被动的取消代工这个词。自己有能力设计、生产的才叫国产。

很多合资车的发动机都是代工的,基本有这样一个划分原则:落后型号的发动机,合资车企都会拿到国内生产。为的是降低成本,而且不不怕落后的技术被偷盗。而像本田地球梦、马自达蓝天创驰、PSA的1.6T、大众的EA888……等发动机因为先进,为了技术保密,短时间是不会拿到国内生产的。


知性男一号


部分的合资汽车为了降低成本,都在国内建立了发动机 厂,但是,一部分高端的大排量发动机还是原装进口的!

比如:

大众的发动机是大连产的

奔驰的发动机是北京产的

宝马的发动机是进口配件,国内组装

丰田的部分发动机是广州产。。




其实,国内生产,并不完全等于国产,基本上是国外设计、国内生产,技术还是国外的,生产设备是进口的,只不过是在国内生产罢了!


众口说车



题主这个合资车发动机是否国产的问题,“国产”二字应该理解为发动机零部件的本土生产及组装,但合资车发动机的研发、设计、调校等核心技术依旧无法实现国产化,这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畴。

目前国内的合资品牌中,高端车型的发动机基本都是整机进口,或者零部件进口后由国内工厂进行组装。比如丰田汉兰达就是发动机整机进口,所以这款车的性能及保值率一直非常优秀,有着非常坚实的口碑及群众基础。


我国在刚进行股份合资时,由于自身工业实力有限,零配件国产率的确很低。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技术已经今非昔比,一些非核心的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非高端豪华车型的要求。例如通用的东岳基地,很多车型的发动机就来自于一家当地的发动机工厂。


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它所牵涉到的零部件非常多,在工业生产全球化的今天,所有的零部件不可能都来只来自于两三家供应商。

不同零部件的标准、质量及工艺是不同的,多渠道的生产及采购可以取得更低的成本,并省去过多的运输环节,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可以极大提高它的效率,高效率自然带来高利润和客观的销量。


合资车发动机额零部件虽然现在国产率很高,但进口的依旧是只会组装进口的,国产的只会组装国产的,而且有些发动机在整机或者技术引进之后,合资车企会出于某方面的原因对其进行阉割,美其名曰:海外版和国内版。

综上所述,如今的汽车制造已经不算是门多么高端技术的行业,零部件的国产和进口概念也越来越模糊,这能对我们的汽车制造与生产带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合资发动机的国产化率越高,其实更有利于我国汽车制造技术的更快发展。

关注壹车热评,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汽车知识及推荐!


壹车热评


合资车的发动机肯定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的占绝大多数,但是有些零部件国内生产企业无法生产,主要是还是靠进口,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以前发动机排气气门杆就是普通金属的,这就导致发动机在长时间运行后,气门杆容易受热变形,使发动机寿命缩短。后来国外发明了金属钠气门杆,就是把气门杆中间挖空填入金属钠。金属钠熔点98℃、沸点880℃、传热比也较高,也就是说发动机运行后,气门杆中钠以液体形式流动,这样就大幅度提高了气门杆的散热效果。



但是气门封装技术开始在国内是没有气门杆配套厂能做的,不只是没掌握关键的金属钠封装技术,掌握技术后的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合格率才是配套厂的问题。如果这个小零件出问题,不只是发动机报废,严重的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所以现在合资车很多重要部件都还是选购国外厂家生产的。


值得高兴的是由于中国汽车产销量大,很多国外零部件配套企业也来国内开厂,促进了国内配套厂商自主开发的热情。问题是国家对于这一块没有更多的支持力度,国家只支持了大型汽车企业,很少关心配套厂这种小型民营企业。

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关注我的头条号。鄙人不才现就职于某汽车研究院,专注动力总成研究,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