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於隋唐的茶文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茶文化的主體是飲茶的文化,是在飲飲茶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文化現象。茶文化的產生是在茶被用作飲品之後,興盛於隋唐年間。

唐代中期,茶葉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廣泛流行起來,並自南方地區迅速向中原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擴散,政府開始對銷往邊疆地區的茶葉進行徵稅。

在前代,茶葉只被零散地記載於醫藥、文化著作中,在唐代便已開始出現茶葉專著。茶文化發展至唐代已初具規模,成為獨立的、全國性的文化形態。

興盛於隋唐的茶文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據唐代楊華《膳夫經手錄》中記載:“至與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曆漸多,建中已後盛矣。”唐代的茶葉產地擴展迅速,據據當時資料記載,茶葉生產地遍佈全國76個州。

分別分佈在今四川、浙江、陝西、江蘇、安微等多個省市自治區,南北已延伸至今江蘇連雲港地區,茶葉產地之廣完全可以與近代茶區相媲美,並且當時的茶葉名品已多達150多個。茶葉產地的擴大、品種的繁多,極大地推動了茶葉的生產與銷售。

興盛於隋唐的茶文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楊華的的《膳夫經手錄》中還記載了唐宣宗時期,蜀茶的銷售市場已遍佈長江中下游地區,而生產於贛浙皖一帶的浮樑茶的產量是蜀茶的百倍有餘。

蒙頂茶更是歲出千萬斤,被楊華贊為品居第一。通過楊華的記載我們不難看出,中唐時期的茶葉產量已相當高了。

此外,唐代的茶葉還銷售至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據《封氏見聞錄》中記載:“唐代中期期以後,飲茶開始風行南北,窮日竟夜,殆成風俗,始於中地,流於塞外,往年回鶻人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邊疆少數民族開開始飲茶後,便通過使者與商人進行以茶易馬的茶馬交易。從此,這種茶馬交易在中國歷史上逐步發展起來。

興盛於隋唐的茶文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中唐時期,茶葉在進行買賣的同時,朝廷還徵收茶稅。此時,茶葉的生產、買賣已成為全國性的社會經濟活動。唐中期以前,朝廷並未向茶葉的生產和買賣徵收賦稅。

但隨著茶葉生產、銷售的逐漸擴大,加上唐中期後鎮壓安史之亂所造成的國庫困窘,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唐朝稅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這是中中國歷史上首次徵收茶稅。

興元元年(784),由於民怨,朝廷暫停徵收茶稅。但到了唐德宗貞元九年(793),朝廷又恢復徵收茶稅,併成為定製。

興盛於隋唐的茶文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以前,茶在南方地區雖然歷史久遠,但並沒有人為茶撰寫一部專著。那時的茶只被作為一般的飲料來對待,並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正式學科。

到唐代中後期,茶葉的蓬勃發展與人們對茶知識的渴求,催生出以陸羽的《茶經》為代表的一批茶學學專著。這些專著的出現,標誌著茶以一種獨立、嶄新的學科文化面貌面向世人。

同時,這一時期也湧現了大量的詠茶詩文。唐代茶事上,盧全的《茶歌》、陸羽羽的《茶經》與徵收茶稅一起被列為影響最大的三件事。

興盛於隋唐的茶文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唐代茶文化還表現在飲茶人之多與享茶之道上。茶宴、茶會、茶食不再侷限於待客之禮上,而以茶會友、以茶議事、以茶共趣等活動廣泛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