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試驗神藥Napabucasin肝癌控制率達100%?III期卻見光死?

前期試驗神藥Napabucasin肝癌控制率達100%?III期卻見光死?

去年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一款療效好到哭的神秘“網紅藥”——Napabucasin(代號:BBI608),它紅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還未上市,但不少人已經想象它上市了!

前期試驗神藥Napabucasin肝癌控制率達100%?III期卻見光死?

然而這個消息並不屬實。雖然早在2016年6月和11月,美國FDA就已授予Napabucasin的兩個孤兒藥(罕見病藥,並享受政策支持)資格——分別是胃或食管交界處腫瘤以及“萬癌之王”的胰腺癌,但它的上市之路並沒有想象的順利

回望Napabucasin的光榮之路

Napabucasin非常特殊,“瞄準”的不是基因突變,而是細胞中一個重要蛋白-STAT3,打擊該蛋白可以打到腫瘤細胞的“大boss”——腫瘤幹細胞,通俗地說就是打擊了“腫瘤之樹”的根。

或許正因為如此,Napabucasin的早期(I/II)臨床試驗數據十分好看,而且不止針對一個癌種,下方是來自Napabucasin官網圖,可用於多種轉移性實體瘤。

前期試驗神藥Napabucasin肝癌控制率達100%?III期卻見光死?

詳細的早期腫瘤療效數據見下,,在I/II期臨床試驗中,Napabucasin針對胰腺癌、結腸癌、卵巢癌、肝癌等療效顯著,控制率均達到80%以上,肝癌的控制率甚至達到100%,所以大家對它的期待可想而知。

  1. “萬癌之王”-胰腺癌,腫瘤控制率高達92%
  2. 胃或食管交界處腫瘤,腫瘤控制率高達75%
  3. 非小細胞肺癌,腫瘤控制率高達78%
  4. 結腸癌,腫瘤控制率高達83%
  5. 乳腺癌,腫瘤控制率為50%
  6. 卵巢癌,腫瘤控制率為81%
  7. “第一殺手”腦膠質瘤,腫瘤控制率為55%
  8. 晚期黑色素瘤,腫瘤控制率為41.7%
  9. 肝癌,腫瘤控制率最高為100%

但不知是不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最近2018 ASCO年會更新的新數據中,Napabucasin的III期數據(獲批的關鍵性)並不樂觀。

如今長路漫漫

◆BRIGHTER試驗:Napabucasin聯合紫杉醇(PTX)治療胃癌和胃食管交界(GEJ) 腺癌III期臨床試驗未獲益

試驗內容:研究招募了714例先前接受過治療的晚期胃癌和GEJ腺癌患者,按1:1比例隨機分配接受(Napabucasin組)Napabucasin(總日劑量960mg)+ 每週PTX(80mg/m2),以及另一組(PBO組)安慰劑 +每週PTX (80mg/m2)。

療效:

前期試驗神藥Napabucasin肝癌控制率達100%?III期卻見光死?

安全性:Napabucasin組和PBO組的不良反應總髮生率(AEs)為98.6%與96.6%,沒有任何附加毒性。Napabucasin組和PBO組的≥3級AE發生率分別為69.2%和59.7%,≥3級腹瀉的發生率分別為16.0%和1.4%。

由此可見,雖然Napabucasin聯合PTX的方案毒性可耐受,但相對對照組並沒有改善患者的OS或PFS。即使獲得孤兒藥資格在前,此方案的III期結果的確很不令人滿意。

或許Napabucasin也感覺到了自己在胃癌及胃食管交界處腫瘤的限制,今天的Napabucasin依然廣撒網,首先是晚期胸腺瘤和胸腺癌患者。

◆Napabucasin聯合紫杉醇 (PTX) 治療晚期胸腺瘤和胸腺癌患者的臨床1b期試驗

試驗內容:研究共招募16例胸腺瘤和胸腺癌患者(6例胸腺癌,10例胸腺瘤),患者在每4週中的3週期間接受每天兩次 (BID) 服用240 mg 或480 mg Napabucasin聯合每週一次 80mg/m2 PTX 靜脈注射。每8周進行一次腫瘤評估。

療效:

6例胸腺癌患者中,4例部分緩解(PR),1例病情穩定(SD),客觀緩解率(ORR)為67%;疾病控制率(DCR,CR、PR或SD的百分比)為83%。1例患者在第10周時仍接受治療,且未進展(PD),第24周時無進展生存比例為60%(3/5)。

10例胸腺瘤患者中, 2例PR,3例SD。ORR為25%,DCR為63%。3例患者(30%)分別在6周、6周和18周仍接受治療,且無PD。 第24周時無PD的生存比例為43% (3/7) 。

安全性:3級不良反應 (AE) 包括:腹瀉13%;嘔吐6%;腹痛7%。研究過程中有2例死亡可判定為與治療無關(腸穿孔、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兩例均為胸腺瘤患者)。

在既往接受過大量治療的晚期胸腺癌和胸腺瘤患者中,Napabucasin聯合PTX療法顯示出臨床活性和合理的臨床安全性。 對該人群 (尤其是在胸腺癌患者中) 採用這一聯合治療方案應加以進一步的臨床評估。

另外,Napabucasin還聯合了PD-1免疫抑制劑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

◆在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聯用Napabucasin和Pembrolizumab(派姆單抗,商品名 Keytruda)的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SCOOP研究):EPOC1503

試驗內容:招募的轉移性結直腸癌 (mCRC)患者被分為兩組, A隊列(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 )10名患者,B隊列(非MSI-H)37名患者,每日兩次480 mg BBI608和派姆單抗聯用。

療效:

A隊列3名患者中有2名出現確認的部分緩解。

B隊列中12名右半結腸癌患者中,1名出現確認的部分緩解,其癌胚抗原(CEA)水平顯著下降,2例患者的疾病穩定持續超過16周。治療前對腫瘤樣本進行免疫組化的結果證實,出現部分緩解的患者有PD-L1、CD8和MHC-I高表達。

安全性:試驗中未出現重度或非預期不良反應。

結論:Napabucasin和派姆單抗聯合治療對右半原發性mCRC患者展現出初步有效性數據,而且與MSI表達狀態無關,並且毒性可耐受,但是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驗證。

◆在轉移性胰腺癌 (mPDAC) 患者中聯合使用Napabucasin、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nPTX)和吉西他濱(Gem)的Ib/II期試驗

試驗內容:試驗共招募59名患者,其中47名(79.7%)為初治患者,12名(20.3%)有既往輔助治療史。患者接受每日兩次240 mg Napabucasin、每週一次125 mg/m2 nPTX(共兩劑)和每四周給藥3周的1000mg/m2 Gem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滿足其他中斷治療的標準。

療效:在全部59名患者中,46名患者的疾病得到了控制,疾病控制率(DCR)為78.0%,其中2名患者出現完全緩解(CR,3.4%),26名出現了部分緩解(PR,44.1%), mPFS和mOS分別為7.06和9.59個月。在符合CanStem111P納入標準的29名患者中,mPFS和mOS分別為7.10和12.62個月。

安全性: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I級腹瀉、神經病變、發熱和I/II級噁心和疲勞。

Napabucasin與nPTX和Gem聯用耐受性好,且對比文獻報道nPTX+Gem聯用的結果,緩解率和生存期都略微有了改善,不過下一步仍需要研究者們進行III期研究,進行直接對比,看究竟著這個藥物是否真的能提升療效。

雄關漫道上要走下神壇?

從帶著光環走入大家視野到今天,Napabucasin似乎讓大家等的久了些,先後在結直腸癌、胃食管交界處腫瘤的III期試驗結果失敗,更讓它的神奇色彩消失了大半。另外在胰腺癌上數據的遲遲未動,似乎也不是太好的兆頭。

如果只能在早期顯示優勢,卻在大型對比數據前敗下陣來,Napabucasin不知還能不能撐得起“神藥”的稱呼,期待更多III期數據。

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癌症被“攻破”的重磅消息,新聞裡充斥著“控制率100%”、“腫瘤完全消失”、“驚人的緩解率”等,實際上很多療法或藥物在動物實驗或者是很早期的I、II期研究階段,都有很驚人的效果,但是到了III期就現了“原形”,無法在嚴格的對照中顯示神力,而這些神力突然消失的藥物,還佔了十之八九

新藥的研發上市,都要通過如此痛苦和漫長的過程,目的也是讓患者能用上真正的好藥。對於這些新聞裡充滿希望的好藥,我們除了參加臨床試驗,也只能充滿希望地再等等。

1.Maitri Kalra et,al, A phase 1b study of napabucasin (NAPA) + weekly paclitaxel (PTX)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thymoma and thymic carcinoma,J Clin Oncol 36, 2018 (suppl; abstr e20578)

2.Eiji Shinozaki et,al, Multicenter phase I/II trial of BBI608 and pembrolizumab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SCOOP Study): EPOC1503, J Clin Oncol 36, 2018 (suppl; abstr 3530)

3.Tanios S. et,al, Phase 1b/2 trial of cancer stemness inhibitor napabucasin (NAPA) + nab- paclitaxel (nPTX) and gemcitabine (Gem) in metastatic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mPDAC), J Clin Oncol 36, 2018 (suppl; abstr 4110)

4.http://www.bostonbiomedical.com/pipeline/clinical-tria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