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中,余程万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历史知事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喋血孤城》中,黄二虎站在死人堆上喊出的这句话让无数人动容。

这部根据抗日战争真实经历而改编的电影震撼了无数人,也让更多人记住了余程万,记住了在他率领下的那场惨烈而悲壮的常德保卫战。

在黔川咽喉之地常德,悍将余程万发出了“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口号,带着八千多“虎贲”将士与三万多日军展开了殊死对决,在弹尽,粮绝,无外援的情况下,他们还在浴血巷战,守护着这座孤城......

余程万作为守护常德的57师的师长,功劳肯定是可圈可点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余程万奉命守卫常德。

1943年下半年,几面树敌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败相已露,而国民党也开始调整了战略目标,不仅在国内与日本开战,也派出了不少军队去缅甸战场上和英美两国汇合与日本开战。

1943年11月,中国战场上的日本人觉得有机可乘,也有着抢夺战略物资,牵制国军,救援缅甸战场上日军的打算,于是横山勇纠集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

国军派出了16个军43个师约21万人迎战,这样看国军人数还多点,但是这个是常德会战双方的兵力,而我们现在讲的是常德保卫战。

常德会战不等于常德保卫战。

1943年11月2日,打响常德会战,发生在常德和近郊的都属于常德会战,而当时余程万的57师8000多名虎贲将士被蒋介石钦点去守卫常德。

从11月18日开始,日军的三个师团约三万余人开始进攻常德(后续还增派了兵力),余程万师长带着这8000多名虎贲将士,坚守孤城,血战16天,就叫常德保卫战。

二,军纪严明,战前撤离老百姓。

74军是抗日铁军,而57师正是74军的王牌师,虎贲是57师的代号,虎贲就是善战,英勇无敌的意思, 是靠血战得来的代号。

余程万作为一期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干到师长的位置,只能说是不温不火了,因为74军的军长王耀武是黄埔军校三期的毕业生了,余程万还没学弟混的好。

余程万带着部队驻扎常德,与老百姓相处和谐,不强占百姓一屋一地,有一个刘为才的上等兵和老百姓要了两块银元,被余程万枪毙了。

常德大战打响后,余程万一边组织人抢修工事防线,一边组织老百姓撤离,为常德保卫战做准备,也避免了很多无辜百姓的死亡。

三,率领8000多将士,血战16天。

1943年11月18日,在涂家湖拉开了常德保卫战的序幕,蒋介石给的军令和《喋血孤城》中的一样:驻军与城共存亡。

保卫战的初期就不利,21日,188团长邓先锋惧敌逃脱,德山失守;23日,营长阮志芳站死,河洑山失守,从此,常德与外界中断,成了孤城。

但是余程万部署守城,分三个阶段:城郊防御时期,城墙防御时期和城市街道防御阶段。

意思就是城郊要是战输了,就守卫城墙,城墙要是战输了,就守卫街道,他发出了“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口号,誓死与常德共存亡。

余程万也不是就坐镇指挥,他是亲自多次上阵杀敌。

只是双方的兵力悬殊实在是太大,日军本来叫嚣一天攻城,但是在久攻不破的情况下,又增派了二万兵力(还有种说法是7000多),更是使出了毒气和细菌武器,而57师这边,人数只减不增,子弹也渐渐打尽了。

四,余程万突围寻援军,受到审判。

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

这是一封绝望的电文,余程万发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当时日军已经攻入城内,这边是弹尽人亡的差不多了,却还是看不见援军的影子。

余程万又带着剩余不多的将士和敌军搏斗了几个昼夜,还是看不见援军,169团团长柴意新建议余程万突围寻求援军,柴意新自己战死,他喊的口号是:

人在城在,为国尽忠,血战到底!

1943年12月3日,常德沦陷。

1943年12日7日,余程万带着五十几个人突围,留在城里的还有一百多个将士。

1943年12月8日,余程万带着找到的援军攻回城内,收复常德,在一片瓦砾和焦土上,再次升起了中国的国旗。

但是余程万突围违抗了蒋介石与城共存亡的军令,于是被带上了军事法庭,判了死刑,经过孙连仲、王耀武将领和民众求情,被改判为两年有期徒刑。

常德保卫战,余程万率领八千多名虎贲将士,对抗几万日军,却血战16天,重创了日军,更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威,我们应该记住他和这些勇士。

我是木鱼,愿和你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至纯的人性和爱恋,喜欢就关注我吧。


湘西小木鱼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余程万的功绩,实际上远超张灵甫的。1943年的常德战役中,这位黄埔一期的优秀学生率8000虎贲死守常德,以全军覆没的代价取得常德保卫战胜利。

1943年11月2日,常德会战正式打响。11月18日,日军第3,第68,第166师团分三路大军,共计4万余人突破国军层层防线,会师常德城下。此时常德城内,只有74军57师一支孤军,且57师不但武器人员短缺,弹药补给也严重不足。师长余程万虽然抱定决死一战的决心,但深怕常德失守导致重庆门户大开,破坏全国的抗日形势,因此一面组织兵力死守,一面不断请求支援。

日军原以为在自己的兵力火力优势之下,拿下不足万人驻守的常德易如反掌。结果守军抵抗意志大大出乎日军预料,损失惨重仍然无法占领常德,气急败坏的日军甚至动用了毒气,却依然无法动摇守军意志。此时余程万的日子也不好过,士兵一个个战死,可援军却依旧遥遥无期。

1943年12月2日,日军攻入城内,为保存57师最后一点骨血,余程万率83名将士突出日军包围逃生。暂时的撤离并不意味着逃走,12月8日,余程万亲率敢死队与友军攻回城内,常德在沦陷不到一周后失而复得。1944年1月5日,常德会战以中国军队大获全胜而结束。而8000虎贲血战常德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就在大家都以为57师以及余程万会得到嘉奖时,却传来要枪毙余程万的消息。原因是老蒋战前信誓旦旦表示如果常德陷落,守城将领一定会以死报国。结果前线传来余程万在常德失守前逃出城的消息,同时日军还放出一些城内残余守军举白旗的照片。蒋某人顿时觉得自己的老脸没地方搁了,老子吹牛都吹完了,你这不是打我脸吗?

后来多亏74军军长王耀武等人的求情,才保下余程万的性命。然而余程万却没能安享晚年,他出狱后被安排了一个虚职寂寥度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对老东家心怀失望,选择到港定居。1955年8月27日,过着田园生活的余将军被一伙劫匪杀害于他新界家中,时年53岁。


兵说


常德会战时第六战区的司令长官孙连仲想模仿薛岳的“天炉战法”,即以常德城为“炉心”进行诱敌,然后中国军队从四面八方过来围歼日军。防守常德城的任务就交给了第74军下辖的第57师。

常德会战时,负责防守常德城的是第74军下辖的第57师,师长为余程万,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余程万仅以区区第57师8000“虎贲”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长达一个月,此战是国民党自淞沪会战以来最顽强的一次防御作战。此战和后来的衡阳保卫战差不多,守军非常顽强,援军却迟迟不到。师长余程万率领全师官兵抱着“与城共存亡”、“宁战死不投降”的决心守城,全师官兵8000人,战死5700人,2000多名负负伤。至12月3日常德被日军攻陷时,余程万才率领200余人突围。常德会战之后,余程万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来经多名将领和民众的求情才被改判两年牢狱。

余程万在常德保卫战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面对日军两个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进攻下,仅仅依靠8000官兵坚持抵抗30天之久,只有后来的方先觉可以媲美。虽然最终城破,但余程万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要怪只能怪国民党将领救援不给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常德会战既然已经出现了悲剧,而不好好吸取,到1944年衡阳保卫战时这种悲剧再次出现,国民党焉能不败?

最后推荐一部电影《喋血孤城》,其中吕良伟饰演余程万,这部电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常德保卫战的过程。还有一部由钟汉良主演的电视剧《勇士之城》,该剧以常德会战为背景,剧中常德用“棠德”代替,虽然剧情比较狗血,还可以一看。


历史军魂


余程万(1902—1955)抗日将领。号石坚,广东台山人。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附,25岁任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在江西高安、上高等地抗击日军,1941年参加长沙会战和浙西五峰之役,升74军57师师长。1943年冬,参加常德会战,提师8000人,冒着天上飞机地上大炮的轮流轰炸,日军施放的毒气弥漫全城,死守常德16天。战至最后仅剩300人,终因弹尽粮绝、援军无望,而率部突围。被誉为“虎贲将军”、“抗日名将”。常德会战的胜利,彻底挫败了一日军妄图占领洞庭湖地区这个大“粮仓”,实现“以战养战”,并切断湖南经贵州北部输往重庆的粮道,同时凭借常德为基地大举进攻重庆的企图。


飞龙169021628


75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国人还记得余程万将军最后的绝命电文。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人读起来也应该潸然泪下吧。常德会战中,余程万将军所率的8000将士,与日军正面厮杀。常德外围没有了,就守着城墙,城墙打破了守着街道,日军进入街道了就守建筑。极大的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使得日军虽然占领了常德城但也不得不随即放弃。正是由于常德会战的消耗,日军没能守住前期战果,被国军组织的反攻打回去了。

战后蒋竟然追究余将军弃城突围的责任,甚至差一点军法处置了余将军,最后由于众将求情才勉强判处两年监禁。想想能不令人心寒吗?余将军携虎贲8000进驻常德城,含泪撤出的不过百余人,这些人身负重伤,弹尽粮绝,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能力了。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党国竟然不许他们突围,他们可是堂堂陷阵士啊,为国为家流血牺牲却落得如此下场,今人读来怕也是义愤填膺啊。

学生不才愿为将军题一联:携虎贲八千,常德城头杀敌俞万令日寇胆寒;


经武历史讲堂


这里我想谈谈蒋介石为什么对余程万将军为什么如此愤怒,甚至到了1944年南岳会议上依然痛批余程万。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余程万并没有坚守常德的决心,确实是擅自撤退;而余程万擅自撤离后常德守军士气崩溃,有部分守军打白旗投降,这在国际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蒋介石在南岳会议上明确提到,余程万是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离开部队的。“我们作师长的竟不能实践其与阵地共存亡的教训,卒致决心动摇,单独潜逃,这已经是不对了,何况后来新十一师进城的时候,在城内还发现我们伤兵三百余人?”


这是蒋介石原话,可见蒋介石之所以对余程万将军如此愤怒并不是无理取闹,余程万自己确实在常德保卫战里出现了严重的违反军纪的行为。


这一点和常德保卫战中牺牲的另外三位师长呈现了鲜明的对比。


牺牲的三个师长,除了150师师长许国璋是川军将领,暂5师师长彭士量是黄埔四期,预10师师长孙明瑾黄埔六期,都是余的学弟,平心而论,余程万这个一期老大哥这么做对得起这二位牺牲的学弟吗?


现在人们谈常德保卫战,可能以为就是57师一支部队在战斗,其实不是这样的,常德保卫战57师是在常德市驻守,常德市外还有暂5师、150师、预10师三支部队与日军鏖战,其中预10师是第十军从衡阳派过来支援57师的。


结果常德保卫战四个师里,除了57师师长余程万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情况下擅自撤退以外,暂5师、150师、预10师完完全全按照重庆方面命令行事,三个师师长全部战死。


事实上在国民党方面对常德会战进行事后总结的时候无论蒋介石还是军令部、第六战区都对余程万擅自撤退非常愤怒,而从现在57师和74军相关往来电文看,余程万是100%擅自脱离常德守军的。


军令部对余程万的行为直接定性为“牺牲精神不坚定”



第六战区尽管想维护余程万,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余程万“必胜和必死信念不足”:


日方史料,《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一书里也明确提到余程万是擅自撤离的:



而常德会战后收复常德的滇军新十一师师长萧本元在回忆录里明确指出,根据57师幸存者的说法,正是因为余程万擅自脱离部队导致守军士气崩溃,最后打白旗向日军投降。



而常德保卫战后多位将领都回忆称蒋介石之所以对余程万非常愤怒,就是因为余擅自撤退,并且丢弃伤兵,导致常德保卫战功亏一篑。


最后用74军军部在常德保卫战时要求余程万执行死守命令电报作为我这个回答的结束吧:



我想了想,还是用蒋介石南岳会议讲话作为结束比较好——


余程万不奉命令擅自退却,和遗弃伤兵单独潜逃,是我们革命军人精神上最大的污点,丧失了我们革命军人的人格,是我们这次常德会战最痛心的事”


兰台


想起老余就觉得惨惨惨3个字,在承德已经领导战至弹尽粮绝,带了少数人突围,却被老蒋骂着要枪毙。(当然了,老蒋枪毙这个词都快成口头禅了,甚至对史迪威参谋长也说过...动怒了,就说谁谁谁该枪毙。史迪威那次是说“强辨”,史迪威听成“枪毙”了),被人求情没有被枪毙后来战后到了香港,却死于黑吃黑。余隐退就隐退,不要招摇就是了,可娶的姨太太长的太标致了,引起注意。被绑架了,警察绑匪黑吃,连他带绑匪都打死了...这么看结果当时还不如战死或成仁了)



怎么说呢,蒋委员长要的是成功成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然后自杀。结果他们活着回来了,很尴尬。(其实老蒋希望常德会战的余程万和衡阳会战的方先觉都自杀成仁,但是老蒋后来没怪罪余,是因为余要自杀被收下的师长拦住了;后来拦着余的那个师长被老蒋找理由毙了)



余程万当年他毕业选择的是干党务工作(战争年代干这个升的慢,不过从常德会战来看他的职业素养很高),于是就给分配到海军局当政治部主任,后来又当了石井兵工厂党代表。后来是坐腻味了办公桌,于是他申请下部队了,下部队的愿望是达成了,可职务却是当教官,这一当就是三年,算是在1934年当上了野战部队的团长,可还是杂牌部队——第49师,而他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师旅长。(这就是我说的他第一个惨,资历高职务低)1936年11月又任海军局少将政治部主任。后来被慧眼识金的王耀武网罗了过来,直到1940年才任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后来便碰上常德血战,名字传天下。(对手是强悍的横山勇)


李三万的三万里


余程万是国民党中第一个创造守城奇迹的将领,在1943年的常德保卫战中,余程万率8000虎贲军誓死粉碎了日本10万大军出动的战斗意图,用12天鲜血淋漓的奋战捍卫了中国军队的尊严。


(余程万)

余程万此人是一名很有军事能力的将领,以他黄埔军校第一期老学长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能力应当是能走到一个高位的。

但是他人生最初的选择却让他的军职一直呈现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在最后甚至成为了他学弟王耀武的手下,成为了74军这支抗日铁军的一名师长。

余程万在王耀武手下作战的日子里,在王耀武的率领下,为74军这支铁军建立下了赫赫的功劳。


(王耀武)

在战况非常激烈的上高会战中,他更是带领手下的57师在这场会战中获得了第二号武功状的荣耀,这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耀眼的闪光点,但是这一次的闪光点与余程万后来在常德保卫战中的辉煌战绩却显得稍有逊色。

常德会战爆发的原因

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国民党不仅将战略目标放在了国内,在与英美国家的结盟下,蒋介石也陆陆续续派出了不少军队前往缅甸战场上和英国、美国联手展开了对日本的战争。


日本的战斗力原本是很强的,不过经历前期战争的损耗后,后来调往缅甸战场中的日本士兵战斗力实际已经减弱了很多。

而在缅甸战场上,英美国家的武器也比日本精良的多,日本人在失去武器优势后,他们与国民党部队战斗力的对比开始减弱,在经历过许多场的败仗后,他们在缅甸战场上慢慢经历到了绝望。

而中国战场上的日本部队为了帮缅甸战场上的日军减小来自中国军队的压力,所以他们出动10万军队攻击了常德。

希望能在进攻常德这个国民党咽喉之地的时候,牵制住国民党想派往缅甸战场的军队,使他们在救援常德的过程中为缅甸战场上的日军分担一份力量。

由此就引发了接下来的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和常德保卫战的区别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常德会战和常德保卫战的区别。

在常德会战中,日本人总共投入了将近十万的兵力,而他们所要应付的国民党部队有20来万人,这10万的日本部队总共有七个师团。

但是攻打常德这座城市的日军部队却只有一个师团加几个联队,其余六个师团是在常德附近阻挡国民党主力大军援救常德的。


当时余程万率领的8000虎贲军与日本师团的作战就是我们所说的常德保卫战了。而包括常德保卫战在内的21万大军和日本主力的对战,就是我们整体的常德会战了,在常德会战中,余程万所率领的常德保卫战就是其中的灵魂所在。

余程万和57师八千虎贲军的英勇守城

原本日本人是打算在一天之内一鼓作气拿下常德城的,但是在余程万的誓死守卫下,日本人的战斗意图被粉碎了。

57师全体将士们在常德城上付诸了许多鲜血,他们在这里坚守了整整12天的时间,日本人后来也因为余程万57师顽强的坚守,所以又陆陆续续增员了7000兵力攻打常德,想尽快地拿下这座重要的战略目标。

而因为日军在常德周围的阻援非常强力,所以常德周围的国民党部队一直迟迟无法对常德进行救援。

在没办法之下,余程万和全师的将士们只能将性命、鲜血都押注在了常德上,在保卫常德的战斗中,8000虎贲军一点点地在战场上折损了性命。

在常德保卫战的最后关头,全师8000名将士更是只剩下了150多人,损失可谓惨重之极。

余程万带援军重新收复常德城

当整个战场都被己方将士的尸体和敌方将士的尸体充斥的时候,余程万还不肯放弃,不过他也知道以剩下来的这150名士兵是根本取不了任何战绩的,所以他就违背了蒋介石死守在常德的命令,带着50多名士兵突破了日军的防线,逃出了常德城。

但是这并不是说余程万放弃了留在城中的一百名将士们,实际上他的想法是突围后寻求援军对常德进行救援的。

在常德外,余程万遇到了一个团的兵力,然后在余程万的带领下,国民党的部队又重新收复了失陷的常德,将正在兴头上的日军狠狠推到了深渊中。

立下大功的余程万不仅没有受到嘉奖,甚至差点死在了蒋介石的手中

不过余程万也没有开心太久,即便他重新收复常德是大功一件,但是于蒋介石来说却并未如此了。

因为蒋介石对军令是看得很重的,在他的眼里无论战局是胜是败他都可以不追究,但是唯有一件事情却是必须要追究,那就是不服从军令的惩罚。

在缅甸战场上就有过一次这样的案例,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杜聿明率领大军强行穿过野人山而损失惨重,后来不仅没有受到蒋介石的惩罚,甚至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越发高涨了起来。

(杜聿明)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杜聿明遵守了他的命令,在明知是错误的情况下也带领大军进入了野人山,所以接下来才受到了蒋介石的越发重用。

而在守常德的时候,蒋介石的命令是即便战死也不准撤退,所以在余程万外出寻找援军的那一刻,他实际上就已经触动了蒋介石的底线,正是因此,即便余程万后来收复了常德,在国外的蒋介石也仍然下达了对余程万的枪毙命令。


当时如果不是在王耀武等知情达理将领的请求下,可能余程万没有死在抗日战场上,就已经死在了蒋介石的命令下。

不过蒋介石虽然饶过了余程万一命,但也判决了余程万两年的监禁,不过因为当时战局的需要,在王耀武的再度求情下,蒋介石只能将这两年监禁暂缓着,准备留待日后使用。

罗斯福与蒋介石对余程万不同的看法

与蒋介石对余程万不听命令的愤慨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待事物的眼光却比较人性化一些。

他在开罗与蒋介石开会途中,在听蒋介石讲诉完余程万在常德保卫战中的战绩后,不禁连连点头,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日记本记下了余程万的名字。


(罗斯福)

在美国的军事文化中,他们是比较赞扬这种自主行事的战斗风格的,他们对这种自主行事而又建立下功劳的士兵将领不仅不会责罚,甚至还会夸赞万分。

正是因为他们教育氛围的不同,这才会培养出了孙立人将军这样的优秀将领,不过却因为孙立人行事风格与蒋介石的理念格格不入,所以才在后来因为很多事情将孙立人监禁了起来。


(孙立人)

所以说在常德会战中,余程万实际上是起到了灵魂作用的,他是整个常德会战的核心,用自己和将士们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抗日的衷肠,说到这里我是为余程万感到愤慨的,他在常德保卫战中的表现是足以使他获得荣耀和尊敬的,但最后他却因为蒋介石狭隘的君臣观念,饱受了非妄之灾,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惜。


孤客生


余程万是广东台山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时任第74军副军长兼第57师师长。余程万混得一般般,为什么呢?第74军军长王耀武是黄埔三期,下辖第51、第57、第58师,第51师师长周志道和第58师师长张灵甫都是黄埔四期。也就是说,黄埔一期学长跟着三期学弟,副军长属于安慰性质,算是比其他两位四期师长高出半级,面子上好看一些。


(电影《喋血孤城》,吕良伟饰演余程万)

第57师当时实有官兵8529人,装备步枪2600多支、轻机枪149挺、重机枪53挺、迫击炮33门,另外临时配属俄造762山炮24门、37毫米战防炮4门、高射炮2门,火力远远超过一般国民政府军队。

要说余程万在常德会战中的作用,我认为还是可圈可点的。首先是治军严厉。第57师进驻常德之前,当地驻军暂编第6师纪律极差,老百姓怨声载道。余程万不一样,派出大批士兵分在各码头和交通要道,义务帮助常德人民担运行李,协调疏散,不许接受报酬。有一个上等兵叫刘为才,私下索取两块银元,被余程万知道后就地处决。


其次是沉着督战、机智勇敢。11月下旬,常德战事渐渐发展至城区,余程万几次上阵杀敌。比如24日晚上,500多日军进犯东南城角水星楼,一部百余人乖隙突入城内沅庆街附近,余程万亲自抽调部队反击,下令张照普营长编组手榴弹三个班,并以一排官兵穿上缴获的日军衣帽,绕至敌后埋伏。此举果然发挥作用,取得大量杀伤日军的战果。

另外就是敢于承担巨大压力,突围至城外引导援军。战至12月初,第57师只剩下300余人,轻机枪7挺、步枪30支,各类枪弹所剩无几。3日凌晨,余程万率少数人员突围至沅江南岸。因为蒋介石有言在先,“务希严督所部与常德共存亡”,所以余程万原先想留在城内,由第169团团长柴意新出城引导援军,柴说我一个团长,即便遇到援军也未必听我命令,还是师长去好一些。后来,柴团长光荣牺牲,余师长完成任务,9日深夜带着新11师攻入常德。

为此,蒋介石很生气,我不是让你与城共存亡吗!你怎么跑城外去了?常德会战后,余程万被押解至重庆,拟判死刑,幸得第74军前任军长俞济时、现任军长王耀武等人以及常德地方数万官民联名集体求情,余程万才得免一死,改为监禁。平心而论,第57师官兵坚守常德16天15夜,己经尽到责任,余程万出城并非贪生怕死,他是为了寻找援军解围常德,事实上也做到了。在这件事情上,蒋介石有点不尽人情,反正我挺余程万,不晓得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各抒已见。


冯杰


余程万,著名的抗日将领,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可以说是黄埔军校不折不扣的老学长。按理来说,以余程万如此高的辈分再加上高学历,应该混得顺风顺水才对,不说集团军司令,起码军长应该是随便当的,但是余程万在常德保卫战的时候仅仅只是74军一个师长。74军军长王耀武甚至还是余程万的学弟,整整比余程万小了两届,是黄埔三期的学员。

常德保卫战中,余程万的虎贲师接到蒋介石命令死守常德,余程万在常德疏散百姓,构建工事,占据有利地势,利用民居民宅设置防线,准备与日本展开巷战。

常德会战的种种不顺,让余程万的虎贲师需要抵抗10万日军,要知道虎贲师只有8000人。日军原本以为只要一天便可占领常德,但是余程万凭借他过人的军事能力守住常德十二天,日军损失惨重。虎贲师战斗至只有150人,余程万为了留下仅存的虎贲将士决定突围,突围路上遇到了一个前来支援的团,又顺利收回了常德。

余程万立下战功,理应嘉奖才对,结果蒋介石却以违反军令要枪毙余程万,最后在王耀武等人劝说下,才饶余程万一命,改为禁闭两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听说了余程万的事迹,高度赞赏,并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位将领的名字。



余程万利用8000人的虎贲师,挡住了装备精良的日军12天进攻,最后虽然失守了,但是成功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升中国军民的士气,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