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仁面之新疆特色麵食

納仁面之新疆特色麵食

納仁面是新疆牧區的一種佳餚,是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風味食品,這種佳餚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

納仁面之新疆特色麵食

在紀錄片新疆味道中特別介紹了哈薩克族牧民的納仁面。大家不知道的是哈薩克族牧民在做這種飯之前,要舉行一種“巴塔”儀式。就是把要殺的羊牽進氈房,或是在氈房門口,請客人過目和允許。客人要代表來客對主人表示感謝和祝福。這時主人才把羊拉去宰了。

哈薩克族牧民做納仁面一般把羊肉切成大塊,一般按腿、肋骨、胸等部位分塊,放在涼水鍋裡煮。等兩個小時肉煮熟,放鹽、洋蔥。肉取出後,用原汁肉湯煮麵條或是面片,撈出盛盤,把面片放在盤底,塊肉放在上面,肉用小刀切碎後同面拌在一起,並撒些辣子面、洋蔥末等調味品,然後用手抓著吃,這就是手抓羊肉面。柯爾克孜族的納仁做法卻有不同,他們是將羊肉切成很小的肉丁,然後同面拌在一起,再請客人食用。吃完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主人還要請客人喝碗原汁湯,以達到“原湯化原食”的目的。

吃這種飯有許多講究,特別是在牧區,反映了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吃肉之前,主人和客人都要先洗手。進餐時,主人要把羊頭放在主要客人的面前,以示尊敬。客人在吃肉之前,先要用小刀削下羊頭臉面的一塊肉,送給主人,或是放在盤中;再割一隻羊耳朵給主人的孩子,或是座中的最幼者,意思是希望晚輩聽長輩的話。然後把羊頭還給主人。等這些禮節結束後,大家才開始吃肉。

今天不在牧區也可以吃到納仁面,也就沒有這些規矩了。納仁面業已成為新疆特色麵食小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